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检验_基于中美1994_2009年间月度数据的经验
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年至2009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的实证分析——基于1994年至
2009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李停
【期刊名称】《晋阳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通过1994年至2009年的月度数据计量表明,美中贸易逆差和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不是美中贸易逆差的葛朗杰原因.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是中国发挥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而美国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管制则限制了其比较优势的发挥.由此,不能仅仅通过人民币的浮动汇率来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美国想缩减贸易逆差,短期里必须逐步解除其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上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长期里必须提高国内私人储蓄率.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李停
【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
【相关文献】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美中贸易逆差的关系——基于1996-2005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 [J], 严智杰
2.中国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1995~2009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 [J], 纪江明
3.人民币汇率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1985-2011年数据的协整分析 [J], 余菊;邓昂
4.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失业率关系的研究——基于1994-2014年月度数据的经验考察 [J], 李停
5.人民币汇率与美中贸易逆差、美国失业率关系的研究——基于1994-2014年月度数据的经验考察 [J], 李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决定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7年的月度数据

二 、人 民币对 美元汇率 变动情况分析
如 下两个 阶 段 : ( 1 ) 2 0 0 5 年7 月-2 0 1 4 年2 月 :9 年 单边 升值 时期 。从2 0 0 5 年7 月
根据 人 民 币兑 美 元 汇 率 的 变动 情 况 ,本 文 把 它 的变 动 划 分 为 1 % 左 右 ,导致 中美实 际G D P 同 比增 速之 差 不断 扩大 ( 见 图2 ) , 因此 月 ,中 美实 际G D P 增 速 差 距 又有 所 扩 大 ,导 致 人 民币兑 美 元 继 续 汇 改 后 ,人 民 币对 美 元 开 启 了长 达9 年 的升 值 之 路 ( 见 图1 ) 。该 汇 升值 ,尔 后 该 指标 下 降 ,人 民 币对 美 元小 幅贬 值 。 尤其 到 了2 0 1 4 率水 平 从初 始 的 8 . 2 7 6 5 一 路升 值 到最 高 点 的6 . 1 0 4 。升值 幅度高 达 年 后 ,美 国经 济 强 劲复 苏 ,而 中国 经济 增 速 逐 渐放 缓 ,导 致 人 民 2 7 %。除 了2 0 0 8 年金 融 危机 期 间的最 初 两年 ,人 民币对 美元 汇 率保 币对 美 元 出现较 明显 的贬值 趋 势 。 持 基 本 稳 定外 ,这 期 间 主要 时 间人 民币 对美 元 均 处 在 升值 状 态 , 尤 其是 2 0 0 6 年3 月 至2 0 0 8 年7 月 ,短 短两 年 人升值 幅 度高 达 1 4 . 4 %, 年 均 升值 幅度 为 7 %以上 。保 持 了两 年 的基 本稳 定 后 ,人 民 币对 美 元 继 续升 值 。2 0 1 0 年6 月-2 0 1 2 年4 月 ,升值 幅 度为 7 . 5 %,2 0 1 2 年5 月一 2 0 1 2 年9 月 ,短 暂 的 小 幅贬 值 ;之后 继 续保 持 缓 慢 升值 ,直 至 2 0 1 4 年2 月 的6 . 1 0 4 。 ( 2 ) 2 0 1 4 年3 月一至 今 :贬 值 时 期 。2 叭4 年2 月 始 ,人 民 币对 美 元升 值趋 势结 束 ,2 0 1 4 年2 月- 2 0 1 5 年8 月 ,汇率 开始 频繁 的双边 波 动 。2 0 1 5 年8 月1 1 日,我 国再 次 汇改 ,人 民 币对 美 元 三天 内贬值 幅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及比较:1994-2009

On the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f 1994--2009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作者: 邱冬阳[1];尹华杰[2]
作者机构: [1]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400050;[2]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出版物刊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页码: 49-56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名义有效汇率;测算方法
摘要:运用贸易加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测算方法,以1994--2009年间人民币对中国前10位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双边名义汇率的中间价、物价指数及贸易额等为样本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得出人民币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明显的走势差异,包括美元在内的单一货币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大。
人民币汇率水平和弹性:1994—2009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 目“ 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态 势及对江苏经济的影响” 0 SB 90 7 资助 ( 9J 7 03 ) 作者简介 : 陈三毛( 9 8 )男 , 16 一 , 江苏苏州人 , 苏州科技学 院教育 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 士。
是有效汇率的角度看 , 民 币汇率总体来看保持着升值 态势 , 人 而且 升幅 巨大 ; 这 1 在 6年 中人 民 币汇率制度弹
性 呈 现 出阶 段 性 特 点 , 即前 后 时期 弹性 较 大 , 其是 2 0 尤 0 5年 以来 汇 率 制 度 弹 性 上 升 明 显 , 中 间阶 段 缺 乏 弹 而
V0 . . 127 No 5 S p 01 e .2 0
人 民币 汇率 水 平 和弹 性 :94 20 19 - 09
陈三 毛
( 苏州科技 学院 教育与公共管 理学 院, 江苏 苏州 25 0 ) 10 9
摘
要 : 19 对 9 4年 以来的人 民币汇率水平和人 民币汇率制度 弹性进行 的 实证研 究表 明, 无论从 双边还
性 ; 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受到 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 人 而人 民 币汇率制度做 出了有利 于缓解 国际金 融危机的
调整。
关键词 : 民币汇率; 人 汇率制度 ;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 : 82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6 5 2 1 )5— 0 1 7 17 0 9 (0 0 0中美之间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 基于 C I P 计算)
说明 :P 计算以 20 CI 00年为基期 , 口径换算而成。 同
从名义汇 率角 度看 ,94年 以来人 19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基于与发达国家货币和发展中国家货币之间的比较研究

购 买 力平 价 ( P ) 结 果发 现 , 两 个样 本 都 基 本 支持 P P成 立 , 发 展 中 国 家 样 P P。 这 P 但
本 的 显 著 性 要 强于 发 达 国 家 ; 当以 1 9 9 4年 为分 界 点 分 为前 后 两 个 阶 段 时 , 然 两 个 虽
维普资讯
鄂永健 丁剑平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人 民 币汇 率 购 买 力平 价 的 面板 数 据 协 整检 验
— —
基 于与发 达 国家货 币和 发展 中 国 家货 币之 间的 比较研 究
鄂永健
丁剑平
摘 要 : 文章使用面板数据 协整检验 的方法分 别检验 了 1 8 年 1月一20 年 1 93 05 2月
博士生导师。联 系方 式 : 上海 市 国定路 7 7号上 海 财 经 大 学 金 融 学 院, 编: 0 4 3 电 话 : 2 一 7 邮 203 ・ Ol
6 9 4 7 . 3 l 0 4 7 , — ma : igp ma 2 o l e s . n i a 7 @ ma , h f. d . n 本 文 得 5 l 5 1 1 97 0 5 lE i dn j @ l i . ni , h c .yq o l l n i i sue e u c 。 l
*鄂 永 健 . 海 财 经 大 学金 融 学 院 在读 博 士研 究 生 . 阳 师 范 大 学 经济 与 管 理 学 院讲 师 联 系 方 式 : 上 沈 上 海 市 国权 北 路 8 O弄 2 O号 楼 72房 间 . 编 : 0 4 9 电 话 : 2 一 50 2 l , 3 6 6 7 8 , 0 邮 20 3 . O l 5 4 3 2 l 7 14 8 4 E— ma : i l cj9 7 yh o cr. n yn j n 16 cm。 丁 剑 平 . 海 财 经 大 学现 代 金 融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授 、 yl 7 @ a o .o c ,eo gi @ 2 .o n a 上 教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加入SDR后的视角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实证检验--基于中国加入SDR后的视角于恩锋【期刊名称】《南京审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3)002【摘要】2005年7月开始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使人民币均衡汇率的确定逐渐具有了市场基础。
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OR对我国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出了新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使用2005—2015年数据测算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双边汇率决定中的有效性,同时测算对购买力平价偏离的半衰期,结果表明:人民币与印度卢比、韩元和南非兰特的双边汇率支持弱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半衰期存在差别;强购买力平价没有得到支持。
%The revolution of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in July, 2005 results in structural changes in RMB ex-change rate, which represents the direction to marketization and makes base for RMB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model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PPP between RMB and other currencies and to calculate the half life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ev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ak form of PPP is held between INR/RMB, ZAR/RMB, and KRW/RMB. But the strong form is not supported. The half lif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shows different results.【总页数】9页(P65-73)【作者】于恩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乐山师范学院数信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92【相关文献】1.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基于与发达国家货币和发展中国家货币之间的比较研究 [J], 鄂永健;丁剑平2.人民币加入SDR后中国国际贸易前景分析r——以广东省为例 [J], 范秀兰;邓雯丹3.加入SDR后的人民币走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J], 本刊编辑部4.中国参与ICP的理论基础与实证检验——基于人民币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协整分析 [J], 刘伟5.加入SDR后人民币汇率波动规律研究——基于ARIMA-GARCH模型的实证分析 [J], 孙少岩;孙文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实证检验

人民币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实证检验作者:蒋韵文来源:《今日湖北·下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采用1994—2011年间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我国难以成立。
并对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失效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名义汇率协整检验一、引言购买力平价假说指的是两国之间的名义汇率由这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决定。
作为汇率决定最有影响力的理论,购买力平价经常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但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的适用性究竟如何,能否利用该理论制定当前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就试图对此进行研究。
二、理论模型及数据说明(一)理论模型构建本文关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这采用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便于进行经验分析。
目前,购买力平价有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和三变量模型三种形式。
1、购买力平价的单变量形式2、购买力平价的两变量形式3、购买力平价的三变量形式(二)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根据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本文选取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名义汇率(记为EXCHANGE),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记为CCPI)和美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记为USCPI)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时间范围为1994年1月到2011年12月,月度样本容量为216。
在下文的研究中使用的是经定基、季节调整和取对数后的数据,分别记为exchange、ccpi 和uscpi 。
(一)平稳性检验在检验一组时间序列的协整性或长期均衡关系之前,应首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ADF检验法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所有变量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二)对购买力平价三种形式的模型分别进行的实证检验1、单变量形式检验根据上文所述,对购买力平价的单变量形式实质上就是对合成变量x的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变量x为非平稳序列。
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可靠性分析

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可靠性分析【摘要】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
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汇率低估一、引言今年2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大体呈贬值趋势,国际上随之又掀起了对“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批判,近日美国财长杰克·卢访华时称当前人民币汇率仍被低估。
购买力平价是汇率分析重要的理论依据,由于名义汇率经常发生大幅波动,以购买力平价作为货币转换因子就具备了实际意义。
国内外有关学者就是以购买力平价为依据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
然而这一依据是否合理?把握这一问题,对于实施汇率调控政策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断定人民币汇率被低估是否可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很多国内外研究者都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研究各国汇率变动的重要工具。
Liu(1993)研究了9个拉美国家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1989年的汇率变动情况,发现使用消费物价指数表示价格水平时,其中4个国家的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指数间存在协整关系。
Chou和Shih(1998)以1978—1994年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中美消费物价指数季度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并计算出人民币均衡实际汇率,比较发现1978—1989年间除1986年外的中美名义汇率均被高估;1990—1994年间除1993年外中美名义汇率均被低估。
张晓朴(2000)对1979—1999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实际汇率不平稳,而名义汇率与中美两国消费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方程系数不符理论实际,因而不能以购买力平价解释人民币汇率。
胡援成(2003)对1981—199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单位根与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名义汇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和中国零售物价指数或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之间不具有协整关系,购买力平价没有可信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11期V ol.25 N o.11统计与信息论坛Statistics &Info rmation Fo rum2010年11月N ov.,2010收稿日期:2010-07-02作者简介:张根文(1977-),男,安徽肥东人,讲师,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统计应用研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购买力平价假说检验)))基于中美1994-2009年间月度数据的经验分析张根文(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09)摘要:基于1994)2009年间中美两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并结合A DF 单位根检验、Engel-Gr ang er 两步法检验和Jo hansen 协整检验等方法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单变量模型和两变量模型下相对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不具有解释力,而且三变量模型下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也不具有解释力。
此外,还对购买力平价在中国失效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人民币;名义汇率;协整检验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0)11-0051-06一、问题的提出自1802年英国经济学家H.T hornto n 最早提出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 w er Parity,简称PPP)思想以来,PPP 与汇率间的关系研究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战爆发后,面对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各国货币的纸币化发行、物价飞涨、汇率的剧烈波动等严峻现实,人们更是将这一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也正是在此期间,瑞典经济学家G.Cassel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5Mo ney and Fo reig n Ex chang e A fter 19146一书,第一个比较系统、完整和正式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学说0,并对如何利用价格的统计平均数来测算汇率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从而为汇率理论成为一个完全可操作的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PPP 学说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已成为各国汇率政策制定和汇率长期预测的重要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后,伴随着资本的跨国流动、失业等因素的冲击,PPP 对汇率的解释力大为减弱,PPP 学说也一度备受质疑。
50年代后,PPP 学说再度受到重视,被一些经济学家重新用来解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鉴于汇率浮动的合法化以及资金的大规模跨国流动所带来的短期内汇率频繁、剧烈波动和难以预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对长期内汇率水平的决定与变动进行研究,并试图从实证的角度来探讨PPP 对汇率变动长期趋势的影响。
在国外,如M eese 和Rog off 利用单变量模型研究认为,实际汇率变动服从随机游走过程[1]。
Kim 基于5个工业化国家1900)1987年间的经济数据,并运用Phillips-Per ron 检验和Eng le-Grang er 两步法检验等方法研究认为,无论是采用单变量模型还是两变量模型,使用批发价格指数更有利于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2]。
Kugler 和Lenz 基于15个国家1973)1990年间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数据,并利用三变量模型和Johansen 检验研究认为,15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的数据支持购买力平价理论[3]。
Froot 和Rog off 利用1973年后的浮动汇率数据,并结合Eng le-Grang er 两步法检验和Jo hansen 检验等方法研究认为,三变量模型较两变量模型更易于接受购买力平价理论[4]。
在国内,有关PPP 理论是否有效的实证研究一直以来从未间断,如张晓朴基于1979)1999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51并结合Phillips-Per ron检验、Eng le-Gr anger两步法检验和Johansen检验等方法研究认为,无论是采用单变量模型、两变量模型还是三变量模型,PPP 理论都不适用于197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实际变动的分析[5];邱冬阳基于1997)2005年间中美两国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并结合两变量和三变量模型研究认为,约束条件下的PPP不成立,而非约束条件下的PPP则成立[6];吴信如基于1984)2006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中美两国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并结合两变量模型和Johansen检验研究认为,PPP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走势[7]。
尽管上述国内外学者有关PPP理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结论不一,但与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相比, PPP理论因其简洁、直观、便于操作的特性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对汇率水平的分析和政策研究中。
因此,围绕PPP理论有效与否的检验必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有鉴于此,本文将在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
考虑到国内外物价水平的经济数据较难获得,本文将主要针对相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二、分析框架构建与数据说明(一)分析框架构建伴随着人们对购买力平价学说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定量研究技术的持续发展,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检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从严格的本币实际汇率及相对购买力平价定义出发,对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各种检验形式进行推导并加以说明。
1.单变量模型设q t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第t时期本币的实际汇率,P it表示第i种商品第t时期的本币价格,P*it表示第i种商品第t时期的外币价格,e t表示直接标价法下第t时期的本币名义汇率;p t表示第t时期的国内物价指数,p*t表示第t时期的国外物价指数,w i 表示第i种商品的权重,P i0表示第i种商品基期的本币价格,P*i0表示第i种商品基期的外币价格,e0表示直接标价法下基期的本币名义汇率且等于基期国内外物价水平间的比值,则有:q t=e t#E ni=0w i P*itE ni=0w i P it(1)p t=E ni=0w i P itE ni=0w i P i0p*t=E ni=0w i P*itE ni=0w i P*i0e0=E ni=0w i P i0E ni=0w i P*i0(2)将式(2)代入式(1)并化简得:q t=e t#p*tp t#1e0]ln q t=ln e t-ln p t+ln p*t-ln e0(3)由式(3)可知,等式右边为经典的/相对购买力平价0公式的自然对数形式。
如果经典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则ln q t=0,即本币的实际汇率q t S1。
考虑到贸易壁垒、交易费用、利息负担等因素的客观存在,相对购买力平价ln p t-ln p*t不能完全解释本币名义汇率的变动,两者间必将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果这种差异较为稳定,不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则本币的实际汇率也表现稳定,经典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
但实际上,因众多因素的干扰,相对购买力平价与本币名义汇率变动间的差异不可能恒定不变。
因此,就现实情况来看,只要能够证明合成变量ln e t-ln p t+ln p*t具有/无时间趋势0特性的平稳时间序列,则实际汇率变量q t也同样具有/无时间趋势0特性的平稳序列,即本币实际汇率是围绕某一固定值上下波动的,经典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
为此,单变量检验模型可采取以下形式:ln e t-ln p t+ln p*t=E t(4)其中E t表示具有平稳特性的误差项。
由式(4)可知,单变量检验模型不仅要求国内外价格指数对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对称性的影响,而且还要求相对购买力平价ln p t-ln p*t与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同步同向线性变动关系。
2.两变量模型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定义可知:e te0=E ni=0w i P it/E n i=0w i P i0E ni=0w i P*it/E n i=0w i P*i0]e te0=p tp*t(5)对式(5)等号两边取对数,并继续放松相对购买力平价与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同步变动关系要求,则两变量检验模型为:ln e t=B0+B1#(ln p t-ln p*t)+E t(6)其中B0、B1(B1>0)为待估计参数,E t同上。
52统计与信息论坛由式(6)可知,两变量检验模型只要求国内外价格指数对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对称性的影响,且相对购买力平价ln p t-ln p*t与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同向线性变动关系即可。
3.三变量模型进一步放松式(6)国内外价格指数对本币名义汇率具有对称性影响的限定条件,则三变量检验模型为:ln e t=B0+B1#ln p t+B2#ln p*t+E t(7)其中B0、B1(B1>0)、B2(B2<0)为待估计参数,E t同上。
由式(7)可知,三变量检验模型只要求本币名义汇率与国内价格指数线性正相关,与国外价格指数线性负相关即可。
而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某一时期内等购买力的两种货币间兑换比率的变化,其要求国内外价格指数对本币名义汇率最起码要有对称性的影响作用。
所以说,这里三变量模型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相对购买力平价了。
如果三变量模型检验符合要求,充其量只能说明本币的国内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将会导致本币对外贬值(或升值),外币的国外购买力下降(或上升)将会导致本币对外升值(或贬值),即本外币各自国内购买力的变动会影响本币名义汇率的变动,而不能用来说明相对购买力平价变动是如何影响本币名义汇率变动的。
(二)数据说明鉴于PPP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假定基础之上,而现实的世界,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环境又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保证计量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并力求能够反映最新情况,本文拟选用具有更多样本容量的样本期间和最新的经济数据。
此外,考虑到1994年及以后国内外消费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月度数据较易收集,本文在做实证分析时,将样本期间定为1994年1月至2009年1月,时间跨度16年,样本容量181个。
其中,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p以1990年为基期(P1990=100),美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usp以1982年为基期(USP1982=100),且都利用Mo ving average meth-o ds进行季节调整过。
至于汇率的选取,考虑到人民币名义汇率自1994年1月1日正式并轨起,外汇市场上每个交易日都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收盘价,这里将采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价的月平均数来代替。
所有数据均取自中国金融投资、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以及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官方网站。
此外,为避免异方差性的影响,本文对各变量均取自然对数,并利用Eview s5.0进行处理。
三、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名义汇率的解释力检验(一)平稳性检验为避免在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时产生伪回归问题,有必要先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