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地层
石油基础知识(地质)

断层活动造成地表塌陷、岩层破碎
褶皱活动使水平岩层折弯
断裂和褶皱活动 使水平岩层直立
总之,地壳运动使地下、盆地 内的岩层破裂、变形,演变成 非常复杂的地层构造。
经过数亿年的地质演变(人类已知的演变),中国大地上形成了 数百个沉积盆地,但是具有石油形成和分布的盆地约有40多个
盆地即地壳构造中的一个面积广大的统一沉降区,其面积大小差别 很大,如我国塔里木盆地面积可达55.7万平方公里,而合肥盆地2.3万 平方公里。
•喷发岩
不能生成油气 少部分可以储存油气
可作为盖层
五大连池
侵入岩 (岩墙)
喷发的 玄武岩
泰山 黄山
变质岩:原有的岩石由于温度、压力 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成分、结 构、构造等变化形成的新的岩石,如大理 石。
不能生油,极少部分可储存油气
北京十三陵
板块运动使盆地、岩层产生剧烈形变
使在盆地水中沉积的岩石会出露地表 造成:“海枯石烂”、“海陆变迁”
背斜油气藏
断块油气藏
国外(如中东地区) 一个背斜的面积可达 几百或几千km2
国内的背斜油气藏少 而且面积小,多为几 到1km2以下。
储层上倾方向尖灭油气藏
中美 国国 始墨 终西 没哥 有湾 发常 现见
塑性岩石上窿形成一系列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我常油 国规藏 这方规 类法模 油很小 藏难 很发 多现
埋 藏 重油 3000
深
轻油
保存下来的 油气藏
构造活 动平稳
度
4000
增
150
加
5000
天然气
开勘 发探 场目
所标
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理论基础
有机成因油气理论梗概
采油地质基础知识1

海相沉积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深 海相、深海相
浅海相 特点是波浪作用力减小,阳光
充足,底栖生物繁盛,沉积物以细碎屑 物质及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为主,富 含生物化石
三、沉积相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海相、陆相均有生、储油条件
陆相的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砂岩是良 好的储油层,深湖相沉积则是良好的生 油岩层
层面构造 在沉积岩岩层表面呈现出各
种自然产生的一些痕迹 波痕、泥裂、结核
四、沉积岩的分类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第二节 碎屑岩
一、碎屑岩的物质成分
由碎屑颗粒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 最常见的胶结物有四种:泥质、铁质、
钙质、硅质
二、碎屑岩的结构
粒度、圆度、球度、外部特征 分选越好,孔隙度越大,对油气储集有
机械破坏、化学分解
搬运 风化剥蚀的产物,通过风、流水、
冰川、海水、湖水、以及生物等动力,将 它们从原地搬运到沉积区的作用
搬运方式 机械搬运、化学搬运
沉积 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的介质中分离
而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 可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生物沉积
成岩 促使疏松的沉积物变成固结岩石的
作用 有胶结作用 、压固脱水作用 、重结晶
向斜褶曲 向下弯曲 核部地层较新 翼部地层较老
闭合面积 闭合高度
第三节 裂缝
裂缝 岩层中的一种破裂,两侧的岩 块没有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
采油地质
主讲:程蔚萍 中原油田培训中心
第一章 组成地壳的物质
第一节 地壳及地质作用
一、地球的形状及内部结构
形状 椭球体 内部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分为三层:最外层为沉积岩层,
中间层为花岗岩层,内层为玄武岩 层
二、地质作用的概念及分类
钻井地质基础知识

3、地层的倾角:岩层的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 的投影线之问的夹角,叫岩层的真倾角,简称岩层 倾角。倾角指出岩层倾斜程度的大小。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
(六)地层倾角对地层厚度的影响及计算
在野外,岩层露头完整,地层倾角测量方 便,可直接用地址罗盘等工具丈量。但在井 下数千米深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且地 层层面多为曲面,倾角大小不一。因此,区 域上井下不同深度和层位的地层倾向和倾角 主要从地震剖面上,根据地震反射波的形态, 通过时深转换,计算得出,但精度不高。钻 井完钻后,可进行SHDT测井,较准确地测量 地层倾角,为后续井施工提供依据。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
(一)地质年代 宙: 是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分为隐生宙 (现已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代:是国际上通用的最大单位。一个代相当于 形成一个界地层所经历的时间。
纪: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二年代单位。纪是代的 一部分,代表形成一个系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 世:是国际上通用的第三年代单位,是国际地质年代表中最小的时间单位。 世是纪的一部分,相当于形成一个统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 期:是全国性的或大区域性的地质年代单位。世分为期,期是世的一部分, 相当于形成一个阶的地层所经历的时间。
图1-2 定向井地层垂厚计算示意图
一、地质年代及地层
6.2 水平井地层倾角计算方法
a.利用预测垂直深度和实际垂深差来计算地层 倾角 b.利用电阻率曲线,计算地层倾角
如上图: 地层倾角а=Arctan((AD-AB)/CD), 其中AB是已知的,可由邻井资料或厚度分布 图得出,AD是测量值。AC两点的水平距离可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
第一部分采油地质基础

第⼀部分采油地质基础第⼀部分采油地质基础采油地质基础知识是采油⼯进⾏油⽔井管理和动态分析需要掌握的基本地质知识。
本部分包括地层、地质构造、油⽓藏和储量等⽅⾯的基础知识,并配有必要的插图、公式和说明。
岩⽯、地层、沉积相1.岩⽯的定义是什么?地层的定义是什么?答: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
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共⽣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2.组成地壳的岩⽯分为哪⼏类?其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哪⼀类?答:组成地壳的岩⽯,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储油条件最好的是沉积岩。
3.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答:沉积岩是古⽼的岩⽯风化剥蚀后,其风化产物再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形成的。
4.什么是风化作⽤?答: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在⼤⽓、⽔、温度和⽣物作⽤的影响下,发⽣的被破坏的地质作⽤。
5.风化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答:风化作⽤可分为物理风化作⽤、化学风化作⽤和⽣物风化作⽤。
6.引起物理风化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引起物理风化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风。
7.风化作⽤有哪些产物?答:风化作⽤有三种产物,即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残余物质。
8.碎屑物质的搬运可分为哪三种状态?答:碎屑物质的搬运可分为悬浮搬运、跳跃搬运和拖运三种。
9.什么是沉积作⽤?答: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定时间和⼀定距离的搬运之后,由于搬运⼒量减⼩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的介质中分离⽽沉积下来,这种过程称为沉积作⽤。
10.成岩作⽤主要包括哪三个⽅⾯的内容?答,成岩作⽤主要包括压固脱⽔作⽤、胶结作⽤和重结晶。
11.泥质胶结的特点是什么?答:⽐较疏松12.钙质胶结的转点是什么?·答:致密、坚硬,滴盐酸反应起泡。
13.碎屑岩的胶结⽅式常见的有哪三种?答:有接触胶结、孔隙胶结和基底胶结三种胶结⽅式。
14.从岩⽯胶结的⽅式来说,其孔隙度⼤⼩如何?答:接触胶结孔隙度最⼤,孔隙胶结次之,基底胶结孔隙度最⼩。
石油地质基础

石油地质基础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和地下的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运移和储藏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是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和前沿性学科,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鉴定勘探对象的有利地形构造,建立一定的地质模型,进而进行油气勘探预测和储量评估。
首先需要进行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等多方面分析,通过对现代和古代地质过程的综合研究,进而探查出地下沙岩、砂质泥岩、古槽填积、盆地砂体和缝隙储层等油气藏类型,然后可以通过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钻探技术等方法进行勘探找矿。
石油地质学对勘探找矿至关重要。
油气藏的形成和储存需要满足一定的地质条件,如沉积盆地有足够的沉积物供给和适宜的古气候环境,地层构造稳定性好,地下有足够的绝对深度和足够的渗透性储集岩。
此外,沉积岩石和油气生成和分布的规律也是石油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石油地质学还涉及到石油开采,包括地下开采和地面开采等。
地下开采又可分为自然流动采油和人工辅助采油两种方式。
人工辅助采油包括注水、注气、泡沫驱等。
在地面采油中,主要采用油气污口或油气集输系统等工程措施以提高采出率和利用率。
石油地质学还研究了石油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化工等领域。
石油地质学在我国发展得比较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勘探和生产工作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大西南区域的勘探活动中,丰富的油气资源被不断发现和开采出来。
从1950年至今,中国石油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总的来说,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广泛而重要。
石油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石油地质学则为油气资源的开发、生产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石油地质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非常广泛,因为石油资源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而石油开采是获取这种能源的最主要手段。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石油地质基础知识1、地球的内部结构:⑴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在全球各处的厚度不均匀。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所以又叫岩石圈。
⑵地幔:地壳与地幔之间有一个显著的不连续面称M界面,从M界面到2900Km 的深处为地幔。
地幔一般分为两层,从M界面到1000Km处叫上地幔,从1000Km 处到2900Km处称下地幔。
⑶地核:从2900Km处到地心成为地核,从5154Km处以下称为内核,地核内分布着3000℃以上的复杂的液体。
2、岩石:也称为石头,是在特定条件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质规律组成的复杂集合体。
⑴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⑵变质岩:是地壳早期形成的岩石。
⑶沉积岩:古老的岩石在地壳表面环境下遭受风化而破坏,其风化物再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便形成了沉积岩。
3、地层: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共生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⑴油源层:具备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油源层。
⑵油源层系:在一定地段时期、一定地质构造及古地理条件下,由一系列油源层和非油源层有规律地组合为油源层系。
⑶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油层之间,阻隔储油层相互串通的不渗透致密层称为隔层。
⑷储油层:能储集大量油气,渗透性较好,并有较好圈闭的岩层称为储油层。
⑸划分地层的方法:①根据岩性和沉积条件划分;②根据地壳运动划分;③根据古生物化石划分;④根据沉积旋回划分。
4、地质构造⑴褶皱构造:成层岩石在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力作用下,形成的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完整性的构造叫做褶皱构造。
①背斜:是指岩层向上弯曲的皱曲,两翼岩层倾向相背,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老。
②向斜:是指岩层向下弯曲,相翼岩层倾斜相向,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比两翼岩层时代相对较新。
⑵断裂构造:岩层发生断裂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叫做断裂构造。
①节理:是岩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造,在采油现场通常称为裂缝,节理可以是平直或弯曲的。
②断层:岩层破裂后,破裂面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叫做断层。
《石油地质基础》-6-构造地质部分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 倾斜程度来确定的,即采用岩层面的: 走向
倾向 倾角
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产状要素通常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面上 测得,在有些情况下,用地质罗盘不容易准确测定 时,可根据钻井资料、地形地质图上等资料用间接 方法求出岩层的产状。
2、地面上褶皱形态的描述
线状褶皱
短轴褶皱
穹隆构造 构造盆地
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 造。
第三节
三、褶皱的组合形式
褶皱构造
1、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
——平行褶皱群:
——分枝状褶皱群: ——雁行褶皱群: ——帚状褶皱群: ——弧形(状)褶皱群: ——穹隆和构造盆地:
平行褶皱群
雁行褶皱群
——地壳运动除了作用于地壳本身之外,还包括上地幔 中软流圈以上的固体岩石,即岩石圈的下部。 ——地壳运动通常表现为不易被人们察觉的、长期的、 缓慢的运动。
第一节
类型:
——水平运动:褶皱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切
第二节
一、基本概念
岩层的产状
岩层:指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 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石。
新疆库车河新第三系褶皱
美国加里福利亚州的褶皱
Petroleum System Elements
第三节 褶皱构造
Gas Cap Oil
Entrapment
Water
Seal Rock Reservoir Rock
Migration
120?F
Generation
350?F
石油地质学基础

断裂构造
四、断层和油气藏的关系 在油气藏的形成中断层的作用: 1、封闭作用; 2、分割作用; 3、通道作用; 4、破坏作用。 五、同沉积断层。 同沉积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发育、长期 活动的断层。 同沉积断层往往控制沉积盆地的发育。
生油气层
一、石油的生成 1、生油的原始物质:类脂化合物和蛋白 质。 2、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条件:还原环境、 温度(松辽盆地50度)、压力。 3、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 二、生油层: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 供过工业数量的石油或天然气的岩层。
含油气盆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含油气盆地是指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广泛接 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并能够提 供具有工业价值油气的沉积盆地。 二、含油气盆地的结构: 1、基底:指承托盆地沉积岩系的较老地层,是盆地赖 以生存的基础。 2、沉积盖层:指沉积在基底以上的所有地层。 3、周边:指沉积的边界,即盆地发育时期沉积盖层的 边界。
地球概况
地球概况
二、地球的层圈构造 地球的层圈构造分为内部层圈(地壳、地幔、 地核)和外部层圈(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 地球内部层圈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规律进行划分的,地壳与地幔之间的界面叫 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界面叫古登堡面。 地壳分为陆壳与洋壳两种类型,地幔分为上 地幔和下地幔。其中上地幔被认为是岩浆的 发源地。
沉积相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和在该环境中形成 的沉积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环境包括:古地理条件、地质构造 条件、沉积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沉积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 色、成分、结构、构造、类型及其组 合)、古生物特征(种属、数量、生 态)、地球化学特征(氧化、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