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本知识
地质基本知识

地质基本知识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形态以及地球演化历史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岩石、矿物、地壳、地震、火山、地貌、构造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地壳之下的一层,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和地貌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会导致地壳的震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结果,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物。
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形和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壳漂移。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
实地考察是地质学家亲自到地质现象发生的地方进行观察和记录。
野外地质调查是对地质现象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收集样品和数据。
实验室分析是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和显微镜等方面的分析。
数值模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地质过程和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学问题。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寻找矿产资源,保护环境等。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等。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涉及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
通过实地考察、野外地质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地质学家可以揭示地球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1、地质作⽤:由于⾃然动⼒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2、地质作⽤分为:内⼒地质作⽤、外⼒地质作⽤。
3、内⼒地质作⽤:作⽤于整个地壳和岩⽯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的称为内⼒地质作⽤。
4、外⼒地质作⽤:作⽤于地球表⾯,能源来⾃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地质作⽤。
5、内⼒地质作⽤⼜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岩浆作⽤、变质作⽤。
6、外⼒地质作⽤⼜分为:风化作⽤、剥蚀作⽤、搬运作⽤、沉积作⽤固结成岩作⽤。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引起地壳(或岩⽯圈)组成物质发⽣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平运动(造⼭、沿球体平⾯沿切线⽅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地震的地⽅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和⽕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氧化硅、⾦属氧化物、少量⾦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3、岩浆作⽤分为:喷出作⽤、侵⼊作⽤。
4、⽕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岩。
5、⽕⼭分为:活⽕⼭、死⽕⼭、休眠⽕⼭。
6、程度分⽕⼭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锥、岩钟、岩熔流。
2、三⼤岩类:⽕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部分》倾⼊作⽤与倾⼊岩1、倾⼊作⽤: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周围岩⽯,⽽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地貌发育和地球历史演变的一门学科。
地质学基础是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球的物质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含了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此外,地球的大气由氮、氧、水蒸气等组成,水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构造分为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从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内部是由球状结构的圈层构成的,其中地幔是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
三、地质时间与地质年代地质时间是指地质历史发展上的时间尺度。
地质年代是区分地质历史的基本单位,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代,分别对应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
四、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地球表面的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形态,这些地貌特征是地球内部地质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的结果。
五、地球的地质变动和地质地球历史演变地球的地质变动包括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这些变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板块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的地球历史演变是指地球从形成到发展演化的过程,包括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六、岩石和矿物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物质,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七、地球的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运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地下水形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
八、地震与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表现。
火山是地球内部岩浆喷发的结果,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
九、地球的矿产资源地球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地质学的知识点。
I. 地球结构地球由内向外分为五层,分别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核是由铁和镍组成,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下地幔和上地幔主要由硅、氧、镁、铁等元素组成,地壳则是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II.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其两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个自转周期为24小时;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4天。
此外,地球还有章动和岁差等运动方式。
III. 地球历史地球的形成始于46亿年前,经历了原始地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时期。
其中,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期,中生代是恐龙繁盛的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逐渐兴起的时期。
同时,地球还经历了多次冰川时期和大灭绝事件。
IV. 岩石的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本物质,可分为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可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
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等因素下发生变化形成的。
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形成的。
V.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地球内部、表层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
地震是指地球内部因能量释放而引起的地面振动,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VI. 矿产资源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索和开发矿产资源。
常见的矿产资源包括铁、铜、铝、锡、金、银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同时,稀土、钨、钼等特种金属也逐渐受到重视。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与地球有关的复杂而又丰富的学科。
通过学习地质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自然规律,了解其演化历程,并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风险。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序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球概况第二节地球的结构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第二章矿物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性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第三章火成岩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山岩的概念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第三节侵入作用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第四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第五章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第六章矿床第一节矿床的概念第二节内生矿床第三节外生矿床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矿床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第三节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第四节褶皱构造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第八章地震第一节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第三节地震波和地震仪第四节地震强度第五节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第六节地震预报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第一节地槽——地台说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第三节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层系统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一节太古宙第二节元古宙元古宙第三节震旦纪第十二章早古生代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早士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三章晚古生代第一节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第二节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四章中生代第一节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第二节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第三节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五章新生代第一节早第三纪第二节晚第三纪第三节第四纪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第三版后记附表地质年代表[1]。
地质学知识点

地质学知识点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演化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子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古生物学等。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读者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的矿物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组成的学科。
矿物是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人类利用矿物进行建筑、工艺和能源开发。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岩石以及它们的形成、分类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岩石是由一个或多个矿物组成的固体物质,形成于地球的不同部分和不同过程。
根据岩石的组成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其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或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有花岗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火成岩中的矿物颗粒由于冷却速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晶体大小和岩石的质地。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水、冰等力量将碎屑物质沉积在地表或水底形成的岩石。
例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都是常见的沉积岩。
沉积岩中保存了动植物的化石,对研究过去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等环境条件下经历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的形成与地壳的运动和变形有关,它们常常出现在构造带和大规模地壳运动的地区。
例如片麻岩、千枚岩和云母片岩等都是常见的变质岩。
三、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表过程的演化规律。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为的特征和地形,包括山地、平原、河谷和盆地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质、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四、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地壳的形成和演化,了解板块构造、地震断层和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对于理解地球的动力学过程和预测地震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基本知识

地质学基本知识地质学基本知识(一)——地质学简要介绍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人类对地质的认识,首先是从被视为静止物体的矿物和岩石的研究开始的。
通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的研究,提出了古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运用于划分地层,把历史的观念引入了地质学。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对比法,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推理。
人们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并归纳出了一套还远不完善的地质学基础理论。
至20世纪80年代,地质学已发展成为包含有多项分支学科的理论体系。
这些分支学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基本事实和原理的基础学科;一类是这些基础学科与生产或其他学科结合而形成的学科。
其中包括:矿物学——研究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形态、性质、成因、产状,共生组合、变化条件、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岩石学——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变历史和演变规律;矿床地质学——研究矿床的特征、成固、分布及其工业意义;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各圈层和各种地质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探讨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组合、集中分散及迁移循环的规律;动力地质学——研究各种地质作用,包括引起这些作用的动力在地球各圈层活动的规律。
其中包括火山地质学、地震地质学、冰川地质学等;构造地质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地质体的构造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发展规律及成固和动力来源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变形,包括断裂、褶皱等各种构造形迹及不同类型构造单元的分布、形成、演化和发展;地貌学——又称地形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主要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地球物理学——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和地球的物理性质、结构、形态及其中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地质力学——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一、岩石相关。
1. igneous rock [ˈɪɡniəs rɒk](名词短语)- 释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例如花岗岩(granite)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火成岩。
2. sedimentary rock [ˌsedɪˈmentri rɒk](名词短语)- 释义: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sandstone)、页岩(shale)等。
3. metamorphic rock [ˌmetəˈmɔːfɪk rɒk](名词短语)- 释义: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大理岩(marble)是由石灰岩(limestone,一种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相关。
1. fold [fəʊld](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两种基本类型。
- 动词释义:使弯曲,例如:The layers of rock were folded by the tectonic forces.(这些岩层被构造力弯曲了。
)2. fault [fɔːlt](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 动词释义:挑剔,例如:You can't fault his work.(你不能挑剔他的工作。
)在地质学语境中主要用名词意义。
3. stratum [ˈstrɑːtəm](名词,复数strata)- 释义: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例如:The different strata tell the stor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不同的地层讲述着不同地质时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5.2 岩石分类
❖ 5.2.1岩浆岩 ▪ 分类:按酸度可划分成四大类,按碱度可相应划分 出4个岩类 :
• 超基性岩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橄榄岩-苦橄岩类。 • 基性岩类: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是辉长岩-玄武岩类。 • 中性岩类:钙碱性系列为闪长岩-安山岩类 。 • 酸性岩类: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流纹岩类。
矿床学主要研究以下具体内容:
▪ 1、矿石特征: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在 矿体中的分布和变化,并了解矿石的形成条件,确定 矿产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性质;
▪ 2、矿体特征:测定矿体的形状、大小、产状及其与围 岩的关系,查明矿床的规模、产出位置和开采条件;
▪ 3、成矿条件:研究矿床与地层、构造、岩石及岩浆活 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生物活动、气候、地貌等 因素的关系,查明它们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二、地层及地质年龄
第二章结束
返回目录
三、地质构造
❖3.1岩层产状
▪ 岩层在空间产出的状态称为岩层的产状 。 用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确定,一般称为 岩层产状要素。
三、地质构造
❖3.2 褶皱构造
▪ 受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导致岩层发生变形而产 生的连续弯曲的各构造形态。
三、地质构造
❖3.2 褶皱构造-图2
温度压 力密度
固态
岩石
固态
铁镁的硅 酸盐类物
质,由上
逐
软流层 而下铁镁
渐
含量逐渐 增加。
增
固态
大
液态 固态
以铁镍为 主并含少 量较轻元 素。
一、地球与地球结构
❖1.3 地壳结构特点与物质组成
由于人类寻找各种矿产的空间是在地壳,所以,地质学家对 地壳不断开展探索性科学研究。
1、地壳元素的组成: 丰度值(克拉 克值)、百分比
。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2 矿床
按矿床成因可划分4大类12亚类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2 矿床
按矿床成因可划分4大类12亚类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2 矿床
按矿床工业类型可划分10类
1、能源矿产: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铀、钍等; 2、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钒、钛等; 3、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铋、钼等; 4、稀有金属矿产:锂、铍、铌、钽、锆、镉、镓、铟、稀土等; 5、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钌、锇、铱、铑等; 6、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用石灰岩、白云岩、硅石、菱镁矿、耐火
2、地壳分层及物 质组成
硅铝层 硅镁层
3、地壳结构特点
厚度变化大,分布不均匀 硅镁层分布是连续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罕见
一、地球与地球结构
❖1.4 我国对地壳结构研究现状
1997年6月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批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被列为 “九五”国家重大科学计划。1999年9月27日,原国家计委批准了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建议书。并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 织,具体实施任务由“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承担。王达 教授任总指挥,许志琴院士任首席科学家。总投资1.76亿元。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5.2 岩石分类
❖ 5.2.3 变质岩
▪ 灰色片麻岩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5.2 岩石分类
❖ 5.2.3 变质岩
▪ 紫苏花岗岩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第五章结束
返回目录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1 概念
▪ 随着矿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了矿床学,是一门技术经济与地质学相结合 的综合性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类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因及 其时空分布规律。具体的研究内容则是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物质 组成,矿床的形成条件及控矿因素,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等。研 究矿床学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合理地进行找矿、勘探和开发利用。 。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3 矿床学
矿床学主要研究以下具体内容:
▪ 1、矿石特征: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在 矿体中的分布和变化,并了解矿石的形成条件,确定 矿产的质量和加工工艺性质;
▪ 2、矿体特征:测定矿体的形状、大小、产状及其与围 岩的关系,查明矿床的规模、产出位置和开采条件;
▪ 3、成矿条件:研究矿床与地层、构造、岩石及岩浆活 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生物活动、气候、地貌等 因素的关系,查明它们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5在找矿勘探工作中,经常使用有关名词 (5点)
4、围岩:是指矿体周围的岩石。矿体与围岩的边界 一般是通过系统采样分析后圈定的。
5、储量:泛指矿产的蕴藏量。矿产储量需按一定的
工业指标要求与储量分类规定计算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 (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 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 (立方米)计。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4.2 岩浆的喷出作用
▪ 岩浆喷出地表,沿坡流动,迅速冷凝固结形成喷出岩。
四、岩浆作用
❖4.2 岩浆的喷出作用
▪ 喷出地表的岩浆迅速冷凝固结成岩
四、岩浆作用
❖4.2 岩浆的喷出作用
▪ 1972年夏威夷火山爆发形成的熔岩流
四、岩浆作用
第四章结束
返回目录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5.1 概念
▪ 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主要研究对象是地壳及上地幔上部的 岩石,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按岩石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和变质岩三大类。
三、地质构造
❖3.2 褶皱构造-图3
三、地质构造
❖3.3 断裂构造
▪ 自然界岩石受应力以后,当作用力超过其强度时,就 会产生断裂,使其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这种岩 石脆性变形的产物称为断裂构造。可分为节理和断层, 断层对岩层和岩石的变化影响很大,可造成岩石有明 显的位移。
三、地质构造
❖3.3 断裂构造
粘土等 7、化工原料矿产:硫铁矿、自然硫、磷、钾盐、明矾石、化工用石灰
岩、泥炭 8、特种类矿产:压电水晶、冰洲石、金刚石、蓝石棉、熔炼水晶、光
学萤石等 9、建材及其他类矿产:云母、石棉、高岭土、石墨、石膏、滑石、水
泥用石灰岩等; 10、水气矿产:地下水、地下热水、二氧化碳气等。
六、矿床与矿床分类
❖6.3 矿床学
二、地层及地质年龄
❖2.2 地层、地质年龄表
二、地层及地质年龄
❖2.3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率:地层形成时是水平或近水平,并且先形成的在下 部,后形成的在上部,构成上新下老的关系。
2.化石层序率:生物是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含高 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新,含低级生物化石的地层时代老。
2、工业品位: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的矿 体最低平均品位,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称为工业 矿体,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3、矿体:是矿石的天然集合体,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 采和利用的对象。矿体的范围可能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圈定, 大多数必须通过化学分析才能确定。一个矿床往往是由多个 矿体组成的。矿体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产状。
1、呈层状产出,并经历分选作用,层理构造显著; 2、岩层表面可出现波痕、交错层、泥裂等构造。 3、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 4、沉积岩地质体的形态可能与河流、三角洲、沙洲、沙
坝的范围相近。 5、沉积岩固结程度有差别,有些甚至是未固结的沉积物。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
❖5.2 岩石分类
❖1.2 地壳、地幔和地核特点
纵横波
分层
厚度(千米)
地
硅铝层 大陆部分平均 33
壳
大洋部分平均 6 硅镁层 整个地壳平均 17
P、S波的波速
上地幔顶部
突然增大。 地 (莫霍面)
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
1000
幔
P、S波的波速 突然减小,S波 下地幔
2900
直至消失。 (古登堡面)
外核
5100
地
核
内核
状态 组成
五、岩石与岩石分类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 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上部 的软流层,温度高达1300℃,压力约数千个大气压, 使岩浆具有极大的活动性和能量。按其活动又分为侵 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未达到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 的岩石。喷出岩是在岩浆喷出地表的条件下形成,温 度低,冷却快。
一、地球与地球结构
第一章结束
返回目录
二、地层及地质年龄
❖2.1 概念
▪ 地层指地壳表层成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 ,研究的主要 范围是建立地层层序以及确定其相互间时间关系。
▪ 世界地层科学家早期主要是采用地层层序、古生物、 地层接触关系等方法确定年龄,到50-60年代以后直至 目前,在同位素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同 位素方法测定岩石中矿物同位素年龄获得地层(地质) 年龄数据。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地质学基本知识
饶玉学
2011年12月
重点分七个方面介绍:
1、地球与地球结构 2、地层及地质年龄 3、地质构造 4、岩浆作用 5、岩石与岩石分类 6、矿床与矿床分类 7、找矿勘查技术方法
一、地球与地球结构
❖1.1 地球结构图
一、地球与地球结构
三、地质构造
❖3.3 断裂构造
三、地质构造
❖3.3 断裂构造-新疆克拉玛依黑油山
三、地质构造
❖3.3 断裂构造-新西兰热泉喷发
三、地质构造
第三章结束
返回目录
四、岩浆作用
❖4.1 概念
▪ 岩浆的形成、运移、冷凝固结成岩浆岩的全过程称岩浆作用。岩 浆通过侵入和喷出(火山)作用形成岩浆岩。
四、岩浆作用
中国是再苏联和德国之后第三个超过5000米的科学深钻的国家, 2006年完成钻探任务,钻探深度达515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