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招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中考安徽省历史试卷分析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开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表格内)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A.黄帝B.禹C.启D.汤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轩辕,即黄帝。
通过“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亦可判断相关人物为黄帝。
2.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3.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图1 图2 图3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艺D.独特的活字印刷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等史料可发映出发达的农业生产;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反映了精巧的手工技艺;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反映了海上贸易繁荣;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等。
由此判断B 项符合题意。
4.安徽古代“文房四宝”中有“三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多有美誉。
有人曾赋诗:“老松烧尽结轻化,妙法从来北李家。
”诗中描绘的是:A.宣纸B.歙砚C.宣笔D.徽墨 解析:选D 。
陕西历史中考分析

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2015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卷总体上沿袭了2010年的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基本遵照《2015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
与2014年陕西中考历史试题相比难度有所下降,但相较于2015年其他省市中考历史试题和陕西省中考其他科目试题,难度依然较大。
2015年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认识、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热点问题和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中中国史、世界史比例得当,符合中考说明要求,但选择题中两道组合式选择题均为不等式选项,与中考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不符。
另外,材料呈现方式更加简洁,图文搭配更加规范,设问更加直接具体,基本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一、试题的传承之处(一)题型和分值较为稳定。
2015年陕西中考历史选择题六道,共12分。
题型包括:古文材料阅读题第13题,最佳选项题第14题,主题式选择题第15-16题,组合式选择题第15和17题,否定式选择题第18题,图表题第18题等,与近年来题型保持一致。
非选择题三道,共28分。
题型包括:材料解析题第19题和20题,材料综合探究题第21题。
其中第19题第(2)问,依然是选做题。
(二)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
2015年陕西中考中国古代史涉及:秦统一六国,周秦汉唐定都关中地区、唐之后政治经济重心最终东移南移,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汉唐两宋海外贸易的情况、原因和作用等。
中国近现代史涉及: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国共两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百团大战,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等。
世界史涉及: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汽船、火车的发明,美国南北战争,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掠夺,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凡尔赛和约》,杜鲁门主义和华沙条约组织建立,美苏冷战对世界一体化的影响,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等。
2015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反思

2015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反思一、中考试卷分析1、2015年中考历史试卷特点(1).区分度较去年有所降低。
今年历史学科参考人数72748人,及格率在76.36%,比去年增加4个百分点。
优秀率为15.99%,去年增加3个百分点。
平均分71.83.在选择题判断题上,全卷共17题46分,相对去年大量选取材料型选择题来考查知识的情况来看,今年材料型选择题降为6题,而且材料阅读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陷阱设置也有所减少,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有所提高,对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答题技巧有一定的要求。
得分率在70%以下的有选择题21、22、23和判断题32。
最低得分率为23题55.72%,有明显提高。
21.汤恩比说:“顺利地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致于引起旧瓶子爆炸。
”“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
”他评价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联邦制国家C.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D.辛亥革命后成立中华民国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卒子,即小兵)。
”这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雅尔塔体系C.两极格局D.两极格局结束,出现“一超多强”局面2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历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成绩斐然。
下列成就中,属于近代的是A.蔡伦改进造纸术B.左宗棠收复新疆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D.刘筠培育出湘云鲫(鲤)32.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汉莫拉比制定了《汉莫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 F )这几道题的解题在我们的中考重难点复习冲刺中做了专门的训练,其中第21题是2014年四川中考真题,曾在周末尖刀连培优第二次“步入近代专题演练“中做过原题,第21、23题、32题,抓住题干信息中的时间和性质等要素进行判断分析的解题方法和能力是我们在每次月考、第一轮、第二轮复习中都重点做了针对性复习和练习的内容,学生应对起来应该问题都不大。
包头市2015年中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包头市2015年中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一、试题评价1.总体评价2015年中考试题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和《包头市高中升学考试历史说明》进行命题。
结合中考调研和包头市历史教学实际情况,兼顾到现行的北师版、人教版教材,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注重试题的选拔性和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试卷结构试题总分值50分2015年试题继续贯彻2014年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考查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注重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体现了对日常教学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同高中课程的衔接。
试题呈现出“基础性、现实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基础性:2015年包头市中考历史试题注重基础,坚持以“课标”、“说明”和教材为本,从史实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中,这样的命题思路与中学历史教学接近。
第一、试题涉及的基础且主干知识第二、试题考查的能力和基本技能a. 提取信息的能力如:材料题11题“根据材料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
”需要学生依据题目要求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提取并概括回答问题。
再如:材料题12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一提取有效信息,再将材料语言转换为复习过的历史知识进行答题。
b. 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材料题12(2)概括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的两大“自觉的行动”,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学生首先要依据问题找到核心词语,即是处理问题信息的能力;然后在寻找符合核心词语的历史知识,再经过筛选,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c. 知识比较能力如选择题8考查俄日改革(改革内容的比较)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D.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d. 综合概括能力如:材料题13(2)概括两国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原因。
2015历史试题特点评析

2015试题特点评析、解读2016命题趋势2015河南省中考历史试题,较去年试卷的难度略有提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匀,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涉及均匀,试题难度适中,符合《河南省考试说明与检测》的难度要求以及课标的考查范围,体现出时代性和选拔性特征。
一、试卷整体分析(一)选择题方面:充分体现出命题人的细致,考查角度新颖,切入点巧妙。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世界近代史,现代史涵盖非常平均,难度不大,考生作答起来应该比较容易。
(二)材料解析题方面:关于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问题,融合(一路一带);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英国史;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的关系。
难度合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清晰,考生作答起来可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失分。
命题稳定成熟,符合新课改理念,对我省今后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检测和导向作用。
二、试卷特点分析1.布局精巧,图文结合选择题:中国近代史1-6题,共6分;中国现代史7-10题4分;世界近代史11-15题5分;世界现代史15-20题5分。
1非选择题:21题: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5分;22题:中国近代史7分;23题:中国现代史7分;24题世界近代史6分;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5分。
地图3幅;人物组图2幅;战役组图1幅;场景图3幅;世界文化遗产图3幅;表格2幅;文字材料24个。
2.强化课标,立足基础本试卷考查知识点基本上每题都能找到课标依据。
如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选择题第5题李大钊关于农民阶级作用这一段材料,要求考生判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革命道路。
如选择题第9题改革开放时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现代企业臸度”“股份臸”“政企分开”“公司臸”,第11题考查的新航路的开辟,第13题法国大革命的意义等均属基础知识,但题目的切入点很新颖,现代气息浓厚。
2015河南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 历史 3A(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开卷考试)选择题 (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这段话反映了( )A.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3.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
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B.中华民国的成立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下列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外形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共首次合作,国民大革命风暴骤起B.日本:深陷经济危机,发动九一八事变C.苏联:斯大林开始领导社会主义建设D.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5.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黄埔军校的创办C.南昌起义的发动D.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6.“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
雁帛鱼书应共炉,声气相通快胜箭。
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
”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 )A.火车轮船的传入B.大众传媒的兴起C.有线电报的出现D.社会习俗的变化7.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8.下面两幅图说明新时期我国( )A.完善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基础初步奠定D.有效地杜绝了各种违法行为9.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2015历史分析

2015-2016学年度(上)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分析代课教师倪波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
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基本情况1、本次参考人:160 及格人数:42人2、试题特点本试题共两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情况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
如第11小题:关于“西周制度”的相关叙述,部分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
如2、4、8、12、14、20题等,部分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
如第24、25小题第三问,部分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
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山东省滨州市2015年中考历史试题解析【试卷综评】从考试目标分布上看,考查识记内容约 60%,分析、综合内容约 40%,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突出了学科重点知识的考查同时,试题注意挖掘题型考查能力的功能,加强了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较以往会考题目有所提高。
试题采用了大量的时事性材料,鲜活可感,将历史课本上的“死”知识和现实中的“活”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来感悟、反思、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1.【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旨在考查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
难度中等。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可知,这项制度出现于西周时期,并且诸侯的义务是拱卫周天子,即就是以周天子为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项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故选 B 项;A 项宗法制属于统治阶层内部秩序与继承; C 项郡县制出现于秦朝; D 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时期。
2.【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经济中心的南移。
旨在考查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能力。
难度较难。
【解析】分析备选项可知,B 项是南方一直存在的客观因素;C 项说法绝对化;D 项是主要原因,最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去分析,而生产力最活跃要素应该是人为因素,故可以得出江南得意开发的最重要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故选 A 项。
3.【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旨在考查准确判断历史概念的能力。
难度一般。
【解析】分析备选项可知,A 项吏部主要负责官员考核;B 项户部主要管理户口和财政;C 项刑部主要管理刑法;D 项主管全国工程建设,故选 D。
4.【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民族政权的对立。
旨在考查辨别历史事实的能力。
难度一般。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是夏、辽,金和元与南宋对峙,其中,北宋和辽、西夏时战时和,但是以和为主,最终于 1008 年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