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断句与翻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断 句 1.继续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句的方法,正
确断句。 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解题及阅 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考点解析
文言文断句题是语文高考考查的传统方式,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明辨句读,要综合运 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 个重要标志。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答案】CEG
试题类型
(三)字母涂写 (2023新课标Ⅱ卷10T)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二:
状语后置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 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①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3. 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主谓倒装
①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贤哉回也!(《论语七则》)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宾语前置
1. 宾语是代词的否定句中
①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②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副词、形容词、动词词组、介 宾词组等用在谓语后面(如果谓语后面有宾语,则用在宾语后面)。是单音节词的,前面无语音停顿,书面上 不用逗号隔开;是多音节词或词组的,前面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意义上对谓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就是状语后置。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教学PPT课件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 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 矣!”
练一练: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断句基本方法
⑴整体把握语段含意(语境)——准确断句的前提。
断句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意(语境)——准确断句的前 提。
(2)从最容易把握的分歧处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 断——准确断句的关键。
(3)通过译文进一步验证——准确断句的保证。
二、断句怎么断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a.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 预。 b.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干预。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然予居于 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一)断句方法:根据句法结构,抓名、代、动词
一句话往往在主语之前需要断开;在谓语或宾 语处结束,需要断开。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常作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以及动词,就 可确定停顿的位置。
基本原则 修辞(对称) 虚词 固定句式 第三步:检验
小结
第三步:检验 1、内容符合语境和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第四章
你来出题
史传类文本结构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动词断句法(ppt课件)

析 考 情• 断句是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考 查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必考 题。★ 一般设题在文言文阅读的第1 小题,其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 总结归纳断句的规律 和方法。• 2.能够灵活地将方法迁移运用,提高 断句题的正确率,树立做断句题的 信心。
(2018全国新课标卷二)
真题演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
再见
1、师 旷 侍 坐 于 前 援 琴 撞 之 公 披 衽 而避 琴 坏 于 壁2 、伯 乐 一 过 冀 北 之 野 而 马 群 遂 空 夫 冀 北 马 多 天 下 伯 乐 虽 善 知 马 安 能 空 其 郡 邪3 、后匈奴来和,求 美 女 于 汉 帝 帝 以 明 君 充 行 既 召 见 而 惜 之 但 名 字 已 去 不 欲 中 改 于是 遂 行
答案【】
链接高考
(2018全国新课标卷三)
பைடு நூலக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 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感叹句末尾
哉、夫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
、孰与、何如、奈何
前一般断开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 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
其前一般断开
、已而、于是、岂、岂非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 复音虚词须保持完整,不
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为将而降A降而为之B效死C以战D虽欲浣E涤其污F而已G缁之素不可 复白。
原文:迁之为陵文过若不及,而抑称道李广于不绝,以奖其世业。为 将而降降而为之效死以战虽欲浣涤其污而已缁之素不可复白。大节丧, 则余无可浣也。
【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魏君贤A人B是礼C国人D称仁E上下F和G合H未可图也。
原文:文侯受子夏经艺,客段干木,过其闾,未尝不轼也。秦尝欲伐 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文侯由此 得誉于诸侯。
方法2:借动词,定句读 与现代汉语一样, 在古汉语中,承担一个句子的谓语成分的,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 词的其他词性的词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 其中的动词,确定谓语,提纲挈领,然后根 据谓语前后的成分决定停顿。此外,还可借 助一类特殊的动词进行断句,如抓住“曰”“云 ”“言”“谓”“问”等表对话的词,根据语境在其后 停顿,同时要注意对话中的问者、答者省略 的情况。
不过,也有例外。“曰”有两种情况,一是表“叫作”的意思,例如 明代魏学洢《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二是在句首、句中 作助词,无实义,例如《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和翻译》课件

通观近几年全国卷语文试题, 文言文翻译在整个试卷中所 占分值比较稳定,共8--10分。 在高考中,这一考点还将会 是考查重点。
反问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 句式 “何……为”等反问句式;
被动 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固定 “如……何”、“况……乎”、“何(以) ……为”等固定句式,以及文 句式 言文中常常出现的总分、分总形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3、观句式。
结
对偶句、对举句(对称句)、排比句等,顶真句式,还有
一些固定句式。
4、通读全句,进行检查。
通过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判断
“考什么”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准确把握字句 在文段中的正 确意义。
将文言句子译为 规范的现代汉语。
翻译文言文阅 读材料中画线 的句子。
4.找虚词,看句首或句末定断句
注意: “也” 可能作为句中语气词,不能当作句末语气词来断。如: “乎”可能作为介词,相当于“于”,不能当作句末语气词来断。如: “夫”可能作为指示代词,不能当作句首发语词来断。如:
5.看句式定断句
句式
例子
判断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 句式 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
文 言 文 断 句
字句必须能讲通
原
内容必须与整体语境相符
文
则
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
文化常识
言
断
名代断句
句
虚词断句
方 法
句式断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

鲜将。 1. 请你根据材料找出人名/人物 2. 确定人物身份关系、梳理事件 3. 抓名词,抓对应动词,定关系
何去至界上,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E.“可断可不断”时如何抉择?
连动式是由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构成连动短语的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的在时间上有 先后顺序,有的后一个动作是前一个动作的目的,它们共同陈述同 一个主语。例如: (1)秦人开关延敌,(《过秦论》) (2)公入而赋。(《左转》) (3)王往而征之。(《孟子·梁惠王下》)
学生答案:桓公渴馁而死,南门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
综合挑战
3.(江苏省无锡市高三期中)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谕右渠,终不肯奉 诏。何去至界上使御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遂归报天子曰杀朝鲜将。 上为其名美,即不诘,拜何为辽东东部都尉。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何去至界A上B使御刺杀C送何者D朝鲜裨王长E遂归F报G天子曰H杀朝
25字左右,句子较短,并非每个字后都有空格,而是几个字组成群, 降低了难度。
②只需断3处,有1处难度大。
③侧重语意停顿,结合语法停顿,不能单纯依靠答题技巧得分,要求 考生根据自己理解断句。考生要在“可断可不断”与“非断不可”之 间要做出正确取舍。
回忆你解题时使用的方法: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共72张PPT课件

例6、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 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 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 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 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缺乏见/终 于不可及也。
▪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 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 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 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场,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例8: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 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 孤 此四者 天下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构造断句
固定构造,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构造也可断句。
▪ 参考译文:
▪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 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 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为了 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谢自己却去做这种 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 顿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自然可以据此进展断句。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 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

高考文言文断句(公开课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主要内容为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以及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2. 能够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掌握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3. 能够理解孔子、子贡、颜回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
2. 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朗读,文言文的断句技巧,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孔子世家》的背景音乐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选文,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气等。
3. 断句:让学生尝试对文言文进行断句,教师进行指导,讲解文言文的断句规则和技巧。
4. 讲解: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5. 分析:分析孔子、子贡、颜回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6.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练习文言文的断句和理解。
7. 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和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史记·孔子世家》2. 板书内容: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七、作业设计a. 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b.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c.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2. 作业答案:a. 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
b. 子贡/市的兽皮币/与孔子,孔子/了解子贡市之币/的意图。
c. 子贡/与子路、子贡/与颜回的对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技巧掌握较好,但在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方面还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她只觉得(西施)皱眉的姿态很美,却不知道(西施)皱眉为什么美。
又如: 此 所 谓 强 弩 之 末
势 不 能 穿 鲁 缟 者 也。 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自 县 为 近 畿 大 郡,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译文1:从县城发展为京城附近的大郡,近代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事。(错误)
译文2:从县令升为京城附近的大郡的长官,近代以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正确)
语境意识
②转译法:是将文言文中不好对译的词语或句子,根据其意 思来翻译,可以改变原文的语言结构。一般用于用直译不通顺 的句子,属于意译。
如: 其 里 之 丑 人 见 之 而 美 之。
对译(直译):(西施)同村的丑女人看见西施而美丽她。 “硬译”——不通 顺 转译(意译):(西施)同村的丑女人看见西施而觉得西施的 转译——准确、通顺 样子很美。 又如:每见务为泛滥者,略得影响而止。 译文:(我)常常看见(读书)只求贪多的人,(他们)读书 略微得到一些印象就满足了。
高考例题
断句题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部分用“/”断句。 (4分)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 请少罢减。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3分)
(2)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3分)
参考答案: 15、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 者不办/请少罢减。 16 . (1) 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 世宗的冲突。 (2)陛下用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来显示吉祥。
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 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 利也。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参考答案: (1)吾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 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 (2)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如:归 亦 捧 心 而 颦 其 里。 (丑女)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⑤删减法:是通过删除文言文原文中的一些发语词、 语气词等来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⑥保留法:是将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原样保存在译文 中的翻译方法。主要是人名、地名、官名、族名,以 及时间、年号等专有名词。 如:“西施”
三、课堂训练——提高性练习,发现问题, 深入探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 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 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主曰/宋 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史记· 张良》)
其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2、其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资治通鉴 ·赤
壁之战》)
因此,断句是翻译的前提。
翻译的要求
信:准确,忠实于原文。 达:通顺、流畅。
文言翻译的原则、要求
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将原文直接翻译过来,要求译文与原 文尽量做到词句的对应。 2、意译: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去翻译。 3、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直译可以翻译清楚 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直译;直译不通时,再采 用意译。
考评分标准:“县”、“近畿大郡”、“未之有” 各占1分,译错一处扣1分。
文言翻译的常用方法:整体把握文章,理解其 大意。在此基础上运用以下翻译方法。
①对译法:就是把文言文中的词语或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中 对应的词语和句式,要求逐字逐句的对应落实,是典型的直译。 如:彼 知 颦 美, 而 不 知 颦 之 所 以 美。
如用于句首的“故”、“夫”、“盖”、“凡”、“且夫”、 /犹齿之有唇也” … … “无乃”等,用于句末的“也”、“矣”、“焉”、“耳”、 “为国计者/过矣 ” “乎”、“邪”等。
虚词断句标点歌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 矣、耳后边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是停顿, 或句或逗看情形, 标点位置不能乱。
又如: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翻译的“要诀”: 整体把握, 通观大意, 联系语境, 准确断句。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穷究关键, 既信且达。
三、课堂练习——运用掌握的方法,在语文 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深入探讨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然后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 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 腋寺作为草堂
②修辞断句法:就是指利用文言文中的修辞方法如对 偶、排比、顶针等来断句。
对偶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 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③语法分析法:该法是利用古汉语特殊的组词造句的 语法规则来断句。这些语法规则如词类活用,句子成 分分析等。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翻译题
二、课堂训练——探究性学习,运用归纳的思维方 式,在语文实践中总结做题的方法。
(一)断句:完成下面的习题,并请同学们自己归纳一下 断
句的方法
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文言文断句(2006年北京卷) 1、(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hà n,同“捍”,保卫)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2、故 不 登 高 山 不 知 山 之 高 也 不 临 深 谿(xī,山谷) 不 知 地 之 厚 也 (《荀子•劝学》) 3、贫 穷 则 父 母 不 子 富 贵 则 亲 戚 畏 惧 《战国策•秦策一》
在这句话中,“理解”是指能读懂文言文表达 的内容,理解文意是断句和翻译的基础。 文言断句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确定无标点 的文言语句的停顿,有时也要求加标点。 文言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把古汉语转换为 现代汉语,并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断句和翻译关系密切——对文章全面正确的 理解、准确的断句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则是运 用现代汉语对文言文意的精确表述;断句是解 读文言文的初步能力,翻译是解读文言文的高 层次能力。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练习2: (1)(西施)同村的丑女人看见西施而觉得西施的 样子很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 来走去)。 ( 2)她只觉得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西施 皱眉为什么美。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 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 样的事。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高
(选自《白居易集· 草堂记》)
2、翻译下面画线的语句 ……(何远)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 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3、翻译下面画线的语句 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太祖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 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焚毁之。 《祖冲之传》
1、语境意识,瞻前顾后。 参考答案 1、断句: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 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2、仔细琢磨,攻克难点: 翻译:因此,南面面对香炉峰,在遗爱寺的旁边修建了一所 腋:本义为腋窝,在此作动词,引申 草堂。 为“在……旁边” 得分点:“可欲”、“妻子”、“下 2、翻译:在几个郡做过官,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 贫” 变自己心性,妻子儿女挨饿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整体把握文章、 理解文意是 ④语感断句法:根据长期阅读形成的文言语感能力来 断句的关键。 断句。
正确断句是翻译的基础。
(二)翻译:完成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自己总
结一下翻译的方法。
练习1、翻译下面画线的文言语句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赤壁之战》) ②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郗(xì ,通 “隙”,矛盾, 隔阂 );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汉王乃
总结断句方法:
1、文言断句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通读理解。
第二、断句或标点。
第三、审查核实。 其中,通读理解是关键。
“明句读”(断句)是古人读书的基本功。现在, 我们阅读的当然是加了标点的文言文,但断句能力还 是很必要的,而且加了标点仍然存在断句问题。例如:
应断为: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 1、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
③调整法:通过调整文言文原文的语序来翻译古文。 多用于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 后置等倒装句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
又如: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译文:林子在湖边的茶馆里喝茶。(状语后置)
④增补法,是通过增加、补充词句来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主要是增补省略成分。
文言断句与翻译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语文教研室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总结文言断句和翻译的方法,提高文言 断句和翻译能力。 2、学会运用归纳思维,提高语文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