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武男:国家软实力核心是文化

合集下载

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拥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声誉和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产品。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日本的动漫文化、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这些文化元素都成为了各国在国际上展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能够增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吸引力。

同时,文化软实力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的重要方面。

各国都在加强对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和利用,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例如中国的央视春晚、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等,都成为了中国展示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国家全面的文化建设。

这包括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加强文化教育和人才
培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人才;加强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共享。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展示自身文化魅力、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手段。

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国际政治的重要方面。

各国都需要加强对文化软实力的开发和利用,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理解
中华文化软实力是指中国在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它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也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化的复兴和繁荣兴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其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还需要在哲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发展,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同时,保护好中国文化遗产,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遗产保护、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和国际传播等方面的努力,可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文化认同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文化认同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

文化认同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的软实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价值观和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而文化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对自身所属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与国家软实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着。

首先,文化认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外,还包括其文化的吸引力。

国家的文化认同程度决定了该国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例如,中华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并且成熟发展,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这种文化认同作为中国软实力的核心之一,为国家树立了崇高的形象,吸引了海内外的目光。

无论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武术等文化遗产,还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戏曲等艺术表达形式,都是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其次,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可以促进文化认同的形成和强化。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越强,其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

当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声誉和认可,其文化在全球就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例如,日本在经历了战败与重建的过程中,通过不懈努力创造了全球瞩目的日本娱乐文化产业,如动漫和游戏。

这些文化作品不仅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而且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全球传播,塑造了日本的文化形象,加强了世界各地人们对日本文化的认同感。

另外,国家软实力的强大也可以促进文化认同的多元发展。

国家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其软实力的根基在于不同文化间的融合与相互影响。

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声望,不仅要依靠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需要欢迎其他国家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美国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国家,其软实力之强在于接纳各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发展,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文化认同。

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其文化领域,如好莱坞电影、摇滚音乐等,这些既代表了美国的主流文化,也容纳了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多元的美国文化认同。

此外,文化认同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还在于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手段。

而在当今世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已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的形象是指国际社会对于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整体认知和印象。

而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文化产品的输出,来展现国家的文化魅力和文明成就。

例如中国的国粹传播、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等,都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这些举措,中国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文化形象,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还可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韩国的流行音乐和日本的动漫产业,都成为了各国发展文化外交和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资源。

通过这些文化产品的输出,各国都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外部交流。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和挑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各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文化输出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欠缺和不足。

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再则,国际文化交流存在着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和传播方式等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针对上述挑战,各国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各国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节日、艺术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各国可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引导,鼓励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优秀的文化产品走出国门。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实现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实现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实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文化已经成为影响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软实力是通过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吸引力、塑造力等手段,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影响力,达成自身利益和稳定国际局势的一种手段。

因此,发展和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战略意义。

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指国家通过其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体制、文化交流等方面,影响和塑造他国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评价、态度、信仰等观念和情感,进而产生积极和有利的势能影响,以达成国家利益的一种手段。

它是从国家文化产生的多方面力量,包括文化产业、文化艺术、文化交流、文化教育和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中的重要部分,因为它是传递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表现。

国家文化软实力包括国家文化形象、国家文化品牌、国家文化产业和国家文化产品等方面。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趋势1. 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网路和全球化的进步,文化体验和文化产品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定制化。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形式,如文化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等。

文化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就业机会和知识经济的基础。

2. 文化交流的增加文化交流是国家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渠道,既有政府层面的文化交流,也有民间层面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将有助于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通过文化交流,国家将更受人们的喜爱和认同。

3. 文化教育的普及教育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石,文化教育是促进国家软实力发展重要的因素。

文化教育可以传递国家的价值观、道德观念和审美观念,提高人民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度。

加强语言文化学习、历史文化教育等,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增强国际间的友谊。

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实现方式1. 加强文化领域管理国家应加强对文化事业的引导、发展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增加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文化体制和文化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文化自信如何成为中 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如何成为中 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如何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文化自信如何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正逐渐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

文化自信源于对本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同。

中华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简体汉字,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精美的苏州园林,从悠扬的古典音乐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些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

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这些文化瑰宝,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文化自信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一个自信的文化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并将其与自身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新文化。

例如,近年来中国的电影产业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和叙事手法,创作出了一批如《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既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国际审美标准的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市场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这种文化创新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产业,也提升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文化自信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是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国际文化节、艺术展览、体育赛事等,我们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现代发展和人民的精神风貌。

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让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能够消除文化隔阂,增进国际间的理解和友谊,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

文化自信能够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共同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当全体国民对本国文化充满自信时,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共同努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浅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因此,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指国家在文化领域中所具有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把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竞争实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浅析。

一、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有利于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增加人们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好感度,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在文化传承上,国家应该注重推广传统文化,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让传统文化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促进文艺创作,展示文化风采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方面,文艺创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文艺创作不仅可以展示一个国家文化风采,还能够引领国家文化发展的方向。

国家在文艺创作方面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鼓励和支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艺活动的举办,从而提升国家文化的软实力。

三、借助外语大力推广文化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了解和掌握外语变得愈发重要。

国家应该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积极向外推广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推广各类文艺作品、电视剧和音乐等文化产品,来提高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度和好感度。

四、加强文人交流,拉近国与国之间的友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深化各国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友谊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之间应该加强文人交流,鼓励中国文化工作者走出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和竞争。

同时,鼓励其他国家的文化工作者走进来,与中国的文化领域进行有效对话,将中华文化推广到世界各地。

总之,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要国家的持续努力和各方面的共同配合。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

“软实力”是相对于一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资源实力等“硬实力”而言的。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

在他看来,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构成软实力的有三种主要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软实力体现为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外交策略等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说服作用、渗透能力和吸引力主要通过文化来体现。

因此,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概念由“软实力”概念衍生而来。

在现实中,人们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涵义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意思是“文化这种软实力”,或者说“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文化”。

作为这种观点的体现,人们会说:“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见2006年1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论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软实力”也便是“以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或者说是“文化所产生的软实力”。

这种理解方式与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载体的界定有关。

奈认为,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载体或者说资源基础: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和国内政策(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武男:国家软实力核心是文化
作者:
来源:《中国慈善家》2014年第01期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毕维尹整理
国家软实力最核心的是我们的文化特点,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未来的出路,是为当下服务的文明
回顾过去,中国一直重视国家软实力,投了很多钱,却没达到相应的效果。

软实力体现得最好的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派医疗队援助非洲、修建铁路等等。

那是经济援助,实际上是国际主义,确定了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光谱、国家角色和价值基础。

还有在朝鲜战争、越战、非洲问题上,也体现了自己的软实力。

对于这段历史,人们有褒有贬,那时候中国并不富裕,勒紧裤腰带去支持世界革命。

我们常在国外的人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在那时候是最好的。

我个人认为,那个时候软实力的具体体现是输出革命,三个世界的划分。

国家软实力是很具体的体现,比如,现在中国的护照在世界上并不好用,外交部部长王毅说了一句话很到位,“要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含金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也进行过很多国家软实力建设,包括孔子学院、奥运、世博、广州亚运会、大运会。

但是,今天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比较局限于用另外一个表达—国家形象建设。

这实际上是从对外宣传的角度,把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建设连在一起。

国家软实力离不开价值观
多年来,国家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进步空间。

这个进步怎么取得?国家软实力离不开价值观。

我印象非常深的是,2005年文化部第一次带了五个剧目到林肯艺术中心,北京人艺一定要带老舍的《茶馆》,认为它是国家的经典。

但很多美国人看完后没明白。

美国人讲的是正义、善良、和平,这些普世价值的东西,他们没有新旧社会的概念。

因此他们想不通—不就是换届总统嘛,怎么这届总统就认为那届是万恶的呢?
当初选择的所有剧目,第一展示的是我们判断价值的标准,第二重点表现的是艺术形式。

西方人认为艺术形式没有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所反映的价值观。

可见我们在对外宣传上,一直轻价值观,重文化形式。

张艺谋搞的文化符号,比如大红灯笼,满足的是西方人的好奇心理。

这就像我们到烟袋斜街,看到一个鼻烟壶,你不是喜欢,只是好奇。

所以我们把外国人因为文化差异而对中国文化的某种接受定义为喜欢,这是错误的。

再回想李安,他的《喜宴》《推手》《饮食男女》,讲的全都是东方人的人性、家庭理念和人生理念,这些是西方人喜欢看的。

中国人为什么拍不了国际题材的电影,因为我们不了解需要用价值观进行沟通。

《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没法走出去,因为外国人很难想象,杀南霸天可以不经过法律程序,白毛女可以借钱不还,所以我们的作品走出去时,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宣传的价值观西方人理解不了。

价值观分两类,一类是人类共同认定的,比如善良、美、勤劳、正义,另一类是政治上的,比如西方的三权分立、民主化。

让西方看得懂,达到效果,首先要懂得宣传的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2003年,我们去参加日本名古屋世博会,偌大一个中国馆,搞了一个像夜总会一样的伪女子十二乐坊,然后全是浙江小商品交易柜台。

二楼整个墙都是龙,阴森森的。

我们对龙的表达有问题,没能借机扭转西方人对龙的负面印象。

中国馆旁边是印度馆,里面用英文写着“印度—一个古老国家对世界哲学的贡献”,而日本所有馆都在讲环保,叫“爱知县,爱地球”(爱知县是名古屋所在地)。

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海倒退到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看事情的层次太低了—中国8亿农民会怎么想呢?所以实际上,国家软实力是价值观的问题。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出路
《亚洲周刊》总编邱立本说过一句话,“中国是有文化没文明,西方是有文明没文化”。

我们说的文明,更多是聚焦在个人的教养、社会公共意识和法制意识。

为什么今天我们讲公共外交,就是强调人民之间的交流?国家是抽象的,国家形象全体现在人身上。

作为中国人,你要走出去传播你的价值观,首先要有文明的方式。

很多中国人把卫生间搞得很脏,说话声音很大,走路不看人,何谈文化?一些人经常说中国文化很伟大,要征服西方,但自身文明礼貌都不够,何来征服?
英国带向世界的,首先是绅士风度,使它成为全球文明准则。

第二是很具象的英式红茶、下午茶、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中华文化走到世界上,有什么是代表我们的?今天讲中国文化有点空,文化要有载体。

法兰西在世界的体现是酒、美食、服装和创意,韩国有全世界都知道的韩国泡菜。

中国泡菜历史那么长,但没人知道;韩医来自中医,但人家打向了世界。

我们有时候批评韩国剽窃,我觉得没有道理,是我们自己缺乏传承和创新,也缺乏国际观。

这就说明我们选择传播软实力的载体不够。

软实力最核心的是我们的文化特点。

中国文化是什么,现在很多人没讲清楚。

我们过去一说到中国文化,第一是“悠久”,我觉得不对。

我们能真凭实据展现给世界的,就是3500年左右的历史,其他的三皇五帝、大禹治水,毕竟都是演绎的,拿不出证据。

中华文明是在人类文明的第二个阶段产生,第一阶段是古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

我们对中华文明强调悠久,有点站不住脚。

你去大英博物馆,讲解人类文明的开始,没有提及中国文明。

提到中国文化第二讲“灿烂”,也对也不对。

相比文艺复兴时期,宋代的GDP、人口总数最多,这一定是我们灿烂文明带来的繁荣,但是,中华文明缺乏对当代世界的贡献。

我们今天的每一样东西,几乎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小到交通规则,大到现代科技和艺术。

所以,文化的灿烂是要对今天人类的生活方式有贡献。

中国的文化是看不见的,到了故宫才发现很多都是后来翻新的。

在罗马的大街上,上千年的东西太多了,中国现在明清早期的建筑都没有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是一个现代的中国,是跟过去文化没有关系的中国。

我个人研究发现,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有两个。

第一,中国文化是说给未来人类听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非常大的哲学理念,就是平衡理论。

中国一切是中道、中庸,西方是建立在二元基础上,非黑即白。

中国讲平衡,今天人类出现的所有问题就是平衡问题—人与自然的平衡出了问题、人与人的平衡出了问题、内心与身体的平衡出了问题。

西方所有哲学理念在于征服、创造、创新。

今天乔布斯搞的是创新。

2008年金融危机,所有刺激经济的计划都是刺激需求,但实际上不是需求问题,是人的需求过度,带来自然和环境的破坏。

为什么有占领华尔街运动?大家发现西方资本主义确实把人的需求无限膨胀放大,最后经济走向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不平衡,才导致了金融危机,反过来,治理经济危机的手段又是继续刺激需求。

这是不对的。

宋代以后,中国没有发展科技,也没发展经济学,中国的“和”字,“禾”代表大地的供给,“口”代表我们的需求,只有大地的供给和我们的需求达到平衡的时候,才能走向和平。

科技和经济学是不断拉动需求,所以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把需求降下来。

我觉得中华文明第一个伟大的发现,就是发现了平衡理论。

中华文明第二个伟大的发现是,中国文化的一切建立在心性基础上,认为一切外在变化都不重要,佛教讲“降伏其心”,心学,包括今天的心灵修炼,只要全世界走这条路,一定要走到中华文明上,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出路。

西方主流社会有三大标志:会不会说几句中文,家里有没有中国的古董,是不是信佛教。

我指的都是像洛克菲勒这样上百亿资产的家族,沙特的王室就是信佛教的。

我认为,中华文明是为当下服务的文明。

所以回到软实力来讲,我们把软实力的问题、出路、构建软实力的中华文化搞明白,这样一步步去做才有意义。

(本文由本刊记者毕维尹采访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