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寄生虫03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中间宿主:扁卷螺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1 二、生活史
水生植物媒介 1
荸荠 菱角 茭白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2 二、生活史 布氏姜片吸虫活囊蚴 请观看“姜片虫活囊蚴”视频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4 四、实验诊断 粪便检查找虫卵。 直接涂片法,因虫卵大,产卵量大,故检出率高,易诊断。 改良加藤法可作定性检查。 免疫学方法可作为辅助诊断。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5
五、流行与防治
地理分布
内含卵细胞 1 个,卵黄细胞 20~40 个。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8 二、生活史 姜片虫生活史图
1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9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来自主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 成虫寿命:最长可达 4 年半; 保虫宿主:猪。
1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5 一、形态 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体表有皮棘; 长 20~75 mm,宽 8~20 mm,厚为 0.5~3 mm。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 4~5 倍,肠支分 2 支。 睾丸 2 个,高度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1 系从水生植物表面刷洗、沉淀获取的活动虫体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幻灯片 13 三、致病
2、姜片虫解析

3.积极查治患者、病猪: (1) 中药: 黑丑 槟榔 槟榔、黑丑各半焙干后研末冲服,疗效显著, 驱虫率可达100%。 亦可采用槟榔单剂煎服,效果也很好槟榔:该 药的有效杀虫成分为槟榔素(麻痹虫体的神经系统, 同时促进人体的肠蠕动)。 常将槟榔做成槟榔煎剂,即:槟榔80g:水=1: 4浸泡12h,煮沸20分钟,一次顿服。或槟榔粉50g 温水一次送服
五、流行: 姜片虫分布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的温带和亚热
带国家和地区,约有1千多万感染者。我国流行广泛而普
遍。除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外的 18 个省、市、自治区广泛 分布。
1.传染源: 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猪) 。 姜片虫的感染和流行与饲养猪关系密切,因有些农 村地区,将猪圈盖在池塘边,猪的粪便作为塘内青饲料 的肥源,青饲料又用来喂猪,从而在小范围内使姜片虫 生活史各环节具全。故常在猪群内流行,使人易感染。
(2) 西药:
a. 吡奎酮:
b. 六氯对二甲苯: c. 呋南丙胺: [复习思考题] 1.姜片虫成虫,虫卵有哪些特征?
2.姜片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分别是?
3.简述姜片虫的生活史过程?
1.布氏姜片虫的中间宿主是(A1型题) “基础知识”
A 钉螺
B 豆螺
C 沼螺
D 涵螺
E 扁卷螺
[本题答案] E
2.布氏姜片虫引起的病变(A1型题) “基础知识” A 小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症、溃疡等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粪便中检出虫卵或虫体是确诊的依据。
(1)检查虫卵:常用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或水洗沉淀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颇相似,应注意鉴别。 (2)检出成虫:根据粪便或呕吐物中排出的成虫加以鉴定
确诊。
2. 免疫学诊断 成虫纯化抗原或排泄分泌抗原作皮内试验、ELISA、
2、姜片虫解析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肌肉丰富而肥厚,背腹扁平,前端稍尖, 尾端钝圆 , 活时肉红色 , 死后灰白色 , 大小约 20 ~ 75×8 ~ 20×0.5 ~ 3mm ,有口、腹两个吸盘,口 吸盘位于头端,腹吸盘紧靠口吸盘,呈“漏斗 状”,为口吸盘的 4~5 倍大。消化系统同肝吸虫, 雌雄同体。
姜片虫活体形态
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猪姜片虫的感染和流行与饲养猪关系密切因有些农村地区将猪圈盖在池塘边猪的粪便作为塘内青饲料的肥源青饲料又用来喂猪从而在小范围内使姜片虫生活史各环节具全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姜片虫 (Fasciolopsis buski) 是寄生于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 型吸虫,引起姜片虫病。 人们首次发现姜片虫,是在1843年,由Buski在英国伦敦一家 航海医院的一具印度水兵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
蚴虫在肠中脱囊而出→→→→成虫
发育时间:1个月~3个月 成虫可活1年,少数活4年左右。
生活史要点:
1. 成虫寄生部位:小肠
2. 终宿主:人; 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3. 感染阶段:囊蚴
4. 感染方式:吃入生或未熟的含活囊蚴的 水生植物 5. 致病阶段:成虫
姜片虫生活史
3.积极查治患者、病猪: (1) 中药: 黑丑 槟榔 槟榔、黑丑各半焙干后研末冲服,疗效显著, 驱虫率可达100%。 亦可采用槟榔单剂煎服,效果也很好槟榔:该 药的有效杀虫成分为槟榔素(麻痹虫体的神经系统, 同时促进人体的肠蠕动)。 常将槟榔做成槟榔煎剂,即:槟榔80g:水=1: 4浸泡12h,煮沸20分钟,一次顿服。或槟榔粉50g 温水一次送服
三、致病: 1. 机械性损伤 由于虫体的机械性刺激和毒性作用,加之姜片虫腹 吸盘肌肉发达,吸附力强,致肠粘膜发生炎症、充血、 水肿,甚至溃疡。 2. 消化道症状 (1)轻度感染:可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度腹痛、腹泻等; (2)中度感染:可出现明显的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浮肿和维生素缺乏等症状,甚至发生肠梗阻,典型的体 征为:肠鸣音亢进 (3)重度感染:可出现消瘦、贫血、腹水、智力减退, 甚至衰竭死亡。
双语《布氏姜片吸虫》课件

Treatment an(1)Dipterex(敌百虫) (2)Bitin(别丁) (3)Praziquantel(吡喹酮) (4)Amosconate (硝硫氰胺) (5)Nitroscanate (硝硫氰醚)
Morphology(病原形态)
1. Adult: the body is long elliptic(椭圆形的), flesh-colored, looks like a slice of raw meat. The size is about 20~75× 8~20 ×0.5~3mm, the largest one of human trematodes(吸虫). The ventral sucker (腹吸盘) is nearby the much smaller oral sucker (口吸盘). Two coral-liked testes are located in the posterior half of the body.
2.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1) Health education (2) Feces management(粪便处理) (3) Periodic deworming(定期驱虫) (4) Snail control (5)Management of pig husbanandry: avoid feeding pigs on raw water plants
In heavier infections, symptoms include diarrhea(下痢), abdominal pain(腹 痛), fever, ascites(腹水), anasarca (全身水肿),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肠梗阻).
布氏姜片吸虫ppt课件

肝脏:
轻度肿大,表面或切面有粟粒状或绦豆粒 大小虫卵 结节;病灶发生于汇管区,肝细胞可 因此萎缩;纤维化时,肝脏变硬,变小。 血吸 虫性肝硬变:肝表面不平和隆起,重者可形成 粗大结节;切面上,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 分支呈树枝状分布,故称干线性肝硬化。
脑:
病变发生于大脑顶叶。表现为不同时期的 虫卵结节形成和胶质细胞增生。
2 成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比较轻微,可引起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3 虫卵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为主要的致病阶段。
病因:虫卵沉积于组织,释放可溶性抗(SEA),
诱发肉芽肿的产生。 1)肉芽肿的形成过程及病理变化: SEA被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后,传递给TH
TH致敏;致敏TH再次受到SEA的刺激,产生 多种淋巴因子: 嗜酸性粒细胞促进因子(ESP)
可引起姜片虫病
吸盘的吸附作用,造成肠壁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粘膜及临近的组织炎症、出血、水肿及溃疡。 局部
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Major clinical features: 腹痛、腹泻、消瘦、贫血及浮肿。儿童可出 现磨牙,睡眠不安等,重者 发育障碍和智力减退.
实验诊断 Lab diagnosis:
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简称血吸虫
血吸虫特点:
雌雄异体;
消化道有肠支联合; 雄虫有抱雌沟,睾丸多个; 虫卵无盖; 生活史中需一个中间宿主;
尾蚴为叉尾尾蚴,是感染时日本裂体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埃及裂体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 曼氏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mansoni) 湄公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mekongi) 间插裂体吸虫( Schistosoma intercalatum) 血吸虫引起血吸虫病。作为世界六种主要热 带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世界有76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有2亿 病人,有6亿人口受其威胁。我国寄生于人体的 血吸虫只有日本裂体吸虫,引起血吸虫病。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本病的传染源除病人外,染病的猪 也为重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为经口感 染,因生食带有囊蚴的菱角、荸荠等 而感染,或饮用有囊蚴污染的生水而
感染。囊蚴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存活。
感染者以5~20岁的青少年儿童多见。
6.防治
1) 中药槟榔和广木香,水煎剂。 2) (1) (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 (3) (4)普查普治: ,
1、形态
成虫
虫体硕大肥厚,肉红色,背腹扁平, 前尖后钝,近椭圆形,大小约为20~ 75×8~20×0.5~3mm,体表有棘。 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紧靠口吸盘 之后,其肌肉发达呈漏斗状,约为口 吸盘4~5倍。两肠支呈波浪状沿虫体 两侧下行至虫体后端,末端盲管状。 雌雄同体,两个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 状,前后排列于体后半部。卵巢呈分 支状,子宫管状,盘曲在卵巢与腹吸 盘间,无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 发达,广泛分布于虫体两侧。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甚至出现 腹水等症状。儿童患者常出现程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 缓。
4.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 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体感染较少见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或肠吸虫。
人感染是因生食水生植物(茭白、荸荠和菱角等)所致,可致姜片虫病(fasciolopsiasis)。
一、形态1. 成虫:长椭圆形,背腹扁平,姜片状;活体为肉红色,体表有皮棘;长20~75 mm, 宽8~20 mm,厚为0.5~3 mm。
腹吸盘呈漏斗状,较口吸盘大4~5倍,肠支分二支。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
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
我们现在所见为姜片虫的活虫体。
2. 虫卵:大小(130~140)µm×(80~85)µm呈椭圆形 ;淡黄色;卵壳薄,均匀,卵盖较小不明显;内含卵细胞1个,卵黄细胞20~40个。
二、生活史姜片虫成虫寄生在终宿主小肠上段,虫卵随终宿主粪便排入水中,在适宜温度(26~32℃)下经3~7周的发育孵出毛蚴。
毛蚴侵入扁卷螺的淋巴间隙中,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阶段而形成许多尾蚴自螺体陆续逸出。
在螺体内的发育约需1~2个月。
尾蚴在水中吸附于水生植物等物体的表面,分泌成囊物质包裹其体部,脱去尾部而成囊蚴。
囊蚴呈半圆形,光镜下可见两层囊壁:外层草帽状,脆弱易破;内层扁圆形,透明而较坚韧。
囊内后尾蚴的排泄囊两侧的集合管中含许多折光颗粒,为其特征。
宿主食入囊蚴后,在消化液和胆汁作用下,后尾蚴逸出并附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粘膜上吸取营养,约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
在猪体观察,感染后5~7个月内产卵量最多,一天约可产25,000个卵,9个月后排卵数渐减少,估计姜片虫的寿命,在猪体不超过两年,在人体最长可达4年半。
生活史要点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感染阶段:囊蚴;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成虫寿命:最长可达4年半;保虫宿主: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传播媒介:水生植物,如茭白、菱角和荸荠等;三、致病致病机理及临床表现机械性损伤与毒性作用和变态反应导致以下症状:(1)虫体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粘膜机械性损伤(2)肠粘膜病变:炎症、出血、水肿、坏死、溃疡等,病变部位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粘膜分泌增加,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消化道症状:感染轻度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有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偶有肠梗阻。
布氏姜片吸虫PPT课件

经验教训与展望
经验教训
布氏姜片吸虫感染的病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重视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加强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要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 的发生。
展望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布氏姜片吸虫感染的研究和防治工作。通过深入了解布氏姜片吸虫的生态 学和生物学特性,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 验和做法,共同推进全球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促进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形成
03
教育公众养成勤洗手、不生食未经处理的水生植物等良好的个
人卫生习惯。
04 布氏姜片吸虫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流行病学调查
对布氏姜片吸虫的流行病 学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 范围、传播途径和感染人 群。
宿主范围
研究布氏姜片吸虫的宿主 范围,包括感染的动物种 类和感染程度。
案例分析与启示
病例1分析
患者李某感染布氏姜片吸虫可能是由于生食淡水鱼时未彻底煮熟或处理不当所致。这提示 我们在食用淡水鱼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病例2分析
患者张某感染肺吸虫病可能是由于生食虾蟹时未彻底煮熟或处理不当所致。这提示我们要 注意食品卫生和安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
启示
布氏姜片吸虫感染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应该 加强食品卫生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同时,要加强 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推广使用安全饮用水
通过过滤、消毒等手段,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疫水
尽量避免在可能存在布氏姜片吸虫的水域中游泳、嬉戏或从事其他活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致 病
成虫: 机械性刺激、过敏反应,炎症、 水肿、点状出血及形成溃疡和脓 肿,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 胀和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度感染 者可出现消瘦、贫血、甚至出现 腹水等症状。儿童患者常出现程 度不同的智力减退,生长发育迟 缓。
4.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 由于姜片虫产卵多且卵大,一 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 也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后者人 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 便中排出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本病的传染源除病人外,染病的猪 也为重要传染源。感染方式为经口感 染,因生食带有囊蚴的菱角、荸荠等 而感染,或饮用有囊蚴污染的生水而
感染。囊蚴在干燥环境中不易存活。
感染者以5~20岁的青少年儿童多见。
6.防治
1) 中药槟榔和广木香,水煎剂。 2) (1) (2)加强人畜粪便管理: (3) (4)普查普治: ,
虫卵
椭圆形,大小为 (130~140)μm×(80~ 85)m,浅黄色,卵壳薄 而均匀,一端有一不明 显的小卵盖,内含一个 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 细胞。
2 生 活 史
生活史要点: 寄生部位:人体或猪的小肠内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水红菱、荸荠、 茭白、藕及多种水草等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 终宿主: 人、家猪和野猪
1、形态
成虫
虫体硕大肥厚,肉红色,背腹扁平, 前尖后钝,近椭圆形,大小约为20~ 75×8~20×0.5~3mm,体表有棘。 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紧靠口吸盘 之后,其肌肉发达呈漏斗状,约为口 吸盘4~5倍。两肠支呈波浪状沿虫体 两侧下行至虫体后端,末端盲管状。 雌雄同体,两个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 状,前后排列于体后半部。卵巢呈分 支状,子宫管状,盘曲在卵巢与腹吸 盘间,无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 发达,广泛分布于虫体两侧。
2. 免物抗原等
作皮内试验,或进行ELISA试验,
阳性符合率为91.7%~100%。
5.流行 本病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 区,如越南、印度、日本以及菲律 宾等东南亚国家。 我国除东北、内蒙、新疆、西藏、 青海等地区外,在18个省市自治区 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姜片吸虫,是寄生人体小 肠内大型吸虫,也称肠吸虫,其所引起的慢 性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称 之为姜片吸虫病(fasiolopsiasis)。1873年在 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 “赤虫”,早在1600多年以前我国东晋时期 已 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