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2014课程报告清单(201105班)
通信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选择了通信原理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学习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以及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等,了解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四、实训过程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实训(1)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3)通过实验验证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数字通信系统的编码解码等。
2. 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实训(1)学习信号的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技术,掌握信号的传输与处理方法。
(2)通过实验验证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如AM、FM、PM调制解调、数字信号编码解码等。
3. 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实训(1)学习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故障排除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方法,如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3)学习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成果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通信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2. 熟悉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通信原理实训,我们收获颇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评估和讨论。
二、背景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以通信原理为基础,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通信系统,提高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频分复用(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和掌握FDM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 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传输信道和接收端;3.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
四、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1. 确定通信系统的需求和参数,包括信号频率范围、带宽要求等;2. 设计发送端,包括信号源、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等模块;3. 设计传输信道,模拟真实通信环境,包括添加噪声、信道衰减等;4. 设计接收端,包括解调器、滤波器和信号恢复等模块;5. 实现通信系统,并进行调试和测试;6. 评估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五、结果经过设计和实现,我们成功完成了一个基于FDM技术的数字通信系统。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结果:1. 发送端:我们设计了一个信号源,产生多个频率不同的信号,并通过调制器将这些信号转换为调制信号。
最后,我们使用功率放大器将调制信号放大到适当的功率水平。
2. 传输信道:我们模拟了真实的传输信道,并添加了噪声和信道衰减。
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通信系统在实际环境下的性能。
3. 接收端:我们设计了一个解调器,通过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原始信号。
然后,我们使用滤波器去除噪声,并对信号进行恢复和解码。
4. 性能评估:我们评估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误码率、信噪比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六、讨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对通信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实际应用的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掌握通信原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们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于近期进行了通信原理课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3. 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发射端、传输信道、接收端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掌握调制解调技术。
3. 信号传输与信道编码:学习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抑制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4. 同步与定时技术:掌握同步与定时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位同步、帧同步等。
5. 通信实验:利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如调制解调实验、信道编码实验、同步实验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准备:在实训前,我们认真阅读了相关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逐步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指导老师请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实验现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后续总结和撰写实训报告提供依据。
4. 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实验设备操作不熟练,影响了实验进度;(2)对某些通信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3)团队协作不够默契,影响了实验效率。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

教学大纲通信原理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通信原理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调制技术、解调技术、传输介质、误码控制、多址技术等内容。
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学生将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方法、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传输特性与传输介质的选择、误码控制的方法、多址技术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技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方法,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
3.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解决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4.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沟通。
三、教学内容与模块划分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基本组成部分1.2 信道类型与信号传递方式1.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2. 信号与系统2.1 信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2 信号的时域与频域表示2.3 系统的概念与特性2.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描述与分析方法3. 调制与解调技术3.1 传输信号的调制方法与种类3.2 解调技术与信号恢复方法3.3 调制解调系统性能与优化4. 传输介质与信道传输特性4.1 传输介质的分类与性能特点4.2 信道传输特性的量化与评估4.3 信噪比、带宽与传输速率的关系5. 误码控制5.1 基本概念与误码控制的重要性5.2 编码与解码技术5.3 常用的误码控制编码方法6. 多址技术6.1 多用户接入的需求与挑战6.2 多址技术的分类与应用6.3 CDMA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
通信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通信原理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技术。
3. 熟悉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过程。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实验器材1. 通信原理实验箱2. 双踪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信号分析仪5. 计算机四、实验原理通信原理实验主要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
1. 模拟通信:模拟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调制、解调、放大、滤波等过程,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后,再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2.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是指将声音、图像等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过程,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后,再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五、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放大与滤波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放大和滤波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放大和滤波的基本原理。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编码和解码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理。
(2)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箱,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波形变化,了解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六、实验步骤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放大与滤波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放大和滤波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 数字通信实验(1)编码与解码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编码和解码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2)调制与解调实验:连接实验箱,设置调制和解调参数,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实验(1)调制与解调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调制过程将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解调过程将传输的信号还原为原来的模拟信号。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2014资料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实习(实训)总结报告系(部):电子工程系专业班级:2012041B04学生姓名:李珊学号:2012041BO421实习(实训)地点:南校区实训楼报告题目: ASK调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报告日期2014 年 7 月 4 日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的写法及基本要求一、报告目录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目录:字体要求见示例。
2.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参考目录具体内容)。
(1)前言:主要描述本次实习(实训)的目的意义、大纲的要求及接受实习(实训)任务等情况。
(2)主体:实习(实训)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详述实习(实训)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内容、安排、组织、做法,以及分析通过实习(实训)经历了哪些环节,接受了哪些实践锻炼,搜集到哪些资料,并从中得出一些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可写出自己的收获、感受、体会和建议,也可就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等。
二、对实习(实训)报告的要求1.按照大纲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实习(实训)报告,报告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抄袭。
学生应结合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实际写出本行业及本专业(或课程)有关的实习(实训)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综述报告

HEFEI UNIVERSITY通信原理课程综述报告姓名郭丽丽专业通信工程学号1105021006班级11级通信(1)班指导老师段老师2014 年 6 月 1日目录1.脉冲编码调制过程 (1)1.1抽样 (1)1.2量化 (2)1.3编码 (6)2.脉冲编码调制的调制原理 (7)3. 脉冲编码调制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8)4. 总结 (9)参考文献 (9)1.脉冲编码调制过程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编码三个过程。
取样是将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连续的,幅度离散的取样信号;量化是将时间按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转换成时间和幅度均离散的信号;编码是将量化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的码组。
国际标准化的PCM码组(电话语音)是用八位码组代表一个抽样值。
编码后的PCM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
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1.1抽样所谓抽样就是不断地以固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模拟信号当时的瞬时值。
下图是一个抽样概念示意图,假设一个模拟信号f(t)通过一个开关,则开关的输出与开关的状态有关,当开关处于闭合状态,开关的输出就是输入,即y(t)=f(t),若开关处在断开位置,输出y(t)就为零。
可见,如果让开关受一个窄脉冲串(序列)的控制,则脉冲出现时开关闭合,则脉冲消失时开关断开,此输出y(t)就是一个幅值变化的脉冲串(序列),每个脉冲的幅值就是该脉冲出现时刻输入信号f(t)的瞬时值,因此,y(t)就是对f(t)抽样后的信号或称样值信号。
抽样概念示意图取样是应注意以下几点:a取样矩形脉冲要尽量窄,尽可能接近瞬时取样过程;b为了保证在接受端能满意的恢复出信息,取样速率必须大于等于最高频率的两倍;c为了使输出的信息成为合格的信息限带信号,在取样以前,先经过一个上限为W的低通滤波器,以便中所包含的高于W的那些谐波成分。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探索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及探索《通信原理》课程是理工科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无线通信、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我们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我们也安排了一系列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通信信号的调制解调、射频电路的设计等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的核心内容。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们还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开展课堂互动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实际应用,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我们引导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据传输等。
通过讲解实际案例和参观实际工程,我们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原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电子教案和在线学习平台等工具,我们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示通信原理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们也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浏览相关研究论文和参与在线讨论,扩展视野,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实际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级通信工程 5 班作业与课程实验 情况登记表
任课教师:余小游
参考资料 预计完成时间 考核成绩 要求 2014.5.25之前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 版社,第六版,2008.3 2、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1 3、其他文献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1、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1 2、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 版社,第六版,2008.3 3、其他文献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1、John G.Proakis.数字通信(中文版). 2014.5.25之前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8.3 2、西蒙•赫金.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2003.10 3、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1 4、其他文献 1、报告形势上的要求 (1)分章节撰写; (2)公式一律用公式编辑器书写,不得截图; (3)表一律用Word表格,不得截图; (4)图一律用Visio或matlab画出,并提供原始Visio文件或matlab 的.fig文件,不得截图; (5)要有参考文献,格式见群共享的相关标准文件 (6)图、表中的文字一律用宋体、小五号; (7)章节号最多三级,一级:黑体四号;二级:宋体小四号;三级: 宋体五号; (8)正文一律用宋体五号字,1.15倍行间距。 (9)文件名格式: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名称.docx 最好用office2007以上版本进行文本编辑。 2、报告内容要求 (1)一定要将相关研究内容的产生与应用背景梳理清楚; (2)思路清晰,内容完整,表述准确、正确; (3)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补充最新的研究成果; (4)仿真实验代码一般不能出现在正文中,只能以附件列出。 3、仿真实验 (1)一定要有.m源文件; (2)源文件中一定要有注释; (3)撰写规范的实验要求与实验报告。 4、课程报告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
《通信原理》2011级通信工程 5 班作业与课程实验 情况登记表
序号 批次 1 2 3 4 5
姓名 征察 方俊 许伟祥 柳瑞斌 康靖昊
学号
报告名称
核心内容 1、《樊V6》P404-P412的电子档(13.1、13.2); 1、《樊V6》P412-P426的电子档(13.3、13.4); 1、《樊V6》P426-P435的电子档(13.5、13.6); 1、《樊V6》P435-P436的电子档; 2、思考题、习题答案;
1、John G.Proakis.数字通信(中文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08.3 2、西蒙•赫金.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四版,2003.10 3、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6.1 4、其他文献
1、《Proakis V6》P147-P157的电子档; 1、《Proakis V6》P157-P168的电子档(含习题); 1、《Proakis V6》P169-P186的电子档; 1、《Proakis V6》P186-P204的电子档; 1、《Proakis V6》P205-P216的电子档; 1、《Proakis V6》P216-P224的电子档; 1、《Proakis V6》P224-P240的电子档; 2、习题参考答案。
20110803501 同步概述与载波同步原理 20110803502 码元同步与群同步原理 20110803503 网同步原理 20110803504 第十三章思考题、习题及其答案 20110803506 二进制数字调制
1、《曹志刚书》P252-P262的电子档(10.1); 2、《曹志刚书》图10-3、10-7的matlab仿真程序; 1、《曹志刚书》P262-270的电子档; 6 黄展翔 20110803507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曹志刚书》图10-19的matlab仿真实验程序; 第八批 1、《曹志刚书》P271-P281的电子档; 7 金泽芬芬 20110803508 二进制数字调制的误比特性能 2、《曹志刚书》图10-28的matlab仿真程序; 1、《曹志刚书》P281-292的电子档; 8 谢韬韬 20110803509 MASK与MPSK调制 2、《曹志刚书》图10-32、10-42的matlab仿真实验程序; 1、《曹志刚书》P292-299的电子档; 9 谢劼劼 20110803510 MFSK与QAM调制 2、《曹志刚书》图10-44、10-45、10-46的matlab仿真实验程 1、《曹志刚书》P299-309的电子档; 10 刘宁 20110803511 恒包络调制 2、《曹志刚书》图10-59、10-62、10-65的matlab仿真实验程 1、《曹志刚书》P309-313的电子档; 11 蔡文辉 20110803512 数字调制性能比较 2、《曹志刚书》图10-69、10-70、10-71、10-72的matlab仿真 实验程序; 带通传输系统的复函数表示(等效低通 1、《曹志刚书》P313-321的电子档(含参考文献、习题); 12 庞启明 20110803514 表示) 2、《曹志刚书》第十章系统参考答案 13 李朋伟 20110803515 带通信号与系统的表示法 1、《Proakis V6》P108-P115的电子档; 14 谭建龙 20110803516 信号空间表示法 1、《Proakis V6》P115-P123的电子档; 15 李璟昊 20110803517 无记忆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法 1、《Proakis V6》P123-P132的电子档; 16 汪浩然 20110803518 有记忆数字调制信号的表示法 1、《Proakis V6》P132-P147的电子档; 第九批
17 王健一 18 第九批 韩奇 19 张冬径 20 李梓蔚 21 刘典 22 欧阳春 23 卜任菲
20110803519 20110803520 20110803521 20110803522 20110803523 2011080制信号的功率谱 受AWGN恶化的最佳接收机 无记忆调制的最佳接收机 CPM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AWGN信道中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20110803525 参考文献与系统
助教:高楠
(4)仿真实验代码一般不能出现在正文中,只能以附件列出。 3、仿真实验 (1)一定要有.m源文件; (2)源文件中一定要有注释; (3)撰写规范的实验要求与实验报告。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2014.5.25之前 4、课程报告的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