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湘西,活出真性情
沈从文文学创作湘西情怀

沈从文文学创作湘西情怀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备受尊崇的文学大师,他以其独特的湘西情怀和热爱生命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生于湖南省,身世不俗,但他并不因此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怀和探索。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湘西情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他的作品中,描写的多是湖南湘西的山水和民俗文化,充满了浓郁的湖南情怀。
他也因此被誉为湘西的文化代表之一。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最具湘西情怀的作品当属《边城》。
这部作品选取湘西地区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旧社会下的突围与生存。
作品中的人物,多具备湘西人的特点:开朗、豁达、重情谊。
这种湘西人的特点,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成为人生的标杆。
除了《边城》,沈从文的其他小说、散文作品中,也充满了湘西情怀。
他的作品中,生活的点滴被细致地描绘,让人感受到了湖南人独有的豁达和开朗。
例如《湘行散记》中,沈从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湖南湘西的山川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而《孝感湖头记》则是描绘孝感湖头一幅独特的风景画,描述湖头的美丽和人物的生活,让读者感受到湘西山水深处的美。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生命和人性的关怀也深深地渗透在每一个作品中。
他的作品中,通常会描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生命的价值也成为了他创作的核心。
如《春蚕》中,主人公周望,虽然生活在小山村中,却有着自己的造纸厂和众多的学徒。
他的生命,表现出了一种创造力和奋斗精神,这种精神也充分展现了沈从文的价值观。
总之,沈从文作为一个文化代表,将湘西情怀烙在了每一个作品中。
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描绘了湘西山水和民俗文化,更多的是为普通人的人生,赋予了柔软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他的湘西情怀,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珍品。
游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俗风情

游览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俗风情湖南省位于中国的中南部,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
这个地方因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被游客们称赞有佳。
让我们一起来游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领略它的民俗风情吧。
首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历史文化遗存,如凤凰古城、吉首古城等。
其中最闻名的当属凤凰古城,这个千年小城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它的古朴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我们可以穿梭在石板街道之间,感受古城的韵味,欣赏到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建筑风格。
除了古城还有许多土家族和苗族的特色村落也值得一游。
土家族和苗族是湖南省的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这些村落里,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和苗族人民过着朴素的农耕生活。
他们依山居住,汲取自然的风水,居住环境优美,步步生蓝。
进入村落,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和苗族的传统建筑,如三角楼等,这些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是中国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当然,湘西的民俗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还有许多独有的艺术形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土家族的“花鼓戏”和苗族的“踩山节”。
花鼓戏是土家族最具魅力和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由唱、词、曲、舞、杂技等元素组成的,歌舞声中充满了土家族的激情和热情。
而踩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手舞足踏,载歌载舞,展示出苗族人民的豪情万丈。
除了艺术形式,湘西的民俗食品也是不能错过的。
这里的民族风味美食有着独特的特点,如酸辣土鸡、酸汤鱼等。
这些食物口味独特,辣而不燥,酸而不膩,给人一种独特的味觉享受。
而且当地的食品使用的都是当地的原生态产物,口感更加鲜美可口。
最后,湘西的民俗风情还可以通过一些传统节日来感受到。
如土家族的芦花节和苗族的旱船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地人们举办各种活动,如舞蹈、表演等,而且还可以参与一些民俗游戏,如拔河、划龙舟等。
高中生作文国庆之旅:走进湘西——体验土家族的神秘

高中生作文国庆之旅:走进湘西——体验土家族的神秘国庆假期,我和家人一起去了湘西,真是一次难忘的旅程。
湘西的山水如诗如画,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土家族文化,仿佛每个角落都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刚到湘西,我就被那里的山吸引住了。
高高的山峰,层层叠叠,像是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巨人。
阳光洒在山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令人心情愉悦。
我们驱车沿着曲折的山路行驶,窗外的风景一闪而过,像电影中的画面一样。
我时不时地把头探出窗外,感受那一阵阵清新的风,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在湘西,最让我期待的就是体验土家族的文化了。
我们来到了一个土家族的村落,房屋都是用木头和竹子建成的,古朴而又富有韵味。
村子里的人热情好客,看到我们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
一个大妈邀请我们到她家喝茶,手里的动作麻利,茶叶在水中舞动,散发出清香。
喝着她亲手泡的茶,我觉得那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茶,里面仿佛藏着湘西的味道。
大妈给我们讲了很多土家族的故事。
她说,土家族的人信奉祖先,过年时一定要回家祭祖。
每当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像是一场大聚会。
听着她的描述,我不禁想象那些热闹的场面,仿佛能看到亲人们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在村子里,我们还体验了土家族的传统手工艺。
一个小伙子教我们编织竹子,动作熟练,竹子在他手中变成了各种形状。
虽然我笨手笨脚,但他依然耐心指导。
编织的过程中,我和小伙子聊起了生活,他说土家族的人喜欢唱歌跳舞,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总是乐观面对。
我不由得被他的热情感染,心里暖暖的。
我们还去看了土家族的歌舞表演,演员们穿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跳动着欢快的舞蹈,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被带动了。
身边的游客也跟着节奏摇摆,气氛热烈,大家的笑声汇成了一曲动人的旋律。
这次国庆之旅,湘西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铭记在心。
高耸的山、热情的土家族人、丰富的文化……这一切让我更加向往这片神秘的土地。
回到学校后,我常常会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对湘西的怀念。
湘西——又一“世外桃源”

湘西——又一“世外桃源”读《边城》有感带着沉重的世俗包袱,百无聊赖之中,我轻轻地翻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我不禁被那充满浓浓湘西风土人情的清新征服,使久困于世俗生活压力的我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明”的喜悦。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没有残酷的竞争,没有名利的追逐,更没有人世的虚情假意,有的只是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慢慢地抚平我烦躁的心灵,我静静地欣赏着这份清灵纯朴、和谐隽永。
我似乎感觉到自己坐在茶峒的吊脚楼上,细细品味这杯清茶,看这座小小山城,鸟语花香,清山翠竹,河水相缭,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到处一片宁静与和平,听人们讲述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顺着那入弓背的溪流,如弓弦的山路,白河清澈见底,两岸山村恬静幽美,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还有那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真是如诗如画,俨然是一块远离滚滚人世的“世外桃源”。
使我的心驻足于此,长久地不愿离开。
在沈从文的如橼巨笔中,我体会到了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
同时也赞服与那栖息在湘西世界的人民。
湘西的纯朴自然养育着真诚善良的人们。
他们诚实勇敢、乐善好施、热情豪爽,轻利重义、守信自约,“凡事只求个心安理得”。
小城安静和平,五百家左右的住户,各人在分定的一份日子里做事、生活。
船来时,许多纤夫带来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来进城换钱。
大部分主妇开新的是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脱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
这就是湘西人民淳朴生活的写照,它没有上层社会的轰轰烈烈,却是最真实的生活,它们诗意的生活,诗意的栖居。
用沈从文的话说也就是“这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活方式。
”诚然,这也是我一直渴望追求的人生形式,但往往事与愿违,现实的世界如寒冷的坚冰,所以冰冻了人们自然、善良、热情的天性。
作者在最后坍塌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表现了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但我也渴望未来的湘西能够依然保持着她那份自然、淳朴,好让我们疲惫的心灵有一方栖息的净土。
湘西最出名的三个诗句

湘西最出名的三个诗句《边城》 - 诗题:《边城》 - 作者:沈从文(现代) - 完整诗文: -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
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
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
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船将拢岸了,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
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
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谁要这个!” -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
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袱上去,一面说,“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味道蛮好,送人也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解渴。
-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
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
徜徉在自然纯朴中的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

徜徉在自然淳朴中的“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一个洋溢着淳朴、健康、和谐的世界;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角落;一个真正属于他的理想天堂。
,它“精致”,它“结实、对称”,它“形体虽小而不纤巧”,它是他的“理想的建筑”,它是他“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
这是属于他的“希腊小庙”。
在这里,没有浑浊肮脏的世俗,没有虚伪丑陋的世态,更没有骄奢淫欲的灵魂;只有浓郁的质朴民风,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还有那洋溢着生命热情的人性世界。
它便是沈从文为我们绘就的如诗如画、如梦如烟、田园牧歌式的美丽淳朴的湘西世界。
在这个独特的世界里,充满着健康、和谐的自然美与人性美,到处传唱着湘西人民人性美的纯美牧歌。
这是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世界,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闪烁着人性的率真、美丽、虔诚。
沈从文以其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理流畅的文字,精心描绘出灵山秀水的独特风光和湘西人民世态人情的画轴,赞颂了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优美的人生方式和生命形态,表现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价值取向。
《边城》里有这样一幅画面:“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一只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
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
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这里,作者向我们展现了边城充满人性的自然风光: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依山傍水的小城,那河街之上的吊脚楼,还有那攀缆引索的渡船,以及靠渡船为生的祖孙……这些隽永清丽的景物无不让人有一种遁入梦境的自然,无不给人一种以美的享受,散发着诗一般的韵味。
在这片诗化的大地上,正生活着一群淳朴善良、热情助人的人们。
而女主人公“翠翠”正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是一个生动、形象的“美”的形象和“美”的化身。
走玩光景静美湘西 一种纯粹的诗

走玩光景静美湘西一种纯粹的诗
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郁。
随意割切一段勾勒纸上,就可成一绝好宋人画本。
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一个人若沉得住气,在这种情境里,会觉得自己即或不能将全人格融化,至少乐于暂时忘了一切浮世的营扰。
——沈从文《湘西》
凤凰:最美的古城
凤凰古称镇竿,建于唐代,有一千余年历史,是走玩湘西的精华所在。
沱江跳岩位于凤凰古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旧时是进出凤凰古城的主要通道之一。
乾嘉苗民起义、辛亥革命凤凰光复起义、解放战争,这里都是进攻古城凤凰的主要通道。
跳岩全长100米,共有15个岩墩,依次横列在沱江河床上。
岩墩均用红砂石块修砌,墩与墩之间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铺,木板再用铁链捆牢,固定在河两边的铁桩上,以防洪水冲走。
几度沧海桑田,跳岩仍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是沱江河上人们来往的要道,更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风景。
沱江上的跳岩有潮涨潮落的情趣,也时常有苗家姑娘背着山货轻盈走过,古朴有趣。
坐上泊在北门码头边梭鱼形的轻便小船,泛舟沱江,你真正领会到人生原来可以如此逍遥自在。
沿河的吊脚楼缓缓掠过,哪家的两夫妻正在洗床单,槌声嗵嗵。
撑船的船工不甘寂寞,亮开老天赐予的好嗓子,。
2025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提分冲刺考点梳理演练(全国)专题14 湘行散记(教师版)

专题14湘行散记(含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人物分析)【作家作品】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湖南凤凰,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现代中国文学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
其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
他青年时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到逝世时已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代表作有《边城》《长河》《从文赏玉》《唐宋铜镜》等。
《湘行散记》用如流水一般清澈的笔法,描绘了湘西唯美的自然风光和湘西人纯粹热烈的性情,是作者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沈从文作为有着汉、苗、土家族血统的现代作家,用一支有灵性的笔,突出表现了湘西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浸润着原始民风的特殊人生形式,抒写了湘西下层人民用血泪打发日子的世代相沿的悲苦命运;同时也描绘了他们为生存、为尊严付出的努力。
作者在对故乡人事风景留恋、赞叹的同时,流露出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文章主题】对故乡的人事风景留恋赞叹作者深情描绘了一幅充满湘西韵味的风情画卷,作品中充满了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深深依恋和喜爱。
赞美了小人物为生存、为尊严付出的努力如在《辰河小船上的水手》中刻画的水手们,他们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勇于在激流险滩中和命运抗争,在艰难困苦中努力生存。
同时作者也流露出对他们命运的同情与担忧。
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作者在回望故乡时,看到了故乡的愚昧、野蛮、萧条与落后,从而满怀忧虑和悲悯。
如在《滕回生堂的今昔》中,写药铺滕回生堂由当年的盛极一时变为如今的生意惨淡,表露出沈从文对湘西命运的担忧。
【艺术特色】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湘行散记》的语言精致洗练、自然质朴,往往寥寥数语,看似不经意地轻轻勾画,便能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勾勒山水,抑或是作者坦露心迹,都简洁明快,没有刻意雕饰却又意蕴深厚。
选材上,刻画典型性的小人物群像作者在描绘湘西独特的山水风景之余,把重心和空间留给了水手、吊脚楼妇人、士兵等湘西最具传奇色彩的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游湘西,活出真性情
文/诗心可煎月(四川南充QQ277262096)
又是一年好风光,处处烟花,处处可见喜庆忙,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幸福和吉祥!
因为年轻,生命就一定会冲动和激昂!乐观的心态往往又可以维持心境的平稳。
踏上驶向湘西的汽车,心开始不平静,我知道梦还没醒,必须一场大雨来淋。
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开心或不开心,想得多了,情绪就多了,笑,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但往往并不因为我们想要就能得到!为了一个信念,执着地追求,不管风雨冰霜,男人就一定要敢做敢当!
她说她要飞往北京,叫我不要轻意出行。
而我知道,作为一个男人,认定的事就一定要执行。
因此我说我只想参观一下你的军营,即使你不在,我也要来看看你工作过的地方,看看你的天空是否有彩霞绕乾坤!
天公并不经常作美,这次又下起了毛毛细雨,心情并没有因天气而沉闷,因为心中有激情,身边的每一分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湘西这片净土,山不同他处的山,给人平和与心静的感觉,树与竹也争春,树有树的风景,竹有竹的分寸;水清镜明,街是古朴的街,村是自然的村,没有都市的烦躁,只有心的宁静。
会同是一个小县城,没有东莞一个镇那么繁华,但人与人之间的那股亲热与平和却绝非都市人所能比拟。
他们有一种出行最方便的工具――慢慢游,顾名思义,风景任君赏,请你慢慢游!
坐上一位当地老乡的“慢慢游”,我开始品味着湘西的风土人情,那是一位老伯,充满智慧的眼神问我:“小伙子是哪里人啊?”我没多想:“中域人!”
当时,我心惊!他也一震!
我只好微红了脸,笑着对他说:“我来自东莞,中域集团,在中央台有广告的!”我感到那时的我并不是我,是一个孩了,一个天真的孩子!
“呵呵,是吗?那是个好地方!”
“嗯,东莞现在是很不错的城市,一小时经济圈连结着广深和港澳组团的珠三角地区!”
“你们都做些什么啊?”
“呵呵,职业习惯!不好意思,我就这毛病,走哪儿都…其实我们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店卖手机的!”不觉我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一样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呵呵,不错,小伙子,是不是哪个大明星…任什么?那个广告啊?”
“啊!你知道啊?就是…买手机,到中域!你放心,不久我们就会把店开到你们这里来的,真的!”
他带我走遍了会同,一路上我们聊得很开心,没有任何隔阂,天南地北地聊着,我都忘了我此行的真正目的了,只想慢慢游!
我知道她不在,但心情并不坏,因为年轻,因为会同人的热心,因为爱在笑脸情系心,好人好心好风景,让人乐不思蜀!
能否见到她在那时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心已融入了古朴的环境,犹如重获新生,笑容并不因为长途的疲惫而有丝豪的减淡,也许这就是年轻,也许这就是真性情,也许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童真!
我们早已习惯了都市那快速的步伐,我们早已习惯了职场、商场上激烈的拼抢,累了身体也累了心,一年到头,能放下心来品味一下自然,回归到零点去感受大地的温馨,是多么美妙的一种感受啊!
风吹动,雨染红尘,看湘西那一望无际的竹林,多想笑抚七弦琴,放纵地大吼一声:当年七贤是否也乐得隐此修身?
弯弯曲曲的小溪,潺潺地绕着青石丛划出一道道碎碎的风景,几只鸭子点起波浪一层又层,好一个乡村世界,难得的清静,净化心中的郁闷,点燃生命的激情,深吸一口气,原来这就是人间仙景!
偶尔听到山与山之间对起了痴迷的情歌,心动,兴奋,仰望,忍不住也想吼一声,但又怕污染了这美丽世界的纯净。
一个人,独自从东莞跑到边远的小山村,去寻找那份梦一般的童真,去寻找那心灵的净土,忘记自己是何许人,把心融入自然,任意东西,不分南北地品味着别样的风景。
这就是我,一个傻傻的平凡的好人,在这个春光灿烂的季节,对自己的放任。
2006年2月8日星期三宋桥林于龙泉国际文宣阁
作者:宋桥林,男,1981正月初六生于四川,现任中域集团资讯部文案及《中域》杂志编辑部编辑,QQ:464340653,个人网站:/电话:0769-85226358 邮箱:mygod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