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限度(第2课时)sym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鲁科版必修2

高一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鲁科版必修2

B.SO2 为 0.25 mol·L-1 C.SO2、SO3 均为 0.15 mol·L-1 D.SO3 为 0.4 mol·L-1
ppt课件
解析 假设正反应进行到底,则 SO2、O2、SO3 的浓度分 别为 0.1 mol·L-1、0、0.4 mol·L-1;假设逆反应进行到底, 则 SO2、O2、SO3 的浓度分别为 0.5 mol·L-1、0.2 mol·L-1、 0。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可以判断:0.1 mol·L-1<c(SO2)<0.5 mol·L-1,0<c(O2)<0.2 mol·L-1,0<c(SO3)<0.4 mol·L-1。又根 据 S 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无论反应如何进行,都存在:c(SO2) +c(SO3)=0.5 mol·L-1,C 项错误。 答案 B
ppt课件
2 . 一 定 条 件 下 , 在 密 闭 容 器 中 , 能 表 示 反 应 X(g)+ 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C )
①X、Y、Z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 ②X、Y、Z 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 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Z,同时生成 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可知,可逆反应达平 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对于反应前后气体总体 积不等的反应,其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各组分的浓度 不再变化,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学 计量数之比。
ppt课件
最终有一时刻,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 应物的浓度 不再变化 ,生成物的浓度也 不再变化 ,但反 应仍在进行,反应达到了最大限度。 请你画图表示上述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 间变化的情况:
ppt课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案(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设计思路:“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清楚引入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设计中突出了问题探究等活动,旨在将枯燥的只是变得有趣。

1. 引导学生回顾高一《必修2》所学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平衡常数。

2.[多媒体投影]课本41页交流.研讨,分组探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分析计算所得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自然过渡到平衡常数的概念。

3.[多媒体投影]课本43页交流.研讨,通过学生比较观察找出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的规律和注意事项。

4. [针对性练习]----通过练习深化对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

5. 前呼后应得出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6.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求算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1、化学平衡常数概念的理解2、化学平衡常数的注意事项和应用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复习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引出化学反应的限度及影响条件。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共42张PPT)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共42张PPT)
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容器中压强不变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2019·宿州高一检测)一定温度下,反应A2(g)+
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C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同时生成n mol AB
2.化工生产中反应条件的调控: (1)考虑因素: 化工生产中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控制反应条件 的_成__本__和_实__际__可__能__性__。
(2)实例——合成氨生产条件的选择:
【情境·思考】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存在化学知识,如炉火越扇越旺, 但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
(1)同样是扇风结果为什么不同,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提示:“炉火越扇越旺”是扇风为燃烧提供了足量的氧 气促进燃烧;“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是由于空气流动 带走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低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N2的同时,消耗3a mol的H2的
状态
5、化学平衡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是可逆反应在
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最大限度。回答有关硫酸制备中重
要反应2SO2+O2 2SO3的有关问题: (1)对于该反应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哪些?
× ①2 mol SO2和足量的O2反应,必生成2 mol SO3 × ②平衡时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为2∶1∶2 √ ③平衡时SO2的消耗速率必定等于O2的生成速率的2倍 × ④平衡时SO2的浓度必为O2浓度的2倍
催化剂
N2+3H2 高温高压 2NH3
v正 :正反应速率。 v v v N2耗 ﹕ H2耗﹕ NH3生 = 1﹕3﹕2 v逆 :逆反应速率。 v v v N2生 ﹕ H2生﹕ NH3耗 = 1﹕3﹕2

化学反应限度PPT课件(上课用)1

化学反应限度PPT课件(上课用)1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 有比时 间更珍 贵的了 ,因为 没有时 间我们 几乎无 法做任 何事。 ――[威廉·班]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
B 4、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 )
A、不可逆反应
B、可逆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所有化学反应
D 5、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重要特征( )
是一个动态平衡。
②等: V正=V逆>0
③定: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恒定。(定值)
【注:平衡时,浓度不一定相等或成比例】
④变: 条件改变,平衡也会改变。
【随堂练习】
C 1、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A、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 B、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NH3,
同时NH3又可分解为N2和H2 C、水的生成与电解 D、CO2溶于水和H2CO3分解
pC(g) ,
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①、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相——等—— ②、A的消耗速率与C的消耗 速率之比等于 m :p 。 ③、B的生成速率与C的 生成 速率之比等于 n :p 。 ④、A的生成速率与B的 消耗 速率之比等于 m :n 。
化学平衡的标志
6、一定条件下,反应A2(g) + B2(g)
2、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
C. 反应物和混合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3、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 和 H2 合成NH3 ,

高二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的限度(PPT)2-2

高二化学下学期化学反应的限度(PPT)2-2


1、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可逆反应 动:动态平衡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的建立:
三、化学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限度一般用反应物的转化率表示。 不同反应的பைடு நூலகம்应限度不一样。 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限度可能不同。 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改变同一反应的限度。
判断依据: a. V正=V逆 :
用具体物质的速率表示时: 要能确切代表V正和V逆 所代表的V正和V逆确实相等
b.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今日本色在此癫,无人过眼无人厌。 我笑他人伤醉酒,何不学我来发癫。 一笑无人回我语,二笑我心已癫狂。 今夜寒风呼啸,北国风雪飘飘。 顿时举国上下,美梦睡中突醒。 风呼啸,鸡飞狗跳。 一曲清幽,一夜无眠。 万里山水,数亿生灵,尽皆殆灭。 一夜癫狂后清醒,人生能得几回癫。 今朝痛楚随疯去,明日依旧笑人生。 三笑放下心中事,四笑心静如止水。 天降倾盆大雨,地落涛涛江水。 我独一人望月 雨嚎嚎,乱水成荒。 天初晓,鸡鸣不在;日初升,生机不存。 此世独我存!心孤寥,人已亡。

6.2.2化学反应的限度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6.2.2化学反应的限度  课件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即该反应的限度。 ① 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转化率
变化量 起始量
100 %
N
转化率
2
0.2 1
100%
20%
② 同一可逆反应,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即: 改变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课时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4)单位时间内,有3mol H2消耗,同时有2mol NH3生成 错
(5)单位时间内,有1mol N2消耗,同时有3mol H2消耗 错
(6)1mol N三N 键断裂的同时有2mol N-H 键断裂 对
▪ 同种物质:速率相等,v (A)正=v (A)逆 ▪ 不同物质:一正一逆成比例, v (A)正:v (B)逆=a:b
➢ 改变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改变温度、溶液浓度、气体压强(或浓度)等
课时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 、从化学反应速率考虑——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内因
物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 反应温度 反应物浓度 催化剂
固体表面积
温度越高 影响方式 速率越快
浓度越大 速率越快
通常加快速率
表面积越大 速率越快
“定”核心:一个量随反应一直变,突然不变 变量不变 即达平衡
达平衡时各组分浓度c(颜色)、物质的量n、质量m及各组分含量(质量分数m%、 物质的量分数n%、体积分数V%)及均不再变化。
【考法】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2+3H2
2NH3,下列能表示反应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1)N2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变化 对 (2)H2的体积分数、浓度不再变化 对 (3)NH3的质量、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

很多化学反应在进行时都具有可逆性, 即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只是反应 不同可逆的程度有所不同且差异较大。
2H2+O2 △ 2H2O Ag+ + Cl- = AgCl↓ H2 + Cl2 = 2HCl
可逆程度极小, 通常认为不可逆 即彻底反应
问题探究
既然可逆反应都存在限度问题,我们
就以
2SO2+O2
有单反位应时物间,内条物件质依的然浓存度在在,正反反应应仍中在的进消行耗! 等于在逆反应中的生成,所以总量不变。
问题探究
1、从整个反应进程来看, 根据物质的浓度变化 分析正、逆反应速率分别如何变化?
2、试画出该反应的速率(V) ─ 时间(t)图
V(速率)
V消耗(B) = V生成(B)
V正 V正=V逆≠ 0
数据分析及结论:
2H2+O2 △ 2H2O (彻底反应)
催化剂
2SO2+O2 △ 2SO3 (可逆反应,不彻底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
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或完成的 最大程度,即该反应的限度。
注:一般只研究可逆反应的限度,不考滤彻底反应 的限度,若要讨论即为100%
练习: 根据实验数据2求该反应的限度或最大转化率?
催化剂 △
2SO3 为例,分析反
应过程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看同学们是否有新的发现?
1、反应物(SO2【、实O验2)的数浓据度】逐渐减小直至不变; t(m生in)成物0 (S1O03)浓20度逐30渐增4大0 直5至0 不6变0 . 70 80
c(SO2) 10 6
3
2 1.2 1
1 11பைடு நூலகம்
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 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件 人教版必修2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课件 人教版必修2

v正、v逆关系 v正___>___v逆 v正___>___v逆 v正___=___v逆
②利用速率-时间(v-t)图象分析:
(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 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 __不__再__改__变____,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2)“二想”——想规律 如各物质的转化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各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规律以及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 影响规律等。 (3)“三判断” 利用有关规律,结合图像,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
2.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D.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解析: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如果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化学
反应的限度发生改变,所以选D。
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A(g) B(g)+3C(g)在下
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C )
反应速率/mol·L-1·min-1
A
B
C
D
v(正)
v(A)=2 v(A)=1 v(A)=1 v(A)=2
v(逆)
v(B)=2 v(B)=1.5 v(C)=1.5 v(C)=2
解析:按照平衡状态的特点,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 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然后作出判断,C项的v(正)、v(逆)相等,选 C。
—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原平衡状态将被打破,再在新条件下 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消耗的同时有2 mol NH3生成。
v(正)和v(逆)相等必须是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 其消耗的速率等于其生成的速率
例1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 状态的是 ( C ) A. 3ひ(N2)正=ひ(H2)正 B. ひ(N2)正=ひ(NH3)逆 C. 2ひ(H2)正=3ひ(NH3)逆
不一定 平 衡
项目
m A(g) + n B (g)
p C (g) +q D (g)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 混合体 系中各 组分的 含量 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T.V一定)
是否 平衡 平 衡 平 衡 平 衡
不一定 平 衡
例6
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 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④⑥⑦)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同时生成 2n molNO2 ② 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O2 ,同时生成 2n mol NO ③ひ(NO2)∶ひ(NO)∶ひ(O2)= 2∶2∶1 ④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第二课时)
练习
1、2molSO2、1molO2、2molSO3放在密闭的容器中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的是: ( c ) A. 0<n(O2)<1mol B.n(SO2)=4mol C. n(SO3)=3mol D.n(SO2)=1.5mol , n(SO3)=1.5mol
3、写出化学方程式 5A + 4B
0 0
3C
注意(1)起点是否从“零”开始
(2)连接符号:“=”还是
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
⑴基本模式——“三行式解法” 例: mA + nB pC + qD
起始浓度:a
(mol/L)
b
nx
0
px px
0
qx qx
转化浓度:mx
(mol/L) (mol/L)
平衡浓度:a-mx b-nx ⑵基本关系
高温高压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N2 + 3H2 催化剂 2NH3,以下叙述满足 v(正) = v(逆) 的有哪些? A.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消耗的同时有1 mol N2生成; B.单位时间内,有3 mol H2消耗的同时消耗2 mol NH3;
C.单位时间内,有1 mol N2生成的同时有2 mol NH3生成;
m A(g) + n B (g)
p C (g) +q D (g)
是否 平衡
压强
当 m + n≠ p + q 时,总压强一定 (其它条件一定) 当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 (其它条件一定) 当 m + n≠ p + q 时,M一定
平 衡
不一定 平 衡
混合气体 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 量(M)
例5
在恒温恒容密闭的容器中,如下的叙述可证明 2HI(g) H2(g) + I2 (g)已达平衡状态是( A G )
A .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 键断裂 B .百分组成: HI % = I2 % C . c (HI): c (H2) :c (I2) = 2 :1 :1 D .反应速率 :ひ(H2)=ひ( I2)= 1/2ひ(HI) E .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F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式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G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H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I .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υ正 = υ逆 (本质特征) ① 同一种物质:生成速率=消耗速率。 ② 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 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 方向的速率。 (2)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
思考
如何理解v(正) = v(逆) ?
例3
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 ( BDG)
A. A生成的速率是C分解的速率的1/2 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消耗3n molB C.ひ(A)∶ひ(B)∶ひ(C)= 1∶3∶2
D.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E.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F. A、B、C的浓度相等 G.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H.气体总质量不再变化
练习
2、2SO2 + O2
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 定量的18O2,一段时间后含18O的微粒有 SO2、O2、SO 。 3
练习
3、已知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如右图所示反应,请回答:
A、B 1、反应物是____.
2、2min内A的平均速率是 1.25mol/(L· min) ________
平 衡
当 m + n = p + q 时,M一定 (因为M始终不变)
不一定 平 衡
注意化学反应的特点
C(s)+CO2(g) 2CO(g) (V.T一定)
平 衡
不一定 平 衡
气体密度 (ρ )
N2(g)+3H2(g) 2NH3(g) (V.T一定) H2(g)+I2(g 2HI(g) (V.T一定)
D. ひ(N2)正=3ひ(H2)逆
例2
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N2+3H2 2NH3 已达平衡 状态的是 ( AC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①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②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③转化率α
转化浓度 转化率(α)= 100% 起始浓度
④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m总 M n总
⑤ 几点定律
恒温恒压下: 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V1 n1 V2 n2
1 M1 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 M 2 2
例4
在一定的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A(g)+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BC ) A.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C.容器中气体的总压强保持不变。 问题1:若B的计量数改为1? ABC均不能判断
问题2:若A为固体?
ABC怎么判断? ABC均可以判断
归纳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m A(g) + n B (g) p C (g) +q D (g) 是否 平衡 平 衡 平 衡
不一定 平 衡 不一定 平 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molA的同时生成了 mmolA 正、逆 反应速 率关系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molB的同时消耗了 pmolC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molB的同时消耗了 qmolD(均指ひ逆 ) ひ(A) ‫׃‬ひ(B) ‫׃‬ひ(C) ‫׃‬ひ(D) == m ‫ ׃‬n ‫ ׃‬p ‫ ׃‬q ひ正不一定等于ひ逆
恒温恒容下: P n1 1 气体的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 P n 2 2
例题
某温度时,将1molNO2分解: 2NO2=2NO+O2 ,并达到平衡, 此时 NO 的体积分数为 40% ,求: (1)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 0.5mol (2)平衡时NO2、O2的体积分数。40%,20% (3)平衡时NO2的转化率。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