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_1

合集下载

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2.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1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发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自发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C.自发反应一定能实现D.非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解析:选项A错,如NH4NO3溶于水是自发反应却是吸热反应;选项B错,当AHV 0, ASV0时有适当的温度也会发生自发反应;选项C错,有些自发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

答案:D2•以下自发反应可用AH判据来解释的是()A. 硝酸铵自发地溶于水-1B. 2N2O5(g)====4NO 2(g)+O2(g) A H=+56.7 kJ • mol-1C. (NH4)2CO3(S)====NH4HCO3(S)+NH 3(g) A H=+74.9 kJ • mol-1D. 2H2(g)+O2(g)====2H 2O(I)A H=-285.8 kJ mol解析:H2燃烧为放热反应,同时AHV 0。

答案:D3. 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 2KCIO 3(S)====2KCI(S)+3O 2(g)-1A H=78.03 kJ mol 11 1A S=1 110 J -- nK)'l1B. CO(g)====C(S,石墨)+ — O2(g)-1A H=110.5 kJ • 1mol-1 -1A S-89.36 J mol KC. 4Fe(OH)2(S)+2H 2O( I)+O 2(g) ====4Fe(OH)3(s)-1A H=-444.3 kJ mol-1 -1A S=-280.1 J mol KD.NH 4HCO3(S)+CH 3COOH(aq) ====CO 2(g)+CH 3COONH 4(aq)+H 2O(l)-1A H=37.301 kJ • 1mol1 1A S=184.05 J • nK〕1解析:计算其AH T AS,若小于0,自发进行;大于0,非自发进行。

答案:B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某反应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那么高温条件下也一定能自发进行B. 某反应高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那么低温条件下也不能自发进行C. 反应方向是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的,与反应温度无关D. 温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的作用解析:反应能否进行取决于AH-T AS,当AH T ASV 0时能自发进行,因而选项A、B不正确;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因而选项C不正确,选项D正确。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含答案)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化学反应H 2(g) + I2(g) 2HI(g)在持续加热的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和3 mol I2(g),充分反应后,该密闭容器中( )A.2 mol H2已耗尽 B.3 mol I2(g)已耗尽C.HI的物质的量等于4 mol D.HI的物质的量少于4 mol2.一小块白磷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突然燃烧,是什么外界因素导致反应加快而燃烧( )A.浓度 B.压强 C.温度 D.催化剂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浓度由1 mol·L-1降到0.6 mol·L-1需要20s,则反应物浓度再由0.6 mol·L-1降到0.4 mol·L-1所需要的时间为:(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4.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快慢、程度以及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等内容。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中,遵循能量守恒,所谓吸热反应可看作把环境中的能量储存到了物质中B.化学变化中,各种原子的数目是恒定的,所谓资源匮乏只是元素的分布发生了变化C.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强酸和强碱的中和反应的活化能接近于零,所以反应速率很高5.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氯气在水中溶解度大于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D.等质量粉末状与块状碳酸钙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粉末状比块状的反应快6.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4(s)2NH3(g)+CO2(g)。

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可逆反应:M(g)+ 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B.正反应放热,L非气体C.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D.正反应吸热, L非气体8.已知 3A(g)+2B(g) C(s)+4D(g) △H <0。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练习题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

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10.50mol L -⋅。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二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 的浓度为10.30mol L -⋅。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x+y<z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B 的转化率增大D .C 的体积分数减小2.已知:()()()A g 2B g 3C g +H 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 和3molB发生反应,1t 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2t 时改变某一条件,3t 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Ⅰ,正反应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t 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B .容器内压强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C .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φ:()()φII <φID .平衡常数K :()()K II <K I3.可逆反应A+B(s)C 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A 的转化率都增大,则下列结论正确的A .A 为固体,C 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 为气体,C 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 .A 为气体,C 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A 、C 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 2(g)+I 2(g)Ⅰ2HI(g),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B .C(s)+H 2O(g)ⅠH 2(g)+CO(g),碳的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C .若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能说明反应 2A(?)+B(g)Ⅰ2C(?)已达平衡,则 A 、C 不能同时是气体D .A(s)+2B(g)ⅠC(g)+D(g),达到平衡时,2v 正(B)=v 逆(C) 5.用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pH=4的0.1mol/L K 2Cr 2O 7溶液中Cr 2O 27-离子数为0.1N A B .1mol HClO 中含有H—Cl 键数为N A C .反应生成22.4LO 2,转移电子数为4N AD .100g 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含有的O—H 键数目为7N A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在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B .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夏天打开啤酒盖,喷出大量泡沫的现象C .将煤气化,有利于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D .食品放入冰箱中,因为温度低,变质速率降低,所以食品能够保存较长时间7.工业上以CO 2、NH 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 2)2],TⅠ时,在1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 2和NH 3模拟工业生产,发生()322222NH (g)+CO (g)H O(l)+CO NH (s) ΔH=-178kJ mol ,以下说法一定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Ⅰ()()υυ32正逆NH =CO ;Ⅰ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改变;Ⅰ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改变;Ⅰ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Ⅰ密闭容器中()()32c NH :c CO =2:1;Ⅰ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A .ⅠⅠⅠⅠB .ⅠⅠⅠⅠC .ⅠⅠⅠD .ⅠⅠ8.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一、单选题(共13题)1.开发2CO 催化加氢合成甲醇技术是有效利用2CO 资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232CO (g)3H (g)CH OH(g)H O(g)++ -1ΔH=-49.01kJ mol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3CH OH 的产量B .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2H (g)的平衡转化率C .平衡后再通入适量2H (g),平衡常数K 增大D .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2.在温度T 1时,向一体积固定为2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 2和3molH 2发生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 △H<0,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CO 2的转化率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5min ,平均反应速率v(H 2)=0.06mol(L·min) B .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的值为148C .当v 正(CO 2)=3v 逆(H 2)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 .若平衡后升温,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左移 3.实验室中模拟合成氨反应:催化剂223N (g)+3H (g)2NH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初始投入量相等的条件下,得到三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 .实验2中,前20min 内以3NH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10.012mol L min --⋅⋅C .比较实验1和2,说明实验2使用了更高效的催化剂D .实验3中,40min 时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e ,则正反应速率正v 不变4.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c +d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D .A 的转化率变大5.一定温度下,将2molA 和2molB 两种气体混合放入体积为2L 的密闭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2min 末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D ,并测得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等于0.5B .A 的平衡转化率为40%C .x 的值为1D .A 和B 的平衡转化率相等 6.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 B .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C .电解饱和食盐水D .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7.对于反应N 2(g)+3H 2O(g)=2NH 3(g)+32O 2(g),在不同时间段内所测反应速率如下,则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 .υ(NH 3)=1.5 mol∙L −1∙min −1B .υ(N 2)=1.2 mol∙L −1∙min −1C .υ(H 2O)=1.67 mol∙L −1∙min −1D .υ(O 2)=1.5 mol∙L −1∙min −1 8.反应2NO 2(g)N 2O 4(g) △H=-57kJ·mol -1,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复习(习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复习(习题及答案)
(1)计算反应在第 8 min 时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 (2)第 4、10 和 14 min 时使平衡移动可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第 2 min 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 反应温度 T(8)
的高低:T(2)____T(8)(填“<”、“>”或“=”,下同)。 (4)比较第 8 min 与第 16 min 的平衡常数:K(8)___K(16)。 (5)比较 COCl2 在 5~6 min 和 15~16 min 时的速率大小:




A.图①表示 t1 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B.图②表示达到平衡时仅改变 x,则 x 为 c(O2) C.图③表示从反应开始至平衡,气体浓度的变化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根据图④可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10.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
如下反应:
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H<0 ②2NO(g)+Cl2(g) 2ClNO(g) K2 △H<0 (1)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单元复习(习题)
1. 治理汽车尾气的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剂转化器,它 能使 NO 和 C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 反应为 2NO(g)+2CO(g) N2(g)+2CO2(g),由此可知( ) A.该反应是熵增加的反应 B.该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合适的催化剂 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D.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因此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

高中化学选修_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_试题及详解

高中化学选修_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_试题及详解

本章测评1.有效碰撞是指( )A.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B.反应物活化分子间的碰撞C.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D.反应物活化分子间有合适取向的碰撞思路解析: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但是只有反应物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而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就是有效碰撞,这也正是活化分子中有合适取向的碰撞。

答案:CD2.可逆反应A(g)+3B(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条件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 )①升温②降温③增大压强④降低压强⑤加催化剂⑥除去C ⑦增加A ⑧增加B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⑥⑧D.②④⑤⑦思路解析:其反应物的转化率(α)是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已反应的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占该反应物起始总物质的量的百分含量。

在不改变A 的起始总量时,必须使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才能提高A的转化率,由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且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所以降温及增大压强均可使平衡向右移动。

但是,加入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因而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答案:C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g)+n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加了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了D.m>2n思路解析:由于c=,当V变为原来的1/2时,如果平衡不发生移动,则n 不变,c必然是原来的2倍。

现在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证明n(B)、n(C)均减小了,进而推知平衡向左移动。

而物质C的质量分数等于C的质量占混合体系总质量的百分数,而总质量不变,所以C的质量分数减小,物质A的量增加,所以A的转化率减小。

而增加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m<2n。

答案:A4.可逆反应mA(g)+nBpC(g)+qD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D是固体B.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C.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若B是气体,增大A的量,A、B转化率并不都增大思路解析:由方程式可知B、D的凝聚状态不确定。

题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题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c) (a)CH4(l) + 2O2(g) = CO2(g)+ 2H2O(g) (b)CH4(g)+ 2O2(g) = CO2(g)+ 2H2O(g) (c) CH4(g)+ 2O2(g) = CO2(g)+ 2H2O(l) (d)CH4(g)+ 3/2O2(g)= CO(g)+ 2H2O(l)
整理ppt
整理ppt
2
第 1 章 热化学与能源
(3)功和热是在系统和环境之间的两种能量传递方式, 在系统内部不讨论功和热。
(+) 答:在热力学中将所研究对象的总体称为系统,与系 统密切相关的周围物质称为环境。
功和热是在系统与环境之间,通过界面传递的那 部分能量,与过程相关。在界面内,系统内各部分之 间的能量传递不计入热、功之中。
14
第 1 章 热化学与能源
3. 填空题 使可燃样品(质量为1.000 g)在弹式热量计内完
全燃烧,以测定其反应热,必须知道: (1)反应终态温度与始态温度之差ΔT ; (2)吸热介质的比热容和质量 ; (3)钢弹组件的总热容Cb ;
整理ppt
3
第 1 章 热化学与能源
(4) 反应的△H就是反应的热效应。 (-)
答:反应的热效应包括恒压反应热效应、恒容反应热 效应。只有在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或过程才有qp=△H,两者数值相等,概念不同。
整理ppt
4
第 1 章 热化学与能源
2. 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下列反应中,进行1mol 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的是
故(a)正确。
(b)中对应于某一状态有一确定值是状态函数的性
质。状态相同,变化途径不同,系统与环境传递的功和
热就不同,故不正确。
(c)和(d)前提和结论不对。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检测题3 精品

最新高中化学-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检测题3 精品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第2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基础达标1.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B.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C.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D.某生成物的产率可能提高解析:如增大体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则生成物浓度减小,选项A错;如加入反应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转化率有增大、有减小,故选项B、C错;不论取什么措施,生成物产率有可能提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D2.如图所示,φ(X)为气态反应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为温度。

符合该曲线的反应是()A.2NH3(g)N2(g)+3H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H2(g)+I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4NH3(g)+5O2(g)4NO(g)+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2SO2(g)+O2(g)2S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随温度升高φ(X)含量减小,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随压强增大φ(X)含量升高,则正方向一定是体积增大的方向即ΔV(g)>0,故选项A正确。

答案:A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X的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X的转化率变大C.Y的转化率变大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解析:对于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只增加X,则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随之逐渐增大,Y转化率增大,X的转化率却减小,故选C。

答案:C4.可逆反应3H2(g)+N2(g)2NH3(g) ΔH<0,达到平衡后,为了使H2的转化率增大,下列选项中采用的三种方法都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增加氮气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解析:由于ΔH<0,降低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A、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B错误;增大压强和分离出部分氨,都能增大H2的转化率,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 2 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 4)基础达标1.改变反应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 B.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增大 C.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 D.某生成物的产率可能提高解析:如增大体积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则生成物浓度减小,选项 A 错;如加入反应物平衡 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转化率有增大、有减小,故选项 B 、C 错; 不论取什么措施,生成物产率有可能提高,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D2.如图所示,φ(X)为气态反应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T 为温度。

符合该曲线的反应 是( )A.2NH 3(g) N 2(g)+3H 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H 2(g)+I 2(g)2HI(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4NH 3(g)+5O 2(g) 4NO(g)+6H 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2SO 2(g )+O 2(g)2SO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随温度升高 φ(X )含量减小,则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随压强增大 φ(X )含量 升高,则正方向一定是体积增大的方向即 ΔV (g )>0,故选项 A 正确。

答案:A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X (g )+3Y(g) 2Z(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 X 的量,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X 的转化率变大C.Y 的转化率变大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解析:对于反应 X (g )+3Y (g )2Z (g )达到平衡只增加 X ,则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随之逐渐增大,Y 转化率增大,X 的转化率却减小,故选 C 。

答案:C4.可逆反应 3H 2(g )+N 2(g)2NH 3(g) ΔH <0,达到平衡后,为了使 H 2 的转化率增大,下列选项中采用的三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降低压强,增加氮气 B.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 C.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加氮气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分离出部分氨解析:由于 ΔH <0,降低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故 A 、C 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故 B 错误;增大压强和分离出部分氨,都能增大 H 2 的转化率,故选 D 。

3答案:D5. 在 3NO 2+H 2O2HNO 3+NO ΔH <0 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可使HNO 3 浓度增大的是( ) A.升温 B.减压 C.加水 D.通入 O 2解析:要使 c (HNO 3)增大,即使平衡向右移动,升温、减压,平衡向左移动,加水平衡 向右移动,但 c (HNO 3)降低;通入 O 2,使 2NO+O 2====2NO 2,减小了 c (NO ),增加了c (NO 2),平衡向右移动,故选 D 。

答案:D6.如图所示,反应 X (g )+3Y(g)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 1>p 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 Z 的体积分数中 φ(Z)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逆方向移动,Z 的体积分数减少,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 量减小的正方向移动,Z 的体积分数增大,故选 C 。

答案:C7.可逆反应 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质量分数φ(C)的不同温度(T )和不同压强(p )的条件下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达到平衡后,增加 A 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m+n <e+fD.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 C 的质量分数将增大解析:由图(1)知,升高温度,φ(C )减小,则平衡向逆向移动,故选项A 正确;达平衡 后增加 A 的量,因 A 为固体,对平衡无影响,选项 B 错;增大压强 φ(C )减小,则逆向 移动 n <e+f ,选项 C 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故选项 D 错。

答案:A 综合运用8.对于可逆反应:2AB (g )A 2(g)+3B 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1 x 1 + p %解析:升高温度 v(正)、v(逆)均增大,故选项 A 错;升温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AB 3%减 小,故选项 B 正确;加压平衡向逆方向移动,AB 3%增加,故选项 C 错;由温度和压强推知 选项 D 正确。

答案:BD9.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 (g )+B(g) 2C(g)达到平衡时,A 、B 和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 、2 mol 和 4 mol 。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 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 1 mol D.均减少 1 mol解析:在可变容器中加入 4 mol A 、2 mol B 、4 mol C ,达平衡后,再通入 1 mol A 、0.5 mol B 、 1 mol C 与上述平衡等效,再 通入 0.5 mol B ,则平衡向右移动,故 C 正确。

答案:C10.往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 A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2A (g ) B(g)+ x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 p %,若此时 A 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①若 x=1,则 p=a ②若 x=2,则 p <a ③若 x=3,则 p=a ④若 x=4,则 p≥a A.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由于反应压强增大因而 x >1,故①不正确。

2A (g )B (g ) + xC (g )起始 m变化量 m·a% 1 xm·a% m ·a%2 21 x平衡 m (1-a%) ma% m ·a%2 2m 1则 =m - ma % + ma % + ma %2 22 p + a则 x= 当 x=2 时 a=2p 即 a >pa当 x=3 时 a=p当 x=4 时 a= 2 3即 a <p答案:A11.如下图所示,向A中充入1mol X和1mol Y,向B中充入2mol X和2mol Y,起始时,V(A)=V(B)=a L。

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Y2Z+WΔH<0(X、Y、Z、W均为气体),达到平衡时,V(A)=1.2aL。

试回答:(1)A中X的转化率α(A)=_______________。

(2)A、B中X转化率的关系:α(A)_____________α(B)(填“>”“=”或“<”)。

(3)打开K,一段时间又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连通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4)在(3)达平衡后,同时等幅升高A、B的温度,达新平衡后A的体积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X+Y2Z+W起始:1mol1mol00变化量:x mol x mol2x mol x mol平衡:(1-x)mol(1-x)mol2x mol x mol2a=,则x=0.4mol2(1-x)+3x 1.2ax转化率是0.4mol1mol×100%=40%。

(2)B中各为2mol,则B中压强大因而转化率小。

(3)打开后,通入的气体X、Y各为3mol,则A、B合体积为3.6a,则A为2.6a。

答案:(1)40%(2)>(3)2.6a(4)变大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温度升高时,气体体积变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且压强不变时,气体体积与温度成正比,为线性关系,是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2(g)+B2(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5mol·L-1,c(B2)=0.1mol·L-1,c(C)=1.6mol·L-1。

若用a、b、c分别表示A2、B2、C 的初始浓度(mol·L-1),则:(1)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设转化过程中A2(g)转化浓度为x mol·L-1,B2(g)的转化浓度也为x mol·L-1。

平衡时:a-x=0.5,b-x=0.1。

所以,a=b+0.4。

(2)①若A2、B2为起始物,生成1.6mol·L-1C需A20.8mol·L-1,A2的起始浓度为0.5mol·L-1+0.8mol·L-1=1.3mol·L-1。

②若0.1mol·L-1B2全部反应生成C,则A2的起始浓度为0.5mol·L-1-0.1mol·L-1=0.4mol·L-1,故a的取值范围为0.4<a<1.3。

答案:(1)a=b+0.4(2)0.4<a<1.3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A(g)+B(g)4C(g)达到平衡,讨论:(1)若 A 、B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2 mo l·L -1 和 1 mol·L -1,平衡时 A 、B 、C 的浓度取值范围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 A 、C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2 mol·L -1、2 mol·L -1,平衡时 A 、B 、 C 的浓度取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平衡时 A 、B 、C 的浓度分别为 a mol· L -1,d mol· L -1 和 a mol· L -1。

起始时 A 、B 、C 的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条件达到新平衡时,使B 的浓度变化范围为 0.5d mol·L -1—1.5d mo l·L -1,则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讨论反应物取值范围,由于忽略了已知两种以上反应物的量,必须讨论过量问题,往 往出现误解。

当 A 、C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2 mol·L -1、2mol·L -1 时,由于 B 的起始浓度为 0 mol·L -1,为不足量,因此起始 2 mol·L -1 的 A 不可能反应转化,因此 C 的变化范围也只能是 0—2 mol ·L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