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摘要】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性,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要素、示例案例、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加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促进创新和提升实效性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进程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作用愈发凸显,不仅要考虑美观性,还要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未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高要求。

加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意识,促进创新设计和提升实效性,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重要性,问题,原则,要素,案例,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加强,创新,实效性1. 引言1.1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居住区周围自然环境的规划和设计,创造出适宜人居的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

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不仅能够营造出宜人的居住氛围,还可以增加人们对居住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居民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在此居住,还可以提升周边房产的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通过精心设计居住区的景观,可以使整个城市焕发生机,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还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保护植被和水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景观设计,可以使居住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1.2 当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1. 单一化和重复化:在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呈现出单一化和重复化的特点,缺乏创新和个性化,导致居住环境缺乏吸引力和活力。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一、引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是指对居住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居住区环境的质量,增加居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和价值。

本文将从景观设计原则、功能区划、植被配置和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

二、景观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景观设计应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如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社交交流区等,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2.生态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通过合理配置植被、水体和绿化带等元素,营造出生态友好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美观性原则:景观设计应注重美学原则,通过合理的造景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形象和品味,创造出宜人、和谐的居住环境,让居民能够享受到美的享受。

三、功能区划1.休闲娱乐区:设置适合休闲娱乐的设施和场所,如花园、游乐场、健身器材等,提供居民放松身心的场所。

2.运动健身区:设置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桌等运动设施,满足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增加居住区的活力。

3.社交交流区:设置公共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场所,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四、植被配置1.树种选择:根据居住区的气候特点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营造出四季常绿的景观,并注重选择本地的特色树种,增强居住区的地方文化氛围。

2.绿化带:合理设置绿化带,用草坪、花坛等进行划分,增加居住区的净化和降温效果,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湖泊水系:通过修建湖泊、水系等水体景观,增加居住区的景观层次感和湿地生态功能,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

五、公共空间设计1.公园设计:设置公园区域,并配备适当的景观设施和娱乐设备,提供居民丰富多样的休闲和娱乐活动空间。

2.步行道:合理设置步行道,方便居民步行出行,增加居住区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供居民娱乐、健身绿地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绿地
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主要起到衔接 各类绿地的作用,就像 是一条条纽带把各种绿 地景观连接起来,可以 营造温馨的居住氛围。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绿地
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因其特点和 位置环境与其他绿化 有着很大的差别,它 受太阳照射、屋顶温 差、风力、土壤相对 湿度和屋顶载荷的影 响较大。
将小区居民和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视为一个 完整和谐的统一体。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实用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满足交通、安全、休闲娱 乐等基本功能。
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活动特点, 不同的年龄层次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景观 环境布局,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空间,如小区 内部的交通系统设置、公共设施配套(儿童游乐场、 健身运动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休闲广场)以及服 务方式等。
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 避免盲目移植,使景观设计根植于地方土壤,设计出接近 原生态的居住小区绿色景观环境。
大力提倡将目前较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 中去,以利于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 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整体景观仿效自然,采用自然生动的形式,运用自 由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布局手法,与周围环境协调, 产生韵律和节奏。
贯穿多维视点,景观达到平面上的系统性,空间上 的层次感,时间上的序列性。
运用植物来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案例分析 欧景蓝湾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设计思路
本方案设计布局可以归 纳为:一轴三带。
休息的小平台,院落内交通便利。 以高低错落的绿化设计来分隔内部空间以增加各业

居住区景观设计PPT教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PPT教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PPT教案教案标题:居住区景观设计PPT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能够运用PPT软件制作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演示文稿。

教学内容:1.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3. 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问:你认为一个好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应该具备哪些特点?二、讲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和原则(10分钟)1. 讲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如统一性、适应性、美观性等。

三、介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5分钟)1. 分析居住区的环境特点和需求。

2. 进行植物选择和布局规划。

3. 设计景观元素,如花坛、草坪、小径等。

4. 考虑景观的维护和管理。

四、讲解PPT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10分钟)1. 介绍PPT软件的界面和常用工具。

2. 演示如何插入图片、文本和图表等元素。

3. 教授PPT幻灯片的设计技巧,如色彩搭配、字体选择等。

五、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利用PPT软件制作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演示文稿。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居住区进行设计,或者使用示例居住区进行操作。

六、展示和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居住区景观设计PPT。

2. 全班讨论学生的设计思路和亮点。

七、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和步骤。

2. 对学生的PPT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PPT软件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图片和资料。

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居住区景观设计PPT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2. 学生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PPT软件操作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景观设计师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优秀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儿童游戏及健身器材等在内的配套设施,文字说明安放的位置 及数量等,可配以图片示意。 (8)给水排水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给水、雨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水流方向、阀 门井、水表井、检查井和其他给水排水构筑物的位置;场地内的 给水、排水管道与建筑场地及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 位置。局部平面图(比例可视需要而定)如游泳池、水景等平面布 置图;绘制水景的原理图,标注干管的管径、设备位置的标高。
功能分区如供观赏的主要景点,供休闲的各类场地以及其 他不同功能的用地。通常以不同色块区分不同的功能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7)植物种植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主要表示居住区主、次人口的位置,主、次道路及人行 步道的分级宽度和线形,包括各广场、回车场和消防通 道的位置等。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l:500~1: 1000) 主要表示各景观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视线和道路是否 通达,常以线和面的组合方式表达。主要节点的效果还 可以通过手绘或是电脑绘制的方法表示。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2)为调节居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非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适当增加水面面积,以有利于调节通风量。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通过建 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4)底层部分架空有利于居住区内部空间和各栋住宅之间的空气流 通。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

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一、引言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打造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本文将提出一种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以期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整体规划与布局1. 绿化带设计将居住区的主干道两侧规划为绿化带,种植各类耐旱、耐寒、观赏性强的树木和花卉植物。

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收噪音和尘埃,增加空气湿度,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2. 中心广场设计在居住区中心规划一个宽敞的广场,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空间。

广场设计可考虑设置喷泉、花坛、阶梯等景观元素,以及休憩座椅和活动场地,创造社区互动的场所。

3. 社区花园设计通过在居住区内规划多个花园,包括花坛、草坪、儿童游乐区等,为居民提供闲暇时的放松和娱乐场所。

花园可以栽种各类花卉和树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

三、景观元素设计1. 水景设计在居住区规划适量的水景,如喷泉、人工湖泊等。

水景可以增加整体景观的美感,同时也有调节气温和空气湿度的作用,为社区带来一片清凉与宁静。

2. 配套设施设计在居住区内设置休闲设施,如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等。

健身区可以配备体育器材,满足居民的运动需求。

儿童游乐区可以设置滑梯、秋千等游乐设施,为社区小朋友提供一个快乐的游玩场所。

3. 路径设计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使路径清晰、便捷。

可以使用花坛、行道树等方式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进行分隔,增加整体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4. 照明设计在居住区内设置良好的照明系统,保障社区夜间的照明需求。

可以运用不同的照明手法和灯光色彩,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增强居住区的夜间美感。

四、生态环境保护1. 废弃物处理为居住区规划垃圾分类、回收设施,提倡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开展垃圾回收工作,减少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 绿色植被配置选择适应性强、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进行种植,降低有害气体和尘埃对社区空气质量的影响。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居住区是人们家园的一部分,设计一个良好的环境景观是居住区打造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探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设计原则和建议。

首先,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满意度。

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不仅仅是一些绿化、园林和水体设施,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社区,它可以影响居住者的情绪、健康和幸福感。

一个优美自然的环境景观,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改善居住者的舒适感和生活质量。

其次,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能够提高房地产价值。

在当今房地产市场日益竞争的情况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成为开发商提高房地产价值的新方向。

一个良好的环境景观既能提高房产的使用价值,也能提高房产的市场价值,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接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环保、节能等问题,在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同时,设计出符合沿海地区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优质生活空间,让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居住区建设的一种理念和行动。

那么,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应该有哪些原则和建议呢?首先,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和生态环境,设计出合适的景观主题。

如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设置不同的休闲活动区,如花园、公园、绿化带等。

对于不同功能的生态环境,也需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景观特色;比如在滨海地区,可以设置海景游戏区、沙滩活动区等,着重突出滨海城市特色。

其次,针对居住区的气候和地貌特点,设计相应的景观设施。

如在沙滩地区,可以设置适合夏日海滩活动的设施,如悬挂吊床、休闲长椅、遮阳伞、水上秋千等;在山区,可以设计休闲步道、观景台等等。

再次,结合社区居住者的需求,设计出多样化、全方位的生态环境景观。

考虑到家庭、老年人、儿童等人群的需求,设计出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休闲场所。

比如可以设计儿童游乐区、老年人活动区等等,满足不同年龄段的需求。

最后,还需要从经济实用和审美角度考虑,设计出质优价廉的景观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居住区景观设计》课件

植被
通过合适的树木、花卉和灌木等 植物营造绿色景观,增加自然气 息和美感。
路径
设置合理的人行道和小径,方便 居民步行、骑行等活动,提高社 区的可达性和互动性。
水景
通过喷泉、池塘或人工湖泊等水 景元素,创造宜人的水环境,增 加视觉效果和自然声音。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1
案例一
xx小区:通过多样化的植被和艺术装置,
居住区景观设计带来的改变
1 提高生活质量
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娱乐设施等,使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和丰富。
2 促进社交互动
创造社区公共空间,鼓励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3 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培养居民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未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生态可持续性,利用科技 创新提供更多新颖的景观元素和体验。
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适应性
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特点,以确保景观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可持续性
设计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创新的生态设计手段来实现环境保 护。
人性化
设计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创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并促进社区的互动和交流。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素
案例二
2
打造了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社区。
xx花园:
案例三
xx别墅区:通过精心规划的景观元素和低 密度建筑,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高品质 社区。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应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废弃物的处理和能源的节约,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和环境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幻灯片1第八章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基本知识1、居住区用地构成2、居住区的规模3、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4、居住区的建筑布置形式5、居住区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景观1、居住区用地构成2、居住区的规模3、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4、居住区的建筑布置形式及其对绿地布局的影晌5、居住区道路系统布局幻灯片2居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居住区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物质与精神的载体。

居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兼容服务、交通、工作、休憩等多种功能,各功能间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居住区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一、居住区用地构成1.居住建筑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必须留出的用地,包括通向住宅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落用地。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土地。

3.道路及广场用地指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以上两项用地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的用地。

4.公共绿地指居住区公园、小区中心游园、住宅组团绿地、花园式林阴道等集中成片绿地。

幻灯片3二、居住区的规模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为标志。

居住区的规模受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服务半径(800~1000m)、城市干道间距(700~1000m)、居住行政管理体制(一个居住区规模大致与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规模相适应)以及自然地形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我国居住区人口规模一般为5万~16万人,少则3万人;用地规模在50—100hm2左右。

幻灯片4幻灯片5三、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形式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是根据居住区的功能要求,为综合地解决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绿地的相互关系而采取的组织方式。

目前我国居住区规划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 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区。

2 以居住生活单元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区。

3 以居住生活单元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居住区,即居住生活单元、居住小区——居住区。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组团幻灯片61.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

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

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

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幻灯片7幻灯片8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

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

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

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

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幻灯片9幻灯片10幻灯片11幻灯片12幻灯片13幻灯片14幻灯片15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

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

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

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影响居住环境。

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幻灯片16幻灯片17幻灯片18幻灯片19四、居住区的建筑布置形式及其对绿地布局的影晌1、行列式布置住宅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成行布置。

优点是使绝大多数居室都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2、周边式布置住宅沿街道或院落周边布置。

周边式布置,公共绿地相对集中成片。

面积比例较大,有利于形成开敞的室外空间和良好的景观效果。

3 混台式布置综合上述两种形式,多以行列式为主,少量住宅或公共建筑沿街道院落布置,构成半封闭空间,以发挥行列式和周边式布置各自的长处。

4 自由式布置结合地形、考虑采光、通风,将居住建筑自由灵活的布置。

其布局显得自由活泼。

一般用于地形复杂且不规则的情况。

幻灯片20五、居住区道路系统布局1、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单元门前,主要供行人使用,一般宽为1.5~3m。

2、生活单元级道路路面宽度为4~6m,平时以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为主。

3、居住小区道路是联系小区各部分之间的道路,车行道宽度7m以上,两侧可布置人行道及绿化带。

4、居住区级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的交通联系,车行道宽度9m以上,道路红线不小于16m。

幻灯片21幻灯片22长春国际花园-功能结构分析图幻灯片23长春国际花园-道路交通分析图幻灯片24长春国际花园-绿化景观分析图幻灯片25长春国际花园-公共设施分布图幻灯片26长春国际花园-房型分布图幻灯片27长春国际花园-主要绿地种植设计图幻灯片28居住区景观设计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志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景观小品六大方面。

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工建成环境两个方面。

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而后者则指城市的建筑等人工的环境,它既有声、光、暖等功能使用方面的物质环境,又有历史遗产、社会生活、视觉感受等精神方面的文化环境。

而这六大方面的设计、最后应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观的效应。

住宅区环境包括的内容绝不仅仅是绿化率的高低,还包括绿化、围墙、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牌、水景、浮雕、雕塑、灯光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又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的联合体。

幻灯片29居住区景观设计单就绿化而言,也不是简单的绿化就可以了,而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以及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的运用。

居住区里的景观也不只是供居民观赏的,它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够实实在在地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的集中空地做出高低错落的构筑物应该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要求,开阔的场地可以供居民集体晨练或举办群众文娱活动,而相对隐蔽的小空间则可以给居民提供阅读、交谈的场所。

幻灯片30日本人曾总结出舒适环境的八要素:①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和臭味;②宁静,没有噪声;③丰富多彩的绿化;④与水景亲近;⑤街道美丽而整洁;⑥具有历史文化古迹;⑦有适于人们散步的场所和空间;⑧有游乐设施。

其中,人们对安静、空气、绿化这三要素最为关心,并列为舒适性的基础要素。

目前,我国主要用5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①居住密度;②绿地面积;③室外活动场所与设施标准;④室外环境的噪声标准;⑤日照。

现代居住区要达到的标准,是生态环境优美的住区;是山水景观优美的住区;是功能质量优良的住区;是文化上乘的住区,是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的住区。

能满足人们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需求。

幻灯片31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1、社会性原则。

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通过美化生活环境,体现社区文化,促进人际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设,并提倡公共参与设计、建设和管理。

2、经济性原则。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并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3、生态原则。

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

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4、地域性原则。

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

5、坚持历史性原则。

要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幻灯片32居住区景观的设计要求: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

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幻灯片33幻灯片346—2居住区绿地概述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1 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2 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 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4 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幻灯片35幻灯片36幻灯片37幻灯片38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lm2/人。

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lm2/人,居住区应不少于1.5m2/人。

幻灯片39三、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幻灯片40四、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一)、植物种类的选择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时阔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播繁衍能力强的 l~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围墙和建筑墙面,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和香花植物等;幻灯片41(二)、配置方式的确定1 植物种类搭配要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