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3 绝句三首《终南望余雪》(限时测试)-2016-2017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原卷版)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先唐、唐诗、宋词、元曲、后唐、文言文、经典诗词、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first Tang Dynasty, Tang poetry, Song poetry, Yuan Opera, the later Tang Dynasty, Classical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终南望余雪》祖咏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作者简介]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
与王维友善。
开元十二年 (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
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疑难注解]
终南: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阴岭:山的北面。
从长安望终南山,只能看见山岭的北面。
“积雪”这句:意思是说终南山高出云端,远望阴岭的积雪,好像浮在云的头上。
林表:林上。
霁色:雨雪后出现的阳光。
全句说因是傍晚(下句中的“暮”字),阳光只抹在林梢。
“城中”这句:写天晴后城里反而增加了寒意。
即俗话说“雪后寒”的意思。
[古文今译]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诗文赏析]
《唐诗纪事》记: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之作。
唐代应试诗规定为五言六韵,共十二句。
祖咏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了。
有人问他为何不写完,他答道:意思已经表达完了。
这四句诗写得很好,诗人抓住终南山积雪的特点,以精练的笔墨细致、形象地描写出来,而人在其境的感受,结尾也写得传神。
小学生必备古诗十首

2016年暑期背诵古诗文1.《终南望余雪》作者: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2.《渡汉江》作者: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
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
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不知为何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
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3.《画》作者唐·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4.《金谷园》作者唐·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释】①金谷园:晋石崇的豪华宅第,故址在今河南洛阳。
石崇有爱姬,当石遭人陷害被捕时,跳楼自殒。
②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③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译文】繁华的往事像香尘一样飞散,流水无情地流淌,花草自然成春。
黄昏时分,东风里传来鸟儿哀怨的啼叫,落花纷纷就像那跳楼的美人。
5.《钟山即事》作者:北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②弄春柔--在春意中摆弄柔软姿态的意思。
③幽--幽静、幽闲。
王安石曾对黄庭坚说过,古诗"鸟鸣山更幽",我以为不如"不鸣山更幽"。
译文: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
《终南望余雪》全诗赏析及翻译

《终南望余雪》全诗赏析及翻译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文解释】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译文1: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下。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译文2:终南山的北坡,山色格外秀美;远远望去,高峻的岭顶上,那些未化的厚厚积雪,似乎是流动着的白云,飘浮在天边。
雪后初晴的阳光,微微地洒在积雪上,银白色的雪光映照得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降临,晚冬的阵阵寒气,向城中袭来,城里的人也觉得傍晚确实有一些寒意了。
【词语解释】林表:林外。
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居汝水以北。
唐代诗人。
开元年间考中进士,但却未获官职,遂归隐汝坟别业,以渔樵自终。
祖咏与王维交谊颇深,多有酬唱,又与卢象、储光羲、王翰、丘为等人为诗友。
诗以山水写景为主,多隐逸趣尚。
【赏析】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诗词鉴赏-五言绝句祖咏《终南望余雪》 精品

五言绝句:祖咏《终南望余雪》五言绝句源于汉魏乐府古诗,风格上比较质朴古淡,崇尚自然真趣。
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下面是终南望余雪唐代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
霁ì雨、雪后天气转晴。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
《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
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
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
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
阴字下得很确切。
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
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
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
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
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
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
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
《终南望余雪》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终南望余雪》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关于雪的古诗中《终南望余雪》原文,《终南望余雪》原文翻译,《终南望余雪》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终南望余雪》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二、《终南望余雪》原文翻译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三、《终南望余雪》作者介绍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
与王维友善。
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
(《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
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
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螽斯》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诗经中《螽斯》原文,《螽斯》原文翻译,诗经的来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一、《螽斯》原文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二、《螽斯》原文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
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
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三、诗经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余雪》赏析《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山水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后天晴的终南山景色,表现了下雪时和雪后特殊的气候现象,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下面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特点和意境。
【全诗】《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城中增暮寒。
【注释】岭:背向太阳的山岭,即山的北面。
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远望,只能见到终南山的北面。
秀:美。
此句意谓远望岭巅的积雪好像浮在云上。
林表:树梢。
明霁:雪停后出现的阳光使树梢很明亮。
此句意谓傍晚时城里人感到反而比下雪时更加寒冷。
【赏析】1. 意境美: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天晴时终南山的景色。
诗人站在长安城远望终南山,只见岭巅积雪似浮在云端,美丽壮观。
随着天气放晴,城中的暮寒气息却愈发浓重。
诗中展现了下雪时和雪后特殊的气候现象,给人以清新、优美的画面。
2. 描绘技巧:诗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如“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等,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天晴的景象。
同时,通过“城中增暮寒”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气候变化的敏感。
3. 情感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使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祖咏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终南山的喜爱,以及对雪后景色的独特感悟。
4. 诗文简洁:虽然这首诗仅四句,但诗人已将终南山的景色和气候变化描绘得栩栩如生。
简洁的诗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意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总之,《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具有意境美、描绘技巧和丰富情感的唐代山水诗。
通过诗人对雪后天晴终南山的描绘,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气候变化的神奇。
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令人回味无穷。
冬天的古诗大全300首

冬天的古诗大全300首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4、《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7、《冬至夜怀湘灵》唐·白居易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8、《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冬夕》唐·岑参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11、《初冬夜饮》唐·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12、《冬夜送人》唐·贾岛平明走马上村桥,花落梅溪雪未消。
日短天寒愁送客,楚山无限路迢迢。
13、《穷冬曲江闲步》唐·裴夷直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
曲江永日无人到,独绕寒池又独归。
14、《冬郊行望》唐·王勃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
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15、《冬夜即事》唐·吕温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16、《冬日观早朝》唐·施肩吾紫烟捧日炉香动,万马千车踏新冻。
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17、《初冬旅游》唐·王建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18、《初冬偶作》唐·皮日休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句三首终南望余雪
第三课时限时测试(30分钟30分)
一、课内同步阅读(15分)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简要说说诗句是如何切题的。
(4分)
2.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望”字写景的?(4分)
3. “林表明霁色”极为生动,试加以赏析。
4分)
4.清代的王渔洋称赞这首诗为咏雪的“最佳”作品,这首诗究竟“佳”在哪里呢?(3分)
二、课外拓展阅读(15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分)
6.《观沧海》的作者是,字,东汉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
见称。
(6分)
7.诗中用一“观”字统领全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
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分)
8.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2分)
9.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3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