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1》版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姿势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体会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4、学习按游玩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漂亮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观赏、品读养爱美乐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观赏了世界上面积最大、储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过去的颐和园是皇亲国戚保养、休养躯体的地点,现在已成世界闻名的旅行景点,我们这节课就一起走进她。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颐”字在写的时候注意,中间是个“口”。

(红笔强调“口”)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练习2个。

二、初读,抓脉络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堤岸画舫横槛眺望琉璃瓦金碧辉煌神清气爽模模糊糊姿势不一2、在人们的心中,颐和园简直确实是人间天堂啊!让我们赶忙走进颐和园,去领会皇家园林的魅力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93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点反复读,并摸索: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交流: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课件:这是一个的颐和园。

)学生选择积存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专门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如何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扫瞄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漂亮的大公园。

②颐和园到处有漂亮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期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直截了当告诉我们颐和园专门漂亮专门大。

这种写法我们叫做首尾照管法。

男女生读。

4、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玩的?你看-----(出示句子: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

颐和园教案第一课时【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中国有一种建筑艺术令世人瞩目,她集建筑艺术精华于一身,精雕细琢、雍容华贵,这就是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皇家园林颐和园。

看老师书写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2.师: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词语的预习情况。

谁来读?(长廓、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姿态不一、隐隐约约、神情气爽、金碧辉煌。

)声音响亮,发音标准。

3.同学们预习得很充分!预习了课文,你觉得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公园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眼中的颐和园又是什么样的呢?课文中有两句话概括地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两个句子划下来。

2.交流:出示句子: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3.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作者在文章的首尾两段都赞美了颐和园,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4.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他是怎样游玩的呢?请大家读25自然段,划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交流: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到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湖。

师:你真会学习,一下子就找到了作者浏览的路线,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一种顺序来写的,我们把它叫做游览顺序。

板书:游览顺序。

师:那么在这里作者又用了哪些动词,把各处景物的连接起来的?请同学圈一圈。

生:作者抓住进了、绕过、来到、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

师:这种利用动词过渡、连接景物,叙述游览过程的表达方式叫移步换景。

板书移步换景,它让游览的过程不断转换,更加清晰。

师:再加上开头和结尾,别人一读就一目了然。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练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游览了南浔的文化公园,游览的顺序有点乱,请同学们帮助排一排。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颐和园教案1鲁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颐和园教案1鲁教版

《颐和园》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目标: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基础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3、基本技能目标: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4、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爱美的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科书、小黑板、相关补充材料教学步骤(一)、复习词语,理清脉络,1、A、请读老师手中的词语“金碧辉煌”(生读),谁能解释一下,(生解释词语)。

文中用这个词语构成了优美的词组是?(生:金碧辉煌的宫殿,金碧辉煌的排云殿••)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就写出了排云殿的颜色特点,像这样的表现景物特点的词组文中还有很多,你还记住了那些?(生汇报)2、看来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读课文2---5的第一句话.,回顾本文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了那些景点?(屏幕出示句子,生读句子,再汇报。

)(二)通读课文。

1 本文不仅整篇的写作很有顺序,而且每段写的也很有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来写。

2 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突出不同的景点,你又最喜欢颐和园的那个景点?(学生默读后汇报。

)说的真好,怪不得作者说颐和园是一个()的公园。

(三)品读课文1.进入颐和园,绕过大殿,就来到了长廊,谁想读这一段?其余同学边听边圈出景物名称,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并思考通过这些词句你感受到长廊有什么特点?2、学生汇报,师随机点拨。

①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长廊很长。

(700多米,273间)学校跑道一周是200米,长廊有跑道三周半那么长,我们所在的这一排教室有30间,长廊相当于9排这样的教室,这两个数字更准确地写出长廊长的特点,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长”廊。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

《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颐和园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颐和园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中国古代君王的避暑圣地。

《颐和园》这一课程教案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颐和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画和模型展示颐和园的建筑、景点和景观,让学生身临其境;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3.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引领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安排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幻灯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颐和园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2. 课堂活动(3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观察员,观察颐和园的图片并记录重要信息;b)学生观看颐和园的视频,了解颐和园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c)学生小组间分享观察结果和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并解答问题;d)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颐和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3. 学习彩页(15分钟)教师发放颐和园的彩页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总结彩页中的重要信息,同时激发学生对颐和园的兴趣。

4. 小组活动(25分钟)学生小组根据彩页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设计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颐和园展览,包括展板、模型等。

每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展览设计。

5. 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评价标准,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

六、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1. 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等;2. 白板评价法:教师在白板上列出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参与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

小学课文《颐和园》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颐和园》的基本内容:课文介绍了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景观布局,描绘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课文中的重点生词和短语,如“颐和园”、“皇家园林”、“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

2.3 句型和语法:课文中的一些句型和语法,如“There be”句型、一般现在时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颐和园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颐和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展示颐和园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颐和园的印象,导入新课。

4.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跟读生词和短语,理解课文内容。

4.3 生词和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4.4 句型和语法学习:讲解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让学生进行口头和书面练习。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3 测试成绩: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生词和短语、句型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园林或景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对比课文中的颐和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五四学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颐和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01
02
03
内容
通过展示颐和园的照片和 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的主题。
方法
提问导入,教师询问学生 是否知道颐和园,以及是 否去过颐和园。
目的
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 趣,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
新课教学
内容 1. 讲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2. 分析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新课教学
01
3. 引导学生了解颐和园的文化内 涵。
改进方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例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 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拓展 教学资源,利用更多的手段和渠道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教学总结
学生表现
本节课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 情。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互相交流学习,形成了 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 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语句表达。在课堂检测中,学生们表现出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观察课堂氛围是否轻松 、活跃,学生是否愿意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 否浓厚,对教学内容是
否感兴趣。
思维能力
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是 否得到锻炼,如分析、
综合、比较等。
课后反馈
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 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反馈意见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包括对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表现等方 面的评价。

三年级语文下册 颐和园1教学实录 鲁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 颐和园1教学实录 鲁教版

《颐和园》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二、课文初步学习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学生:美/大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学生:长廊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

(指导书写)还想去哪?学生:我想去昆明湖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学生:排云殿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课文学习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学生:(同意)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

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老师: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读老师:你又什么建议?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颐和园_鲁教版颐和园【教案】一、读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8课,请读课题。

1、字音都读准了,特别是这个“颐”字,大家仔细看看这个颐字,我们在书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谁能给大家提个醒。

(师板书右边与“巨”的区别)2、这个颐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字的解释:1、面颊;2、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谁在这里调养身心?(慈禧太后、皇帝)同学们课前了解了有关颐和园的介绍,都知道了它是清代皇家的后花园,大家再看看课题,你认为当时的皇家给这个花园取名为“颐和园”除了有想在这里调养身心之外还有什么愿望在里面?(希望天下太和)3、同学们,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听到这个信息,你觉得课题该怎么读?4、说起颐和园它曾经历尽沧桑。

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焚毁重修后,与1900年又遭到八国联军的野蛮地抢掠和破坏,经过百年修复,如今的颐和园是个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地方,它以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的魅丽,倾倒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

又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颐和园的信息,你又想怎么读课题?5、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一读,其它同学认真听,看看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包含首尾段的文字)3、学生自读,汇报。

4、师再次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夸颐和园,中间部分按照参观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中的景物,这种写法又是我们这学期经常接触到的“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指着大屏幕)同学们,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

现在,我们就来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感受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标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词语意思并想办法记住生字。

(3)在文中标出作者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汇报怎样记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汇报作者所描写的颐和园的景点。

(4)汇报自己通过努力弄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1)把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第一个句子画下来,再读读课文,
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认真读读每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个景点的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

(3)将自学过程中还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每一处景点的什么特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
1.读了课文,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课文哪个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了?
2.指导朗读,注意突出大和美。

四、作业
要认的字,练习要写巩固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一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长廊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2.学生汇报。

(1)长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长廊还有什么特点?
(3)结合理解“神清气爽”。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

2.通过这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

强调“闪闪发光”和“金碧辉煌”。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一转眼,就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这些景物分别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点?
3.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自读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从课文的描写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3.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学习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抓住特点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练习向你的家人或朋友介绍一处你熟悉的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