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实验

合集下载

python实验总结与体会

python实验总结与体会

Python实验总结与体会引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P yth o n编程语言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加深对P yt hon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熟悉了P yt ho n的语法和特性,还学会了如何运用P y th on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对我进行的P yt ho n实验进行总结,并分享我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实验一:Pyth on基础语法实验在第一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Py th on的基础语法。

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1.1变量在P yt ho n中,可以用变量来存储数据。

变量的命名要符合一定的规则,例如变量名不能以数字开头,不能包含空格等。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声明变量,并对变量赋值。

1.2数据类型P y th on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等。

在实验中,我学习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类型,并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1.3运算符P y th on提供了丰富的运算符,包括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等。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些运算符来进行各种运算操作。

1.4条件语句条件语句是编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可以根据某个条件的成立与否来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使用if-e ls e语句和i f-e l if-e ls e语句来实现条件判断。

1.5循环语句循环语句可以重复执行某段代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为止。

Py t ho n提供了两种循环结构,即f or循环和w hi le循环。

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两种循环结构,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实验二:Pyth on函数实验在第二次实验中,我们学习了Py th on的函数。

函数是一段可重用的代码块,可以接受参数并返回结果。

2.1函数的定义与调用在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定义函数,并通过调用函数来执行其中的代码。

函数的定义需要指定函数名、参数列表和函数体。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

昆虫记中螳螂的三次实验过程及发现螳螂是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昆虫,它们有着独特的外形和独特的捕食方式,因此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者弗朗茨·卡夫卡通过描写螳螂的实验过程和发现,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对生命的理解。

第一次实验在第一次实验中,科学家们观察到了螳螂的捕食行为。

他们将一只螳螂放在一个大玻璃罩里,然后在罩中放入一只苍蝇。

螳螂静静地等待着,当苍蝇靠近时,它突然一跃而起,用锋利的前爪抓住了苍蝇。

这个过程发生得非常迅速,几乎让人难以置信。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它们能够准确地判断猎物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并在适当的时机出击。

这种捕食方式使得螳螂成为了自然界中的顶级捕食者之一。

第二次实验在第二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对螳螂的视觉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螳螂有一对复眼和三个简单眼,这使得它们能够同时看到前方和周围的环境。

此外,螳螂的复眼还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够看到细微的变化和快速移动的物体。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的视觉系统非常灵敏且高效。

它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对猎物的位置和运动进行判断。

这种优秀的视觉能力是螳螂能够成功捕食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次实验在第三次实验中,科学家们对螳螂的身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螳螂的前爪非常强壮,具有锋利的爪子和强大的抓握力。

这使得螳螂能够迅速抓住猎物,并将其牢牢地固定在爪子中。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发现,螳螂的前爪是其捕食行为的关键工具。

它们的强壮和灵活性让螳螂能够迅速抓住猎物,并将其控制住。

这种特殊的身体结构是螳螂能够成功捕食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通过以上三次实验,科学家们对螳螂的捕食行为、视觉系统和身体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发现,螳螂具有很强的捕食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这得益于其优秀的视觉系统和特殊的身体结构。

这些发现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螳螂的了解,也为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

水在不同温度下体积变化的研究研究者:金兰苑小学三年1班张雅茵、卢沁瑶指导老师:黎彦君本学期(三年级第二学期)科学课本第6单元《冷与热》中有一句话(P66页):“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我想:1、为什么说“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不说“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是不是有些物体不会热胀冷缩呢?2、物体的热胀冷缩有些什么规律呢?黎老师说:你的想法很好!我们学习科学,就是要有你们这种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精神。

我从资料上见过,确实有些物体不会热胀冷缩的,比如水在0-4摄氏度时,不但不会“热胀冷缩”,反倒过来“热缩冷胀”。

但我没有验证过,我和你们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好吗?同时还可以研究下一下水在不同温度时的体积变化。

我们决定先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热胀冷缩”的情况,然后再研究水在0-4摄氏度时,“热缩冷胀”的情况(因为要做这个实验要有个比较大的冰箱)。

黎老师与我们一起制作和改进了三年级下册课本第63页“水的体积变化观察”中的实验装置,在原装置的橡皮塞中多插了一条温度计(如下图)。

实验一:研究水在10摄氏度到60摄氏度之间温度上升或下降时,每上升(或下降)10摄氏度,水胀(或缩)的幅度是不是都一样的。

(因为在0-10摄氏度这个范围中,0-4摄氏度可能会出现反常现常,所以不选这一温度范围,而超过60摄氏度的水容易烫伤人,所以也不选用)因为现在是夏天,自然水温在二十几到三十摄氏度之间,所以我们用冰箱冷藏的方法把水温降到10摄氏度,用热水泡浸的方法把水温升到60摄氏度。

第一次实验:常温下水的温度是28摄氏度,所以我们把装置泡在电磁炉上的水锅中加热到30摄氏度,然后在玻璃管上划下水位高度。

继续加温,当温度上升到40、50、60摄氏度时,分别在玻璃管上划下水位高度。

然后,等水温下降,准备记录20、10摄氏度时的高度,但温度降得很慢,于是我们把装置泡在凉水中,让它快速降温,然后放入冰箱中,使温度继续下降,分别记录下20、10摄氏度时的水位高度。

《不简单的杠杆》实验记录单

《不简单的杠杆》实验记录单
《不简单的杠杆》实验记录单
班级姓名小组日期
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
模拟测试:利用杠杆撬起和移动重物
任务: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点撬到B点
实验材料:小石块、大石块、木板、支撑物、格子纸带
支点位置
杠杆装置示意图
大石块移动的距离(用格子数表示)
最终结果
靠近小石块
第一次实验
()个格子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位于中间
第一次实验
()个格子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靠近小石块
发现:
1、大石块移动的距离与支点的位置(有关/无关):支点越靠近大石块,大石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近)。
2、我还发现:。

微生物实验重复三次

微生物实验重复三次

微生物实验重复三次
第一次实验,我选择了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

我将一些大肠杆菌放置在一个培养皿中,并加入适量的营养液。

然后,我观察了它们的生长情况。

在三天后,我发现大肠杆菌已经开始繁殖了,它们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说明大肠杆菌是一种非常适应环境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在各种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第二次实验,我选择了葡萄球菌作为研究对象。

与大肠杆菌不同的是,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

因此,我对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更加仔细的观察。

在五天后,我发现葡萄球菌的数量开始减少了,而且它们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

第三次实验,我选择了酵母菌作为研究对象。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它们在人类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在实验室里准备了一些葡萄糖和水,然后将酵母菌放入其中进行发酵。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酵母菌已经将葡萄糖分解成了乙醇和二氧化碳。

这说明酵母菌具有一定的代谢能力,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机物的分解。

通过这次微生物实验的重复三次,我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微生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微生物不仅存在
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和管理,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直流并励电动机实验报告

直流并励电动机实验报告

第三次实验报告——直流并励电动机1、 实验内容1 1. 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保持U=UN 和If =IfN 不变,测取n 、T2 、n=f(Ia)及n=f(T2)。

1.1实验拍照、数据、图表表1-8 U=U N =220V I f =I fN =1.1 A K a =20Ω 1.2 实验结果分析与理解实 验 数 据 I a (A )1.101.00 0.85 0.75 0.63 0.57 0.40 0.25 n (r/min ) 1261 1289 1317 1340 1363 1387 1402 1428 T 2(N.m )2.73 2.512.211.801.571.421.160.84计 算 数 据P 2(w ) 361.5 339.7 305.6 253.3 224.7 206.8 170.8 125.9 P 1(w ) 484.0 462.0 429.0 407.0 380.6 367.4 330.0 297.0 η(%)74.773.5 71.2 62.2 59.0 56.3 51.7 42.4 △n (%)电磁转矩T越大,转速n越低,其特性是一条下斜直线。

原因是T增大,电枢电流Ia与T成正比关系,Ia也增大;电枢电动势Ea则减小,转速n降低。

2、实验内容2调速特性(1)改变电枢端电压的调速2.1实验拍照、数据、图表U a(V)153 123 78 72 66 60 56 0.42n(r/min)858 638 295 276 185 158 138 83I a(A)0.55 0.65 0.93 0.90 0.88 0.86 0.82 0.612.2实验结果分析与理解电枢电压减小时,Ce与电动机本身决定,Φ由励磁电流决定,负载转矩T 不变,只有转速n会随着电枢电压减小而降低,从而实现调速。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电枢电流几乎不变。

改变电枢电压调速,可以实现连续平滑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效率高,机械特性硬,但只能从额定转速向下调节。

第三次试验-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第三次试验-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

实验十六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标准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科A402二、实验项目名称中波调幅发射机组装及调试三、实验原理图16-1 中波调幅发射机该调幅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6-1所示,发射机由音频信号发生器,音频放大,AM调制,高频功放四部分组成。

实验箱上由模块4,8,10构成。

四、实验目的1.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掌握调幅发射机整机组成原理,建立调幅系统概念。

2.掌握发射机系统联调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内容完成调幅发射机整机联调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1.高频实验箱 1台2.双踪示波器 1台七、实验步骤在做本实验前请调试好与本实验相关的各单元模块1.将模块10的S1的2拨上,即选通音乐信号,经U4放大从J6输出,调节W2使J6处信号峰-峰值为200mV左右,连接J6和模块4的J5将音频放大信号送入模拟乘法器的调制信号输入端。

同时将1MHz (峰-峰值500mV左右)的载波从模块4的J1端输入。

2.调节W1使得有载波出现,调节W2 从J3处观察输出波形,使调幅度适中。

3.将AM调制的输出端(J3)连到集成线性宽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J7,从TH9处可以观察到放大的波形。

4.将已经放大的高频调制信号连到模块10的天线发射端TX1,并按下开关J2,这样就将高频调制信号从天线发射出去了,观察TH3处波形。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画出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和对应点的实测波形并标出测量值大小。

图1.蓝色为音频信号放大后波形,黄色为AM调制后波形图2.高频功率放大后的波形图3.发射前天线信号波形图4. 发射时天线信号波形九、实验结论实验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AM调制处理,将语音信号调制到载波信号中发射出去。

让接收机能够接收到语音信号并进行解调,但在实验过程中,仪器工作正常,但是接收机无法接收到信号。

原因:实验室内电磁环境复杂,天线拉的太长,接收到了过多的噪声。

解决方法:用导线连接两者的天线,或者讲天线收短。

第三次试验——ER图

第三次试验——ER图
1:在S-Designor(SDDA50.EXE)中,依照表A1-A3建立3 张实体表(Students,Teach 2:建立Students与Courses,Teachers与Courses的多对 多关联; 3:选择Edit——Add Title,为ER图添加版本信息; 4:选择File——Create Report——Full CDM Report—— Save RTF为ER图生成报告文档report1.rtf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第三次实验课——ER图
实验背景: school数据库由如下表格组成,如表A1~ A3(见下页)所示,描述一个学校的学生、 教师、课程关系。
实验要求: a) 用s-designer软件画出该数据库ER图; b) 生成Word文档报告;
实验步骤——建立概念数据模型CDM(Concept Data Model):
实验步骤——生成物理数据模型PDM(Physical Data Model):
5:选择Dictionary——Generate Physical Model——在 DataBase Name下拉菜单中选择一种数据库——点击OK, PDM就建立好了; 6:【选做】为Students表与Courses表之间的Relation表 添加Score属性(表示成绩),为Teachers与Courses表 之间的Relation表添加Time属性(表示上课时间); 7:选择Edit——Add Title为PDM添加版本信息; 8:选择File——Create Report——Full PDM Report—— Save RTF为ER图生成报告文档report1.rtf 9:选择Database——Generate Database——在 Directory栏选择文件保存路径——点击Generate Scri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实现交换机Trunk功能一、实验目的通过VLAN Trunk技术跨交换机的VLAN配置二、背景描述假设某公司有多个部门。

每个部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在两台交换机上,公司要求,部门内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部门间不能进行互访,现能过跨交换机进行配置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避免低效率的连接方式,我们可以让交换机间互联的网线集中到一根上进行,这就是Trunk技术。

三、实验设备1、两台RG S2126G交换机2、双绞线若干四、实验拓扑图实验拓扑如图1所示:图1 Trunk配置五、实验步骤1、创建VLAN交换机1:Switch #conf t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_1S2126_1(config)#vlan 2S2126_1(config-vlan)#name Workgroup2 (为VLAN 2命名:Workgroup2)S2126_1(config-vlan)#exitS2126_1(config)#vlan 3 (创建VLAN 3)S2126_1(config-vlan)#name Workgroup3 (为VLAN 3命名:Workgroup3)S2126_1(config-vlan)#exitS2126_1(config)# exit交换机2:Switch #conf t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_2 (交换机重命名为S2126_2)S2126_2(config)#vlan 2 (创建VLAN 2)S2126_2(config-vlan)#name Workgroup2 (为VLAN 2命名:Workgroup2)S2126_2(config-vlan)#exitS2126_2(config)#vlan 3 (创建VLAN 3)S2126_2(config-vlan)#name Workgroup3 (为VLAN 3命名:Workgroup3)S2126_2(config-vlan)#exit2、在交换机1和交换机2中分别将端口加入VLAN中S2126_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 - 8S2126_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access vlan 2S2126_1(config-if-range)#no shutS2126_1(config-if-range)#exitS2126_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9 - 16S2126_1(config-if-range)#switchporta access vlan 3S2126_1(config-if-range)#no shutS2126_1(config-if-range)#exitS2126_1(config)#exitS2126_1#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1 default active Fa0/17,Fa0/18,Fa0/19Fa0/20,Fa0/21,Fa0/22Fa0/23,Fa0/242 Workgroup2 active Fa0/1 ,Fa0/2 ,Fa0/3Fa0/4 ,Fa0/5 ,Fa0/6Fa0/7 ,Fa0/83 Workgroup3 active Fa0/9 ,Fa0/10,Fa0/11Fa0/12,Fa0/13,Fa0/14Fa0/15,Fa0/16S2126_1# write memoryS2126_1#交换机2中做一样的配置。

3、配置VLAN Trunk端口分别在两个交换机上进行设置switch (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4S2126_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f0/24端口链路模式设置为Trunk)S2126_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Set allowed VLAN characteristics when interface is in trunking modenative Set trunking native characteristics when interface is in trunking modeS2126_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Set allowed VLANs when interface is in trunking modeS2126_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dd Add VLANs to the current listall All VLANsexcept All VLANs except the followingremove Remove VLANs from the current listS2126_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 (允许所有VLAN信息通过此Trunk链路口)S2126_1(config-if)#exitS2126_1(config)#exitS2126_1#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 1 default active Fa0/17,Fa0/18,Fa0/19Fa0/20,Fa0/21,Fa0/22Fa0/23,Fa0/242 Workgroup2 active Fa0/1 ,Fa0/2 ,Fa0/3Fa0/4 ,Fa0/5 ,Fa0/6Fa0/7 ,Fa0/8 ,Fa0/243 Workgroup3 active Fa0/9 ,Fa0/10,Fa0/11Fa0/12,Fa0/13,Fa0/14Fa0/15,Fa0/16,Fa0/24可以看到TRUNK口属于任何VLAN。

在Switch 2中做同样的配置。

四、测试将双绞线连接在两个交换机的TRUNK口上。

实验五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注意事项:主机与路由器连接要用交叉线。

一、实验原理1.1 路由器简介路由器是一个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第三层的网络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检查数据包中与网络层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某些规则转发数据包。

路由器的硬件组件包括如下:中央处理单元,随即存储器,闪存,非易失的RAM,只读内存,路由器接口。

路由器的软件同交换机一样,也包括一个引导系统和核心操作系统。

1.2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路由器可以通过5种方式来配置:Console终端视图、AUX口远程视图、远程TELNET视图、哑终端视图和FTP下载配置文件视图。

其中通过Console口和远程TELNET配置方式是最常用的两种。

1.3 命令行操作模式用户模式:进入路由器后的第一个模式。

提示符为:Ruijie>特权模式:用户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等。

提示符为:Ruijie #全局配置模式: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可配置路由器的全局性参数(如:名字,登陆信息等);可进入下一级配置模式,对路由器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

提示符为:Ruijie (config)#端口模式:可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

路由器的fastethernet接口:默认情况下,10M/100M自适应、双工模式自适应;且默认处于关闭状态。

可为端口配置IP地址。

路由器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简写等二、实验内容:路由器基本配置三、实验目的:掌握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全局的基本配置和fastethernet端口的配置。

四、实验设备:RG-RSR20路由器、主机、交叉线。

五、实验步骤:步骤1、路由器命令行操作模式的进入:Ruijie>enable ! 进入特权模式Ruijie#Ruijie#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uijie(config)#Ruiji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路由器F1/0的端口模式Ruijie(config-if)#Ruijie(config-if)#exit !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Ruijie(config)#Ruijie(config-if)#end !直接退回到特权模式Ruijie#步骤2、路由器命令行基本功能:帮助信息Ruijie>? !显示当前模式下所有可执行的命令Ruijie#dir ! 显示当前路径的文件或文件夹Ruijie#del config-text ! 删除路由器原有的配置信息步骤3、命令简写:Ruijie#conf ter 的作用同Ruijie#configure terminal步骤4、全局的基本配置:Ruijie(config)# hostname RouterA !配置路由器的设备名称为RouterARouterA (config)#步骤5、端口参数的配置Ruijie(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F1/0的端口模式Ruijie(config-if)# ip address 202.201.160.1 255.255.255.0 !为端口配置IPRuijie(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端口转发数据端口速率参数有:10(10Mb/s)、100(100Mb/s)、auto(自适应)(默认)双工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to(自适应)(默认)Ruijie#show running-config ! 查看路由器的配置Ruijie#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查看路由器端口的配置实验六用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实验名称】用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实验目的】掌握通过路由器实现两个网络的互连【实验设备】RG-RSR20路由器(1台),计算机(2台),交叉线(2条)【实验拓扑】图1 用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实现功能】两个网络的互通【实验步骤】第一步:参照上图,配置PCA和PCB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