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120实词系列练习学生版(1)素汤数书涕私适率徒属亡说

合集下载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书颜老师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归纳练习1、爱i(爱不释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3)吴广素爱人。

——《史记·陈涉世家》(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汉·贾谊《过秦论》。

义项归纳:2、安n(安步当车、安民告示、安身立命、安土重迁、安之若素)(1)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3)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4)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5)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义项归纳:3.被bi(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2)凝霜被野草。

——三国魏·阮籍《咏怀》(3)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将军身被p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义项归结:4、倍bi(1)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传》(2)无倍畔之心。

——《汉书·贾谊传》(3)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4)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贾谊《过秦论》义项归纳:5、本bn(本固枝荣、本来面目、本末倒置、本性难移)(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国语·晋语》(2)自言本是京城女。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4)抑本其成败之迹。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5)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

《汉书》义项归纳:6、鄙b(1)蜀之鄙有二僧。

——清·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庄公十年》(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4)孔子鄙其小器(5)性好作诗,词语鄙俚。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题00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古之遗爱也()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00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7衣食所安()8既来之,则安之()003【被】1禹,汤被之矣()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005【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2盖亦反其本矣()3本在冀州之南()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6若止印三二本()7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未倒置()9抑本其成败之迹()008【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009【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3虽不能察,必以情()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6人至察则无鱼()012【乘】1乘犊车,从吏卒()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自京师乘风雪()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014【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015【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016【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017【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018【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019【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道义:道德和正义020【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吾得兄事之()5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021【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度义而后动()4乃曰"吾忘持度"()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8常有大度。

120个文言实词记与练(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记与练(学生版)

【情景助记】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助记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8)(2019·天津卷)则余安得不为之言安:________(9)(2017·天津卷)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安:________(10)(2016·山东卷)大国之君曰:“齐安矣。

”安:________(11)(2016·全国卷Ⅱ)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安:________(12)(2020·课标全Ⅰ)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安:________【情景助记】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情景助记】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6)(2019·北京卷)本诸理,作《非国语》本:______________(7)(2018·浙江卷)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本:______________(8)(2015·江苏卷)必刮剖根本见终始本:______________(9)(2017·全国卷Ⅰ)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本:______________(10) (2020·课标全Ⅱ)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本:______________(11)(2020·天津卷)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本:______________【情景助记】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情景助记】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

文言文120个实词练习

120实词1、爱(1)、珊珊可爱.(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4)使六国各爱.其地(5)仁而爱.人(6)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7)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8)百姓皆以王为爱.也2、安(1)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2)风雨不动安.如山(3)夫行危,欲求安.(4)衣食所安.(5)随遇而安.(6)不安.好心(7)然后得一夕安.寝(8)安.能以身之察察,爱物之汶汶乎?沛公安.在?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准备着被.儿、枕头(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项王身亦被.十余创(5)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将军身被.坚执锐4、倍(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3)右倍.山陵,前左水泽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本(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穷则反本.,帮劳苦倦极(3)此之谓失其本.心(4)今存其本.不忍废(5)抑本.其成败之迹6、鄙(1)蜀之鄙.有二僧(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孔子鄙.其小器(4)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5)鄙.人7、兵(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起视四境,秦兵.又至矣(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病(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从者病.,莫能兴(2)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3)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9、察(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2)小大狱,虽不有察.,必以情(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4)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0、朝(1)朝.辞白帝彩云间(2)逮奉对朝.,沐浴清化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1、曾(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12、乘(1)赵王与精兵十万、革车千乘.(2)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3)陆行乘.车(4)于是乘.其利声以呵,则噪而相逐(5)乘.彼垝垣(6)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7)若夫乘.天地之正13、诚(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诚.能见可欲,则思足以自戒14、除(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史(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3)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4)爆竹声中一岁除.(5)赵王扫除.自迎15、辞(1)其文约,其辞.微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3)臣死且不,卮酒安足辞.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归去来兮辞.》16、从(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弟走从.军阿姨死(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5)齐与楚从.亲(6)广从.弟李蔡亦为郎17、殆(1)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18、当(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当.侍东宫(6)北邀当.国者相见(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9)当.是时,楚兵冠诸侯(10)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11)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1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3)安步当.车(14)典当.19、道(1)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2)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3)伐无道.,诛暴秦(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师道.之不复可知矣(7)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8)志同道.合(9)来吾道.夫先路(10)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20、得(1)未得.与项羽相见(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此言得.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1、度(1)吾忘持度.(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4)内立法度.,务耕织(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6)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7)春风不度.玉门关(8)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9)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10)物换星移几度.秋22、非(1)觉今是而昨非.(2)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人非.生而知之者(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5)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3、复(1)山重水复.疑无路(2)至今九年而不复.(3)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也(4)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5)有里曰复.,无里曰单(6)沛幸得复.,丰未复(7)明年,复.攻赵24、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秦贪,负.其强(4)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赵城(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25、盖(1)今已亭亭如盖.矣(2)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4)力拔山兮气盖.世(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6)盖.文王拘而演《周易》(7)夫子盖.少贬焉26、故(1)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2)君安与项伯有故.(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良赤壁(4)暮去朝来颜色故.(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6)轩东故.尝为厨(7)故.木受绳则直27、顾(1)荆轲顾.笑舞阳(2)激昂大义,蹈死不顾.(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顾.计不知所出耳(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8、固(1)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6)斯固.百世之遇也29、归(1)后五年,吾妻来归.(2)汉之伐楚,昂归.汉(3)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4)而束君归.赵矣(5)臣请完璧归.赵(6)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7)吾妻归宁..30、国(1)国.破山河在(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4)卜居焉,曰吉,遂国.之31、过(1)是寡人之过.也(2)无乃尔是过.与(3)人往,从轩前过.(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5)不过.三十日(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32、恨(1)恨.私心有所不尽(2)商女不知亡国恨.33、胡(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2)胡.不死34、患(1)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妻患.之(2)有备无患.35、或(1)或.师焉,或.不焉(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5)军亡导,或.失道36、疾(1)夙婴疾.病(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4)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6)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7、及(1)怀王悔,追张仪不及.(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4)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5)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38、即(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禹于是遂即.天子位(3)项伯即.入见沛公(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5)即.捕得三两只头,又劣弱不中于款(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9、既(1)言未既.(2)相如既.归(3)既.来之,则安之(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既而..将诉于舅姑40、假(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4)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5)愿大王少假借..之(6)十旬休假.,胜友如云41、间(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2)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3)安得广厦千万间.(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6)间.以诗记所遭(7)道芷阳间.行(8)屏人间.语(9)至京口,得间.奔真州42、见(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移船相近邀相见.(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慈父见.背(5)举类迩而见.义远43、解(1)庖丁解.牛(2)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3)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4)秦军解.去,遂救邯郸(5)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胡虏益解.44、就(1)金就.砺则利(2)荆轲就.车而去(3)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4)然赢欲就.公子之名(5)草创示就.,会遭此祸(6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45、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举.类迩而见义远(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4)戍卒叫,函谷举.(5)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6)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7)杀人如不能举.46、绝(1)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4)而绝.江河(5)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6)以为妙绝.47、堪(1)众不能堪.,抶而扑之(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3)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48、克(1)能克.终者盖寡(2)武王克.殷二年(3)克.己复礼为仁49、类(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举类.迩而见义远(3)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50、怜(1)独不怜.公子姊邪?(2)灭烛怜.光满(3)楚人怜.之(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1、弥(1)夜雪初霁,荠麦弥.望(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惛然52、莫(1)至莫.夜月明(2)莫.得遁隐(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今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53、内(1)悟言一室之内.(2)内.无应门五尺之童(3)内.立法度,务耕织(4)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5)距关,毋内.诸侯(6)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54、期(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3)不期.修古,不法常可(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5)期.年55、奇(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梁以此奇.籍公欲奇.此女(2)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3)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4)以为李广老,数奇.(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56、迁(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2)战、守、迁.皆不及施(3)再迁.为太史令(4)顷襄王怒而迁.之57、请(1)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2)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3)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4)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5)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6)公子往数请.之(7)权倾五伯,囚于请.室58、穷(1)人穷.则反本(2)穷.则独善其身(3)穷.巷陋室(4)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5)穷.山之高而止59、去(1)欲呼张良与俱去.(2)我从去.年辞帝京(3)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4)俗之所否,因而去.之(5)大江东去.60、劝(1)劝.学(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3)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61、却(1)却.坐促弦弦转急(2)李牧连却.之(3)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4)却.之为不恭(5)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6)却.话巴山夜雨时(7)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62、如(1)如.高沙,常恐无辜死(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文言120实词系列练习学生版(傅文霄)

文言120实词系列练习学生版(傅文霄)

文言实词练习: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实战演练一徐、许、阳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上或以非罪遭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

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

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

后不许,曰:“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鞫(jū):审问。

③宫壶(kǔn):内宫。

(1)选出与“后亦阳怒”中“阳”意思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C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愚溪诗序》D皆阳应曰:“诺。

”()《记王忠肃公翱事》E周秦古玺,多作阳文()(2)“徐为申理”中“徐”的意思是()(3)选出与“后不许”中“许”意思相同的一项()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实战演练二右、阴、造当时言理财者,无出周忱右。

钱谷巨万,一屈指无遗算。

尝阴为册记阴晴风雨,或言某日江中遇风失米,忱言是日江中无风,其人惊服。

有奸民故乱其旧案尝之。

忱曰:“汝以某时就我决事,我为汝断理,敢相绐耶?”顷之,诏趣造盔甲数百万。

忱计明盔浴铁工多,令且沃锡,数日毕办。

(1)选出与“无出周忱右”中“右”意思相同的一项()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选出与“尝阴为册记阴晴风雨”中第一个“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精美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精美版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及答案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臵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臵、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臵(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 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 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 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12 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13 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随,随从)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8.欲不可从(放纵)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 (1)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 (1)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附虚词)1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古之遗爱也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8.吴广素爱人9.予不得爱身10.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 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3.然后得一夕安寝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7.衣食所安,不敢专也,必以分人8.既来之,则安之9.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0.不患贫而患不安1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3 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3.将军身被坚执锐4.被发行吟泽畔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3.焉用亡邻以倍郑4.每逢佳节倍思亲5 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2.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3.臣本布衣(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6.若止印三二本7.此之谓失其本心8.本未倒置9.抑本其成败之迹10.父母者,人之本也6 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鄙人不知忌讳4.孔子鄙其小器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7.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8.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9.先帝不以臣卑鄙7 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6.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7.左右欲兵之8 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5.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6.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7.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8.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10.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9 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6.人至察则无鱼7.前太守逵察臣孝廉8.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 朝1.朝服衣冠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于是入朝见威王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6.期年不听朝7.坐南朝北8.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9.江汉朝宗于海虚词1、而1.蟹六跪而二螯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7.某所,而母立于兹2、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大王来何操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4.徐公何能及君也5.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11 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4.是高、曾时为一户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 乘1.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自京师乘风雪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6.愿乘长风,破万里浪7.道千乘之国13 诚1.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诚能见可欲4.帝感其诚14 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2.为汉家除残去秽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6.扶辇下除15 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3.动以朝廷为辞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大礼不辞小让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10.近者奉辞伐罪11.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12.欲加之罪,其无辞乎13.君子疾夫舍曰而必为之辞16 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4.樊哙从良坐5.从此道至吾军6.弟走从军阿姨死7.其从如云8.欲不可从9.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1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12.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4.从犯17 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4.思而不学则殆18 当1.木兰当户织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3.有大石当中流4.北邀当国者相见5.当仁,不让于师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8.犯法当死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1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15.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16.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19 道1.怀其璧,从径道亡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于是废先王之道5.伐无道,诛暴秦6.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7.臣之所好者,道也8.道不同,不相为谋9.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10.故园谁道有书来11.道之以政12.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13.策之不以其道20 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3.未得与项羽相见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5.为所识穷乏者我欤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10.此言得之1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1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虚词1、乎1.儿寒乎?欲食乎?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生乎吾前7.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2、乃1.今君乃亡赵走燕2.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精品练习含答案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73-90

精品练习含答案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73-90

精品练习含答案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73-90120个文言实词归纳串记练十三(适、书、孰、属、数、率) 73.适记住经典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苏辙自乡适(到……去)临安见兄,路遇一女子,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按乡俗避之。

后于临安,兄怪其未允而至,辙曰:“处分适(依照)兄意,吾已来矣,心安之。

”兄邀其赴赤壁游,观美色,叹曰:“此等美色,吾与子共适(享受)。

” (2)处分适兄意 (《孔雀东南飞》) (3)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4)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归园田居》)(5)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6)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 (《战国策》) 记住经典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本是一介书生,常购书(书籍)于市肆。

逢战事,常以书(书信)适家,书(书写)忆家之念。

(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4)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邹忌朝服衣冠,问其妻:“我孰(哪一个)与城北徐公美?”答曰:“汝之美甚,孰(谁)能及君也。

”邹忌孰(通“熟”,仔细)视之,自谓其言不实。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范晔《张衡传》)项羽举大业,属(随从)者百万。

后沛公先入关,恨之。

范增献计,属(通“嘱”,嘱咐)其邀沛公至军营,于坐杀之。

席间,项王屡举酒属(劝请)沛公。

沛公晓其意,乃佯醉归。

范增长叹曰:“妇人之仁,吾属(类、辈)且为之虏矣!”果然,后项王之祸相随属(连接)。

(2)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3)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 (贾谊《过秦论》)(4)名属教坊第一部 (白居易《琵琶行》)(5)司命之所属 (《扁鹊见蔡桓公》)(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滕王阁序》)(7)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司马迁《史记》)77.数记住经典 归纳义项 语段串记(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司马光《赤壁之战》) 伶人之技,雕虫小技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练习:素汤数书涕私适率徒属亡说
实战演练一素
宗悫(què)乘风破浪(素)
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1)选出与“炳素高节”中“素”意思相同的一项()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
B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C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
D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训俭示康》)
实战演练二汤数书
黄粱一梦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1)选出与“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中“汤”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
B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
C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
D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2)选出与“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中“数”意思相同的一项()
A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B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E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3)选出与“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中“书”意思相同的一项()
A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石壕吏》)
C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生序》)
实战演练三涕、私
治国不私故人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

魏征谏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

相寿流涕而去。

(1)选出与“相寿流涕而去。

”中“涕”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
B儿涕.而去。

(《促织》)
C土皆垂泪涕泣
D目泪下,鼻涕长一尺
(2)选出与“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中“私”意思相同的一项()A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B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荆轲刺秦王》)
实战演练四适、率、徒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先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徒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僧珍常导从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1)选出与“姊适于氏,住在市西”中“适”意思相同的一项()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
B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
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2)选出与“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中“率”意思相同的一项()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B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治平篇》)
C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

(《采草药》
D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过秦论》)
(3)选出与“岂可徙之益吾私宅!”中“徙”词性相同的一项()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
B舍车而徒
C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实战演练五亡、属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

”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1)选出与“以至覆亡也。

”中“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C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
D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2)选出与“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中“属”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B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与妻书》)
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扁鹊见蔡桓公》)
实战演练五六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

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1)选出与“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中“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说也,人常疑之。

(《石钟山记》)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C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甘薯疏序》)
D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琵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