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备战高考120个文言实词汇总—实词81-90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复习《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一)爱愛愛爱小篆隶书繁体楷书简体楷书“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夊”部,(à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字义例释①恩惠例:古之遗爱.也。
(《左传》)②疼爱,爱护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喜欢,爱好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爱惜,珍惜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阿房宫赋》)⑤同情,怜惜例:仁而爱.人。
(《高祖本纪》)⑥羡慕,欣赏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⑦爱戴例: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将军列传》)⑧吝啬,吝惜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识记方法“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成语助记爱.(同情)莫能助爱.(喜爱)屋及乌爱.(喜爱)不释手爱.(喜爱)毛反裘(二)安安安小篆隶书楷书“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示安定。
字义例释①安稳,安定,稳固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活用)使……安定(安心)例: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②平安,安全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苏武传》)③养生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④习惯,满足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⑤安放,安置例:安.营扎寨⑥安逸,安适例: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⑦怎么,哪里例: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识记方法“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安放”“养生”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安稳)思危安.(安生)身立命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适)乐安.(安然,坦然)之若素安.(平安)然无恙安.(安居)土重迁安.(安适)居乐业(三)被被被小篆隶书楷书“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高考必考120实词及示例

⾼考必考120实词及⽰例⽂⾔⽂的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常积累,⽇常积累的词汇多了,⾯对新的⽂章时,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下⾯是⽂⾔⽂中常见的120个实词,赶快收藏吧。
1、爱楚⼈爱(宠爱)其⼦,虽爱(吝惜)钱财,于其⼦之求⽽⽆不应。
其⼦成⼈,有陶⽒之风独爱(喜爱)菊,众⼈爱(爱慕)其⾼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不见。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患。
时有寇盗相侵,⽽能安(安稳)如泰⼭,所求⾐⾷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今安(哪⾥)在哉?3、被屈原忠⽽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上或穿在⾝上)氅⾏吟泽畔。
虽⼤雪被(覆盖)⾐,⾝被(遭受)⼗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谪柳州;近⾃然,植⽊本(草⽊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境。
6、鄙晋之鄙(边疆)有⼆⼈,临秦地则⽈:“鄙贱之⼈,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秦⼈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知)⼈。
7、兵陈涉初起之时,⽤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能削⽊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病桓公⾝有疾.左右病(担⼼)之,求扁鹊治,⽽不治,病(疾病)⼊内脏,遂死。
后⼈以为此事⾮⼤⾂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乃众⼈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见帝之察(明智)。
10、朝邹忌旦⽇朝(早晨)服⾐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汇总一、人物称谓类1.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3. 丈妇: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4. 先生:对有学问者的尊称。
5. 朕:古代帝王自称。
6. 臣:官员对帝王的自称。
7. 妾:女性自称。
8. 鄙人:谦辞,对人称自己。
9. 仆:谦辞,对人称自己。
10. 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
二、地点、方位类11. 山水:泛指自然风光。
12. 江河:泛指河流。
13. 江湖:指四方各地,也指流浪四方。
14. 朝廷:指帝王处理国事的地方。
15. 乡关:家乡。
16. 塞外:指长城以北地区。
17.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18. 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9. 江右:指长江下游北岸地区。
20.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三、时间、节令类21. 旦暮:早晨和傍晚。
22. 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
23. 期年:满一年。
24. 亭午:正午。
25. 夜阑:夜深。
26. 久远:很长时间。
27. 须臾:片刻。
28. 朝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暂。
29.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0.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四、事物、器具类31. 舟楫:船只。
32. 辇毂:帝王的车驾。
33. 缗钱:古代货币单位。
34. 箪瓢:简朴的生活用具。
35. 簪缨:古代贵族的冠饰。
36. 弦歌:音乐。
37. 笔墨:书写工具。
38. 书简:书信。
39. 鞍马:马匹和马鞍。
40. 琴瑟:乐器。
五、动作、行为类41. 策马:驱马前行。
42. 赴任:前往任职。
43. 逃遁:逃跑。
44. 采纳:接受意见或建议。
45. 叩问:请教。
46. 献策:提出计策。
47. 赋诗:作诗。
48. 赋文:作文。
49. 赏赐:给予财物。
50. 惩罚:实施惩戒。
(文档第一部分完毕,后续内容将继续补充)六、心理、情感类51. 怅然:形容心情不愉快的样子。
52. 惊骇:非常害怕。
53. 欣慰:内心感到安慰。
54. 感激:深深感谢。
55. 怅惘:因失意而感到迷茫。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120个精编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精编汇总1、爱:宠爱;吝惜;喜爱;爱慕;隐藏。
2、安:安全;安逸;安抚;安稳;养;安置;哪里。
3、被:表被动;披散;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覆盖;遭受。
4、倍:背离;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更加。
5、本:本来;草木的根;根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版本;推究。
6、鄙:边疆;轻视;浅陋无知。
7、兵:兵法;兵器;军队;伤害。
8、病:担心;疾病;缺点;责备。
9、察:观察;明察;洁净的样子;推举;明智。
10、朝:早晨;朝廷;朝见;朝代。
11、曾:指自己相隔现代的亲属;曾经;通“层”;竟。
12、乘:登;乘坐;凭借;冒着;顺应。
13、诚:诚意;确实;果真。
14、除:除掉;台阶;授予官职;除非。
15、辞:古代的一种文体;文辞;借口;推辞;辞别。
16、从:参加;跟随;听从;由,自;挨着。
17、殆:危险;接近;大概。
18、当:掌握;在;把守;判决;相抵;将;任;恰当。
19、道:取道;道路;主张;策略;谈论;道理。
20、得:获得;应该;心得;得当。
21、度:越过;尺码;次;考虑;估计;限度;衡量;创作;法度。
22、非:没;反对;错误。
23、复:重叠,繁复;恢复;答复;再。
24、负:倚仗;使承担;背着;辜负;背弃;失败。
25、盖:遮盖;伞;超过;大概。
26、故:交情;所以;原因;仍旧。
27、顾:拜访;回头看;还;关心;不过。
28、固:坚固;坚决;固执;坚守;本来。
29、归:女子出嫁;回来;归附。
30、国:国都;地方;国家;国事。
31、过:经过;拜访;责备;过分;超过;过错。
32、何:怎么;什么;为什么;多么。
33、恨:愤恨;遗憾。
34、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什么;什么。
35、患:担心;毛病;灾难。
36、或:迷惑;有时;倘若;有的;有人;或者。
37、疾:疾病;快;痛苦;嫉妒;痛恨。
38、及:比得上;赶上;等到;牵连到;到;趁;与。
39、即:登上;就;就是。
40、既:不久;既然;已经。
41、假:临时充任;借助;假的;假期。
文言实词120个高考必背

高中文言120个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用高考120个文言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整理☆ 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译文: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安1.风雨不动,山势如山(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文:这样之后才能睡一夜安稳觉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文: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被在第一世界(Ráng)有饥饿,在天堂的旅程中,余和唐被带走(受苦,受苦)。
关于积累和稀疏:有好的年和坏的年(贫瘠的年,丰收的年),(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夏雨和商唐遭受了两种信任和怀疑,忠诚和诽谤,难道没有怨恨(被动的)吗?3.将军刚毅,(身上穿通\披\或身上穿)将军,你亲自穿上坚固的盔甲,拿着锋利的武器,去攻击不公正、残暴的秦朝。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素【词义推导】“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丝娟”。
“没有染色”说明是平时就是这样不加修饰的,故引申出“朴素”“素来,一向”等义。
“真情”当然是“朴素,朴实”的,不需修饰的,所以说:信言不美。
【词义例释】素,sù(1)名词①白色的生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十三岁就能织白绸子,十四岁就学习裁衣服。
②白色的衣服,丧服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流血到五步之远,使天下人都穿白色的丧服。
③平常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交好。
(2)形容词①白色的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到了春冬季节,那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②朴素的,不加修饰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训俭示康》)——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却单单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③没有文采的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殽之战》)——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驻扎,面对着被放回来的将士痛哭。
(3)副词①表情态,空,白白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那些正人君子啊,可不是白白吃饭的啊。
②表时间,从来、一向、平素、素来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地位低下的人。
【成语助记】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
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素不相识:素:平素,向来。
向来不认识。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
指传递书信。
其他如:素昧平生我行我素素餐尸位训练有素【迁移练习】刘兰芝家教甚好,素()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衣,人皆爱之。
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练习答案】刘兰芝家教甚好,素(一向)与人交好,十三能织素(白色的生绢),后嫁于焦仲卿,着素(质朴,不加装饰)衣,人皆爱之。
焦母待其不好,常令其劳作不息。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Ⅲ)楚悼王素闻起贤素:一向(2018·全国卷Ⅰ)帝以芝(人名)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素:一向(2018·浙江卷)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人名)素与令善,怜其冤死素:一向(2017·全国卷Ⅰ)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素:一向(2017·全国卷Ⅱ)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素:一向(2015·四川卷)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素:朴素,淳朴82、汤【词义推导】“汤”的本义是“开水、热水”。
后特指“沐浴时的热水”“中药加水煎制而成的汤剂”(两者都需热水或开水)。
开水当然“烫”,故又有“烫”义(后写作“烫”)。
【词义例释】读音一:tāng名词①热水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仆人用热水浇洗。
②汤药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我侍候她服用汤药,不曾停止、离开。
③同“烫”,热敷病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病在皮下,用热敷的方法就能治好。
④殷商的建立者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五蠹》)——近古的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汤王、武王起兵征伐他们。
读音二:shāng汤汤:水大流急的样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洞庭湖)含着远山,吞下了长江,水势浩大,宽广得没有边际。
【成语助记】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金城汤池:金属造的城,沸水流淌的护城河。
形容城池坚固不易攻破。
其他如:汤池铁城赴汤蹈火扬汤止沸斧钺汤镬换汤不换药【迁移练习】商汤()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镬之刑,未死,则家人以汤()药治之。
【练习答案】商汤(专有名词,商朝第一个君王)时期,滥施酷刑,对犯者施以汤(热水,开水)镬之刑。
犯人未死,则家人以汤(汤剂)药治之83、涕【词义推导】“涕”的本义是“眼泪”,流眼泪时会鼻子发酸而流出鼻涕(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故后又引申出“鼻涕”之义。
【词义例释】(1)名词,眼泪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捕蛇者说》)——姓蒋的人非常悲痛,眼泪汪汪地说。
(2)动词,流眼泪,哭泣儿涕而去。
(《促织》)——儿子哭着走开了。
【成语助记】涕泗滂沱:涕:眼泪;滂沱:雨下得很大。
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
感激涕零:涕:眼泪;零:落。
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感激。
其他如:破涕为笑【迁移练习】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
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
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
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
【练习答案】古代一女子,与氓相爱,二人交好。
氓与之相约,秋以为期。
不见氓时,泣涕(眼泪)涟涟。
后嫁之,而遭氓弃,常涕(哭泣)之。
【高考链接】(2018·江苏卷)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涕:眼泪(2017·全国卷Ⅰ)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涕:眼泪(2016·天津卷)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涕:眼泪84、徒【词义推导】“徒”的本义是“步行”。
“步兵”就是步行的。
步行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故有“空”义,进一步引申出“徒然,没有效果”;步行还有“只”用脚走的内涵,故又虚化成“只、但、仅仅”等义。
【词义例释】(1)名词①指服劳役的犯人(陈胜)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陈胜)是农村的种田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役夫。
②一类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郯子之类的人,他们的才能不如孔子。
③门徒,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孔子的学生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事迹的。
(2)形容词,空,光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百姓发怒,也不过是脱去帽子,光着脚,用头碰地罢了。
(3)副词①表情态,徒然,白白地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想要给秦国(和氏璧),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十五座城,白白地被欺骗。
②表范围,只是,仅仅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强大的秦国不敢派兵来攻打赵国,仅仅是因为我们两个人在啊。
【成语助记】市井之徒:徒:人。
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含贬义。
徒劳无功:徒:白白地。
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家徒四壁:徒:只,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老大徒伤:老大:年纪大;徒:徒然。
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其他如:徒劳无功徒有其表家徒四壁前徒倒戈马齿徒长好色之徒饕餮之徒【迁移练习】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
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行。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
其友徒()见欺,曰:“徒()有帝王之表。
罢也,吾辈不计矣,徒()记旧时之谊也。
”【练习答案】陈涉本是氓隶之人,其能不及蒙恬之徒(这些人)。
而与卒同苦,战时常舍车而徒(徒步)行。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至宫,而不见。
其友徒(白白地)见欺,曰:“徒(空)有帝王之表。
罢也,吾辈不计矣,徒(只)记旧时之谊也。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Ⅲ)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徒:同伙,一类的人(2018·浙江卷)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徒:只,仅仅(2018·江苏卷)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徒:只,仅仅(2017·浙江卷)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徒:同伙,一类的人(2015·江苏卷)其徒少能从之徒:门徒,弟子85、亡【词义推导】“亡”的本义是“逃跑”。
作名词则为“逃亡的人”;逃跑即人“失掉”,国家“失掉”即“灭亡”;生命“失掉”即“死亡”;东西失掉当然就“没有”了。
读音一:wáng【词义例释】(1)动词①逃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②失去,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秦国没有丢失一支箭、一个箭头,而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③灭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
动词,通“无”,没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生产有时间的限制,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匮乏。
【成语助记】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名存实亡:亡:消亡。
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亡可奈何:亡:通“无”,无可奈何。
指只能如此,没有别的办法。
8其他如:亡国之音亡不旋踵亡命之徒唇亡齿寒追亡逐北歧路亡羊有名亡实【迁移练习】楚欲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去。
”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于楚无益。
”楚王亡()以应,遂存齐【练习答案】楚欲亡(使……灭亡)齐,齐王使大夫晏子于楚,楚人欲捕晏子,其从曰:“楚王无义,汝当亡(逃跑)去。
”晏子不从,与楚王辩,曰:“齐亡(灭亡)于楚无益。
”楚王亡(通“无”,没有)以应,遂存齐【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Ⅱ)夏殷不易礼而亡亡:灭亡(2018·全国卷Ⅱ)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亡:失去,损失(2018·北京卷)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亡:灭亡(2018·北京卷)且治乱存亡则不然亡:死亡(2017·全国卷Ⅰ)自混(人名)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亡:死亡(2016·全国卷Ⅰ)尝有使客亡橐中物亡:失去,丢失86、王【词义推导】“王”的本义是“帝王”“天子”。
作动词则有“为王,统治天下”之义,后又作为“臣子的最高封爵”。
【词义例释】读音一:wáng名词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五蠹》)——现在想用以前帝王的政策法令治理当代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
②一国的君主,皇帝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当初,太医奉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条。
③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④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
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庄暴见孟子》)——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系好音乐的事情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