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1--10)

合集下载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卑:低下(非天质之卑)备:详尽。

完备(前人之述备矣)被: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毕:全部(群响毕绝)薄:迫近,接近(薄暮冥冥)策:马鞭(执策而临之)长:擅长(技长于官)称:称说,讲(称善者久之)诚:的确(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惩:苦于(惩山北之塞)驰:骑马飞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辞:推辞(辞胜而约)从:跟随(从流飘荡)达:实现(此达士也)当:抵挡(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道:遵从,遵照(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领会,理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掉:落,掉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果奔倚其下,一狼洞其中)睹:看见(睹其色许多端)都:城市(不似豪人之室,而屋宇绝出沟上者也)非:不是(今非昔比)给:供应(旦暮食来而而即日又来而与卖者早暮来而而日日暮来而而月月来而而岁岁来而而)更:还(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苟:如果(苟富贵,无相忘)固:本来(人固有一死)顾:探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故:所以,因此(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购:买(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果:果真(果如鹤立云端)患:担忧,忧虑(不患寡而患不均)会:适逢,恰巧碰上(会天大雨)或: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即:靠近(即更刮目相待)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既……又……(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济:帮助,接济(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凝、琛等之慢。

琛等之慢,以济其事,此则吾无以谴之进贤才,退不肖,所以励将士。

)将:将要(公将战)节:节操,气节(予节甚次)间:间或,偶尔(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见:知道(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安:安稳、安全。

何:为什么。

故:原来、旧。

置:安置、放置。

安闲:安逸、闲适。

安逸:舒适、安乐。

然后:这样以后、之后。

得:能够。

度:揣度、思量。

非:不是。

复:再、又。

负:背负、担负。

盖:大概。

故:所以、因此。

固:本来、原来。

顾:回头看、照顾。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

高中文言文120个实词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1、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2、文言实词及例句解释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xx•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1.爱,ài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④吝惜,舍不得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⑤珍惜,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⑥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已经使他们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3)疑问副词,怎么,哪里——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地方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实词18虚词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只是帮助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具体、完整。

下面是120 个文言实词和18 个文言虚词,供参考。

1120 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118 个文言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幺”、“哪里”;“为什幺”、“怎幺”②副词:“多幺”。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珍惜)4、古之遗爱也(恩惠)5、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通“薆”隐藏)6、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啬)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沛公安在?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9、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2、妆成每被秋娘妒(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着)5、一日昼寝帐中,被落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倍1、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一倍,与原数相同)2、每逢佳节倍思亲(愈发,更加)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背”违背)4、倍屏而立(背向)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盍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3、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4、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5、本末倒置(树根,引申为主要的)6、抑本其成败之迹(追究、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边界地方)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3、鄙人(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4、左右欲兵之(用武器杀人)病1、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疾病)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5、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7、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曾1、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竟然)3、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4、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乘坐)2、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4、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5、致万乘之势(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6、以乘韦先(四)诚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高考语文 120个文言实词

高考语文 120个文言实词

常见文言实词(120个)A(2个)爱爱(爱不释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去来兮辞》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怜惜、同情(爱民如子)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房宫赋》于靬王爱之,给其衣食《苏武传》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爱日惜力)安安稳(安步当车)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邦定国)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转》安逸、安乐(国泰民安)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琵琶行》安心郊境之内,民不安业《魏书·司马朗传》安放、安置(安贫乐道)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苏武转》“沛公安在?《鸿门宴》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B(6个)被被子公孙布被之讥《训俭示康》覆盖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霜雪《促织》蒙受、遭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项羽之死》介词,表被动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通“披”,穿、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倍背向、背着右倍山陵《史记·淮阴侯列传》通“背”违背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一倍,加倍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本草木的根或茎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根源、来源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究其本源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乎《伶官传序》根本、基础的东西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狱中杂记》本来的、原来的变其本而加厉《文选序》本来本自无教训《孔雀东南飞》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是无难,别具本章《狱中杂记》鄙边疆,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

120个文言实词用法巧记(一)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为120个。

实词的义项比较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推导大都从词的本义或古代最常见的意义出发,其它的义项则说明它与本义的关系,这样实词的义项就形成了一个网络,很方便记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失为学习实词的好方法。

一、爱【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成语助记】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成语助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若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成语助记】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推导提示】"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背"同。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去例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去例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疾病,重病)(《扁 鹊见蔡桓公》) •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窘)(《捕 蛇者说》) • ③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 (《原毁》)(韩愈)//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毛病,缺点)(《训俭示康》)译文:别人都讥笑我 固执而不通达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缺点。 • ④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论语· 卫灵公》)//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 人病之。(担心,忧虑)(《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 币》)译文:晋国范宣子执政,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贡品 很重,郑国人深为这件事所苦。 • ⑤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史记· 货 殖列传》)注:粜,音tiào,卖粮食;末,不重要的事, 又指工商业。译文:售粮的价格,每斗二十钱,农民的 利益就要受到损害,每斗九十钱,商人就要受损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意义与用法 (1--10)
课前任务安排
• 1、必修一----五文言文结合注释、笔 记等逐字逐句落实,并背诵默写要求 内容。课堂检测。 • 2、文言常见实词120个:每次至少落 实10个,向20个努力。 • 3、文言虚词18个,每次落实2—3个。 课堂默写其意义与用法。 • 4、文言句式:每次落实两种。
• 【察】九
•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石钟山 记》) • ②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考虑)(《赤壁之战》)译文: 刚才我考虑众人的议论,(是)想专门贻误将军。 •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明察,弄清楚)(《曹刿论 战》)注:狱,案件。虽,即使。情,实情。 •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察察,洁白的样子) (《屈原列传》)译文:一个人,谁又能用清净洁白的身体,去 受脏物的污染呢? 注:汶汶,音mén,浑浊的样子。 • 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看清楚)(《齐桓晋文之 事》) • 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汉书· 东方朔》) • ⑦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考察和推举) (《陈情表》)译文:前些时候太守逵考察并推举臣下为孝廉, 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注: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 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 含义不同。
【安】二
①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 地。”(安全)(《失街亭》)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 ④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 ⑤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⑥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回到哪里呢?//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哪里)(《陈涉世家》)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养生)(《曹刿论 战》) ⑧既来之,则安之。(使……安)(《论语· 季氏将伐颛 臾》) 译文:使归附的人民生活安定。 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定)(《论 语·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 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 【朝cháo】十
• ①朝服衣冠。(zhāo 早晨)(《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穿戴。 • ②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朝见, 朝拜)(《廉颇蔺相如列传》)//强国请服,弱国入 朝。(朝见,朝拜)(《过秦论》)译文:强国请求 归服,弱国前来朝拜。 • ③期年不听朝。(政事)(《吕氏春秋》) •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蜀相》) • ⑤期年不听朝。(朝政)(《吕氏春秋》) • ⑦坐南朝北。(对、向)
• 【兵】七
•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过 秦论》) •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孙子兵法· 谋攻》)译文:所以上等的用兵 (策略)是打破(敌方)的计谋,其次是挫败(敌 方的)外交。注:伐交,击破(敌方)与别国的联 合。 • ④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史记· 伯夷列 传》) 译文: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 • ⑤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战争)(《论积贮疏》) 译文: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 。
• 【倍】四
•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 违背)(《鸿门宴》) • ②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一倍,加倍)(《孙子兵法· 谋攻》)//然言其户 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照原数加一倍) (《治平篇》)注:视,比。 • 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 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④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加倍)(《五蠹》) 译文:即使加倍赏赐和屡次惩罚,还是不能避免纷 乱。 • ⑤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背向) (《管子· 中匡》)译文:管仲回来,进院中,背靠 屏风而立,桓公不同他讲话。
高中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归类
• 【爱】一
•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 ②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 • ③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 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 • 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吝啬)(《齐桓晋 文之事》)译文: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于 心不忍。 •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 • ⑥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昭公二十年》)译文: 等到子产逝世,孔子听说了, 哭泣道:“(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 ⑦爱(通“薆”)而不见,搔首踟蹰。(隐蔽,躲藏)(《诗 经· 邶风· 静女》)
• 【本】五
• ①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种树郭橐驼 传》) • ②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齐桓晋文之事》) • 译文: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注:盖,通“盍”,何不。// • 父母者,人之本也。(根本)(《屈原列传》) • 译文:父母,是人的根本。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鱼我所欲也》) • ④本在冀州之南。(本来)(《愚公移山》) • ⑤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底本,稿本)(《〈指南 录〉后序》) • ⑥是无难,别具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奏本) (《狱中杂记》)(方苞) • 译文:这没有什么困难,我另外准备一份奏章。 • ⑦若止印三二本。(册)(《活板》) • ⑧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 • ⑨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推究本源、考查)(《伶 官传序》)注:抑,或者。
• 【被】三
• ①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 积贮疏》)译文:年成有好坏,(这是)大自然的现象,夏禹商 汤都遭受过。// •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蒙受,遭受)(《荆轲刺秦王》) • 译文:(荆轲)受了八处伤。创chuāng,伤。//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蒙受、遭受)(《乌江自刎》) • 译文: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 •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 传》) •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通“披”,穿在身上或 披在身上)(《陈涉世家》)注:坚,指铁甲;执,拿着、握着; 锐,指武器。译文:亲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意为亲自作战。 • ④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屈原列传》) • 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 ⑤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 • 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 ⑦去乱而被之以治。(施加,施及)(《荀子》) • 译文:除去混乱,再给它加上有秩序。
【鄙】六
•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境)(《为学》) • ②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 俗)(《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③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鄙人,自称的谦词) (《史记· 冯唐列传》)//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鄙人:鄙俗, 不开化的人)(《荆轲刺秦王》)译文:北方蛮夷地区 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 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注:假借,宽容,原 谅。//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鄙人: 乡下人)《史记· 李将军列传》译文:我见李将军,朴朴 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注:悛悛,质朴的样 子。 • ④孔子鄙其小器。(轻视)(《训俭示康》)(司马光) • 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邑)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 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 ⑥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训俭示康》)(司马光)// • 及其怠而踬地,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辱) (《蝜蝂传》) • 译文: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 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 ⑦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生病)(《订鬼》) • ⑧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病梅馆 记》)注:夭梅病梅,把梅弄成奇形异状,弄成病态。 • ⑨在陈绝粮,从者病。(受困)(《论语》) • ⑩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劳累,疲劳)(《揠苗助 长》)译文: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