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常考50个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 (完整版)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
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译文:却隐藏起来找不到,急得我搔头又徘徊。
⑦怜惜,同情。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2安:①安全,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常见的文言实词120个

常见的文言实词120个近年来,由于文言文的复兴和推广,对于文言实词的学习和掌握也变得日益重要。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本文列举出了常见的文言实词120个,供读者参考。
1. 阖家:家中所有的人。
2. 勿:不要。
3. 乃是:就是。
4. 已矣:已经。
5. 此间:这里。
6. 犹:还。
7. 慎:小心。
8. 性命:生命。
9. 茕茕孑立:孤独无依。
10. 落落大方:优雅大方。
11. 容止:打消念头,不再做某事。
12. 慕名而来:因为听名声而来。
13. 未便:不方便。
14. 朕:君主自称的第一人称。
15. 伊人:他/她。
16. 推心置腹:真心实意地交流。
17. 泾渭分明:非常明显的界限。
18. 日薄西山:时间已经很晚了。
19. 甚嚣尘上:非常喧闹。
20. 逍遥自在:自由自在地过日子。
21. 寡廉鲜耻:非常不要脸。
22. 心怀天下:为天下人民着想。
23. 城狐社鼠:指为非作歹的坏人。
24. 衷心:真心实意。
25. 明察:观察清楚。
26. 工夫:功夫、时间。
27. 蹇匪躬:不能劳动的人应该自食其力。
28. 炯然:明亮、清澈。
29. 朴实:简单、淳朴。
30. 坚毅:坚强、有毅力。
31. 清静:安静、平静。
32. 惨淡:凄凉、惨烈。
33. 恬淡:淡泊、清静。
34. 嘉许:称赞、表扬。
35. 冀望:希望、期望。
36. 阳春白雪:春天的白雪。
37. 五光十色:非常丰富多彩。
38.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39. 闲适安乐:闲散自在、无忧无虑。
40. 恍然大悟:顿时明白过来。
41. 睥睨:轻蔑地眼神。
42. 嘲笑:讥讽、嘲讽。
43. 亲切:亲密、友好。
44. 嘹亮:响亮、洪亮。
45. 无所不知:什么都知道。
46. 独树一帜:独树一格、独一无二。
47. 独一无二:只有一个,非常独特。
48. 岁月如梭:时间过得非常快。
49. 手足之情:兄弟之情、亲情。
50. 毛骨悚然:非常害怕。
51. 荏苒岁月:光阴荏苒,时间过得很快。
成语记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结合成语记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安:安分守己:安,安守。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闲自得:安:安闲。
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安堵如故,安:安稳。
指相安无事没有改变或十分安定。
相安无事:安:安稳。
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安身立命:安身:容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
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
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计将安出:安:怎么,怎样。
如何制定计谋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2.爱:爱不释手:爱:喜爱。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 爱护。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3.被被灾蒙祸: 被、蒙:遭受。
指遭受灾祸。
4.倍事半功倍: 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道而行:倍:加倍;道:行程。
加快速度,一天走两天的行程。
弃义倍信:倍,通“背”,背叛,违背。
背离信义。
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5.本照本宣科: 本:书本;科:科条,条文。
照着本子念条文。
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树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水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
初中文言文实词120个

初中必背文言文实词(初中语文学习而言,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0.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1.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2.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3.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4.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5.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6.得:①能够(二者不可得兼)②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③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7.等:①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18.敌:①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②敌人(盖以诱敌)19.吊:①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②慰问(人皆吊之)20.度:①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②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21.端:①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②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22.恶:①怎么(恶能无纪)②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23.发:①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②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③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④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⑤开放(野芳发而幽香)⑥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⑦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4.凡:①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②总共(凡三往)25.方:①见方(方七百里)②长方形(方以长)③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6.分:fēn ①划分,分开。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高中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虚词

28.顾 1 回头看;回头 赢得仓皇北顾 .
5 吝啬,舍不得
2.安 [追本溯源] “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 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 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1
2 3 4 5
安稳
抚慰,安抚 安稳的 安抚,抚慰 哪里,什么地方
风雨不动安如山 .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然后得一夕安寝 .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 沛公安在 .
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 1.爱 [追本溯源] “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从“舍不得”自然可推出“喜欢、爱护” 的意思;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
“爱女”)。
1 2 3 4
爱护、疼爱 喜欢,爱好 爱惜,吝惜 爱慕,欣赏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
1 背东西,以背载物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2 担负,使„„承担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3 依仗,凭借
4 对不起,辜负 5 违背,背弃
秦贪,负其强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 乃使其从者衣褐
6 违背、背弃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7 失败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 . 较,或未易量
9
10 命令
16.从 [追本溯源] “从”的本义是“跟随”,引申出“归
顺”“参与”“随从”等义。“追赶”正是紧紧“跟 随”敌人的形象。“随从”乃是较亲密之人,引申出 “次于最亲的人”也是顺理成章。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完整整理)

巧记120个文言实词一、【爱】★“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喽。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用作动词:〔1〕保护,体贴。
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2〕珍惜,爱惜。
如:倘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3〕喜爱。
如: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4〕吝啬,舍不得。
如:百姓皆以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节用爱民爱不释手爱毛反裘二、【安】★“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1〕用作形容词,意为“安全”“安定”“安稳”。
如: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如:A.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B.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用作疑问代词。
用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
相当于“什么”“哪里”。
如:A.沛公安在?〔《鸿门宴》〕B.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来之,则安之安之假设素安然无恙安土重迁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三、【被】★“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本义指一种睡衣。
〔1〕用作动词,意为“蒙受”“遭受”“受到”。
如:A.忠而见疑,信而被谤。
〔《屈原列传》〕B.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C.如被冰雪。
〔《促织》〕〔2〕通“披”,意为“披着”“佩戴”“穿戴”。
如:A.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B.被明月兮珮宝璐。
〔《涉江》〕C.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坚执锐泽被后世被发左衽被褐怀珠被甲枕戈扇枕温被四、【倍】★本义是按原数增加,与现代汉语表“多少倍”的“倍”相同。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去例句)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2)动词①给人恩惠②喜爱③怜惜,同情④吝惜,舍不得⑤通“薆”,隐蔽,躲藏(3)形容词,吝啬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②安稳③安定,舒适(2)动词①安身②安置③抚慰,安抚④使……安定⑤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3.被,读音一:bèi (1)名词,被子(2)动词①覆盖②遭受(3)介词,表示被动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②披散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②违背,背叛③加倍(2)数词,一倍(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4)副词,更加,倍加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②根本,基础③本业,常代指农业④书本,稿本,版本⑤本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2)量词(3)动词,推究本源,考查(4)副词,本来6.鄙,bǐ(1)名词,边界,边远的地方(2)动词①以……为边界(边邑)②轻视,瞧不起(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7.兵,bīng(1)名词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⑤战略战术,用兵策略8.病,bìng(1)名词①重病②弊病,缺点(2)动词①生病②使……成病态③担心,忧虑④责备,羞辱(3)形容词①困苦②疲劳9.察,chá(1)动词①观察,仔细看②看清楚③详审,考察④了解,弄清楚⑤考察后加以推荐(2)形容词,精明10.朝,读音一:cháo (1)动词,朝见,朝拜(2)名词①朝廷②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一皇帝的一代读音二:zhāo名词,早晨11.曾,读音一:céng 副词,表时间的过去,曾经,已经,才读音二:曾zēng(1)名词,指与自己隔着两代的亲属(2)动词,通“增”,增加(3)副词,表意外,竟然,居然,简直12.乘,读音一:chéng(1)动词①驾,坐②升,登③冒着④连接,一个接一个(2)介词,趁着,凭借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2)量词,辆(3)数词,四13.诚,chéng(1)名词,诚心诚意(2)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3)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14.除,chú(1)名词,台阶(2)动词①去掉,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文言实词1.爱(1)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1)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2)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
(2)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
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4.本(1)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2)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3)推究本源,考查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5.鄙(1)边界,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蜀地的边邑有两个僧人。
(2)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3)鄙陋,见识浅,庸俗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那些做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6.察(1)观察,仔细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我)慢慢地观察它,就(发现)山下都是石洞和石缝。
(2)详审,考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赤壁之战》)——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想要损害您的. 7.乘,读音一:chéng(1)介词,趁着,凭借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凭借着这种有利的形势,任意割取天下的土地,划分诸侯的山河。
读音二:shèng(1)名词,一车四马的总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过秦论》)——然而秦国凭借着很小的一块土地,取得了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势。
(2)量词,辆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就约请宾客,准备一百多辆兵车. 8.诚(1)名词,诚心诚意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天帝被他的真诚的心意所感动,便派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2)确实,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确实知道自己(长得)不如徐公漂亮。
(3)果真,如果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如果能这样,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就可以中兴了。
9.除(1)台阶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苏武传》)——跟随皇帝到了雍棫阳宫,扶着御辇下台阶。
(2)修治,清理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就清理了魏忠贤的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
(3)拜官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我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10.当,读音一:dāng(1)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人莫开。
(《蜀道难》)——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下来。
(2)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面对窗户梳理头发,照着镜子在额头贴上花黄。
(3)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孔雀东南飞》)——过不了多久我一定回来,回来之后一定去迎娶你。
读音二:dàng(1)符合惴惴恐不当意。
(《促织》)——心中惴惴不安,恐怕不符合(县官的)心意。
(2)适宜,恰当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采草药》)——按照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和八月,这很不恰当11.顾(1)回头,回头看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回头召来赵国的御史说。
(2)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三次到我的草房之中看望我。
(3)顾虑,考虑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只想要求得一死,不再考虑利害。
12.何(1)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2)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13.恨(1)怨恨(2)遗憾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先帝活着的时候,每当和我谈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灵帝(失政)表示叹息遗憾的。
14.假,读音一:jiǎ(1)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2)凭借,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4)“如果”“假如”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蝼蚁死去有什么两样?15.就(1)趋,赴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请让我走到汤锅里去。
(意即“请让我受汤镬之刑”)(2)靠近,接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所以木料用墨线量过就能使它更直,金属的刀剑放到磨石上去磨就会锋利。
(3)完成,成功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交替着使用它,很快就可以完成。
16.克(1)战胜,攻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克制,约束克已复礼。
(《论语》)——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17.怜(1)哀怜,同情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 2 )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18.期(1)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 2)一周年,一整月。
ji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9.去(1)离开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
( 2) 距离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
(《赤壁之战》)——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3)除掉,去掉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
(4)前往,到……去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
(《为学》)——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20.劝(1)劝勉,勉励果行,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2)劝说,劝告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
21.却(1)退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
(2) 拒绝,排斥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22.如(1)如同,好像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桃花源记》)——(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2) 及,赶上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鸿门宴》)——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3) 假如,如果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23.识(1)懂得,知道识众寡之用者胜。
(《谋攻》——懂得兵多和兵少的不同用法的一方能取胜。
(2) 认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同样是沦落天涯的人,相见何必一定要曾经互相认识?(3) 标记,记号zhi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记王忠肃公翱事》)——(王)公拆开大氅,拿出珍珠交给他们,(当初)封装的记号还和原来一样。
(4) 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记住了吗?”24.适(1)往,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2) 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孔雀东南飞》)——怎样处理都顺从哥哥的意思,我哪能自作主张。
(3)恰好从上观之适与地平。
(《雁荡山》)——从上面看雁荡山,(最高峰)恰好和地面相平。
(4) 通“谪”,被流放或贬职。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征调贫民九百人,强迫他们到渔阳去戍边。
25.属shǔ(l)类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 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琵琶行》)——十三岁就学成了弹琵琶,名字隶属于教坊的第一部。
(3) 接连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
(《屈原列传》)——然而亡国破家的事情一件连着一件。
(4) 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26.数,读音一:shù(1)算术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第三叫作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知识和技能)。
(2) 列举罪状,加以斥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3) 屡次shùo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
27.素(1)白色的生绢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十三岁就能织白绸子,十四岁就学习裁衣服。
(2)平常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与留侯张良交好。
(3) 没有文采的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殽之战》)——秦穆公穿着没有文采的衣服在郊外驻扎,面对着被放回来的将士痛哭。
(4) 从来、一向、平素、素来且相如素贱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况且蔺相如本来就是地位低下的人。
28.汤,读音一:tāng(1) 热水媵人持汤沃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