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常见文言文实词翻译(二)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并能够准确地翻译它们,对于读懂文言文、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及其翻译。
“爱”,本义是喜爱、喜欢。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爱”就是喜爱的意思。
“安”,有安定、安全、安稳等意思。
“风雨不动安如山”中的“安”表示安稳。
“被”,可表示覆盖、遭受等。
“被发行吟泽畔”里的“被”是披散的意思;“忠而被谤”中的“被”则是遭受。
“倍”,有加倍、背叛的意思。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是背叛。
“本”,指草木的根、根本、基础。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的“本”就是根本。
“鄙”,有边疆、粗俗、轻视等含义。
“蜀之鄙有二僧”里是边疆的意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则表示粗俗。
“兵”,常见意思为兵器、军队、战争。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中的“兵”指兵器。
“病”,可以是生病、毛病、困苦不堪。
“君之病在肌肤”是生病;“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里是毛病。
“察”,有观察、清楚、考察等意。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观察。
“朝”,读“zhāo”时有早晨的意思;读“cháo”时表示朝廷、朝见、朝代等。
“朝服衣冠”是早晨,“能谤讥于市朝”是朝廷。
“曾”,读“céng”时表示曾经;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也有增加的意思。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里的“曾”是连……都……的意思。
“乘”,有乘车、趁着、四的代称等含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是乘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是趁着。
“诚”,有真心、确实、果真等意思。
“帝感其诚”是真心;“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是确实。
“除”,有台阶、任命、清除等意思。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台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是任命。
“辞”,有言辞、辞别、推辞等含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推辞。
“从”,有跟随、听从、参与等意。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及译文

120个常见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文言文120个实词的解释

高考常见120个实词目录1.爱2.安3.被4.倍5.本6.鄙7.兵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4.除15.辞16.从17.殆18.当19.道20得21度22非23复24负25盖26故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保护〕《师说》译: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所以找好老师来教他。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秦朝统治者喜欢繁华奢侈,别人也顾念自己的家啊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齐国虽然狭小,但我何必(也没有)吝惜到舍不得一头牛的地步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5古之遗爱也〔恩惠〕译:古人留下的恩惠6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诗经静女》【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保护”。
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译: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译:然后得到一夜的安稳睡眠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译:就应当抚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译: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译: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想要那里的归宿呢〕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抚慰”等义。
3、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译: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赤壁之战》译:诚信而被疑心,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史记•陈涉世家》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屈原列传》译:披头散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咏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登泰山记》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与其例句翻译

1.爱,ài( 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 ?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 ?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 ?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 ?邶风 ?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 ?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 ?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 ?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120个实词及翻译

1.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译文: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教他的孩子。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欢,爱好)译文:秦皇喜欢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译文:不吝惜物产丰饶的地方。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惜,吝惜)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国君各自爱惜自己的领土。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慕欣赏)译文:我唯独爱慕莲花的从淤泥中生长却不受泥的沾染。
2.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译文:(房子)不被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怎么)译文: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呢?(3)然后得一夕安寝。
(安逸)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4)则易扶安,与盟结好。
(安抚,抚慰)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译文:距山十里地有王平在那里安营扎寨。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哪里)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养生)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专有。
(8)既来之,则安之。
(使…安)译文:他们既然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心。
3.被(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3)将发行吟泽畔。
(通“披”披散)译文: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4)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译文: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4.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2)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3)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译文: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5.本(1)盖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础)译文: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2)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译文:现在保存这稿本不忍心废弃,在路途中用收抄录下来(3)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来)译文: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4)此之谓失其本心(原本的)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本性(5)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从
吾从而师之。
译: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译:我对她已经失恩断义,当然不能答应你。
弟走从军阿姨死。
译:小弟参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樊哙从良坐。
译:樊哙就挨着良坐下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沛公第二天让一百多人马跟从他来拜见项王。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译:迎亲的随从人员有四五百,热热闹闹地来到郡府门前。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
译:在这时候,合纵解散,盟约失效,争着割地去贿赂国。
17.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懂得自己又懂得对方,打一百次仗都不会失败。
有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
译:有个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人说:“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
”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计遭受四次水灾,竟能没被烧毁,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且燕,处革灭殆尽之际。
译:况且燕国和国是处在国把别国消灭得差不多的时候。
18.当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译:在阁子前面又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周围砌上一道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译:估计大王的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项王吗?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人也不能把它攻开。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我活着不惜肝脑涂地,死后也要结草报恩。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译:人的君主手握国家重权,统治着广大的天地。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译:我知道欺骗大王应得死罪。
当时是,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译: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译:不久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接你回家。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译:那么谁胜谁负,谁存谁亡,倘若和国较量,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出来。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译:准备献给官府,但又担忧恐怕不合心意。
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地,臣请往如楚。
”
译:仪知道后,就说:“用我一个仪就能抵一带地方,还是请让我到楚国去吧。
”
19.道
西当太白有鸟道。
译:长安西面的太白山阻绝了入蜀的道路,仅有一条鸟飞的路线。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谋士。
嗟呼!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接着他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烧毁了各学派的书籍,以便使百姓变得愚蠢。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译:顺着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走。
何可胜道也哉?
译: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20.得
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译:不如自己去寻找,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能够得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译:古人对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观察,往往有心得。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一碗饭,一碗汤,吃到它就活下去,吃不到就饿死。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敖物。
译: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的时候,一定竭尽诚心地对待臣民;而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精神和智慧就自然会获得,圣人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译:所认识的穷苦朋友对我感恩吗?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译:沛公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还没有能跟项羽见面。
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
译:某太监也很守法,和王公很合得来。
此言得之。
译:这话说对了。
吾得兄事之。
译: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来侍奉他。
21.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译:喜欢游乐,就想到国君是为三个需要而狩猎,以此为限度。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译:为何不趁着年轻健壮时除去污秽,为什么不改变现行腐朽的政治法度呢?
常有大度。
译:常常怀有很大的气度。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臣子们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完全失
去常态。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译:我心里悲伤,为今昔的变化感慨,于是自己创作了这首曲子。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译:高飞的黄鹤也不能越过,猿和猴想过去也愁无法攀援。
试使之国与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译: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跟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量彼此的权势力量,那简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了。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译:估计我回到军营中了,您再进去辞。
22.非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认识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译:而且宋荣子即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更加受到鼓励;全世界的人都非议他,他也不会感到更加沮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我的辛酸苦楚,不只是蜀国的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所看见的,所明明白白知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看得清楚。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译:登上高处,手臂并没有加长,但别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
23.复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译:因此知道公子会很难过,再打回转的。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译: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里就可以明白了!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
译:公子就去找他,多次问候他,朱亥故意不答。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译:有一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能够举起一百钧东西,却举不起一根羽毛。
”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
译:用手掌盖住它,却觉得掌中空空的好像没有东西。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译:红色罗沙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
壮士!能复饮乎?
译:真是勇士!能再饮酒吗?
24.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译:让支撑屋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曲。
译:衡量这两个方案,宁可答应给璧而让国去承担理亏的责任。
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译:王很贪心,倚仗他很强大,用空话来换璧。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译: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相如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译:相如估计王虽然斋戒了,但他必定会违背诺言不给国城邑。
誓天不相负。
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所以不需要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分得清清
楚楚了。
25.盖
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如今已经像车盖一样高高耸立了。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译:这些树枝枝叶覆压遮盖,交错连接。
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译:豫州是汉朝皇室的后代,卓越的才能举世无双。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将“华”念作“华实”的“华”的原因,大概是读音错了。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译:周文王被拘禁后推演出《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来后开始作《春秋》。
技盖至此乎?
译:技术怎么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26.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译: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它为“褒禅山”。
君安与项伯有故?
译:您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译: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曾是三国周郎大破军的赤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译:项脊轩的东边从前曾是厨房,来往的人们从轩前经过。
暮去朝来颜色故。
译:时光流逝自己容颜衰老。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译: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
此物故非西产。
译:这种东西本来不是出产的。
故木受绳则直。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