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与BOT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_陈伟强
《2024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范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BOT融资模式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BOT融资模式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将概述BOT融资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接着,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随后,深入探讨BOT融资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最后,我们将总结BOT融资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一、BOT融资模式概述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
它是一种项目融资方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BOT 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或公共部门授权给私营企业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私营企业在一定期限内拥有设施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并从经营中收回投资并获取利润。
期满后,该设施将移交给政府或公共部门。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大。
然而,由于资金短缺、技术瓶颈和项目管理等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融资方式如政府直接投资已无法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
因此,寻求新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三、BOT融资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BOT融资模式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交通、能源、水务等领域的项目上,私营企业通过与政府合作,采用BOT模式进行建设和经营。
这种模式不仅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还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
同时,BOT模式还为政府提供了灵活的财政安排和风险分担机制。
四、BOT融资模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经济方面,BOT融资模式能够有效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私营企业通过BOT模式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实现投资回报。
同时,该模式还能够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运营质量,降低运营成本。
社会方面,BOT融资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改善民生福祉。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PPP与BOT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_陈伟强

PPP 与BO T 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陈伟强,章恒全(河海大学,南京210098)摘要:为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不足,充分吸收民间私人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世界各国普遍采用BOT 和PPP 这两种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从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及PPP 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了我国应用PPP 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PPP 模式;BO T 模式To Stud y for Model of the PPP Com p are with the BOTChen Wei q ian g ;Zhan g Hen gq uan(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In this p a p er ,the new p ro j ect finance model of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 p s )isint roduced .The or -g anizatin g st ructure and o p eratin g -p rocedure of this model are com p ared w ith that of another p ro j ect finance model -BOT (Build -O p erate -Transfer ).It also ex p lans the advanta g es and disadvanta g es of the new model ,the feasibilit y of a pp lica -tion in China .In the end ,t he paper gives some advice on application of the PPP model in China .Ke y words :PPP model ;BOT model ————————————————————————作者简介:陈伟强,1978年生,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PPP模式与BOT模式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收稿日期:2006—05—21作者简介:姜建平(1964—),男,山东济南人,讲师。
PPP 模式与BOT 模式融资方式比较分析姜建平(山东省交通干部学校,山东济南250031)摘要:介绍了近几年来在世界各国兴起的新型融资模式PPP 模式的含义及其内涵,对比分析了PPP 模式与以往使用的另一种融资模式BOT 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两种融资模式的优缺点。
关键词:PPP;BOT;融资模式中图分类号:F282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兴起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典型结构是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由特殊目的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但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
让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使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1 PPP 模式的内涵PPP 模式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PPP 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实现形式,其主要依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
新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以及通过政府扶持所能转化的效益是还贷的资金来源,而公司的资产和政府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2)PPP 模式可使民营资本更多参与公用事业建设项目,提高效益,降低风险。
这一点充分弥补了现行项目融资模式的欠缺和不足。
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
PPP 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公共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从而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能使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较好地保障了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面利益。
PPPBOTBT模式简介及比较

PPP、BOT、BT模式简介及特点一、模式简介项目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融资模式也可称为“公私合营”融资模式,是指政府增强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是适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与自然资源开发等大中型项目的越来越流行的重要筹资手段。
“鸟巢”就是中国首例实行PPP经营模式的体育馆。
政府出了58%,中信联合体出了42%,联合体中,中信、城建、金州的股份分别是65%、30%与5%。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与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指政府经过法定程序选择拟建的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的投资人,并由投资人在工程建设期内组建BT项目公司进行投资、融资与建设;在工程竣工建成后按约定进行工程移交并从政府的支付中收回投资。
BT属于BOT的一种演变形式,政府在项目建成后从民营机构中购回项目(可一次支付也可分期支付);与政府借贷不同,政府用于购买项目的资金往往是事后支付(可通过财政拨款,但更多的是通过运营项目收费来支付);民营机构用于建设的资金可自己出但更多的是获取银行的有限追索权贷款。
二、PPP模式与BOT、BT模式的比较(一)BOT、BT等融资模式。
多是由社会投资人独立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如独自承担项目融资任务、独自完成项目建设、独立负责项目特许期的运营与维护工作。
各参与方缺乏充分合作,利益冲突大,由于项目周期长,风险分配往往不尽合理。
在城镇建设中,政府虽然积极引资,但由于考虑到一些地方政府扶植政策少、资源稀缺、项目边界条件较差、项目预期收益不明朗、政府财政力量薄弱等因素,投资人往往不愿承担风险。
BOTPPP等托融资模式解读

BOT、BT、TOT、TBT、PPP解读E:\160组合\1\:;政府市政建设中引进社会资本的模式比较:什么叫BOT、BT、TOT、TBT、PPP投融资模式?1、BOT(Bulid-Operate-Transfer)即建造-运营-移交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期限的抵押以获得项目融资,或者说是基础设施国有项目民营化。
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由项目发起人通过投标从委托人手中获取对某个项目的特许权,随后组成项目公司并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组织项目的建设,管理项目的运营,在特许期内通过对项目的开发运营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其他优惠来回收资金以还贷,并取得合理的利润。
特许期结束后,应将项目无偿地移交给政府。
在BOT模式下,投资者一般要求政府保证其最低收益率,一旦在特许期内无法达到该标准,政府应给予特别补偿。
2、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采用的一种投资建设模式,系指根据项目发起人通过及投资者签订合同,由投资者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并在规定时限内将竣工后的项目移交项目发起人,项目发起人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分期向投资者支付项目总投资及确定的回报。
3、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转让-经营-转让模式是一种通过出售现有资产以获得增量资金进行新建项目融资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首先私营企业用私人资本或资金购买某项资产的全部或部分产权或经营权,然后,购买者对项目进行开发和建设,在约定的时间内通过对项目经营收回全部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结束后,将所得到的产权或经营权无偿移交给原所有人。
4、TBT模式TBT就是将TOT及BOT融资方式组合起来,以BOT为主的一种融资模式。
在TBT模式中,TOT的实施是辅助性的,采用它主要是为了促成BOT.TBT的实施过程如下:政府通过招标将已经运营一段时间的项目和未来若干年的经营权无偿转让给投资人;投资人负责组建项目公司去建设和经营待建项目;项目建成开始经营后,政府从BOT项目公司获得及项目经营权等值的收益;按照TOT和BOT协议,投资人相继将项目经营权归还给政府。
PPP模式和BOT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多地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为例

于2 0 0 4 年8 月开 始 施 工 ,在 2 0 0 9 年 的9 月 正式 投入 了运 营 。 依 照 协 议 ,北 京 首 创 集 团 占股 4 9 %,港 铁 公 司 占股 4 9 %,北 京 市 基 础 设 投 资 有 限公 司 占股 2 %。在 协 议 规 定 的特 许 经 营 期 间
之 分 。广 义 的P P P ( P u b l i c — P r i v a t e — P a r t n e r s h i p ) 泛 指 公共 部 门
与 私 人 部 门为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或 服 务 而 建 立 的 各 种 合 作 关 系 。与 内 ,京 港 地 铁 公 司将 承 担 3 2 亿 元 的设 备 更 新 改 造 费用 ,并 且 根 据 B OT 相 比 ,狭 义 的 的P P P 泛 指公 共 部 门 与 私 人部 门为 提供 公 共 产 该协 议 ,每 年京 港 公 司 向政 府 缴 付 4 2 5 0 万 元 的 租 金 。 而港 铁 公 司
资本运 营 f T h e C a p i L a t L u c k C a mp
P P P 模式和B O T 模式 的比较分析
以多地轨道交通建设融资模式为例
吕杜 鹏 浙江 财 经 大 学 浙 江杭 州 31 0 0 1 8
摘要 : P P P 模 式和 B 0 T 模 式 是 目前各 国在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建 设应 用最 广 泛 也 是 最 成 熟 的 两 种 融 资模 式 。 本 文从 理 论 出 发 , 并 通 过 结 合 实 际 , 以轨 道 交通 建 设 采 用 的 融 资模 式 为 例 , 比较 分析 各 自的 优 势 ,并 发现 两 种 模 式各 自实 际运 用 中出现 的 问题 。最后提 出这 两种模 式的发展 建议 。 关键词 : P P P 模 式 ;B O T 模 式 ;城 市轨 道 交通
论BOT、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异同及适用性

论BOT、PPP项目融资模式的异同及适用性一、PPP项目与BOT项目概述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称,主要是指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完成资源共享,提升项目成功的概率,保证项目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PPP项目是一个政府部门与私营业主合作的过程,通过二者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公共项目更好地开展,节约成本,提升项目质量,为私营业主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我国政府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主要是指政府部门把基础建设相关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转让给私营业主,私营企业对承包的项目负责。
营私企业在获得相应的特许经营权以后,项目以后的工作由私营企业全权负责。
在经营的过程中,如果需要融资贷款,私营单位可以进行融资,在项目完成并获得相应的收益后,逐渐清偿债务,回收投资后赚取利润。
二、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共同点(一)融资参与者相同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参与者相同,项目在建设前期都需要开发商,建立过程中需要承包商,政府部门是项目的主导者,企业或者个人是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为了保证项目更加顺利地完成,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与帮助,金融机构在参与的过程中会赚取一定的经济利润。
政府、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机构构成了PPP项目与BOT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二)二者都是签订特许权协议使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发生契约关系PPP项目是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合作来完成基础项目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需要签订契约,通过契约来约束双方的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完工。
与之相同,BOT项目虽然是通过特许经营权的形式来完成项目,但是在项目开展以前也需要通过契约的形式对双方的权力以及负责的项目内容进行一定的规范,保证项目按照政府的意愿顺利开展。
PPP项目与BOT项目都需要事先签订相关的契约,这是项目进行的前提条件。
为什么是PPP而不是BOT?你知道他们实质区别到底在哪里吗

为什么是PPP而不是BOT?你知道他们实质区别到底在哪里吗相信业内人士对PPP和BOT这两个词并不陌生,但你除了知道PPP是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BOT是Build Operation Transfer之外,你知道他们的实质区别到底在哪里吗?都是融资加运行的项目,为什么现在PPP大热,而BOT几乎是过去式呢?下面,点绿网就带您解答,搬好小板凳,干货来袭啦。
从上图PPP的分类中可以看出,BOT属于PPP的一种。
一般,行业内习惯称BOT为特许经营,指政府授予企业权限,允许其融资、建设和运行公用基础设施,在运行期内,企业可以向使用者收取费用,特许运行期满后,企业需无偿把该设施转交给政府。
从上段描述可以看出,BOT项目中,企业几乎承担了投资、建设、运行的所有风险。
所以在前几年,GDP增长迅速,大经济背景相对繁荣的时期,企业更倾向于EPC模式,而不是BOT。
同时,由于政府只参与项目前期的立项、招标等,缺乏后期在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监管,项目运行也可能成为企业偷工减料,快速获取投资回报的机会。
而PPP的实质是政府和企业同时参与投资,共担风险。
从下图可以看出,PPP和BOT模式在成立项目公司的时间点上不同。
因此,PPP 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可以参与到公共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从而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能使民营企业在投资项目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较好地保障了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面利益。
如上图所示,在PPP项目初期阶段,项目公司尚未成立时,政府方会先与社会资本(即项目投资人)签订意向书EOI、备忘录MOU或者框架协议,以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详细约定双方有关项目开发的关键权利义务。
待项目公司成立后,由项目公司与政府方重新签署正式PPP项目合同,或者签署关于承继上述协议的补充合同。
在项目中标后,合同执行前,一般要签署履约保函。
履约保函作为承包人履约保证的一种形式,是国际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通行做法,PPP项目也不例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P 与BO T 融资模式的比较研究陈伟强,章恒全(河海大学,南京210098)摘要:为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不足,充分吸收民间私人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世界各国普遍采用BOT 和PPP 这两种项目融资模式来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本文从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及PPP 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最后提出了我国应用PPP 模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PPP 模式;BO T 模式To Stud y for Model of the PPP Com p are with the BOTChen Wei q ian g ;Zhan g Hen gq uan(He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In this p a p er ,the new p ro j ect finance model of 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 p s )isint roduced .The or -g anizatin g st ructure and o p eratin g -p rocedure of this model are com p ared w ith that of another p ro j ect finance model -BOT (Build -O p erate -Transfer ).It also ex p lans the advanta g es and disadvanta g es of the new model ,the feasibilit y of a pp lica -tion in China .In the end ,t he paper gives some advice on application of the PPP model in China .Ke y words :PPP model ;BOT model ————————————————————————作者简介:陈伟强,1978年生,男,浙江金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为适应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各国十分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单靠政府资金已不能满足需求。
利用国际及国内民间私人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BOT 模式是目前比较成熟和应用最广的项目融资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着出资人承担风险过大、项目融资前期工作周期过长及投资各方利益冲突大等缺点。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 p s )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为更好地了解并运用这两种模式,下面作一比较研究。
1PPP 与BO T 的共同点(1)这两种融资模式的当事人都包括融资人、出资人、担保人。
融资人是指为开发、建设和经营某工程项目而专门成立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公司。
出资人是指为该项目提供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政府、企业、个人或银团组织等。
担保人是指为项目融资人提供融资担保的组织或个人,也可以是政府。
(2)两种模式都是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使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发生契约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地政府通过签订特许权协议,由私人企业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并由私人企业负责成立的项目公司作为特许权人承担合同规定的责任和偿还义务。
(3)两种模式都以项目运营的盈利偿还债务和获取投资回报;一般以项目本身资产作担保抵押。
2PPP 与BO T 的不同点(1)组织机构设置不同。
以BOT 模式参与项目的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是以等级式关系发生相互作用的,其组织机构设置如图1。
综合在图1的组织机构中没有一个相互协调的机制,不同角色的各参与方都有自己的不同利益目标———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
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由于BOT模式缺乏协调机制,参与各方信息是不对称的,形成了博弈各方在各自利益最大化驱使下,最终达到“纳什均衡”,其中一方达到利益的最大化是以牺牲其它参与方的利益为代价的单方利益最优,其社会总收益不是最大的。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
它是政府、赢利性企业和非赢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其组织机构设置如图2。
在图2的组织机构中,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却是最大的,实现了“帕雷托”效应,即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从上可以看出,PPP模式是建立在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之间合作和交流基础上的“共赢”,避免了BOT模式缺乏互相沟通协调造成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也解决了项目全部风险由私人企业承担而造成融资困难问题,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各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实现共赢,能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2)两种模式运行程序不同。
BOT模式运行程序包括:确立项目、招投标、成立项目公司、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如图3。
PPP模式运行程序包括:选择项目合作公司、确立项目、成立项目公司、招投标和项目融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行管理、项目移交等环节,如图4。
两种模式的不同主要在项目前期。
PPP模式中私人企业从项目论证阶段就开始参与项目,而BOT 模式从项目招标阶段才开始参与项目。
3两种模式优缺点的比较PPP和BO T模式都是解决政府财政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资金不足的融资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可以把民间私人资金和国外资本引入当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但由于两种模式合作理念、组织机构和运行程序不同,使其有各自的特征及优缺点,两种模式的比较见表1。
通过表1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PPP模式克服了BO T模式中两个最关键的缺点———项目前期工作的周期过长,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
PPP 模式比BOT模式更优越,效率更高,风险分配更合理,项目融资的成功可能性也更大;同时,在PPP模式下,不像BOT模式那样政府部门完全失去了对项目的控制权,政府部门拥有一定决策权和控制权。
当然PPP模式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但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政府的管理水平和信誉足够高的话,在与私人企业合作过程中就能够避免这种模式下的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共同实现项目的目标。
对PPP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权衡,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只要抓住以“共赢”、合理公平为准则,双方协调管理、共同决策,就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优点,限图3BOT模式运行程序图4PPP模式运行程序图2PPP模式组织机构形式综合图1BO T模式组织机构形式表1PPP和BOT模式优缺点比较模式优点缺点PPP 模式①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在初始阶段就共同参与论证,利于尽早确定项目融资可行性,缩短前期工作周期,使项目费用降低。
②可以在项目初期实现风险分配,同时由于政府分担一部分风险,使风险分配更合理,减少了承建商与投资商风险,从而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项目融资成功的可能性。
③参与项目融资的私人企业在项目前期就参与进来,有利于私人企业一开始就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④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⑤使项目参与各方整合组成战略联盟,对协调各方不同的利益目标起关键作用。
⑥政府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①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确定合作公司给政府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合作中要负有一定的责任,增加了政府的风险负担。
②组织形式比较复杂,增加了管理上协调的难度,对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③如何设定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BO T 模式①项目融资的所有责任都转移给私人企业,减少了政府主权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
②政府可以避免大量的项目风险。
③组织机构简单,政府部门和私人企业协调容易。
④项目回报率明确,严格按照中标价实施,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利益纠纷少。
①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往往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调查了解、谈判和磋商过程,以致项目前期过长,使投标费用过高。
②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没有退路,使融资举步维艰。
③参与项目各方存在某些利益冲突,对融资造成障碍。
④机制不灵活,降低私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性。
⑤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失去控制权。
制缺点。
PPP模式的长期发展将有助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私人企业和项目融资专业人员队伍,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各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4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及建议我国公共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都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但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日益发展的需求。
一方面,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社会效益要高于其经济效益,但政府资金不足,很有必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地缓解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可以改革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角色,克服诸如效率低下等弊病,使政府由过去包办一切的主角变为与私人企业合作提供公共服务中的监督、指导和合作者。
因此,PPP 模式是适应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项目融资模式,能加快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以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PPP模式在我国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需求与日俱增。
各国在寻求如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过程中,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成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大趋势。
PPP模式与BOT模式相比,PPP模式优点更为突出。
但PPP模式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的融资模式,在国外有成功的例子,在国内已有一些地方正在试点,需要多做研究工作,加以总结和完善。
我国已加入WTO,国外的一些大企业和财团必然以PPP模式更多地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迎合这种合作的大趋势,并相应做好采用PPP模式的准备工作:(1)认真研究PPP模式的理论,以国外一些应用实例为基础,在我国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进行试点、推广和规范。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在国家政策上给予鼓励,支持PPP模式在中国的应用。
(2)在PPP模式下的项目融资中,各参与方操作上的规范程度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政府应出台相关法规程序。
涉及国际间的项目融资,政府更应在立法制度上迅速完善我国投融资法规,以适应这一形势的发展。
(3)在PPP模式的项目融资中,在吸引国际大企业和财团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因为国内企业在许多方面比国际企业更有优势,在操作和协调上更容易,而且风险也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