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

合集下载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球囊阻断术在产科中应用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球囊阻断术在产科中应用
穿刺,置入导管 .子宫动脉造影表现: 产后出血血管粗细 迂曲,对比剂团状 外溢 妊娠合并出血 子宫体增大,血管
紊乱
操作方法
• 术前准备 腹股沟备皮,
• 股动脉置管(以技术完成股动脉插管,取单 侧股动脉穿刺,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 处股动 脉搏动最强点,以穿刺针斜面向上刺入股动脉 前壁见动脉血喷出后,沿穿刺针置入短导丝并 拔出穿刺针,沿短导丝置入血管扩张器和导管 鞘,拔出短导丝及血管扩张器,完成股动脉置 管。)
主要特点:① 无毒,无抗原性;

② 来源充沛,价格低廉,制备简单,适

用于各种血管水平的栓塞;
③ 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和再膨胀性,易

于注射,栓塞作用可靠;
④ 通常至周在体内被吸收;
⑤ 大多数情况下被作为暂时性血管
闭塞材料使用。
不锈钢圈
栓 主要特点:① 钢圈尾部或四周有织带状物;

② 放置后一般不发生移位; ③ 良好的线下显影性能。
目前的聚乙烯醇颗粒具有通过比颗

粒直径更小的血管时变形通过的能
力,且通过后可恢复原形,这种优
异性能拓宽了聚乙烯醇的临床前景。
常见并发症
• 穿刺部血肿,多为局部压迫止血时间短或凝血机制异常所致。严密观 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情况,预防止血不彻底、压迫止血不当、肢体移 动、穿刺处 血凝块脱落引起的皮下血肿或大出血。密切观察穿刺点 皮肤有无青紫,纱布有无侵湿,有无 皮下血肿、甚至形成盆腔腹膜 后大血肿。术后做好股动脉穿刺局部加压包扎,公斤沙袋持 续压迫 股动脉穿刺处~小时,护士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及血肿形成, 保持敷料干燥 ,预防感染。
• 动脉造影。先行盆腔造影,再行双侧髂内动 脉及子宫动脉造影,显示出血部位及出血侧 子宫动脉,大量造影剂外溢区即为出血处。 迅速将导管插人出血侧的髂内动脉前干,行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指妊娠囊植入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内,并在妊娠中期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

其发生率在所有妊娠中的占比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易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及危及孕妇生命,因此对临床妇产科医生来说是一个临床难题。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瘢痕妊娠、局部灼烧或药物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在手术创伤、复发率和保留子宫功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该方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 评估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疾病的缓解情况、症状的改善程度等方面。

2. 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优劣势,探讨该方法的独特性及适用范围。

3.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和参考。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探讨,将进一步验证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3 研究意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孕妇生育危机和危及母婴健康。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且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怀孕困难等问题。

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在子宫动脉内介入植入栓塞物,有效堵塞血流,达到止血和治疗的目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势。

研究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改善孕妇生育质量,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对于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发生率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是一种严重妊娠并发症,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危害性极大。

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卵巢功能随访分析

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卵巢功能随访分析

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卵巢功能随访分析张建亚;姚群立;王丽梅【摘要】目的:探讨以300 ~500μm和500 ~700 μm直径的微球进行子宫动脉分层栓塞治疗后子宫腺肌症患者卵巢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mbosphere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方法为先直径300~500 μm的小颗粒后500 ~700 μm的大颗粒分层栓塞子宫动脉及其分支,门诊随访复查卵巢功能性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对采集的检查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6、12、24个月时疼痛评分分别为4.38±1.24、3.21±1.54、3.52±1.78,明显低于术前的9.10 ±0.89(P <0.01),术后3、6、12、24个月时雌二醇、FSH、LH的水平较术前未见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以直径300 ~500 μm和500 ~700 μm的Embosphere微球进行子宫动脉栓塞能明显缓解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症状,而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期刊名称】《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5(025)006【总页数】3页(P540-542)【关键词】子宫腺肌症;卵巢功能;Embosphere微球【作者】张建亚;姚群立;王丽梅【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介入科,江苏张家港215600;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江苏张家港21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子宫动脉栓塞术目前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治疗子宫肌瘤、肌腺症、产后出血等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卵巢功能的影响也有少量文献报道[1-2],但应用不同直径的微球进行分层栓塞双侧子宫动脉是否会加快卵巢功能的减退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卵巢功能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观察栓塞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子宫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子宫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子宫假性动脉瘤的治疗进展子宮动脉假性动脉瘤(UAP)是妇产科罕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主要继发于各种妇产科操作术后。

目前治疗UAP的主要方法有保守治疗、阴道或子宫填塞、选择性动脉栓塞及手术等,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生育情况、意愿、设备条件等综合考虑,其中选择性动脉栓塞是其一线治疗方法。

标签: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治疗方案;进展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terine Artery Pseudoaneurysm,UAP)是一种可以继发于各种妇产科操作罕见的致命并发症,但是由于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及诊断延误常导致致命性大出血[1]。

妇产科各种操作,尤其是产后出现的不明原因阴道流血,均应考虑到UAP存在的可能。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血管全层损伤(最常见为外伤),动脉壁的完整性被破坏,导致血管破口处形成假性动脉瘤。

其瘤壁为血肿纤维组织包膜,瘤内容物为血凝机化物,瘤腔与载腔动脉相通,极易发生破裂出血[2]。

所以,一旦形成即可反复破裂、出血或感染,并表现为血管瘤的进行性增大,如未能及时诊治,常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

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增加,剖宫产术后子宫假性动脉瘤引起的难治性晚期出血时常可见,但是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及诊治延误常导致致命性后果。

随着相关检查技术的改进,目前相关研究报道逐渐增多,也为其诊治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当临床上考虑到有UAP存在的可能时,结合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常可对其做出准确的诊断[3]。

目前治疗UAP的主要方法有保守治疗、阴道或子宫填塞、选择性动脉栓塞及手术等手段,现就UAP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保守治疗部分假性动脉瘤患者适合于保守治疗,对于瘤体长径<3cm者,随着流量减小可形成血栓,最后机化闭塞,血管彩超定期随访检查直至症状消失。

超过3cm 一般要求尽早手术干预,但如果流量小、造影剂显影淡、局部挫伤或者血肿形成等因素刺激瘤内血栓形成,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包括止痛、瘤体压迫、应用止血药、定期超声、CT等动态观察动脉瘤体变化[4]。

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病灶血流变化的研究

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病灶血流变化的研究

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病灶血流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各种类型的子宫瘢痕妊娠(CsP)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病灶局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动脉栓塞治疗对各种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

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sP患者共124例,应用B超影像学将csP患者分为I型、Ⅱ型及ⅡⅢ型,分别对应为A(38例)、B(46例)、c(40例)三组,全部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72h后行清宫术,比较三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有效率、介入治疗后血液B HCG 下降情况及妊娠组织物局部的血流阻力指数变化。

结果(1)三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5.00%、95.83%及10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

总有效率达96.88%。

(2)三组患者血流阻力指数下降50%所需时间分别为A组(42.65±13.17)h,B 组(56-31±16.25)h,C组(29.72±9.26)h,三组患者时间差别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患者血液B HCG下降50%所需时间分别为A组(5.37±1.52)d,B组(5.84±1.21)d,C组(3.52±1.02)d,其中A、B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与B、C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动脉栓塞治疗对各种类型的CsP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治疗的个体化实施方案的确定,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标签:子宫动脉栓塞;子宫瘢痕妊娠;超声诊断;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e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目前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呈现多样性,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案,其中适用范围较广、效果比较确切的有经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及子宫动脉栓塞术,目前强调的仍是个体化的治疗。

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对子宫血流状态、生长因子的影响

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对子宫血流状态、生长因子的影响

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及对子宫血流状态、生长因子的影响张盼;惠满靖;高卫华【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24(9)4【摘要】目的探讨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痛经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Embosphere微球栓塞子宫动脉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满意,能够降低月经量与痛经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厚度,也可调节子宫血流状态,抑制生长因子水平。

【总页数】4页(P78-81)【作者】张盼;惠满靖;高卫华【作者单位】富平县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3【相关文献】1.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卵巢功能随访分析2.达那唑海藻酸钠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3.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对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4.散结镇痛胶囊联合Embosphere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实验研究

应用三丙烯微球行豚鼠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实验研究

Exp rm e a t y o pl i g Trs c y ea i M ir s e i nt lS ud fAp y n ia r lG l tn c o phe e o Ut rneAr e i l r st e i tra Em b lz to f r Gui a Pi o i a i n o ne g
部分 三级分支动脉 内均有栓 塞微球存在 , 子宫肌层及 内膜无缺血 坏死病理 改变。 【 结论 】 应用三 丙烯微球 栓塞豚 鼠子 宫动脉
具有 可行性 , 塞效果 良好 , 栓 可应用于豚 鼠子宫肌瘤模 型 U E的基础研 究 。宫动脉栓塞术 : 鼠 子 豚 中图分类号 :R 7 34 文献 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54 2 1 ) 10 1—5 6 23 5 (0 0 —l60 1
(. 03 2±00 7 m及 (.4-00 ) m。U E组 1 . )m 2 01 4 .1 m - A 5只豚 鼠成功行双侧子宫动脉 栓塞术 。术 中(0 10 m及 (0 4 2 ) 10~3 0 0) m E b sh r 的用量分别 为( .3 m op ee 00 3±00 3 L和( .1 . )m 0 00 5±00 2 mL . ) 。病理切 片可见 子宫动脉 弓状支 、 0 浆膜下 二级 分支及
T u —h n ,GUO W e — o AN G os e g n b ,XI ANG Xin h n ,F is u n ,YANG in y n a —o g AN Hu—h a g Ja -o g
( e a met fnevni a R dooy T eFr fl tdH si l SnY t e nvr t, u nzo 100, hn ) D p r n tret nl a i g , h i t fi e opt , u a— nU i sy G aghu5 0 8 C ia t oI o l sAi a a s ei

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精)

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17卷 第47期 2013–11–19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November 19, 2013 Vol.17, No.47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3.47.013 [] 谭国胜,郭文波,向贤宏,张冰,陈伟,杨建勇. 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7):8222-8227.P .O. Box 1200, Shenyang 110004 8222www.CRTER .org谭国胜☆,男,1976年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汉族,2010年中山大学毕业,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介入放射诊断与治疗研究。

tgs1976@通讯作者:杨建勇,博士,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crj.yangjianyong@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3)47-08222-06修回日期:2013-08-30 (201305056/YJ ·W)Tan Guo-sheng ☆, M.D.,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tgs1976@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Jian-yong, M.D.,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crj.yangjianyong@Accepted: 2013-08-30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膜血管的影响*☆谭国胜,郭文波,向贤宏,张 冰,陈 伟,杨建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广东省广州市 510080)文章亮点:1 文章的特点在于说明了随着三丙烯微球栓塞后时间的推延,豚鼠子宫新生微血管数量显著增加,基底层微血管密度有逐渐恢复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9 6 . i s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3 . 4 7 . 0 1 3 : / / www . c r t e r , o r g ] 潭 睚 郭文波 。向贤宏.张冰 陈伟,扬建勇 三两烯 微球栓塞 子寓动酥对子宫内膜盎 管的影 响 . 中国组织I程研究, 2 0 1 3 1 7  ̄ : 8 2 2 2 ・ 8 2 2 7
Mi c r ove ss el den si t y and ne OVa scuI ar i z at i On of endom e t r i u m a f t er ut er i n e ar t er y
( 2 0 1 3 ) 4 7 - 0 8 2 2 2 - 0 6
T a n Gu o - s h e n g 。 Gu o We n — b o , Xi a n g Xi a n — h o n g , Zh a n g B i n g , Ch e n We i , Y a n g J i a n — y o n g( De p a r t me n t o f
市 5 1 0 0 8 O
微 球体 ; 子宫 内膜 ;子宫动 脉栓 塞术 ;微 血管 ;生物 相容 性材 料
基 金资 助 :
国家 自然 科学基 金 面上项 目( 8 1 1 7 1 4 4 2 / H 1 8 1 6 )
摘 要 .
c n . y a n g j i a n y o n g @
v i p . 1 63 . c o m
中图分类 号: R 3 1 8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2 0 9 5 - 4 3 4 4
背 景 :子 宫动 脉栓 塞 已广泛 应 用于 临床 治疗 多种妇 产科 疾 病 ,但对 于子 宫动脉 栓 塞后 子宫 内膜微 血管 密度 的 有 何 变化 及新 生血 管的形 成 至今少 有文献 报道 。 目的:观 察子 宫动 脉栓 塞对 子宫 内膜微 血管密 度 及新 生血管 形成 的影 响 。 方法:6 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 = 1 5 ) 及子宫动脉栓塞组( 门 = 4 5 ) ,子宫动脉栓塞组动物应用三丙烯微球 行双 侧子 宫动 脉栓 塞 。子宫动 脉栓 塞 组再 随机 分 为 E1 ,E 2及 E 3三个 亚 组( 仃 = 1 5 ) ,分别 于子 宫动脉 栓塞 后 7 — 1 5 d ,1 6 — 3 0 d及 3 1 _ 4 5 d内获 取子 宫标 本 。 结果 与 结论 :常 规病 理染 色显 示豚 鼠子 宫 动脉一 级分 支 、浆膜 下动 脉支 及 子宫肌 层微 小动 脉血 管 内均 可见 大 小不 等栓 塞微 球分 布 。子 宫动脉栓 塞 豚 鼠子宫 内膜基底 层微 血 管密度 C D 3 4在 子 宫动脉栓 塞后 降低 ,而后 随 时 间的延 长而 增加 ( P <o . 0 5 ) ;而子 宫动 脉栓塞 豚 鼠子宫 内膜 基底层 微血 管密 度 CD 1 0 5 在 子 宫动脉栓 塞后 增 加 ,而后 随 时间的 延长而 降低 ( P<0 . 0 5 ) 。提 示随着 栓塞 后 时间推延 ,新 生微 血管数 量 显著增加 ,基 底层微 血 管 密度有 逐渐 恢复 趋势 。
三丙烯微球栓塞子宫动脉对子宫内 膜血管的影响木 ☆
谭国胜,郭文波,向贤宏,张 冰,陈 伟,杨建勇( 中山大学附属 第一医院介入科,广东省广州市 5 1 0 0 8 0 )
文章 亮点 : 1 文章 的特 点在 于说 明 了随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丙烯 微球 栓塞后 时 间的推 延 ,豚 鼠子宫新 生微 血管 数量显 著增 加,基 底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 7 7眷 第 4 7期
2 0 1 3—1 1—1 9出版
~ c一 删
Ch i n e s e J ou r n al o f T i s s u e En g i ne e r i n g Re s e a r c h Nov e mbe r 1 9 ,2 01 3 V o L 7 No . 47
谭 国胜 ☆, 男, 1 9 7 6年 生 ,
层微 血 管密度 有逐 渐恢 复 的趋势 。 2 文 章创新 性提 出子 宫动 脉栓塞 后子 宫 内膜微 血管密 度 的变化 及新 生血 管的形 成可 能对 内膜容 受性造 成

定 的影 响。
广 东省 新 会县 人 ,汉 族 , 2 0 1 0年中山大学毕业, 博 士 ,主治 医师 ,主要 从 事 介 入放 射诊 断 与治 疗研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Ra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f il f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 Su n Y a t - s e n U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z h o u 5 1 0 0 8 0 ,
究。
关键 词 :
生物材料;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药物控释材料;子宫动脉;栓塞;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三丙烯微球;
CD 3 4 ;C D 1 0 5 ;容 受性 ;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主题 词 :
t g s 1 9 7 6 @1 6 3 . c o m 通讯作者:杨建勇,博士,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 医院 介入 科 , 广 东省 广 州
修回 E l 期:2 0 1 3 - 0 8 — 3 0
( 2 0 1 3 0 5 0 5 6 / Y J’ W)
e mb ol i z a t i o n wi t h t r i s a c yl r g e l a t i n mi c r o s p h e r e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