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不智,智叟不愚——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愚公,愚公或许他就是一个愚蠢的老头子吧!愚公活到了90岁,突发奇想,认为眼前的两座大山阻碍了他们的交通,为何不把山给移了。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得到了赞同。
于是,开始了他们的移山大业。
愚公因此名声大噪,还有刚换牙的小孩给他帮忙呢。
有一位好心的智叟去劝阻,而愚公却说他连小孩和寡妇都不如。
没有人能阻止他了。
看到了这,我不得不被愚公的行为所“折服”。
为了错误的、实现不了的目标,搭上了他世世代代后人的幸福。
他不仅自己愚昧,还愚弄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移两座山,不说他能否办到,即便实现了,为了自己的愿望你把山给移到海山,海被填了,山没了!那么这片土地还是原来那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吗?这让我想起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到处招商引资投建工厂,哪怕用最好的农田,城镇水源上端的土地,都可以!知道田里面长不出了庄稼,很多人得了疾病,才大彻大悟。
有调查表明,要治理被污染的环境的代价比当初污染环境换来的利润多得多!这是舍本逐末啊,我们后人一定对这种行为进行反思。
移山是不可取的,即使愚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便是不议论他移山对不对。
当你为了交通便利就把一座山给移了,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不,多么可笑的做法!况且这是发生在远古时候,那时没有现代的高科技,纯粹的人力。
换着是现代,也没有人去挑战高七八千丈的大山。
愚公是个冥顽不化的老头,一座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你就要把他移了,是不是一条河栏住了你,就要把它给填了?真的要这样大费周章吗?开条路,建座桥是不是有更好的效果。
回望我们人类的发展史,一直探索大自然,挖掘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为人类所用。
但我想提出一个疑问:人类是不是大自然的一员?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人类需要大自然的各种资源,服从各种自然规律。
但是有人认为,人类是大自然地主宰,能改变自然。
是的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无穷的智慧,无尽的力量。
但是,我们如果不遵循自然法则肆意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夺,破坏,污染。
大自然必然会做出反映。
我想,现在已经有很多例子摆在眼前。
《愚公移山》读后感(10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10篇)《愚公移山》读后感1《愚公移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今天再次读它,仍然受益非浅。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老人,要把挡在他家门前的两座大山移走,却遭到了智叟的反对和讥笑。
但愚公的决心不为所动,他不畏困难,带领他的儿子挖山不止。
最终感动了上帝。
上帝命令天神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做什么事都要有决心和毅力。
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有时会遇到困难就胆怯,遇到难题,就没勇气去克服。
在任何困难面前,要像愚公那样不退缩,不畏难,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挖山不止,就一定能把困难这座大山搬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我们用毅力去做,持之以恒,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了。
《愚公移山》读后感2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因为他住的地方面对着两座山,每当他要到山的那一边时,总是觉得很不方便,于是他便产生了移山的想法。
愚公召集了大家共同凿石挖土开避道路。
开避道路是相当困难的。
可是愚公却毫无畏惧之色仍然满怀信心辛勤的工作着。
愚公移山开避新路被智叟知道了就嘲笑愚公傻。
但愚公却不这样认为,他当时说:“就算我死了,我的儿子仍会继续开山工作,儿子生了孙子,孙子又生了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
山又不会变高变大,哪有不能铲平的一天呢?”愚公这种坚定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就派了两个儿子去帮愚公。
这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人要想搬动大山,也许是痴心妄想,但是愚公移山的事情告诉我们,山不会变高变大而我们的子子孙孙连续不断,长子下去,终有铲平的一天。
所以愚公不愚蠢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只要有恒心没有事情办不到。
《愚公移山》读后感3今天,我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虽然愚公那种精神十分可贵,为了子孙后代方便外出,竟想到了移山。
可是愚公他想过没有,他如果真的把两座大山移走了,山上的飞鸟、野兽到哪儿安身呢?愚公这样做,那简直是自私自利,他自己一家需要方便出行,可是动物们也需要一个家呀!还有,愚公对他的邻居说:“我自己有儿子,儿子再有儿子,儿子的儿子再生儿子,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地去挖,总有一天能把山挖掉。
“愚公不愚 智叟不智”心得体会800字_作文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心得体会800字1、愚公不愚智叟不智读后感面对家门前的高山,年近九十的愚公居然决意与全家人把高山移走。
有人认为愚公的做法是聪明的举措,也有人认为这是愚蠢的行为。
从表面上看,显然愚公选择的是最麻烦的方法,既浪费时间,有浪费人力物力。
但想深一层,看到的不再是不自量力的愚公,而是他那不畏惧于大自然,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高贵品质。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如果两者相反,又怎么会有家喻户晓的《愚公移山》,流芳百世的愚公精神呢?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不计其数的“愚公”后代,移走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有着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过草原,攀雪山,一道道的难关磨炼着他们。
他们不因为古人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哀叹而退缩,不然又怎么有了毛主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诗句呢?正因为红军们的不屈不挠,才有了红军长征的胜利,他们都是不愚的愚公。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不管是那一位位日以继夜在前线抢救伤患的解放军,牺牲自己性命保护学生的老师,还是那用坚强意志力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伤者,向受灾地区提供物质支援的热心人士……他们每一位都是发扬着愚公精神的新一代愚公。
谁说愚公只存在于《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谁说愚公精神不适用于当今的时代?愚公精神之所以可贵,在于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在于他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在于他付出了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
愚公不是寓言中的一个人物,愚公精神也永远不会消失。
国家一代代的继承人正在成长,在这中间或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愚公,发扬着难能可贵的愚公精神,把它升华,让它一代传一代,流传千古……2、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心得体会精卫扇翅填海,问为何——只想水滴石穿;孟母断织教子,问为何——只盼望子成龙;愚公举具移山,问为何——只求方便于民,服务万千。
愚公移山如果在现代社会的话可以说这是种“愚”。
可是这“愚”为什么可以流芳百世,被人们所歌颂呢?可能这是大智若愚吧。
读《愚公移山》读后感(精选8篇)

读《愚公移山》读后感(精选8篇)读《愚公移山》读后感(精选8篇)读《愚公移山》读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读《愚公移山》读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读《愚公移山》读后感篇1愚公移山在精神上打动了人心。
愚公觉得前面两座山挡住了他们的道路,为了大家行动方便,就不怕苦不怕累,下定决心要把这座山移开。
后来他的行动打动了上天的心,就把这座山移开,如果当时愚公没有恒心和努力,山就一定移不开。
在生活中,做事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人们常说:”百年如一日去做。
“我们做什么事都要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做事,才会有很好的成绩。
有些人从小就生活在富有的家庭里,什么事都能满足,喜欢不用做劳动,还怕吃苦。
有些人从小就自己长大,他在理想和成功的路上的确很痛苦,人士需要付出劳动。
愚公就是因为他不怕辛苦地移山,才有成功。
如果我们都不怕辛苦,那么,一切困难的问题我们也能解开。
愚公移山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
努力。
恒心就有成功。
所以学习我要迎难而上,才能天天向上。
读《愚公移山》读后感篇2我在这个暑假里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课外书,书名是《小学生必读神话故事》。
这本书里面有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吧!在很久以前,有一个老人家住在大山的北面。
老人家九十岁了,可身体却很健康,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底。
愚公有一个愿望,想亲眼看一看东边的大海和海中的仙山。
可是,家门前挡着两座大山。
愚公心里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把这两座大山移走。
于是,愚公一家人就开始挖山,一家人干得热火朝天。
他们的壮举感动了四邻,纷纷前来帮忙。
可是,村中有个绰号叫“智叟”的人,却觉得愚公又笨又蠢,就来开导他。
结果,智叟却被噎得哑口无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只觉得羞愧难当,连忙转身离去了。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天帝就命令两位巨人来帮助愚公。
愚公移山读后感(精选10篇)

愚公移山读后感(精选10篇)愚公移山读后感1其实有时候只要不怕困难,坚守斗争,定能取得事业或学习的成功,说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最近,我们学了一篇__《愚公移山》——愚公,以为90多岁的老翁,带领着自己的家人凭着心中的一股信念把挡在门前的大山给铲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21世纪是个人才竞争的社会,也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只需要用头脑,不需要蛮力,但是坚持的恒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学业半途而废。
何来成功?如果不坚持锻炼,何来健康的体魄?如果不坚持照料果树,何来硕果?所以,坚持,恒心是每个想要成功人士所必须的,是亘古不变的。
上学期,长跑因为每天的坚持,都有所提升,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点点成功,可是寒假,没有老师的督促,有了懒惰的依赖,从来不去自觉锻炼,结果开学测验,都跌倒了低谷,成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所以,坚持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呀!我们还要原理坚持吗?哈、、除非自己不想得那仅有的体育20分。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只要我们再努力点,再给自己施一点压力,告诉自己,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这样,或许奇迹会发生,把应得的`分拿回来,准备下一场的中考考试。
跳过“酸痛”,跃过“疲劳”,坚持下去,不怕困难,像愚公一样,保持信念,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因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愚公移山读后感2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
我觉得,虽然在故事中移山的老人被称作“愚公”,但我觉得他这是一种大智若愚,而文中的智叟呢,才是真正的愚公。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愚公身上有一种精神,是它使他如此奋勇地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地前进。
这种力量,就是—他的信念!是啊,如果没有信念,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怎么可能会搬走一座大山呢?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这个老人朝着自己伟大的目标前进!而智叟呢,却把老人这种可贵的精神看成是愚蠢,他们没有这种执着与信念,是最可悲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们不愿努力,当然感受不到那种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宽慰。
读了愚公移山的读后感5篇

读了愚公移山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事迹材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comprehensive reports, refl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historical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了愚公移山的读后感5篇我们写一篇精彩的读后感,以展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思维深度,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角色成长和变化的思考和评价,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了愚公移山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愚公移山》有感300字5篇

读《愚公移山》有感300字5篇读《愚公移山》有感范文一暑假,我读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在冀北南边和河阳北边有个叫愚公的老人,面对着山住着.由于太行山和王屋山总挡着人们的道路,所以愚公想把这两座山铲平.于是大家便开始铲起大山来.住在黄河岸边的智叟,听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捧腹大笑.但他仍在铲.天帝知道了,他很佩服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于是叫夸娥的两个儿子帮他们去移山.他们两个把大山背走了,天帝召见了夸娥的儿子和愚公,重重地赏赐了他们.读了这个故事我被他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动,我们要学习他的品质.由此想到,以前我学弹钢琴时,很难.我很想放弃.妈妈鼓励我说:〝不要半途而废〞,要坚持不懈.〞我听了妈妈的话,刻苦学习,拿到了三级证书.我们在学习中了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用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克服一个个障碍,获得成功.读《愚公移山》有感范文二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成语故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里面讲述了许多像〝汗马功劳.盲人摸象.画龙点睛.名落孙山.水滴石穿〞等等这样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其中让我最受启发的要数〝愚公移山〞了.从前有个老人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唤全家老少说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后他们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邻居劝他说:〝你已经老了不可能把这座山搬走的.〞愚公说:〝我是老了,但我还有儿子,儿子会生孙子,孙子又会有儿子,一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于是就施法术把山搬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顽强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样再难的事也能办成.我就想起我学弹钢琴的事,每开始学一首新的曲子,我都会觉得很难,磨磨蹭蹭不肯练习,还不停地抱怨:〝这首曲子太难了,我不会弹!〞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学会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练习后在琴谱上画上一个个〝正〞字,告诉自己已经弹了多少遍,按这种方法给自己鼓劲,这样弹得久了,自然就会熟练起来.练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样.只要像愚公那样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为〝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范文三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九十岁的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和王屋,挡住了他家的去路.愚公决定把山移走,他带着家人每天运山上的石土.有一个智叟看见了对愚公说:〞你这么老了,有没有力气,还想对付那些土石,真是自不量力.〝愚公却说:〞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有生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而山则不会增高,哪有平不掉的道理?〝智叟哑口无言.玉帝为愚公的坚韧毅力所感动,就命令天神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意志有恒心,就不怕战胜不了困难.以前我一遇到难事就胆小退缩,唉声叹气.见到稍有点复杂的题就找妈妈帮忙解答,以至于做过的题还经常出错.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我应该向愚公学习,学习他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习他的坚强意志和恒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读《愚公移山》有感范文四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一个智慧的启示,它让我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从前,有一个叫愚公的人,他一生为打鱼为生.一家有六个儿子.一个女儿.每天去打鱼都要爬过高山才能到海岸边,打鱼要拿很多东西,所以很难爬过高山.有一天,愚公带着一家人一起要把高山移到别的地方,可是有一些人对他说:〞别移了,这只是白白浪费力气.〝可他每次都说:〞怎么是白白浪费力气呢?我死了还有儿子,我儿子死了,那还有我的孙子,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一定会把大山移开的.〝这句话感动了上帝,于是,上帝让人把这座大山给移走了.第二天,愚公看见山没了,他很高兴,说:〞老天有眼啊!〝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一则名言:人心齐,泰山移.是啊,人心不齐了就连一块大石头也抬不起来,人只要团结就能胜利,十个团结的普通人和十个诸葛亮比,一定是团结的一方胜利.这个故事我一定会记在我心中的.读《愚公移山》有感范文五今天,我在《经典神话》》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古时候有个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每次出门都要翻山越岭,吃很多很多辛苦.于是愚公下定决心要搬走挡在门前的那座山,他和他的子孙为了搬山,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他的决心和努力感动了上天,上天就帮他搬走了那座大山.从此以后,他们一家人就再也不要爬山了.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愚公虽然已经年事已高,但是他却有移动门前两座大山的决心,他这样做,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方便.愚公的坚强意志和不放弃的决心.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去做,不放弃,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能放弃,要勇敢面对,这样我们就能成功.《愚公移山》。
读愚公移山有感

读愚公移山有感读愚公移山有感(汇编15篇)读愚公移山有感1《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故事讲的是愚公苦于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挡道,给他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障碍,于是立志将这两座大山搬走。
于是,他号召全家男女老少挖山不止。
当邻人智叟笑话他们“甚矣,汝之不惠”之时。
愚公却豪迈地回答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很愚,而且愚的不可理喻。
他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阴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还要叫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挖。
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理解就不难发觉,在那远古时代,被人认为可笑的“愚公精神”却是当今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时,做了许久都没有做出来。
过了一会儿,我越做心情越烦,只好扔下那道题不管了。
后来,我学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知道了只要坚持不懈,以“愚公精神”来面对一切挑战,最后达到成功之路,获得的是成功后的喜悦;而如果在困难面前低头,面对一次次挫折,望而生畏,那么将会一事无成。
如果我们能像愚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我们肯定能战胜眼前的难题。
愚公那种碰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坚持、乐观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地震撼。
使我理解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不要理会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说法。
另外做事也要反方向看问题,不管有多难。
我们一定要有一种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
而我们学习时往往对不会做的题不动脑筋,敷衍塞责;遇到疑难就低头,见了困难就逃避。
扪心自问,这样的做法,岂能成大事?从今往后,我要向愚公学习,面对困难不低头、不逃避,树立敢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学好每一门功课,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为了我们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前程,为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要继承这种“愚公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读愚公移山有感2今天,我读了一篇小古文《愚公移山》,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太行,王屋二座山挡住了愚公家的出路,愚公与家人们商量最后决定全家一起出动,一起来移开这二座大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不智,智叟不愚——读《愚公移山》有感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请以第五、六册语文课本中某一篇文言文
为话题写作文,带着顾颉刚所说的“怀疑”精神重新把它阅读一下,给它辨伪
去妄。
《列子·汤问》中有一篇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带
领家人,顶住智叟的讥讽,在邻居和神仙的帮助下,搬走王屋、太行两座大山
的经过。
传统分析认为:愚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恒心和毅力,坚信人
定胜天,大智若愚;智叟却“固不可彻”,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愚公”和“智叟”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反衬,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在给故事
角色命名时,故意“错位”。
然而,联系现实重新审视这则故事,便会觉得:愚公不智,智叟不愚。
堵塞去路的王屋、太行两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单靠愚公、愚公
的亲人及邻居用箕畚等落后的工具,代代相继地去挖山搬土石,蚂蚁啃骨头,
不知要干到猴年马月。
而寄希望于神仙帮助搬山,那只不过是神话,子虚乌有,很不现实。
所以,智叟对愚公他们的行动提出质疑,是不无道理的。
其实,愚
公举家搬到搬到交通方便、适宜居住的地区安家落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移民”,倒是最明智的。
况且,为了区区一条山路,硬把好端端的两座山搬掉,彻底破坏了当地的
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得不偿失。
这是遗害子孙,贻害其他生物,而绝不是造
福子孙。
这是在自身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对改造现实的可能性抱有过高的期望,错
误地估计或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明知不该为和不可为而为之,一条死路走
到黑。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也曾经重犯这样的错误,吹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炼钢铁”,“十五年超英赶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现在,这种事再也不该重演了。
换句话说,要学会科学的估计投入跟产
出的比率,不能错误估计或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观愿望不能严重背离
客观现实的可能。
若受到当前不可抗拒的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尚不具备解决某
个现实困难或实现某个远期目标的主客观条件,就不应当盲目乐观,甚至刻意
夸大回报、吹嘘效益,自欺欺人;就不应当心血来潮,做出罔顾一切,拼命蛮干,投入大,效率低,回报少,劳民伤财的事情。
粤北的石灰岩地区,大多是石头山,只在石窠、石缝里有一点泥巴,留不
住水,只能种点红薯、玉米,而且个小,产量低。
所以,山民们食不饱腹,衣
不蔽体。
哪怕靠山吃山,种植水果、茶叶、菇菌,编制扫帚、箩筐、席帘,制
作家具,由于交通闭塞,也难于拿到集市上出售,赚不了多少钱。
就算富裕地
区像《愚公移山》中的邻居、神仙那样“扶贫”,向里头投入资金,输送人才,传授技术,也只能改善那里的交通条件,却无法彻底改善那里的地质条件和气
候条件,无法大量提高那里的农作物的产量,不能从根本上让山民们脱贫致富,
只能治标,不能治本,经济上也不化算。
而且,攫取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矿产
资源和旅游资源,还有可能破坏那里的生态平衡。
自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家园,人类再也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和其他生
物之上,再也不能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再也不能鼓吹“人定胜天”,而应宣
传“人与自然及其他生物和谐共存”。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破坏自然,牺牲自然
及其他生物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必须采取移民政策,让山民们搬到适宜居住、出行、劳作、学习和
娱乐的地方,再给一些优惠扶持,让他们脱贫致富,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总之,不能重蹈愚公移山那样的覆辙。
广州市美华中学教师高三:梁永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