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泉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生

21《与朱元思书》(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4、背诵课文。
【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2—3遍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再将词语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两遍。
缥()湍()轩()邈()泠()戾天()经纶()鸢()窥()柯()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字、朝文学家。
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3、解释词义。
(1)风烟俱.尽()(2)从.流飘荡()(3)一百许.里()(4)水皆缥.碧()(5)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皆.生寒树..()..()(8)负.势竞上.()(9)互相轩邈(10)争高直指.()(11)千转.不穷()(12)鸢飞戾.天()(13)望峰息.心()(14)经纶..事务()(15)窥谷忘反.()(16)横柯.上蔽()(17)在昼.犹昏()(18)疏条交映..()4、参照注释,解释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预习思考: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___ _之美,概括为“__ _,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和“__ 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题解并简介作者。
(题目:“与”:给予。
“书”:信。
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三、疏通文意。
(一)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并记下来。
(程序:读一遍,一人一段,轮流译讲。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句。
)(二)重点句翻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无

与朱元思书【自研课导学】 21.与朱元思书预习课(课外20分钟):自读自悟《与朱元思书》,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查找资料,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及重点字词的翻译。
自主积累:能大致翻译课文。
晨读课(20分钟):目标:1、全体同学朗读《与朱元思书》一文至少一遍,力争达成:读准生字、朗读流畅。
(约4分钟)2、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约10分钟)3、学有余力者能背诵法全文。
(约6分钟)检效:组长检测各组员的课文朗读情况以及背诵情况。
【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把握作者情感。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目标、内容、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内容、方式、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内容: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内容。
学法:1.速读课文,解决重点字词及课文翻译。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总分结构描写富春江的景色。
1、两人小对子:相互抽查,用红笔给对方批改;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预时:1分钟2、四人互助组:副组长主持互助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内容①怎样准确、快速地理解文言字词;②文章是怎样描写富春江的景色的。
预时:5分钟3、八人共同体:①交流: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
展示前的准备。
②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
③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导学点一:朗读与翻译方案建议:1、先为同学们正字、正音,释义。
2、选取重点句子,全班互动翻译。
导学点二:整体感知3.作者自文中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到桐庐一段沿途的哪些景物?有何特点?导学点三:赏读与品味4.感悟精彩句子。
可以从修辞等角度赏析以下句子,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 与朱元思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流连于山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的描写山水的名篇佳句。
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山水的诗词句和古文片断,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2. 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朗读(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舒缓)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轻松、欢快)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缥.(piǎo)碧急湍.(tuān) 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 横柯.(kē)(2)积累文言词汇①通假字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初二下册《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初二下册《与朱元思书》导学案«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学习目的1、积聚白话词语,重点掌握:许、绝、奔、转、戾、反等词。
2、欣赏富春江共同的自然美景,体悟作者情感。
学法指津1.朗诵法。
自主朗诵、听师生范读、朗诵点评相结合。
2.自主协作探求法。
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效果,在相互讨论中交流提高。
3.尝试发现法。
在找寻中发现美、在交流中品悟美。
助读资料吴均(469-521),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
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时,曾因私自撰写«齐春秋»,得罪了梁武帝,遭到了焚书免官的惩罚。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标划疑问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在读文,把注释上的字音转移到课文之中。
2.在字音、停顿方面如有疑问,小组内交流。
处置不了的做标志,为听读做好预备。
3.参考注释自主行动疏浚文意,划出疑问字词。
组内交流后仍不能处置的,画出问号,预备质疑。
二.展现评价,质疑交流我来朗诵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清节拍)我来质疑:(句中疑问字词)我来应战:1.解释以下加点词语一百许里( ) 天下独绝 ( ) 急湍甚箭( )猛浪假定奔( ) 千转不穷 ( ) 猿那么百叫无绝 ( )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 ( )2. 翻译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假定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协作探求,效果分享1.试找出作者用哪八个字概写富春江山水之特点。
2. 富春江的山水究竟〝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的?例如句式:从文中 (句子) ,我们发现富春江的水(山) 得出奇,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的手法。
3.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言语很少,但〝一切景语皆情语〞。
请同窗们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试做复杂品析。
四.当堂训练,夯实基础按要求写出句子写江上放舟自在神态的:概括描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写江流气势澎湃的:把运动的山峰写活的:正面描写山林幽静的:五.尝试背诵,清点收获小组内成员互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与朱元思书》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 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积累文言知识,找出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的句子。
3.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展示富春江的景色图,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诵读及字词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1)作者吴均:(2)关于文章的体式: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小组交流,解决疑难词句:请你将课前预习译文时勾画出的不理解的词句与小组成员交流,互助解疑。
2.把小组共同遇到的疑难词句写在黑板上。
3.总概本文山水特征的语句是哪一句?4.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四、合作探究1.第一段是如何写景、叙事、抒情的?2.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3.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4.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
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五、拓展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
”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的理解。
六、总结归纳朗读全文,讨论总结此文为什么写得如此成功?七、作业1.做一张文言词语积累卡片。
2.联系课文写一篇关于富春江的导游词。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含答案)

《与朱元思书》参考答案预习1.给下列字加拼音:缥(piǎo)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3.补充注释如下: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一百许.里:余。
天下独绝.:极顶。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探究1、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
从文章的内容看,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它属于骈体文。
2、明确:山奇水异。
课文原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略4、两句话表现出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政务,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人生态度5、负、竞、轩邈、争、直,泉声、鸟声、蝉声、猿声6、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7、.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三)、拓展延伸1、提示:感受因人而异,面对如此美丽的山水风光,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更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2.用现代文介绍“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色或写一则介绍富春江的导游词。
【示例】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
瞧,这山,这水,真是名副其实——集富春江的美于一身。
从古时起,便已经有文人墨客为富春江折服,不禁倾笔写下句句名言。
此时,我们身临其境,定能品出这诗文中之神韵,可能还有人会大喊出“我爱富春江!”的冲动呢!可这对于真正见到它美懂得欣赏它美的人眼中,并非什么可笑之举。
因为她的美确是能倾倒众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第一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吴均,字叔庠(xiáng)吴兴教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本文见于《艺术类聚》卷七。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阅读欣赏。
“与”:给,“书”:信。
2.黑体字注音韵柯缥碧、轩邈泠泠戾天经纶窥鸢二.课堂学习研讨1.导语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人墨客为之歌唱。
这是一张中国地图。
这里是浙江,让我们聚焦富春江。
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一齐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教师朗渎课文,学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缥碧急湍轩邈泠泠戾天鸢飞经纶横柯2).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
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
如:“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 与朱元思书 导学案

中学部导学案课题与朱元思书主备人班级八年时间学习1、目标了解作者、文体,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4、朗读背诵。
重点难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整理在教材上)2、文体简介: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
(整理在教材上)3、加点字注音:缥.碧()急湍.()轩邈..()..()嘤嘤..()泠泠鸢.飞()戾.天()窥.谷()横柯.()千啭.()经纶.()4、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解释词语风烟:共色:从流飘荡:东西:许:独绝:(2)翻译本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解释词语缥碧:直视无碍:急湍:奔:(2)翻译本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解释词语寒树:负势竞上:轩邈:泠泠:相鸣:(2)翻译本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词语戾天:息心:经纶:忘反:横柯上蔽:犹:交映:见:(2)翻译本段5、词语归纳(1)通假字:窥谷忘反:千转不穷:(2)词类活用: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皆生寒树:互相轩邈:(3)一词多义:天下独绝:,百叫不绝:。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4)古今异义:一百许里:蝉则千转不穷:经纶世务者:【合作探究】1、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关系?2、第一段中有写景,有叙事, 有抒情。
请分别找出相关的语句写在下边。
3、找出文中写水的语句,并概括其特点,说一说写水的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4、找出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的语句,并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谈谈好在何处?6、研读并理解最后四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课题《与朱元思书》总课时授课时间课型复习主备人授课人
重点1、识记作家、作品知识.
2、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理解梳理虚词“者”的用法。
3、了解解文本内容,了解写法。
难点能阅读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一、【复习检测夯实基础】
(一)【背诵/易写错词语】
(二)【文学常识】
1、作者:吴均,字(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时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
2、解释文体——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多陈情记事,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
我们曾学过一篇《答谢中书书》。
3、解题:“与”,给。
“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由于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历来被人们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小品文来阅读欣赏。
(三)【解释词语】
第一段: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烟
..俱.净.
天山共.从.
自.至.许.独绝
..
第二段: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皆.缥碧
..急湍.
甚.若.奔.
第三段: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寒树
..负.竞.
上轩.邈.
指.激.泠泠
..
作.响.相鸣
..
嘤嘤
..韵.转.
千转
..绝.鸢.
戾.息.经纶
..
世务窥.反.
柯.上.蔽
昼犹昏.
疏交映
..日.
(四)通假字:
窥谷忘反千转不穷:
二、【结合语境突破词义】
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找一找其它课内文言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解词:
【负】负势竞上:负者歌于途:
【许】课内原句(解释:)
找一找其它课内文言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解词:
【作】课内原句(解释: )
找一找其它课内文言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解词:
词类活用
任意东西:横柯上蔽:
猛浪若奔:望峰息心:
请你从本课中再找出几个词类活用的词语,按照上面的示例写在下面:
三、【虚词归类总结用法】
虚词用法原文(学过的文言文均可)
者
乃
四、【手法运用掌握方法】
说说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1.写景时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
2.以四言为主,杂以五、六、十言,句子整齐中又有变化;句式骈散结合,以骈为主,是骈体文。
五、【内学外用解决问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革。
⑤徇:示众。
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或:或者。
B.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以:用来。
C.凡有所举举:行动。
D。
东南民力竭矣竭:用尽。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飞妻问劳其家。
译文:
(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译文:
3.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
【课后拾遗】
《与朱元思书》【内学外用,解决问题】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③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⑥,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每调军食,必蹙额⑦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⑧,
恂恂⑨如儒生。
每辞官⑩,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注释】①休舍:休息。
②课:督促。
③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
④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
束,捆。
刍,喂牲口的革。
⑤徇:示众。
⑥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⑦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
⑧雅歌投壶:唱雅歌,做投壶游戏。
这里形容儒将风度。
⑨恂恂:谦和的样子。
⑩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
【参考答案】
1.A
2 (1)译文:岳飞的妻子慰问犒劳死者的家人。
(2)译文: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
3.号令严明;体恤下属;关心百姓;礼贤下士;不重名利。
(答对二点即可)
【参考译文】
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
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
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
岳家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
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
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
岳飞善于以少击众。
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
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
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
”张俊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
”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
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