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念奴娇 赤壁怀古》公开课
(完整版)《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课件

典型字字音:
公瑾( jǐn ) 华( huā )发
通假字:
纶( guān )巾 酹( lèi )江月
一尊还酹江月 “尊” 通 “樽”
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词类活用:
古义:杰出、英俊有才华。 今义:常指生活浪漫放荡,男 女关系不正当。
大江东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强虏灰飞烟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烟一样
整体感知:
怎样写人生如梦 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合作探究:围 绕赤壁可怀想 的人物那么多, 为什么苏轼唯 独怀想周瑜?
羡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际遇 基调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功业未就 感伤
主题:
用简单的语言概 况上、下片的主要 内容。
整体感知:
上阕:侧重赤壁之景 下阕:侧重书写人生感慨
上阕:
所见:
大江、浪、故垒、乱石、 惊涛
所想:
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
所忆:
公瑾雄姿英发 风流潇洒
才华横溢
所叹:
功业无成、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思考:感觉哪些句子 写得有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在写景上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书法方面和_黄__庭__坚_ __米__芾_ __蔡__襄_并 称“宋四家”。
写作背景
《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 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 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 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 功业的豪迈心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 作者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 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理知识和文学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之情,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词的字词解释、句意翻译和修辞手法分析。
(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表达方式。
(3)历史背景与诗词的关联。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知识。
(2)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
(3)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教学PPT、诗词文本和注释。
(2)相关历史、文化资料和图片。
(3)教学音频、视频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增加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3)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氛围。
(2)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创作的背景。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朗读诗词,体会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翻译诗词,理解句意。
(3)学生查阅注释,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4. 情感体验(1)学生阐述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3)学生尝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的敬仰。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意境界的分析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历史背景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注释、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感知历史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交流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7. 课后作业(1)熟练朗读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意境和情感。
2. 文化延伸(1)教师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师:关于作者苏轼,我让大家预习了,现在我来提问一下,苏轼字?生:子瞻!师:号?生:东坡居士!师:什么朝代的?生:北宋!师:头衔?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师:我们知道,在诗词方面,他开创了什么词风?生:豪放派!师:另外在散文方面,他又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上学期通过《赤壁赋》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散文大家的魅力。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四)文题释义1、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2、赤壁怀古:标题。
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创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
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学生拿出笔、笔记本做相关记录并识记,然后以抢答的方式提问上面的文学常识。
)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好,那么他的这篇大作是在什么情况写下的呢?我找一个同学回答一下!王博:它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念奴娇•赤壁怀古》。
本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在赤壁矶头怀古的情感。
教学时,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诗中的意境美,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苏轼怀古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境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诗,学生能够体会苏轼的怀古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诗文内容,体会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典故和寓意,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引入历史画面: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三国时期的历史,当时英雄辈出,赤壁之战更是家喻户晓。
请大家谈谈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境美。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背景: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景。
(2)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寓言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感受苏轼的怀古之情。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2)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朗读、讨论,我们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感受了苏轼的怀古之情。
希望大家能够背诵这首诗,将苏轼的豪放派风格融入自己的文学修养之中。
六、板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怀古之情七、作业设计1. 请将《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意境美,不少于10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领会苏轼的豪放词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启发学生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诵与朗读。
2. 诗中意象与哲理的理解。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领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教材。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及其词作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引导学生联系历史,思考人生。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诗中的难懂字词和苏轼的豪放词风。
5. 拓展延伸:介绍苏轼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七、课程资源:1. 苏轼词作选集。
2. 《念奴娇·赤壁怀古》相关注释资料。
3. 苏轼生平介绍资料。
4.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古战场图片,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知。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联系历史,深入理解诗中的哲理。
3. 比较教学:组织学生比较苏轼的其他词作,突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风格。
4.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公开课优秀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讨
论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 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 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 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 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 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 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 式。
写作背景
北宋元丰二(一零七九)年,苏轼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今 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书 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 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 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 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 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 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 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 情,仍然是掩盖不住的。作者借景抒情, 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 代表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 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 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 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初步了解怀古词的诗心、诗 的本质。
倾听:感受磅礴的意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使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掌握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和意象的理解。
2. 苏轼豪放词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体会诗意,理解诗境。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典故等,分析苏轼的豪放词风。
4. 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苏轼的豪放精神和爱国情怀。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 相关资料:苏轼的生平介绍、词作选集、《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课件:诗歌相关图片、音乐、视频等。
3. 讨论话题: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苏轼的豪放词风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互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反思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是否适度给予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领会怀古诗或词的特点,并从这些方面 试着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感谢聆听!
思考
景
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
分析人物
史
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 个怎样的豪杰形象?一时多少 豪杰,却为什么只写周瑜?
讨论
情
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两句是表达了词 人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 情感?结合本词的特点及作 者人生经历,谈谈你的观点。
结 语
这首词把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豪迈奔 放,一泻千里。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和对周瑜 形象的塑造上,都体现了豪壮的情调。更可贵的 是,诗人还留给我们无尽的人生启示:在人生中 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凌驾于 一切成败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标
生活态度。
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今
作 者
四川眉山县) ,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
简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 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画: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 “宋四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
做有准备的人
1.物质准备:双色笔、积累本、语文课本。 2.知识准备:预习课文,扫除字音障碍,明 确词义。 3.精神准备:互相尊重、积极活泼、认真专 注、动脑动笔。
壹 1. 诵读课文,感受豪放词风。
学 2. 把握“景、史、情”结合的写法,提高
习
诗词鉴赏能力。
目 3. 学习作者旷达豪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 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 (guān)巾,谈笑间, 樯橹(qiáng lǔ)灰飞烟灭。故国神
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