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概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及题目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及题目

第一章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等。

两层含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系统的组成: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星际环境(一)聚落环境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等。

(二)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土壤圈和生物圈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交融带上。

与水圈、生物圈相当。

(三)地质环境主要指地表以下的坚硬地壳层,也就是岩石圈部分。

(四)星际环境是指地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各种天体、弥漫物质、以及各类飞行器组成。

萌芽阶段(工业革命18世纪60至90年代前)砍伐森林、破坏草原、盲目开荒等环境污染问题不严重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大工业日益发展,生产力提高,环境问题恶化第一次高潮(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原因一: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速度加快。

原因二: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消耗大增,增加了新污染。

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里程碑I第二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后)环境污染和大范围生态破坏:1.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2.大面积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里程碑 II两次高潮的区别:1. 影响范围不同2. 危害结果不同3. 污染源不同4. 第一次“公害事件”与第二次突发性严重污染事件不同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竭、淡水资源危机、酸雨、大气污染、资源能源短缺、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垃圾围城、海洋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第二章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规律的科学。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答案)环境保护概论》复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3、超城市化: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4、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6、面源污染:是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7、水体自净作用:是指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是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是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10、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的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

二、填空题1、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2、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不断地通过物质传递、能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自然整体。

3、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

环境科学概论试卷一、填空题1.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的数量超过()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恶化,出现环境污染。

2.光化学烟雾是由碳氢化合物和()的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混合物。

3.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氧化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光化学氧化,另一种是()氧化。

4.大气污染中,根据污染物的生成过程及化学性质的不同,可将污染物分为()和()。

5.大气污染中,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污染源特点可分为()污染源和()污染源。

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的降水。

7.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由()和()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8.农药在土壤中降解包括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和()降解。

9.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影响,同属()污染。

10.所谓生物多佯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一—植物、动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11.“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主要地概括了()的概念。

12.中国环保三大政策是指:预防为主、()、强化管理。

13.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环境质量评价是人们认识环境质量的手段和工具,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14.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

15.对林地土壤进行土壤污染评价时,应选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级标准。

16.1996年我国颁布了《》(GB3096—1996)用以代替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7.生物监测结果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由于生命具有()。

18.某一污染物质如SO2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区域的环境质量指数可看成是综合指数或分指数。

19.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环境因子的变化具有时间和()变化特征。

20.作水环境影响评价须先同主管的环保部门确定河段或水域的功能和环境()值。

21.人类对森林生态环境的要求有()和经济需求。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一、概念题1、环境:以人为中心事物而存在于周围的一切事物。

2、环境效益:就是环境资源通过其生产性和消费性的特征给人类带来了效益。

3、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

4、环境功能区:依据区域的社会环境、社会功能、自然环境条件及环境自净能力等确定和划分。

5、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其基本行为准则是“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6、环境保护制度:7、清洁生产: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内涵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8、循环利用:9、生态平衡: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

10、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

11、环境标准:为保护环境质量和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由权威部门发布的环境技术规范。

1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13、环境监理:14、环境影响评价:15、环境管理: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16、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

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国家开放大学资料:化工环保概论期末复习题

国家开放大学资料:化工环保概论期末复习题

化工环保概论期末复习题一、判断题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分等组成。

(√)4、造成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中毒或死亡。

(√)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能上的平衡、输入和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6、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无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和各种自然因素称为无生命物质。

(√)7、生物对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是食物链的重要特征之一。

(√)8、化工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二个,一是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二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排放,包括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生产事故等。

(√)9、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按时间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亚急性危害。

(√)10、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1、有毒污染物一般可以通过呼吸道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途径侵入人体,因此加强预防,是保证人体不受污染危害的重要措施。

(√)12、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13、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14、 1958年发生在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事件,其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

(√)15、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短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6、造成1988年上海甲肝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市民食用了含有多氯联苯的毛蚶。

环保概论考试试题

环保概论考试试题

选择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环保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综合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公众参与在环境科学中,通常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称为:A. 环境污染B. 环境保护C. 自然资源利用D. 生态系统平衡关于大气污染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大气污染只影响城市地区B.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自然因素C. 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无关D. 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下列哪项措施有助于减少水体污染?A. 随意倾倒工业废水B. 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C. 建立污水处理厂D. 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固体废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完全消除固体废物B.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C. 将所有废物转化为资源D. 将废物全部焚烧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D. 环境保护填空题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_____、公众参与等。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_____、噪声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_____三大部分。

酸雨的主要成分是_____和硝酸。

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_____。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_____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简答题简述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描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给出至少两个环保措施的例子。

解释“绿色能源”的概念,并列举两种常见的绿色能源。

分析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阐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一、选择题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P66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CA.化学物质B.细菌C.放射性物质D.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DA.降雨减少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手艺物理法的是DP140A.重力分离B.过滤法C.离心分离法D.混凝7.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的汗青文件CA.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P77A. TSPB.飘尘C.降尘D.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AA. 6月5日B. 4月22日C. 9月16日D.11月15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AA.1989年12月26日B.1986年12月26日C.1989年9月1日D.1986年9月1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BP185A.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C.昼间60分贝夜间的分贝D.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A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XXX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AP37A.1972B.1973C.1974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度B.18-20度C.20-25度D.26-28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用上的标志,包孕-----和物质轮回中断。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环境保护的学科B. 研究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C. 研究环境污染的学科D. 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学科答案:B2. 下列哪个不属于环境问题的分类?A. 水资源问题B. 气候变化问题C. 社会经济问题D. 生物多样性问题答案:C3. 环境保护法是哪一年颁布的?A. 1972年B. 1987年C. 2000年D. 2010年答案:A二、判断题1. 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答案:错误2. 环境污染只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不包括噪音和光污染。

答案:错误3. 可再生能源是指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或消失的能源。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便使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

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平衡。

2. 请列举两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并简要说明其危害。

常见的环境污染类型有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空气污染会导致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风险,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引发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水污染会导致水质变差,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水污染会导致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出现大量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甚至导致水生物灭绝。

四、案例分析题某城市的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请你以环境学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答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通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对于环境科学而言,中心事物是人,环境主要是指()。

2、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3、环境总是因()的不同而不同。

4、()是人类以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5、()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人类创造或者加工过的物质设施和社会结构。

6、人类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进行()的交换。

7、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8、()是环绕人类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以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9、()是一定人群的居住集合,是人类聚居地场所、活动的中心。

10、技术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

11、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在党的()上提出的。

12、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13、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1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沿()途径进行,是单一方向的流动。

15、一般来说,()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16、水循环是地球上由()的各种循环的中心循环。

17、大致可以把生态平衡的特征归结为()三个字。

18、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在()渠道中进行的。

19、有人说,()是地球上由太阳能推动的各种循环的中心循环。

20、通常把从地球表面到()作为大气圈厚度。

21、干洁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

22、形成大气污染的三大要素是()。

23、因大气污染而引起环境变化的现象称为()。

23、对于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中国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走()的道路。

24、()不包括海水、两极的冰川以及深层地下水等。

25、有机物在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特征是(),而有毒物质的污染特征是生物毒性。

26、噪声是一种感觉性的污染,且具有()特点。

27、电磁污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两种
28、()是环境管理活动中一个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

29、()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重要依据。

30、()应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为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判断
1、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就是生物圈。

()
2、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骨痛病属于一种原生环境病。

()
3、毒物通过人体内的生物转化作用被分解为水、氮等简单的无毒物质后排出体外。

()
3、生态系统的特征可以用“动、定、变”三字概括。

()
4、各种污染物通过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转化为对生命不构成危害的简单物质。

()
5、种群是在特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中生活和繁殖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
6、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

()
7、生产者是能够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异养生物。

()
8、在生长时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的生物,称为异养型生物。

()
9、生长时能以简单的无机物作为营养物质的生物,称为自养型生物,如细菌。

()
10、污染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减少、消解过程称为生物净化。

()
1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
12、自然物成为资源的两前提是人类需要和人类利用能力。

()
13、能量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

()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
15、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可逆的。

()
16、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
17、尽管水具有可更新性,但水属于耗竭性资源。

()
18、平流层内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是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
19、大气中的甲烷属于温室气体。

()
20、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种资源。

()
21、大气中的水蒸气属于温室气体。

()
22、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CO2、H2O、NO和SO2,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化学需氧量。

23、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
24、象电磁波一样,声波也能在真空中传播。

()
25、声压是声波引起空气质点振动,使大气压产生起伏的压力。

()
26、环保法律体系是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规范,以及由其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27、环境保护法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国家强制性。

()
28、污染物及污染源的评价主要是对其现时危害和潜在危害来讲的。

()
三、简答或名词解释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科学
3、什么是中国环境保护的“33211”工程?
4、何谓食物网并举例说明。

5、何谓食物链并举例说明。

6、目前主要有哪些新能源?你认为哪种能源前景最好并说明理由?
7、叙述伦敦型烟雾的组成和特点。

8、叙述洛杉矶型烟雾的组成和特点。

9、解释BOD的含义。

10、什么是活性污泥,其活性表现在哪里?
11、生物污染有什么危害?
12、厌氧生物处理法
13、固废焚烧法有何优缺点?
14、放射性活度
15、环境影响评价
五、论述题
1、谈谈你自己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或看法。

2、观察分析你所在的城市是否存在大气(,水)污染。

若有,分析是怎样产生的,并提出你的治理方案。

3、论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技术的关系。

五、计算题
1、已知某市某日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分别为TSP 0.435mg/m3, NO x为0.058mg/m3,SO2 0.029 mg/m3。

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分级限值,求该三类污染物的污染指数API,并确定空气质量级别为多少。

2、某厂锅炉每小时耗用100kg含18%(W/W)不可燃灰分的煤,产出煤渣16kg/h,其中含燃料成分6%;另有从烟道中溢出的烟气,其烟尘中含燃料成分2.5%;求每小时排入大气的烟尘量为多少kg(不可燃物不参加反应,而转入煤渣和烟气的烟尘中。


3、已知四个相邻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90、85和88分贝,那么其总噪声水平相当于多少分贝的一个噪声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