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合集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程概论复习思考题环境⼯程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环境指相对于某项中⼼事物⽽⾔的背景。

指⼈类赖以⽣存发展并以⼈为中⼼围绕着⼈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类社会经济活动作⽤下,⼈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变化。

⼴义上指任何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满⾜当前的需要,⽽⼜不削弱⼦孙后代满⾜其需要之能⼒的发展。

两点:其⼀是满⾜现代⼈的需要。

其⼆是保存⼦孙后代发展的潜⼒。

4、清洁⽣产清洁⽣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于⽣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产⼯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命周期对⼈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体污染指排⼊⽔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体中的含量超过了⽔体本底含量和⽔体的⾃净能⼒,从⽽破坏了⽔体原有的⽤途。

6、BOD与CODBOD:在⽔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定条件下,⽤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体⾃净⽔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物的分解、⽔⽣⽣物的吸收等作⽤后,浓度⾃然,就这就是⽔体的⾃净作⽤。

8、⽔体富营养化含有⼤量氮、磷的废⽔进⼊⽔体后,在微⽣物作⽤下,分解为可供⽔中藻类吸收利⽤的形式,因⽽藻类⼤量繁殖,成为⽔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般说,总磷和⽆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3,300毫克/⽶3,就可以认为⽔体处于富营养化。

9、⼤⽓污染由于⼈类活动和⾃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中的固体颗粒物。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课后答案【篇一:环境科学概论思考题】____________,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动,构成一个环境科学研究的复杂体系2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是指: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

一般绿色工具(green modes)包括徒步、自行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范围内,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4环境背景值亦称自然本底值,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中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基本化学成份。

5土壤污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物质(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_土壤的容纳能力和__土壤的净化速度_,从而引起土地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6对众多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率高,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并能获得准确数据,有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经过优选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7环境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涉及面广、地区性、动态性、政策性强等。

8环境污染控制中末端控制与全过程控制相比具有被动消极、原始传统、投资大,效果差、治标等缺点;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相比具有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大的效益。

9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10按时间要素环境评价可分为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合理削减负面影响对策。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gàilùn)答案论答案名词解释或简答: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chēnɡ wéi)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2、生物放大(fàngdà)作用:在同一条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nóngdù)大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3、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cóng ér)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4、水体(shuǐ tǐ)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5、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6、面源污染:指以面积形式分布和排放污染物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比较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指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由排放口集中汇入江河湖泊。

如企业,面源污染则没有固定污染排放点,如没有排污管网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7、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8、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

从波长10nm-1mm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9、排污交易:指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总排污量上限,按照此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买卖。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txt-两个人同时犯了错,站出来承担的那一方叫宽容,另一方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

-不爱就不爱,别他妈的说我们合不来。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解释题1.环境: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2.环境问题:由于环境受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或引起环境破坏的原因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造成危害的现象。

4.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大气污染物:由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环境或人类产生影响的物质。

6.水质:水的品质,指水与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7.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江河沟渠和相对静止的水库、湖泊、沼泽、堰塘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和海洋8.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被称为水体污染。

9.水体自净:水体具有消纳一定量的污染物,使自身的保持洁净的能力-水体的自净力10.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

11.土壤环境背景值:未受或尽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下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12.土壤环境容量:一个土壤环境单元,在一定的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3.固体废弃物: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14.危险性废物:能引起或导致死亡或疾病的增加,在管理不当时,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的或潜在的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感染性、化学反应性等特点的废弃物。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学概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环境和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实质。

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5.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6.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

7.环境伦理的定义及分类。

8.你持哪种环境伦理,为什么?第二章地球环境的发生与演变1.地球形成初期的出气作用有什么严重意义?2.地球史上何时发生过3次大规模的海侵和2次物种灭绝?灭绝了哪些物种?第三章人类与大气圈1.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2.大气污染源的类型。

3.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定义和举例。

4.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5.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

6.画图分析例外温度层结下的五种烟型。

7.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形成的主要机理。

8.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及特征。

9.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0.案例分析:伦敦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11.温室效应的概念及影响,主要的温室气体。

12.画图说明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危害。

13.臭氧浓度的分布特征。

14.酸雨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治。

15.大气圈氧平均失调的主要原因。

1.简述应对水资源危机的措施。

2.案例分析: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

3.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主要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危害。

4.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标准。

5.污水的水质指标。

6.分析氧垂曲线的形成并划分例外水质功能区。

7.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及危害。

8.海洋石油污染危害。

9.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10.水体污染综合防治对策。

11.大型水库不良的生态学效应。

12.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后果。

13.河流渠道化的内涵及不良的环境影响。

14.影响湖泊面积缩小的人类因素。

第五章人类与生物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意义。

3.结合实例分析十分之一定律。

4.结合实例分析生态平均的内涵。

5.森林缩小的原因。

6.牧场退化的原因及后果。

7.农药使用的生态学后果。

8.生物治虫的内涵。

9.生物圈保护区的功能。

10.保护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能做什么?第六章人类与土壤圈1.土壤污染的概念。

[高等教育]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高等教育]环境工程概论复习思考题

环境工程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而言的背景。

指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并以人为中心围绕着人的物质世界。

2、环境问题狭义上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上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指满足当前的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

两点:其一是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其二是保存子孙后代发展的潜力。

4、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对生产工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料到最终处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5、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使该物质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底含量和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用途。

6、BOD与CODBOD:在水体中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KMnO4)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溶解氧量。

7、水体自净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

8、水体富营养化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可供水中藻类吸收利用的形式,因而藻类大量繁殖,成为水体中优势种群,使得鱼类死亡的现象。

一般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超过20毫克/米3,300毫克/米3,就可以认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

9、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10、PM10 飘尘微粒粒径<10um 长期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11、逆温: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X)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X)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 :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

环境容量 :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 :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 超城市化” 。

水体自净作用 :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 :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 :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 :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 ,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荷尔蒙 :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指的是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

土壤污染 :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土壤环境中,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使土壤污染物的积累过程逐渐占居优势,土壤的生态平衡受破坏,正常功能失调,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效应(水体或大气发生次生污染 ,最终将危及人体健康,以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称之为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水体污染 :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化学需氧量 :用强氧化剂 (我国国标中规定用重铬酸钾 , 在酸性条件下, 将有机物氧化成 CO2和 H2O 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用 COD 表示。

生化需氧量 :在水温 20℃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的富集,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体的物理处理法 :指利用物理作用使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与废水分离,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方法。

水体的化学处理法 :指利用某种化学反应使废水中污染物质的性质或形态发生改变,而从水中除去的方法,其主要处理对象是水中溶解性污染物质或胶体物质。

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亦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部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

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

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是要求在一定区域,建立集中的污染处理设施,对多个项目的污染源进行集中控制和处理的制度。

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答: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2自动调节作用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研究?请具体说明。

答:(1研究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

(2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作用,土壤 -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

(3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3、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采用的技术。

答:废水处理分为一、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是指除去水中的悬浮物、胶体、浮油。

经常采用中和、沉降、浮选、除油等方法。

二级处理主要除去可以分解和氧化的有机物及部分悬浮固体。

目前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三级处理是除去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处理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化学法等。

用途:通常城市污水处理以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三级处理很少使用。

4、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答:(1物理性污染 :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2化学性污染 :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3生物污染 :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5、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答:(1热化学处理 :包括焚烧、热解和湿式氧化技术;(2生物处理 :包括堆肥化处理、厌氧消化法 -沼气化处理技术6、目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并叙述其具体定义和主要污染物。

答:①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 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一氧化二氮(n2o 、氯氟碳化合物(cfc 、四氯化碳(ccl4 、一氧化碳(co 等温室气体。

②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主要污染物: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④酸雨蔓延。

酸雨 (acid rain是指 PH 值小于 5.65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主要污染物:酸性物质如含硫量高的煤燃烧形成的硫酸雨、硝酸雨;还有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

⑤森林锐减。

森林锐减是指人类的过度采伐森林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森林大量减少的现象。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⑥土地荒漠化。

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

原因:自然和人为因素。

⑦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工业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气体和颗粒污染物等;⑧水污染。

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污染物: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物。

⑨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marine pollution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主要污染物:来自陆地、大气和河流中的污染物。

⑩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

原因:发达国家危险固体废弃物迁移到发展中国家。

7、大气污染中的颗粒污染物可分为哪几类?答:颗粒污染物按颗粒粒径可分为:①降尘:粒径大于10μm ,尘粒、粉尘②飘尘 : 粒径小于10μm ,粉尘、烟尘③液滴 :由蒸汽凝结、液体喷雾、雾化以及化学反应形成,粒径小于100μm ,如水雾、酸碱雾、油雾。

8、你认为应如何做使得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处?答:要做到城市发展与环境友好相处,就是要建立环境友好型城市。

环境友好城市高度概况了城市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本质上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创建环境友好城市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经济发展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确定城市经济发展的目标, 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应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统一; 主动选择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产体系,大力发展物质代谢的下游产业,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

城市建设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污染产生量、实现污染无害化,使得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把城市污染负荷和生态影响控制到最小, 最终降低经济系统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利影响。

9、简述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其解决办法?答:概念: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形成原因 :1. 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

2. 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

这些材料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层要大得多,而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低、吸收率大;因此在白天,城市下垫层表面温度远远高于气温,其中沥青路面和屋顶温度可高出气温 8℃~17℃ ·3. 由于城区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 1g 水,下垫层失去 2.5kJ 的潜热 ,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