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含标准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

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 )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 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保护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来分,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3.中国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人口问题。
4.下列属于环境功能的是调节功能。
二、填空题1.当前全球性大气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
2.酸雨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
3.环境问题可分为自然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
4.环境按环境要素性分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5.环境污染特征包括时间效应、范围效应、浓度效应、治理难度效应。
6.多学科交叉、微观、宏观是环境科学的三个特点。
三、判断题1.地球上所有生物总和就是生物圈。
(X)2.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生物圈的稳态。
(X)4.臭氧层是在逸散层。
(X)5.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可以容纳产生的污染物。
(X)第二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生命系统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产者是蘑菇、草。
3.消费者是指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
4.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来分析,正确的含义是生产者-消费者-顶层消费者。
7.再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如果捕捉了全部的猛禽,雷鸟的数量会先升后降。
8.在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二、填空题1.生物多样性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多样性、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2.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交换。
3.生态平衡失调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缺失、环境变化两个方面的标志。
4.根据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回答问题:此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
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老鼠此图中的各种动物可以统称为消费者1 / 2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以表示为草-鼠-蛇-鹰三、判断题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环境保护概论单项选择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单项选择练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IOO题,每题1分,共100分)1、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生物放大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生物量金字塔D、十分之一定律正确答案:A2、下列不属于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的是()。
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层空洞D、硫酸烟雾正确答案:C3、水体自净过程的污染带和恢复带中,B0D5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
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都有可能发生正确答案:B4、以下哪一事件引起了对人类健康的急性危害()。
A、骨痛病事件B、伦敦烟雾事件C、水俣病事件D、富山事件正确答案:B5、下列选项中,属于寄生性食物链的是()。
A、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B、藻类一甲壳类一小鱼一大鱼C、植物残体一蚯蚓一线虫类一节肢动物D、黄鼠一跳蚤一鼠疫病菌正确答案:D6、以下哪一项不是防止饮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措施()。
A、选择有机物污染轻的水源B、改善氯化消毒方法C、选择硬度低的水源D、预防水源中的藻类生长正确答案:C7、利用大型、自动化设备,实现过程的优化控制,体现了实施清洁生产途径中的()。
A、组织区域内的清洁生产B、资源综合利用C、改变工艺和设备D、组织厂内物料循环正确答案:C8、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A、二氧化碳B、酸雨C、氟氯燃类化合物D、甲烷正确答案:C9、同一时间内除尘器去除粉尘的量与进入除尘器粉尘量的百分比,指的是()。
A、分级效率B、烟气处理量C、总效率D、通过率正确答案:C10、生态平衡的标志不包括()。
A、生物量持续爆发性增长B、一级结构稳定C、能量流动畅通D、二级结构稳定正确答案:A11、下列关于噪声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噪声产生、传播和接收从基本原理上都与声音不同B、噪声能够对人的心理和儿童智力发育产生影响,但不会导致胎儿畸形C、噪声源不是单一的,因此噪声污染是永久的D、噪声是一种感觉性污染,对噪声的判断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主观愿望有关正确答案:D12、沉淀池的主要功能是()。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

环境保护概论试卷及答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生态环境 (6)第三章水环境保护 (11)第四章大气污染及控制 (15)第五章固体废物及处置 (19)第六章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22)第七章土壤污染及防治 (24)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 (25)第九章环境管理 (28)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0)《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33)《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答案 (37)《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 (48)《环境保护概论》试题(B)答案 (52)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下列哪些因素可以改变环境质量?A. 污染 B、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 C、人群的文化状态2、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A.人口激增B.城市化进程C.工业发展D.资源消耗3、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哪几类?A.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B. 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4、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A.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B.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C. 大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D.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白色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农药污染等5、第一届“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A. 1972年6月5日B. 1974年6月5日C.1975年6月5日D.1973年6月5日6、第一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哪一天?A. 1985年5月31日B.1987年5月31日C.1985年5月30日D.1987年5月30日7、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什么?A. 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8、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2年B.1943年C.1944年D.1945年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在当时的哪个国家?A. 前苏联白俄罗斯B.前苏联乌克兰C.前苏联俄罗斯D.前苏联乌兹克斯坦10、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 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11、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哪一年的什么地方召开?A.1972年,斯德哥尔摩B.1973年,巴黎C.1972年,巴黎D.1973年,斯德哥尔摩12、三同步战略是指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__________,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保概论》形成性考核(1-3章)及部分答案

《环保概论》形成性考核(1-3章)及部分答案青浦电大《环保概论》形成性考核(1-3章)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一、不定选择题:(答案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答对一题得1分共计15分)1. 本课程使用教材《生态环境保护概论》包括下列哪些知识部分?()a、环境科学的基础b、可继续发展c、环境污染与综合防治基本理论d、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2.下列属于耗竭性能源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潮汐能d、煤炭3. 我国资源的特点()。
a、总量较大b、人均较高c、分布均匀d、人均较少4.下列哪些是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a、人文遗迹b、风景名胜区c、农田d、森林公园e、沙漠5. 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的影响有()。
a、破坏环境b、改善环境c、无影响d、破坏生态平衡6. 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这种人口结构的年龄金字塔可描述为()。
a、幼年个体多,中年次之,老年个体少b、幼年、中年、老年个体各占三分之一c、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d、以上都不是7. 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可以分为()a、自养型生物b、异养型微生物c、农作物d、异养型生物8. 下列哪些属于自然环境()。
a、大气b、土壤c、文化古迹d、农田e、地质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三大环境问题的是()a、人口急剧增长b、酸雨c、温室效应d、臭氧层衰竭10. 人口迅速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 )a、城市化速度加快b、贫困人口增多c、生态环境日益恶化d、自然资源危机e、经济增长11.老虎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a、优势种b、伴生种c、关键种d、亚优势种12. 酸雨是指PH()5.6的天然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1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a、对立的b、统一的c、对立统一的d、相互促进的14、决定陆地植物地上群落垂直分层的因素是()。
a、水分吸收b、光的作用c、温度变化d、营养吸收15. 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有:()a、增长型b、衰退型c、稳定型d、曲线型二、辨析题: (判断对错,并举例说明。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参考一、名词解释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生物放大作用: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做生物放大作用,又叫生物富集作用,也叫生物浓缩。
超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劳动力盲目从农村涌入城市,致使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过了城市设施、区域资源和环境的负荷能力,从而带来就业困难、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超城市化”。
水体自净作用: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降低,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光污染: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形成不良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排污交易:它指在特定区域内,根据该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通过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分配排污指标,并允许指标在市场上交易。
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也称国际环境问题或者地球环境问题,是指超权主义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公害病:指由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地区性疾病。
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存在一些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气、甲烷、氟利昂等,它们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
我们称这些微量气体为温室气体,它们的增温作用为温室效应。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含答案)整合一、选择题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P66A.烟尘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烟尘和二氧化硫D.烟尘和氮氧化物3.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主要是CA.化学物质B.细菌C.放射性物质D.热4.我国城市地下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DA.降雨减少B.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地面的增加C.森林植被被破坏D.过量的开采地下水5.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__。
AA.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C.三氮D.酸性污染物6.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手艺物理法的是DP140A.重力分离B.过滤法C.离心分离法D.混凝7.1987年通过的《蒙特利议定书》是保护---------的汗青文件CA.动物B.植物C.大气臭氧层D.水8.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_。
CP77A. TSPB.飘尘C.降尘D.烟尘9.造成全球气候的温室气体,主要为_______。
DA.一氧化碳B.甲烷C.氮氧化物D.二氧化碳10.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AA. 6月5日B. 4月22日C. 9月16日D.11月15日11.我国环境保护法公布的时间是AA.1989年12月26日B.1986年12月26日C.1989年9月1日D.1986年9月1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我国规定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BP185A.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C.昼间60分贝夜间的分贝D.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14.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A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15.XXX于-----年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AP37A.1972B.1973C.1974D.197516.夏季使用空调时,将温度设置在-----度最好CA.17-20度B.18-20度C.20-25度D.26-28度生态平衡失调表现在功用上的标志,包孕-----和物质轮回中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环境污染按污染产生的来源分为 D 。
A.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水污染等
B.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C.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大气污染、生活污染等
D.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运输污染、生活污染等
2.造成英国“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是C。
A.烟尘和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
C.烟尘和二氧化硫
D.烟尘和氮氧化物
3.我国流经城市主要河段中,对其污染贡献最大的污染物为__A_____。
A. 有机污染物B.重金属 C.三氮 D.酸性污染物
4.以下不属于污水处理技术物理法的是D。
A.重力分离B.过滤法 C. 离心分离法D.混凝
5.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__B_____。
A. TSP
B. 飘尘
C.降尘
D. 烟尘
6.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 A 。
A. 6月5日B. 4月22日C.9月16日 D.11月15日
7.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五大问题是A。
A.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B.人口、经济、能源、资源、环境问题
C.人口、经济、发展、粮食、资源问题
D.粮食、能源、人口、环境、发展问题
8.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B。
A.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 B.一氧化碳、铅化合物
C.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D.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9.工业三废是指 C 。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0、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什么?_____C____
A.甲苯B.甲醛C.甲基汞D.氯化镉
11、所有铬的化合物都有毒性,其中以什么毒性最大?_____A____ﻫA.六价铬B.二价铬C.三价铬D.金属铬
12、一般污水处理厂中采用的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去除_____C____
A.酸B.氮 C.BOD D.SS
13、颗粒污染物中,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为称为______B___
A.TSPB.PM10 C.降尘 D. 烟尘
二、判断题
1.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是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
(×)
2.城市热岛效应的特点是指城市温度比郊区的低。
( ×)
3.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过多的植物营养物排入湖泊所致。
(√)
4.溶解氧量越少,表明水体污染的程度越轻。
(×) 5.城市垃圾的环境影响主要是占用土地和污染土壤。
(√) 6.导致日本“水俣病”的主要物质是六价铬。
(×) 7.绿色植物在城市环境中的主要作用是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
8、COD是指用适当的氧化剂处理水样,需氧污染物所需要消耗的氧气量。
(√)
9.废水处理的目的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将各种形态的污染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或将其分解、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10、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阳光作用下,与共存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硫、碳氧化物等污染物相互作用,生成“光化学烟雾”。
(对 )
二、填空题ﻫ1、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碳氢化合物)、(NOx)等。
2、CFCs的全称是(氟氯碳化合物),哈龙的全称是(含溴化合物)。
ﻫ3、(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
4、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广)、(持续性强)、(扩散范围大)和(控制复杂)等特点。
ﻫ
5、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
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ﻫ6、指出下图所示的大气稳定度与烟流扩散的关系属于什么类型:(熏烟)型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ﻫ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限度的自动调节能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环境具有自净能力ﻫ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经过自然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质在空间扩散、稀释,其浓度下降,最后受污染的环境恢复原来的状况。
(2)自动调节作用
当生态系统的某一部分出现了机能异常时,就可能被其他部分的调节所抵消。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2、生态学关于环境污染方面有哪些研究?请具体说明。
ﻫ(1)研究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研究环境污染对生态学中各种生物的影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浓缩、放大、协同和拮抗作用。
(2)研究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如研究绿色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滞尘和杀菌作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净化功能,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转化作用,生物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
(3)进行环境污染状况的生物监测和生物评价: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下所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一种手段。
ﻫ3、城市污水处理级别有哪些?并说明每一级别的用途和主要采用的技术。
ﻫ城市污水处理分为三级,分别是:ﻫ(1)一级处理:去除沉淀性物质及油脂等,主要用物理方法;
(2)二级处理:去除有机物,主要有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3)三级处理:去除氮和磷及其他溶解性物质、杀菌消毒,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4、水体污染的具体类别及对应的污染物?
(1)物理性污染:主要有悬浮物;余热;放射性;ﻫ(2)化学性污染:主要有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类;需氧性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ﻫ(3)生物污染:主要有致病病毒和病菌的污染
5、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