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评价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时评价

十四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4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读图,答复1、2题。

1.图中从A到B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2.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从A到B的自然景观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产生的缘由是热量条件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

第2题,从C到D的自然景观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

(2020·淄博高二检测)以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解析】3选C,4选B。

第3题,据图可知,该山地基带为暖温荒漠带。

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带不是荒漠带;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

第4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图文材料精确猎取有效信息。

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山地北坡,三地的海拔、光照、热量差异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引起的。

(2020·安庆高二检测)以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④自然带的名称是( )6.造成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解析】5选B,6选C。

第5题,图中④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掌握,形成夏季酷热枯燥、冬季温柔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气候的条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因此图中④自然带的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是在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带。

第6题,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随纬度变化而更替, 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渐渐削减,随之引起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度线延长、随纬度变化。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材第 93~94 页活动1.常绿阔叶林、巅峰针叶阔叶混交林、巅峰针叶林和巅峰灌木林。

2.巅峰草甸在南坡位于 4 500~4 800 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 000~4 800 米之间。

这类差其余产生,是由于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比较好,巅峰灌木林散布上限至海拔 4 500 米的高度,使得巅峰草甸的散布地点相对较高;北坡,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散布地点相对较低。

3.不会。

由于二者的水热情况存在差异,所以植被种类及其分布必定有差异。

学业达标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回答1~2题。

1.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绘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划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划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划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分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描绘我国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为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 A2.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分析:塞北和江南的差异主要表现南北差异,属于纬度地带性差异,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划分异规律。

是以热量条件在高低纬度的散布不均为基础而形成的。

答案: D以以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散布略图。

读图,达成 3~4 题。

3.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挨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析:从甲到丙距离大海的距离愈来愈远,降水愈来愈少,植被由丛林到草原再变成荒漠。

甲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乙为温带草原带,丙为温带荒漠带。

所以此题选择 A 选项。

答案: A4.自然带的这类变化表现的地划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B.从沿海向内地C.垂直地带性D.随纬度而变化分析:中纬度沿海地区为丛林,内地地区水分少形成草原荒漠的地划分异规律,即表现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划分异规律。

5.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5.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 专题练习 带详解答案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题一、选择题读“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g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亚热带的自然带类型是()A.a、f B.a、eC.b、e D.c、d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f—e—a反映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a—f—g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自然带a、d的形成原因相同D.自然带a和g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读“地形剖面图”,回答5~6题。

5.图中山脉是()A.太行山B.天山C.秦岭D.喜马拉雅山6.山脉以北地区分布的自然带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8.甲山地苔原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较丁山地高,其主要原因是甲山地() A.海拔较高B.距海较远C.降水较多D.纬度较低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该山地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10.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C.东西坡降水量800米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1~12题。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地域差异1.自然环境的地域特征、外部条件、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运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2.地域特征的区域差异: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较多的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强烈,形成_________区;在大陆内部,太阳辐射更多的转化为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区;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___________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_______存在差异,从而形成_______与______不同的景观。

3.地域差异的空间尺度大小:(1)全球性的地域差异:(2)较小尺度的地域差异:(3)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变化。

(3)分异规律: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_______________的自然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纬度地区在一定范围内_________向延伸、向更替的自然带:大陆东岸分布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陆西岸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

(2)分异基础:水分变化。

(3)分异规律: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大陆内部自然景观呈现的有规律变化。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

2.分异基础:水热状况不同。

3.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构成___________:山麓与一致,垂直带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

2.形成:受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

2020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强化训练: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解析

2020新教材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强化训练: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含解析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沿途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热—水分解析第1题,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土耳其为地中海气候,柏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自然地带主要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答案1.C 2.D读我国某大地形单元自然地带变化图,完成第3~4题。

3.导致图中自然地带A~E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差异B.热量差异C.降水差异D.河流分布4.图中A地植被类型是()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阔叶混交林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以判断本区为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海拔高,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来自海洋的水汽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这是造成自然地带更替的主要原因。

第4题,A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附近,地势较低,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答案3.C 4.A读世界某著名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该山可能位于()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欧洲6.该山两坡基带植被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B.南坡为向阳坡,气温高C.北坡为背阴坡,蒸发量较小D.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7.甲的植被类型及随着纬度的升高该植被类型在山地分布海拔的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A.针叶林—逐渐降低B.常绿阔叶林—逐渐降低C.针叶林—逐渐升高—逐渐升高解析第5题,该山地基带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因此可判断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接近6000米,最可能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自然地理基础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自然地理基础课后习题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1.从北京到柏林经过的自然地带类型主要有( )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2.沿途自然地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气候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C.地方性分异规律—地形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1题,由图可知,从北京到柏林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经过的自然地带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2题,从北京到柏林是从沿海到内陆再到沿海,反映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水分。

2.D河谷地带本应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出现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

据此完成第3~4题。

昌都市水系及主要峡谷分布图3.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应分布的植被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与草甸C.亚热带草原D.温带落叶阔叶林4.“干热河谷”的成因是(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热岛效应D.焚风效应3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30°N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这些“干热河谷”的谷底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第4题,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大多干旱少雨,主要原因是受地形影响,在背风坡产生了焚风效应,降水少。

4.D读世界某著名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该山可能位于(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欧洲6.该山南北两坡基带植被分布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北坡纬度低,热量条件好B.南坡为阳坡,气温高C.北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D.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7.甲的植被类型及随着纬度的升高该植被类型在山地分布海拔变化的组合,正确的是( )A.针叶林—逐渐降低B.常绿阔叶林—逐渐降低C.针叶林—逐渐升高D.常绿阔叶林—逐渐升高5题,该山地基带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疏林草原,因此可判断该山位于赤道附近,且海拔接近6000米,最可能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2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总分:44分[知识点1: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点3:地方性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

据此完成第1~2题。

1.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植被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2.使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光照D.降水【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B项正确。

常绿硬叶林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第2题,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分异的规律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是热量,B项正确。

[知识点1]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油菜花盛开期依次为1月中旬至3月初、3月10日至4月30日、7月初。

读图,完成第3~4题。

3.使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光照D.海拔4.如图所示,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由于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使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产生差异,所以A项正确。

第4题,由于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南北方普遍高温,所以我国东南部地区油菜开花日期从高纬度到低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越来越早,①②③三地油菜开花时间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5-2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一、地域差异
P87
案例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湿润地区
在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 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在半湿润区和 半干早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 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一、地域差异
P87
案例
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在半湿润和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 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 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 分异基础:水分
• 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
南 北
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


荒漠带
东西更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森林带
极地冰原带 极地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空间尺度
大: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是全球性的地域 差异,中: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
的差异的尺度要小。
小空间尺度
小: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 差异则属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异。
一、地域差异
2.不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大尺度空分异 全球海陆分异
一、地荒漠带 亚热带 温带草原带 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森林带
草原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地域差异柳树到了秋冬季节落叶,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夏季婀娜多姿,极具观赏价值。

泉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种柳树作为行道树,虽引种的柳树终年不落叶,但长得高矮不一,有的断枝,有的被虫蛀,每年都要补植不少,影响城市景观。

近年来,泉州的行道树改为了华南地区的常绿乔木柳叶榕,其叶子像柳叶,遮阴效果极佳。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泉州的地带性植被是()A.针阔叶混交林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2.下列城市更适合种柳树的是()A.济南B.广州C.上海D.三亚3.影响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土壤D.地形下图为我国沿海某城市红树林海岸景观图和我国海岸线分布图。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4.图Ⅰ所示海岸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图Ⅱ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如果上述海岸地带的红树林消失,则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生物多样性更丰富B.森林资源减少C.全球变暖D.海浪侵蚀加剧6.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部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毫米)随海拔分布图。

该山地山麓地带的自然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昆明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路线。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①地与⑦地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B.④地与⑤地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①地与②地自然地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D.⑤地与⑥地自然地带不同—海拔不同8.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地终年高温多雨B.⑦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C.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D.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题组二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图,回答下题。

9.“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D.反映了地方性分异规律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0.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1.塔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风沙地貌,体现了()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土壤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水平方向上植被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到苔原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环境()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3.与丙山地相比,甲山地垂直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远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4.年降水量最大的地带应位于()A.高山冰雪带B.山地荒漠草原带C.山地荒漠带D.云杉林带15.甲表示的自然地带是()A.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常绿阔叶林带D.山地荒漠带下图为某岛屿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岛屿上的景象颠覆了人们脑海中所有对“正常”景色的印象,仿佛来自另一个星球,又仿佛来自地球远古或未来的某个时期。

家住海南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乘船到该岛屿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图中岛屿上的景象颠覆了人们脑海中所有对“正常”景色的印象,推测岛上()A.常年无风无雨B.特有物种众多C.昼夜温差极大D.地形异常陡峭17.小明所记录的旅途中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旅行期间白昼越来越长B.前往该岛屿途中一路顺风顺水C.返回途中昼夜更替较慢D.总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18.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①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②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③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④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能力提升练题组一地域差异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下图为南京市某人工隧道景观图,隧道穿过覆盖茂密植被的低缓小山丘。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推测该低缓小山丘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在低缓的山丘间修建城市道路,采用隧道方案的原因有()①防止山体滑坡②保护自然生态③减少城市内涝④提高抗震能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6年12月9日,首批21.9吨德国鲜肉搭乘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直抵我国成都。

全程历时13天,行程1万多千米,结束了欧洲肉类出口到我国单纯依赖海运的历史。

目前,成都周边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货物不论是成列、成组还是拼箱,均可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快捷、安全地运抵欧洲,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货运量迅速扩大。

下图为中欧联系通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成都货物通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运输到欧洲()A.比传统通道经过国家少B.比传统通道运输时效高C.比海运保鲜成本高D.比海运安全系数低6.首批肉类运输过程中()A.沿途一片枯黄,难见绿色B.沿途河流都处于结冰期C.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上的昼夜更替周期短于24小时D.每天日出东北、日落西北7.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开通后()A.国内铁路运输压力会有所减轻B.亚欧经济重心将逐渐向东移动C.马六甲海峡交通地位大幅下降D.成都成为亚欧入境货物的“分发站”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平方千米。

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

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近年来才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青睐。

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

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猎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

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

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题组二地域分异规律读“古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9.沿图中古丝绸之路方向,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0.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A.盆地中部B.盆地边缘和山麓地带的绿洲上C.湖泊沿岸D.河流上游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三题。

1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地理区域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是()A.aB.bC.cD.d12.下列关于制约四大地理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表述正确的是()A.a—洪涝灾害B.b—热量条件C.c—土壤肥力D.d—灌溉水源13.c区域自东向西,植被依次为()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下图为甲、乙两座山脉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乙山脉相同的自然地带,南坡较北坡海拔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坡为()A.阳坡,热量充足B.阴坡,热量较少C.迎风坡,降水较多D.背风坡,降水较少15.判断图中两座山脉纬度高低的依据有()①基带类型差异②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③同一自然地带海拔差异④同一自然地带的相对高度差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读“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16.()该山地可能位于()A.滇B.藏C.新D.赣17.()若全球变暖加剧,则下列现象最可能出现的是()A.雪线下界升高B.森林带的下界降低C.荒漠带的分布范围缩小D.自然地带无变化18.()与该山地北坡植被1—2—3—4垂直变化成因相似的是()A.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地带变化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由东向西的自然地带变化C.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热带雨林的形成D.欧洲西部沿海地区由南向北的自然地带变化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北界,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阴山山脉西部的狼山尤为干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

阴山山脉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下图为阴山山脉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简述大青山南北坡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专题强化练十三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选择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土壤有机质的输入量主要依赖于有机残体归还量及有机残体的腐殖化系数,有机残体的腐殖化系数与其在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呈负相关。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西部,下表示意多年来10月份贡嘎山东坡海拔1700~3700米不同植被带气候要素、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植被带海拔(m)年均温(℃)年降水量(mm)生物量占比(%)总计生物量(吨/公顷)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稀疏灌丛带170011.81093————④98.25 1.620.13233.49③23008.2148397.87 2.080.05524.55 2900 4.61873②97.41 2.450.14415.81①—95.06 4.9420.863500 1.022633700-0.22393草甸带————1.()植被带①最可能为()A.高山灌丛带B.山地针叶林带C.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植被带②③④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3.()研究发现,贡嘎山东坡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海拔2700米处达到峰值,其原因是()A.枯落物的输入量低,分解速率高B.枯落物的输入量低,分解速率低C.枯落物的输入量高,分解速率高D.枯落物的输入量高,分解速率低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