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核舟记》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核舟记》知识点归纳

《核舟记》知识要点归纳作者魏学洢(yi)(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一.生字难字器皿(mǐn)罔(wǎng)贻(yí)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诎(qū)箬(ruò)篷高可二黍(shǔ)许石青糁(sǎn)之髯(rǎn)执(zhí)不属(shǔ)舟尾横卧一楫(jí)椎(chuí) 髻(jì)葵(kuí) 扇天启壬(rén) 戌(xū)二.通假字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注:“诎”和“屈”是同义词,而不是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甫: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后。

三.一字多义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为人五:(刻有)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端:.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木: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以:能以径寸之木(用)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如有所语(说话)此中人语云(告诉)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四.古今异义1、卧右膝:卧,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核舟记 文学常识

核舟记 文学常识

核舟记文学常识
标题:《核舟记》文学常识解析
《核舟记》是明朝散文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古典散文,选自清代张潮编纂的《虞初新志》。

该文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枚微雕核桃舟的精巧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艺人的卓越才智与高超技艺,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生活艺术的独特审美追求。

一、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年—约1625年),字子敬,号茅檐,浙江嘉兴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家。

他的文章以构思巧妙、语言优美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和刻画人物,《核舟记》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作品概述
《核舟记》详细描绘了一件微雕艺术品——在一枚小小的核桃内雕刻成的小船。

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从船的整体布局到细微之处如人物神态、动作,乃至船上的题诗、篆刻等,一一进行了详尽描绘,展示了艺人鬼斧神工的雕刻技术和深邃的艺术内涵。

三、主题思想
《核舟记》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品的精湛技艺,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古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通过这枚微雕核桃舟,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匠心独运和精神世界,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崇尚雅致、注重细节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精神。

四、艺术特色
《核舟记》在艺术表现上,以其严谨的结构布局、精确的描绘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使这件微小的艺术品跃然纸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艺术享受。

综上所述,《核舟记》作为一篇描绘明代微雕艺术的散文,不仅是我国古代工艺品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古典散文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及明清散文艺术具有极高的价值。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

《核舟记》知识点整理《核舟记》是中国作家韩松洞的长篇小说,于1990年发表。

这部小说以核能工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小城市的发展、生活和人物的命运,展示了人类对科技的盲目崇拜和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主题。

以下是对《核舟记》的知识点整理:1.核能工业:小说以核能工业为背景,描写了核能工业的发展,展示了核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也探讨了核能工业发展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2.主要人物:-蔡忠恕:主角之一,曾经是核船上的核地球物理学家,因意外事故而辞职,成为了一名电工,妻子王珂,游子,喜欢写小说,因为思想和行为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使其妻子王珂对他心生疑虑。

-王珂:主角之一,蔡忠恕的妻子,是一名核化学家,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家庭,逐渐与蔡忠恕产生了隔阂。

-孔凡亮:蔡忠恕的船友,是他在核船上最亲近的朋友,同时也是一个独特而深沉的人物,对核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

3.主题:-科技与人类:小说通过核能工业提出了对科技的思考和警示,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利益冲突和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迷恋科技的同时,也对科技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

-环境保护与自然:小说通过对核能工业对环境的破坏描写,表达了对环保的呼吁,引起了人们对核能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中展示了不同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环境变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以及人们在现实面前的选择和冲突。

4.叙事手法:-多线叙事:小说通过多个线索叙述,交替切换不同角色的故事,使得故事更为丰富多样,展示了小城市和核船上的不同人物的命运。

-反复回溯:小说通过反复回溯的手法,揭示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在阅读中逐渐了解到人物的背景和命运,增加了悬疑和戏剧性。

5.社会背景:-80年代中国开放:小说背景设定在开放初期的中国,描写了小城市在此时期的发展和变革,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对未来的追求。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八分有奇《核舟记》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虞山王毅叔远《核舟记》字之后甫刻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核舟记》者为之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大道之行独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例句出处解释类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记》语复前行、听妇前致《桃花源往前、上前名词作状词记》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穷尽,走到头记》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状胡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东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以⋯⋯为亲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也》以⋯⋯为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大道之行老年人、中年人、形容词作名词所用,幼有所长也》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坠落书》散步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观潮》用银、用玉玉系腰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观潮》穷尽阵之势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变白雪》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客居雪》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在夜里村》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

八年级核舟记知识点《核舟记》是古代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年在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

在学习这部小说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理解故事。

以下是八年级核舟记的知识点。

1. 原著作者简介《核舟记》是唐代著名作家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是一位文学家、评论家、书法家和散文家。

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和杂文等不同类型,是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陆游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唐朝社会的政治、文化和道德风貌,是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要来源。

2. 小说概述《核舟记》讲述了一个少年沉迷于玩乐、荒淫无度,后来受到启示,放下了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成长的故事。

小说以沉醉于声色犬马的主人公为开端,通过一系列的遭遇和考验,让他逐渐认识到生命的真谛,领悟到生命的价值,最终明白“心灵是最美的花朵”。

3. 文学特点《核舟记》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生动鲜明。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行为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力。

(2)情节的曲折离奇。

故事情节波澜壮阔,故弄玄虚,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现实。

(3)意义深远,内核丰富。

故事不仅仅是反映现实社会矛盾冲突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

4. 人物分析小说《核舟记》涉及到的人物比较多,主要分为主人公安生和其他配角。

其中安生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青年,沉迷于玩乐和享乐,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成长。

其他配角则是帮助安生成长和进步的引导者。

5. 主题分析《核舟记》的主题主要包括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挣脱低俗的物质文化和追求真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方面。

小说通过安生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一种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和升华的生活态度,是读者学习、领悟和借鉴的好故事。

6. 语言风格《核舟记》的语言风格清丽脱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思辨和人文关怀,每个词语都有深刻的内涵。

作者以古文的方式优美地阐释了自己的理念和人生观,表现出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核舟记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舟记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核舟记知识点总结 1《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且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鲁直位于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一幅书画长卷。

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画幅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都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敞开胸脯,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位于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精选.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精选.

初中文言文:《核舟记》和译文和注释核舟记明代: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

(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以前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初二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二) 词类活用:
(三)一词多义:
(四)古今异义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倒装句:
(1)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宾语前置)(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定语后置)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定语后置)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定语后置)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
(7)吴儿善泅者数百。

(定语后置)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状语后置)
(9)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状语后置)
(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
(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状语后置)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核舟记》
原文:⑴明有奇(qi)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yi)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译文:⑴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原文:⑵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o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中轩(xuān)敞者为舱,箬(ruo)篷(peng)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sǎn)之。

译文:⑵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摸二分上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
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原文:⑶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a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xī)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jiǎo)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文:⑶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轴书画手卷。

苏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

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
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知识点归纳:大道之行也
2015-2016学期初二上册语文第23课知识点:核舟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