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新时期国有企业新型腐败特点、趋势与对策

新时期国有企业新型腐败特点、趋势与对策│文彭新林刘敏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实践中一些腐败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复杂,腐败手法也是隐形变异、翻新升级。
比如,出现了披上“合法外衣”型腐败、“借鸡生蛋”型腐败、“影子股东”型腐败、代理人型腐败、高利转贷型腐败、委托理财型腐败、期权型腐败、“逃逸式”辞职型腐败、政商“旋转门”型腐败、收受虚拟货币型腐败等新型腐败形式,并呈高发多发态势,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国有企业新型腐败的主要特点总的来看,当前新型腐败具有风腐交织一体化、腐败利益主体圈层化、利益关联间接化、利益实现方式多元化、实际危害外溢化等特点。
国企新型腐败既具有前述新型腐败的共性特征,也有国企新型腐败的个性特征。
新型腐败主体范围较为固定。
当前,国企新型腐败的主体,主要集中于国企高管以及国企负责采购、财务、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人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企内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有的国企权力配置结构不合理,治理权责界限不清晰。
新型腐败发生领域相对集中。
从国企新型腐败案发情况看,投资融资、工程项目招投标、物资和服务采购等领域是国企新型腐败的高发地带。
特别是充当工程项目的“掮客”,以及相关企业“挂靠”式腐败等,几乎成为不少国企经营发展中默认的“潜规则”,进而滋生出众多新型腐败。
新型腐败的隐蔽性更强。
在国企新型腐败查处实践中,合法市场交易与利益输送交织型新型腐败非常突出。
如“利用虚增交易环节”“提供交易机会”“相互照顾提供便利”“利用与本人无亲属关系的人员进行违规违法操作”等,竭力为利益输送披上合法外衣,笼罩市场化面纱的腐败手法花样翻新,使得国企新型腐败被发现和查处的难度更大,危害潜伏期长期化。
国有企业新型腐败的发展趋势从实践情况看,国企年轻干部、基层单位工作人员更容易实施技术水平更强、持续时间更长的贪腐行为,凸显当前国企新型腐败向“小微专基”方向发展的趋势。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预防腐败的对策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
1 2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 控制,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腐败问题。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流程和规范,提高 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3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道 德水平,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国有企业反腐相关的法律法规, 明确反腐工作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加 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 规范,明确企业员工的职责和行为准 则,防止员工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和发 生腐败行为。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有企业的实践经验
建立健全制度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采购管理、 招投标管理等,以规范权力运行和减少腐败风险。
加强内部审计
通过内部审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 违规行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
推行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应推行信息公开制度,将企业的重大决策、财务状况等信息 向员工和社会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腐败的可能性。
学习借鉴国际反腐经验和做法,引进国际先进的反腐理念和 措施,提高国有企业反腐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推进科技反腐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国有企业反腐信息系统和大数据 平台,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反腐工作的精 准度和效率。
推广应用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国 有企业的审计和财务监管,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和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2023-10-26
目 录
•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 •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对策 • 案例分析 • 未来展望与建议
01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
当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背景
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 的经济命脉。
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 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3
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的难题,也是影 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现状及问题
01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 题。
02
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存在违规违纪行为,涉及贪污、受贿、侵占
、挪用公款等行为。
一些企业存在内部管理混乱、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腐
03
败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纪国法,依法依规办事。
加强惩治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举报机制
鼓励群众举报违纪违法行为,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为举报人提 供保护和保密措施。
加强案件查处力度
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行为,及时展开调查和处理,做到有案必 查、有腐必惩,形成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
加强舆论监督
充分发挥媒体和网络的监督作用,对腐败问题进行曝光和批评 ,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强化跨境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跨境监管机制,加大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力度,防止 腐败行为的发生。
提高跨国企业的廉洁意识
加强对跨国企业员工的廉洁教育,提高其廉洁意识和法律意识, 预防和打击跨国腐败犯罪。
THANKS
感谢观看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各级领导的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职能部门协同抓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
国有企业产生腐败的原因及预防治理腐败的对策

案例二:某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案例
反腐措施
1. 加强制度建设:企业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 机制,规范了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 2. 加强教育培训:企业定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培训, 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法律企业加强了对高管和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腐败问题严肃处理。
用,共同推动反腐败工作。
提高员工素质
加强教育培训
对员工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方 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反腐败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反腐败工作,对举报人进行保 护和奖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强调诚信、责任、公正等 价值观念,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
04
案例分析
Chapter
案例一:某国有企业腐败案例
背景介绍:某国有企业是一家大型能源企业,拥有丰富 的资源和广泛的业务领域。近年来,该企业被曝出存在 严重的腐败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原因分析
2. 企业文化不良:企业内部缺乏诚信、自律和责任意识 ,导致一些员工和高管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结论三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腐败 问题的出现。
研究展望
1 2 3
展望一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监 督机制和治理结构,减少腐败的发生。
展望二
可以深入研究国有企业高管薪酬、职务消费等具 体领域的改革措施,以实现更加公正合理的资源 配置。
展望三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腐败 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 据。
道德失范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缺乏 道德约束,利用职权谋取 个人私利,甚至违法乱纪 。
当前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资” 、“ 研讨 交流 ?为名 ,把公 费旅 游 巧妙地 隐藏 在公 务活 动之 中 等 。四是 消费 监控 偏弱 ,监督 难 。由 于职 务消费 本 身是必 不可 少 的 。有 其合 理 合法 性 ,职 务 消费 的主体 大 都是领 导 干部 ,加之 职
现 。这就 要 求我 们 国有企 业 的领 导干部 和 纪检监 察 工作 人 员 ,要
努力克服 “ 精神懈怠 、不思进取、脱离群众 、消极反腐”等四种 非主动性腐败现象的出现 ,坚持 “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
举 、注 重预 防 ”的 工作方 针 ,以作 风 整顿 、加强 执行 力建设 为契
注 重面 子 工程 ,形 象工程 。瞒上 欺下 ,对 广大 员 工的切 身利 益漠 不关心 , 麻 木不仁 。 在党 性方 面 。 有 的原 则性 不 强 。 热衷 于搞 “ 小
费 ”总量 惊 人 . 成 本 高 。据有 关部 门测 算 , 我 国 目前公 务 员职务
消 费 总量惊 人 。每 年仅 公款 消 费耗 资一项 就超 过 3 0 0 0亿 元 ,公
机 ,科 学配 置权 力 、规范 和监 督权 力 的运行 、查 处权 力 的违 规行 使 .进 一步 强 化反 腐倡 廉建 设 实效 ,加大 反 腐倡 廉力 度 。
一
但 绕着 制度 走 ,以集体 会 议的 形式 审批具 体个 案 、以合 法程 序谋
取 非法 利益 的 行为 在现 实 中并 的违 纪违 法案 件 。这是 当前形 势 下 出现的新 问题 。新 现 象 ,应 当重点 关注 和解 决 。三是 客观 条件 方面 的问题 。基 于 当 前 国情 和局 情 .全程 “ 背 靠背 ”的 办事 方式 。使 监督很 难全 方位 到 位 ,这也 导致 为 当事人 创造 了请 客 吃饭甚 至贿 赂 的机会 。 第 四. 党 员领导 干 部职 务消 费存 在 的问题仍 很 突 出。 一是 “ 消
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国有企业腐败的现象呈易发多发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视不够,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不力。
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切实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一)责任意识不强。
有些企业领导人员对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反腐倡廉建设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思想懈怠,放松警惕,甚至放弃职责;有的认为只要洁身自好就行,忽视“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其他人员廉洁状况不闻不问;有的则认为反腐败是纪委的事,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就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责任落实不力。
有些企业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流于形式,责任书一签了之,不具体分解责任,不制定配套措施、不推进工作落实;有些企业虽然将党风廉政建设同生产经营工作一起部署下去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只注重生产经营任务指标的完成,而忽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手硬、一手软。
责任落实不力,以致反腐倡廉工作任务难以落实到位。
(三)责任考核不严。
有的企业责任考核不够科学,内容细化量化不够,可操作性差;有些企业考核人员责任心差,明摆着的问题不揭露,应扣的分不扣;还有一些企业对考核不重视,考核工作流于形式,考核结果也不具参考价值。
考核工作不严不实,起不到激励作用,也就收不到应有的结果。
(四)责任追究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没有细则,难以追究;好人主义,不想追究;相互推诿,不愿追究;利已主义,不敢追究;说清阻挠,难以追究;以功代过,掩饰追究;隐瞒不报,逃避追究,等等。
责任追究难以到位,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对策建议(一)必须严格落实“三方责任”,从组织上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要落实好“一把手”的责任。
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与“一把手”不重视、不尽责、不真抓有直接关系。
国有企业腐败案件发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缺乏权力 的监督往 往使 监督形 同虚设 , 以说 , 是 当 可 这
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 尤其是 腐败 这种 与物质利益直 接关联 的现象 , 其产生 的思想根 源也 必然地与 国企 工作人员 的物质 待遇直接相连 。因此 , 进行 反腐倡廉教 育就必须要结 合企业
领 导 干 部 的 物 质 利 益 , 理 解 释 或 解 决 企 业 领 导 干 部 的 物 质 合
前 国企腐败 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的深层 次原因 。
当前 , 国有企业监 督权力 的缺 乏 , 生原 因主 要有 以下 产 三个方面 : 是 国企 内部 的纪 检 监察 独立 性 不够 。在 国企 一 中, 同级党 委不但领导 同级 党的纪检 监察 的业 务工作 , 而且 从 纪检监察部 门的主要负 责人 的任 免到人员 的编制 、 财政经 费等一系列 问题 都受 制于 同级 党委 。同级 纪委第 一书 记最
国有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重点围绕投资决策产权交易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营销采购工程招投标重要项目管理用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风险内控机制特别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办事规则和程序性制度促进经营管理权力规范有序运行
jI0 - l『 1 f 2. { 2
党研 建究
国 有 企 业 腐 败 案 件 发 生 的 原 因 及 对 策 研 究
、
国有 企 业 腐 败 案 件 发 生 原 因分 析
算 , 间收受贿赂 10万元人 民币、 4年 9 9万美元 , 贪污公款 8 8 8
万元人 民币、 5万美元 , 挪用公款 10万元人 民币。分 析其原 8 因主要有二个方 面 : 一是 国企腐败 案件查 办手 段不 够有 力 。
( ) 洁教 育缺 失 。 一 廉
【精品推荐】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国内国有企业注重廉洁教育和文化建设,加强干部员工 思想道德教育,树立廉洁自律的企业文化。
比较研究及启示
01
国内外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在法律制度、机构设置、审计制度、企业管理等 方面存在差异。
02
国外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但需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制定符合自身特点 的反腐倡廉建设方案。
国外国有企业实施严格的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财务、业务和治理结
构进行审查。
国内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概述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
国内国有企业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运营管 理流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
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
国内国有企业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行科 学民主的决策机制,防止权力滥用。
加强法律监督和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问责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严格追究责任。
健全企业内控机制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明确企业治理结构中各方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决策、执行 和监督机制。
强化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能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降低企业运 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的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2023
《【精品推荐】国有企业 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目录
• 引言 •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现状及分析 • 国内外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比较研究 •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国家经济稳定和 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 安全的重要举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基本要求
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 处理恰当 手续完备 程序合法
2019/12/3
33
方式: 自办 协办 交办
2019/12/3
34
程序
(1)受理、初步核实 (2)立案 (3)调查
2019/12/3
35
受理
接受违纪线索和材料 审查材料 登记材料 决定是否初核
2019/12/3
36
初核程序
2019/12/3
40
立案
2019/12/3
41
调查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终结阶段
2019/12/3
42
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受侵害人 的陈述、被调查人的陈述、视听材料、现场笔录、 鉴定结论和勘验、检查笔录。证据应经过鉴别属实,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2019/12/3
43
调查取证要做到
(2)必须坚持反腐倡廉方针,着力构建与现代企业 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9/12/3
17
(3)必须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使党组织 的政治核心作用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的各 个环节。
(4) 必须突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 责人这个重点,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2019/12/3
2019/12/3
12
政治坚强 公正清廉 纪律严明 业务精通 作风优良
2019/12/3
13
纪检监察干部能力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要求的能力 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 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能力 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 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能力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2019/12/3
1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及对策
●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任务和要求 ● 国有企业风险及腐败防控对策思考
2019/12/3
2
第一部分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形势、任务和要求
2019/12/3
3
一、形 势
2019/12/3
4
这些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持续 加大,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是消极腐败现象仍然 比较严重,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
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有经营管理责任意识的 教育
警示教育
2019/12/3
24
对策三: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重源头防腐
(1)关于“三重一大”问题。 (2)关于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的问题。 (3)关于遵守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的问题。
2019/12/3
25
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1)必须做好充分的科学研究论证。 (2)必须进行集体研究决策。 (3)参与集体决策人员必须发表或签署明确意见。
2019/12/3
9
省国资委纪委案件统计表
项目 接受信访举报(件)
其中:违反财经纪律行为 失职渎职行为
立案(件) 立案涉及人数
处分人数 组织处理
2007年 550
43 31 165 507 443 57
2008年 583
52 104 25 303 859 836 42
2019/12/3
38
(4)必要时可以对与案件有关的人员和事项,进 行录音、拍照、摄像。 (5)对案件所涉及的专门性问题,提请有关的专 门机构或人员作出鉴定结论。 (6)收集其他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证据。
2019/12/3
39
初核报告的写法
被反映人的自然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 初步核实的结果、存在的疑点、处理建议 参与核实的人员须在初核情况报告上签名
2019/12/3
50
调查报告的写法
立案依据 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 有关人员的责任 被调查人对错误的态度 处理建议
2019/12/3
51
案件审理工作
2019/12/3
52
组织处理 纪律处分 经济处罚 经济赔偿 职业禁入 刑事追究
2019/12/3
53
组织处理措施
警示谈话 调离岗位 降职 免职处理
2019/12/3
61
主要任务
(1)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执行国家法律法 规和企业管理制度,完成经营管理目标任务的情况, 促进企业加强执行力,维护指令畅通。
(2)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 现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会 同相关部门提出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意见,加强内部 管理监控。
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 确定初核人员 制定初核方案 实施初核 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
2019/12/3
37
初核采取的方法
(1)查阅、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账册、 单据、会议记录、工作笔记等书面材料。
(2)要求有关组织提供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 等书面材料以及其他必要的情况。
(3)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案件所 涉及的问题作出说明。
(3)对于有关机关移送的调查材料,必须认真审核, 经调查人员认定后才可作证据使用。
2019/12/3
45
调查措施
依法使用提请公安、审计等专门机关协助调查 的措施
建议停职检查、建议暂停执行职务、建议调离 原工作岗位和建议免职等组织措施
“两规”措施
2019/12/3
46
停职检查措施 “已不适宜担任现任职务”, 是指具有停职检查措施的条件
6
2、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调结构、 扩内需的大背景下,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败工作,发挥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12/3
7
3、清醒认识我省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向纵深 推进任务依然艰巨而复杂;
2019/12/3
8
4、从近年来严肃查处的多起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 败案件和中央正式颁布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 从业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 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等看出,国有企业 反腐倡廉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
(4)构成犯罪被判处刑罚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企 业的领导职务。
2019/12/3
58
刑事追究
2019/12/3
59
对策五: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主动创造价值,提升地 位
2019/12/3
60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 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 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以下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 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 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 工作。
2019/12/3
48
注意事项
(1)县(市)级以下纪检机关不得使用。 (2)使用和解除“两规”措施,应按规定通 知被“两规”人员所在单位和家属。 (3)使用“两规”措施的时限不得超过案件 调查时限。
2019/12/3
49
错误事实见面材料的写法
调查人的主要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及责任 错误事实材料,以调查组的名义落款
2019/12/3
62
(3)按规定参与调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 理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依法追究有关责 任者的责任,避免和挽回国有资产损失。
(4)按规定参与调查处理企业发生的重大、特大 责任事故,促进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019/12/3
63
(5)按规定及时将发现的违法违规违纪线索,移 交有关部门处理,督促企业依法经营和经营管理者 廉洁从业。
2019/12/3
14
第二部分 国有企业风险及腐败防控对策思考
2019/12/3
15
指导思想
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防治腐败 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
2019/12/3
16
基本思路
(1)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加强党 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之中。
2019/12/3
10
二、任务和要求
2019/12/3
11
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形 势的发展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反 腐倡廉工作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企业生产 经营管理为中心,以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国有 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建立 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实施纲要》,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 倡廉工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 保证。
(1)收集物证、书证,应尽量收取原物、原件;不 能收取原物、原件的,也可拍照、复制,但须注明 保存单位和出处,书证还须由原件的保存单位或个 人签字、盖章。
2019/12/3
44
(2)收集证言,应对出证人提出要求,讲明责任。 证言材料要一人一证,可由证人书写,也可由调查 人员作笔录,并经本人认可。所有证言材料应注明 证人身份、出证时间,并由证人签字、盖章或押印。 证人要求对原证作出部分或全部更改时,应重新出 证并注明更改原因,但不退原证。与证人谈话,调 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
(6)督促监察建议或决定的落实,纠正经营管理 者行为偏差,总结推广管理经验,健全管理制度,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完善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2019/12/3
64
对策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着力解决自身问题
2019/12/3
29
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责和最直接、 最有效的监督手段,有案不报是失职,有案不查是 渎职。
2019/12/3
30
1、案件检查工作 2、案件审理工作
2019/12/3
31
概念 基本要求 方式 程序、方法和措施
2019/12/3
现阶段反腐败必然面临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 成效明显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局面。我们既要增 强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感,又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 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