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概述
诊断标准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可以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临床表现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例如,按照感染部位可以分为呼吸 道、胃肠道、泌尿道等不同部位的感染;按照病原体类型可以分为细菌、病毒、真菌等不同病原体的感染。- 特点
03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详细 内容
培训医护人员
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 诊断标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完善病例报告制度
建立病例报告制度,规范病例 报告的流程和内容。
加强监测和监督
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和监 督,确保诊断标准的正确实施

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应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综合 医院、专科医院、诊所等。
注意事项
注意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 的沟通协调,确保诊断标准的顺利实 施;同时,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 和指导,提高诊断标准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01
积极引进和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提高医院 感染病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02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智能化和自动化
03
未来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手段,实现对医院感染病例的快速、准确诊断。- 个性化和精准化
谢谢您的观看
05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改进 和发展趋势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的改进和发展趋势
诊断标准的完善和更新- 诊断标准的细 化
针对不同病原体、不同感染部位、不同 感染类型的医院感染,制定更加具体和 细化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针对性。- 诊断标准的更新
诊断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诊断技术的创 新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症状体征2项+病原学诊断1项 症状体征: ⑴发热≥38℃。⑵恶心、呕吐。⑶腹痛、腹部 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包块状物伴触痛。⑷黄 疸。 病原学诊断: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 的标本检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 相符。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十一、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 染的急性发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十二、腹水感染 符合一条即可诊断 A.腹水检查变为渗出液。 B.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 痛。腹水常规检查WBC >200×106/L,N >25%。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附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二○○一年一月二日
卫生部办公厅 二○○一年一月三日印发
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1、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标准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有下列之一就可诊断: 1、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发热 2、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WBC和(或)N增高 3、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X线肺部有炎性浸 润性病变 (要排除非感染性原因:肺栓塞、心衰、肺水肿 、肺癌等) 4、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病 原学改变 5、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 X 线改变 (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⑵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治疗有效而认定 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

•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与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与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与(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院内感染或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保健过程中的患者发生的感染。

这类感染通常与患者接受
的医疗护理有关,如手术、插管、输液、输血等。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健康
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并且增加了相关医疗费用和医院时间。

为了
更好地识别和管理医院感染,医学界提出了一系列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一定时间内患者新
发生的感染。

感染通常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2.感染的分型: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症状,可以将医院感染分为呼吸系
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创伤感染等类型。

3.感染的诊断依据:为了确诊医院感染,通常需要依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咳嗽、呼吸困难、尿频、
腹痛等;体征包括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痰液、伤口分泌物等标本的培养和鉴定。

4.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感染的类型和部位,有一些特定的诊断标准
可以应用。

例如,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咳嗽、咳痰、胸痛、痰液培
养等;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菌血症、疑似败血症等;泌尿系统感染的
诊断标准包括尿频、尿痛、尿液培养等。

5.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针对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这包括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好医疗废物
处理等。

此外,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
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手术引流等。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概论概述: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HAI)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新发生或加重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了一系列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的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畏寒、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判断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2. 实验室检查:医院感染的诊断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液培养、尿液培养、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 影像学检查:医院感染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组织损伤或炎症,因此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

4. 病原学检查:为了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可以进行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来源。

医院感染检测方法: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检测。

常用的医院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环境监测:对医院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表面物品的清洁程度等。

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手部卫生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情况,可以评估手部卫生的合格率,并采取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3. 患者感染监测:对住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感染病原体等。

通过患者感染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耐药菌监测:耐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耐药菌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院感染的判断

医院感染的判断
尿路病原体:革兰阴性杆菌、葡萄球菌、酵母菌、β溶 血链球菌、肠球菌、阴道嗜血杆菌、脲气球菌、 脲酶 阳性的棒状杆菌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 【临床诊断】 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如:放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创伤 潜在性感染:无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 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医院感染?

患者痰培养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予以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患者湿罗音减 少,胸片示双肺斑片影略有吸收。但患 者仍发热。2天后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生 长。
医院感染?
否 临床表现好转——非新发感染
患者继续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但5 天后,痰量增多,变黄稠,痰培养示铜 绿假单胞菌生长。
SSI? 表浅切口感染?
练习5
患者女, 49岁, 因“腹痛腹胀1+月,便血22 天”于2012年2月28日入院,诊断为升结 肠癌。于3月6日在全麻下行”右半结肠癌 切除术”,术后转入SICU,术后生命体征平 稳,切口清洁无渗出,术后第6天,患者诉切 口轻度疼痛,有大量黄色清亮液体渗出。 无发热
SSI? 表浅切口感染?
( 1)患者留置导尿管>2天后且仍在留置期间;或(2 )或者留置>2天后且在拔管当天或1天后。
无上述有症状尿路感染的症状体征 尿培养尿路病原体阳性、细菌数>105CFU/mL( ≤2菌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监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监测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呼吸系统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手术切口感染
血液系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02
03
04
血管相关性感染
说明: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 ≥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医源性因素 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时间、留置导管导致误吸、反流、药物因素、呼吸机管道消毒管理不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血管相关性感染
01
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1.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准确判断和及时管理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2.感染类型分类2.1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2.2 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引起的感染。

2.3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4 尿路感染: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感染。

2.5 血液感染: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3.感染诊断标准3.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与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畏寒、咳嗽、尿频等。

3.2 实验室检查:通过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检测感染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病原微生物培养等。

3.3 影像学检查:通过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感染相关的病变区域。

3.4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手术史、用药史、既往感染史等。

4.诊断标准具体指南4.1 表面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表面感染,并确定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4.2 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手术切口情况、患者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4.3 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

4.4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尿路相关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

4.5 血液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血液感染。

5.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见附件一。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由于被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感染。

6.2 病原微生物: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

6.3 表面感染:病原微生物定植在皮肤或黏膜表面引起的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 1、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 2、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lgM抗体 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lgG呈4倍升高。 • 3、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 4、病理活检证实。 • 说明: • 1、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 2、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6个月内可出现HIV 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确 证试验。
三、胸膜腔感染 • 临床诊断 •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规检查白细 胞计数≥1000×106/L。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说明: • 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如 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 2、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 3、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于 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 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 其并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 4、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感染。 • 5、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仅需报告下呼 吸道感染。
• 2、病人≤1岁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 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 停、心动过缓,并至少有下列情况之一: •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 (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 (3)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 1、心包组织培养出病原菌或外科手术针吸取物培养出病原 体。 • 2、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中抗体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球菌),并排除其他部位感染。
三、输血相关感染 •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 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 临床诊断 •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 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 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四、病毒性肝炎 • 临床诊断 • 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出现 下述症状或体征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无其它原因 可解释。 • 1、发热。2、厌食。3、恶心、呕吐。4、肝区疼痛。 • 5、黄疸。 • 病原学诊断 •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庚等任何 一种肝炎病毒活动性标志物阳性。 • 说明: • 应排除非感染性病因(如:al—抗胰蛋白酶缺乏、酒精、药 物等)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或损害。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 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 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 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 杆菌等的感染。 •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胃肠道感染
• 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 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 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 •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 胞。 •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二、下呼吸道感染
•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 诊断 •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 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发热。 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 比例增高。 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 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 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 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 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说明: • 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 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 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 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 不严格限定。 • 2、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 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 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 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 说明: • 1、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后血液培养又 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 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染败血症。 • 2、血液培养分离出常见皮肤菌,如类白喉杆菌、肠杆菌、凝 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等,需不同时间采血,有两次 或多次培养阳性。 • 3、血液中发现有病原体抗原物质,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 球菌、乙种溶血链球菌,必须与症状、体征相符,且与其它 感染部位无关。 • 4、血管相关败(菌)血症属于此条,导管相关动静脉炎计入 心血管感染。 • 5、血培养有多种菌生长,在排除污染后可考虑复数菌败血症。
血液系统
• • • • 一、血管相关性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 织炎的表现)。 •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 理化因素所致。 •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 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 说明: • 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 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 细菌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 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呼吸系统
•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 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 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 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 的病原微生物。 •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 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 呼吸道急性炎症。
诊断依据
• • • • • • • 1、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 2、疾病发展过程记录 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易感因素 5、流行病学资料 6、入院至发病时间 7、改感染平均潜伏期
诊断医院感染的意义
• 及时发现和正确诊断医院感染是治疗医院感染的前提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是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的基本条件 •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关键
医院感染定义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 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 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 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 常见的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 住院获得,出院发病常见于: • 住院期间获得病毒感染,出院时处于窗口期,出院后相应血 清抗体呈4倍以上升高或培养出病原体
腹部和消化系统
• 一、感染性腹泻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样泻5次以上。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 •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 体所致。 • 说明: •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 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 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 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 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 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 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 原因所致的腹泻。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
院感科 巩静
主要内容
一、医院感染的概述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概述
• 广义: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 狭义:仅包括住院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发生的感 染 诊断程序 确定感染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诊断 病原学诊断 1、入院至发病时间 同社区感染 2、潜伏期 培养 3、与医院环境医用 实验室检查 设施的同源性 影像学
二、心肌炎或心包炎 • 临床诊断 • 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 1、病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 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并合并有下列 情况之一: •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 (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 (3)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心血管系统
• 一、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 临床诊断 •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确原因可 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发生变化、栓塞性 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 病原学诊断 •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 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 2、临床诊断基础上,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 3、临床诊断基础上,心脏瓣膜革兰染色发现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