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继往开来任务

合集下载

中国载人航天 30年逐梦苍穹

中国载人航天 30年逐梦苍穹

51 |聚焦|◎编辑|刘相龙中国载人航天30年逐梦苍穹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整整30周年。

9月21日,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整整30周年。

30年来,我国先后研制、发射了载人飞船、货运飞船、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在轨加注燃料、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驻留等许多关键技术,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首座先进的大型空间站,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时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最后一步,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推向高潮。

———————————————航天飞机与载人飞船的抉择———————————————其实,我国在1964年至1966年就发射了多枚生物火箭,先后把小白鼠、大白鼠和小狗等动物送上了天,而且所有试验生物都安全地回收了。

这些生物火箭试验开创了我国宇宙生物试验的先河,为航天医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66年,我国制定第一个“载人宇宙航行规划”,设想在1973年至1975年发射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并开始了我国载人飞船的总体方案论证工作。

在1968年1月召开的载人飞船总体方案设想论证会上,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曙光”1号。

同年4月1日,我国正式组建了代号为“507”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有关航天员生命保障、医监医保以及航天员选拔训练的任务。

1970年7月14日,党中央批准实施“曙光”1号载人飞船工程,也叫“714”工程。

1971年,我国从1000名空军飞行员里最终选拔出了20名预备航天员,并全面开展了载人飞船方案论证工作。

但由于我国当时经济和技术等基础非常薄弱,“曙光”1号飞船工程自1971年10月以后就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1975年3月,国家正式宣布我国首个载人航天工程下马,把航天的重点放在了研制应用卫星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此,我国从1986年起开始实施“863”计划,即发展高技术,其中包括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中国载人航天终于再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2009-12-15 17:04:00 | By: 赵智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抚今追昔,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健康发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向前推进。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一度濒临崩溃边缘、农村2.5亿人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有强大市场活力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

这一切都表明,在改革开放30年新的伟大革命中,中国实现了新的历史飞跃,以崭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东方。

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程,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2] 正确的理论和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成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武装,就会变成改革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开发区 三十周年 老领导采访提纲

开发区 三十周年 老领导采访提纲

一、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1.1 开发区成立背景及历史沿革1.2 三十年来开发区的发展成就1.3 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老领导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见解2.1 老领导对开发区成立初期的回忆和评价2.2 老领导对开发区发展成就的思考和肯定2.3 老领导对开发区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三、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经验与启示3.1 国家开放政策对开发区发展的促进作用3.2 开发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成功经验3.3 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四、开发区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4.1 开发区在转型升级中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4.2 开发区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规划与实践4.3 开发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五、结语5.1 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成就的肯定和总结5.2 展望开发区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前景5.3 对开发区发展道路的建议和期许文章题目: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一、开发区三十周年回顾1.1 开发区成立背景及历史沿革开发区的成立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旨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自1989年成立以来,开发区始终秉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中外企业投资。

1.2 三十年来开发区的发展成就三十年来,开发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从最初的单一产业发展到如今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开发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在引进国外资本的开发区也大力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圈。

1.3 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通过与国际接轨,开发区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老领导对开发区三十年发展的见解2.1 老领导对开发区成立初期的回忆和评价当年参与开发区建设的老领导回忆起区域刚刚成立时的情景,称其“一片荒芜,且极度欠发达”。

论述建国后30年的成就和发展

论述建国后30年的成就和发展

论述建国后30年的成就和发展建国后30年,中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发展,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取的巨大转变,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经济方面,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着庞大的贫困人口和严重的资源匮乏问题。

然而,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和经济计划,中国经济迅速崛起。

在农业方面,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工业方面,中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建立了一批以钢铁、煤炭、石油等为重点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同时,中国还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了工业化的进程。

这些经济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建国后30年,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家大力推动普及教育,实现了基本教育的全面普及。

同时,中国还加大对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在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社会建设方面,建国后30年,中国高度重视民生事业的发展。

国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建立了健全的医疗体系和医保制度,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中国还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了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社会管理和法制建设,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在外交方面,建国后30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

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入了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倡议和合作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建国后30年的成就和发展令人瞩目。

中国在经济、教育、科技、社会建设和外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建设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章-演讲致辞模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章-演讲致辞模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文章:征文演讲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XX年已是30年的时间了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但不容置疑的是,30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之所以把这个结合放到第一,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最根本的经验“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时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因为丢了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与世界观,就丢掉了共产党人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丢掉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法理依据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和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这一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30年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社会主义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改革不断完善自己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紧紧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这里面的辩证关系,就是邓小平1987年1月所概括的,一方面加强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一方面坚持改革开放政策”我们要继续开放,更加开放因为我们的承受能力比较大,加上我们有正确的政策,即使有一些消极的东西也不会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教育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为我们事业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供了保证”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坚持了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吸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十七大报告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作为改革开放的经验,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的深层次揭示谁都不会忘记,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群众实践经验中发现并总结而形成的人民群众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就能有效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从而推动改革开放总结30年改革开放经验,就是既要看到党的领导的作用,也要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要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在决策时倾听群众的声音,尊重群众的首创,从而使我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最大程度符合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强调我们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仅使我们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这是我们为什么强调要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原因30年来,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了这个基本制度,同时又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不仅提出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且开始了由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移这也是对我们党的挑战,即要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同市场经济多元化要求的关系党既要具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又要具备协调利益、整合社会,进而巩固群众基础的本领这是一个非常繁重的任务和历史性的课题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基础的变革从来就不是单向的,从来都是和政治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相连的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就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效率与公平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和执政党面临的敏感性的问题,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稳定和执政党的信用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及政策调整的过程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社会公平不断凸显出党的执政理念中的地位,随后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思考和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不管我们对全球化怎么理解,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变化的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30年的经验就是,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孤立起来,不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只会越来越落后因此,在保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途径但同样重要的是,独立自主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前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实际出发,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积极融入国际环境和广泛利用外部条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大力推进改革发展,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必须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这个社会环境就是要稳定,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正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总结30年的经验就是,稳定压倒一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第十个结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强调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之所以把这一经验放在最后,是突出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更大胜利但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紧在一起的,党的事业与党的建设既相互,又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党的事业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的建设的依托和载体;党的建设必须符合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在推进党的事业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改进胡锦涛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指出,“十个结合”,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其中,前三条是管总的,揭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真谛;最后三条,则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保持国内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改革发展的保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科学概括,为我们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

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分享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演讲稿的时代意义的认识。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意义重大,更是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发展进程的必经之路。

三十年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穷困潦倒、闭塞落后、思想封闭,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如何打破这种困境,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摆脱,成为了当时中国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诞生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突破,实现了最为重要的一步跨越式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同时我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目光放远开放创新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国家将目光放远,积极拥抱全球化。

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技术、思想引入国内,还大力推进开放与改革,培育了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正是这些人才的努力和贡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纵深改革结构优化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入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和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都为中国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破茧重生再创辉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成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这一阶段中,中国在治理和经济上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和方法已难以适应实际情况,而新市场、新技术、新企业等新元素的涌现,使中国经济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脱离了“茧”。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演讲稿,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创造性贡献,都至关重要。

时代是流动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前进,不断地追求更高目标。

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不仅仅是在当时为人们提供帮助的暖流,更是对今天和未来人们生活的诉求吗。

改革开放30年纪录片解说词

改革开放30年纪录片解说词

改革开放30年纪录片解说词改革开放30年纪录片解说词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带您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见证中国的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198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贫困。

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历史性的决策——改革开放。

这一决策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经济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私营经济发展。

特别是在1990年代初期,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实行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建设。

这些举措为中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其次,在教育、科技和文化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在高铁、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文化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再次,改革开放使得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推动建立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区。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民生福祉。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中国将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往开来科学发展——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
2010年5月3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活动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北大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来贺电,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原校长陈佳洱院士和许智宏院士,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副校长岳素兰等出席庆典。

清华大学等国内27所高校的化学院(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10余所科研院所的领导,以及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和日本高分子学会等国外学术机构的主席等也前来庆贺。

应邀参加庆典的还有来自全国30余所中学的校长、北京大学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的领导。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的1600余名历届校友、600余名学生代表和教职员工以及包括2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近200名特邀嘉宾聚集一堂,共同庆祝我国高校第一个现代化学系的百年华诞。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现场
当天上午,百周年讲堂内呈现出一片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观众席上方悬挂着“为建设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而努力奋斗”的横幅。

老友新朋热情交流,激动的泪水和欢乐的话语深深感染着每个与会者。

九十高龄的西南联大化学系1940级校友武永兴学长由儿子搀扶着、在1944级校友苏勉曾教授的陪同下来到捐款处为母校捐款5000元,并留下了“我了了一个对母校的心愿”的感人话语。

十时许,庆典活动在《薪火化学梦》的歌声中拉开序幕。

庆典仪式上,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发表讲话。

他强调北大化学的一百年,是饱经磨难的一百年,是锐意进取的一百年,也是海纳百川的一百年。


希望全体北大化学人从历史中汲取营养,继承和发扬北大化学的优良传统,为北大化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做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

高松院长在发言中向参与盛会的校友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发展的领导、同行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助各种图片和数据,高松院长回顾了北大化学学科的百年奋斗历程,展示了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精采历史片段,汇报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现状,提出了学科的未来发展目标,并在最后倡议设立“分子科学基金”以促进学科的可持续科学发展。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发表讲话
化学学院院长高松院士做“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主题发言
林蕙青部长助理宣读了刘延东同志的贺信,贺信向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百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鼓励全体师生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撰写了“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题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校长周其凤院士也分别为本次庆典题写了“百年精英谱华章,北大化学铸辉煌”和“入化出神”的贺词。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姚建年和国家科学技术部叶玉江等领导嘉宾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肯定和鼓励化学学院百年卓越成就的同时,也希望北京大学化学学科未来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宣读刘延东同志的贺信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白春礼院士致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姚建年院士致辞
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叶玉江副司长致辞
美国化学会主席Joseph S. Francisco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常务董事Neville Reed博士和日本高分子学会主席Mitsuo Sawamoto教授先后致辞,表达祝贺。

国内高校的化学院(系)代表、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和科研院所代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万立骏院士分别回顾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和中科院化学所与北大的深厚历史渊源与长期学术合作,期望今后全国化学界同仁一同携手,共创中国化学学科的美好未来。

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许国勤教授、中学校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佩东也
先后致辞。

美国化学会主席Joseph S. Francisco教授致辞
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希院士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万立骏院士
中学校长代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佩东致贺词
校友代表、美国加州大学钱煦院士,北大化学学院退休教师苏勉曾教授、在职教师代表来鲁华教授以及学生代表赵晓堃分别发言。

他们都为自己是北大化学人而深感荣幸和无比自豪,同时表示要努力工作与学习,群策群力,为北大化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校友代表、美国加州大学钱煦院士发言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退休教师苏勉曾教授发言
在职教师代表来鲁华教授发言
学生代表赵晓堃发言
北大原校长许智宏院士、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副校长岳素兰教授和学院领导为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本年度的奖学金和奖教金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

为了感谢校友历年来对学院的支持和帮助,化学学院特意设立并在此次庆典会上颁发了首届“校友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分别为:北京兴大科学系统公司董事长、1957级校友杨旭清;福莱姆公司总经理、1977级校友刘彤舟;上海展昱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1980级校友杨常青;安捷伦科技公司全球副总裁、1983级校友牟一萍;上海明德药业公司董事长、1985级校友李革博士。

随后,李革博士代表获奖者发表了获奖感言,他认为母校给予他最关键的教育是学会自信,并倡议校友们继续以各种方式为北京大学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会还举行了“分子科学基金”启动仪式。

北大原校长陈佳洱院士、化学学院唐有祺院士、徐光宪院士和高松院士,以及校友李革博士共同按下了“分子科学基金”的启动球。

大会主持人、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刘虎威教授向第一批为基金注资的王仁祥等校友,以及北大先锋科技公司和安徽铜陵化工等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颁发校友杰出贡献奖
分子科学基金启动仪式
学术报告会
化学发展论坛会场
化学教育论坛会场
校友论坛
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校友做学术报告
庆典大会结束后,3日下午在化学学院还分别举行了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学术报告会”、“化学发展论坛”、“化学教育论坛”、“校友论坛”和百年院史展览。

美国阿克隆大学的程正迪教授,加州大学的Paul S. Weiss教授,芝加哥大学的Robert Haselkorn教授,康奈尔大学的Jerrold Meinwald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校友等5位国际著名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

同时,还与安捷伦科技公司、北京兴大科学系统公司和沃特世公司签署了捐赠和捐款协议,举行了校友捐赠物揭幕仪式。

晚上,在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了化学百年庆典专场音乐会-“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碰撞”。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庆典专题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