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二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3、 社会文教费支出:改革以来呈上升趋 势,但依然偏低。
• 4、国防费支出:呈下降趋势。
5、 财政补贴支出:改革以来先升后降, 但目前比重仍过大。
6、 债务支出:上升较快——积极财政政 策的结果。
7、社会保障支出:所占比例极低——随着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其所占比例将极大 提高。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 比重
8.9
1.2
10.6
1.5
11.6
1.7
12.0
2.0
12.8
2.0
14.1
2.1
转移性支出 合计
绝对数 比重
30.1 2.7 166.6 13.2 839.7 33.0 1205.2 31.2 1686.6 21.0
17.5 17.5 17.4 17.4 18.4 19.7
表3-6 我国财政支出中转移性支出及其比重(单位:亿元)
• (二)如何实现理想的财政支出结构?
– 财政部门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按比例分 配资金
– 做好财政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和财政监督
• 三、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五五”时期
行政管理费 5.3%
其他 4.0%
国防费
2、研究财政支出结构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财 政支出的相对重要性,探索各类支出的内在联 系及规律性。以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形成财 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 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规范分析
• (一)最优的财政支出结构应能使每一 项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即每一元钱不 论用在哪一个支出项目上,给社会带来 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政策性补贴 (价格补贴)

第五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五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总体判断,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支出刚性不减,收支平衡矛盾凸 显,是当前财政收支形势的重要特征。
27
120000
1978-2011财政收支变化(亿元)
100000
MAUQ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16 -
MAUQ
由此可见,按照皮科克与威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造成公共支出增 长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种:
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在税率不变的税收制度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它使政府公共支出上升并 与其成线性关系。 外在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危机,它使公共支出与公共收 入在更高水平上保持一种相互增长。这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
同经济”,并据此提出了新的国家职能观,认为
国家的职能应有发展文化教育和增进社会福利的
职能,国家应为“社会国家”。
5
MAUQ
瓦格纳 (Adolf Wagner)在19世纪80年代对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进行考察后认为: 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收入增长之间,是存在着 一种函数关系的。

投入比较低(主要满足 人们的吃、穿等基本生 活需要)

投入比较低(以确保人 们的最低生活水平为目 标)



随人们的需求层次提高而大幅增加(政府要为个人提 供配套设施与管理,如公园、治安等;教育、卫生、 福利等方面财政支出增加)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我国近十年财政支出变化分析

近十年来,中国的财政支出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这一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大幅增加,但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我国财政支出总体上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自2024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其中,2024年和2024年的增速稍有放缓,主要受到经济增长放缓以及财政收入下降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复苏,财政支出增速在2024年以后又逐渐回升。

其次,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支出占比逐渐提高,这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关注和投入增加。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出也有所增加,反映了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

然而,农业农村领域支出相对较低,仍然面临一些短板和不足。

第三,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模式发生了一些转变。

财政支出的主要渠道由政府直接投资向公共服务购买转变。

政府职能逐渐向市场调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这就需要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来满足民众的需求。

同时,财政支出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投入为主转变,这是为了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另外,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财政支出规模的增加使得政府债务压力增大,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财政管理。

其次,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措施,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能和质量。

最后,财政支出的转型需要注重资源的配置和范围的选择,以确保支出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呈现出总体稳步增长、结构调整、模式转变的特点。

在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支出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模板范本】

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绩效分析内容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都不断发生变化,这背后了揭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民生等问题的重视程度。

但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个必须改进的工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重点应当增加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支出.因此做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财政支出规模结构效益一. 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通过财政支出来干预,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既反映了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范围和力度,也反映了财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我国财政支出的变化分析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除1980、1981这两年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的。

财政支出增长率的曲线基本上是一条波动上升的,但每年的财政支出规模占GDP的则有所不同。

由于财政支出增长的速度慢于GDP增长的速度,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一直下降,到1997年才开始回升,幸好回升速度比较快。

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所走出来的的曲线是先逐年下降随便又逐年回升的变化。

这体现了经济体制转变时期所带来的变化。

2003年以后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减少。

此时我国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在03年和04年就降低到小于1,但05年又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所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是上升的。

因此随着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所以我国必须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在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中央财政主要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

1%;中央财政在“三农”方面上的支出安排9884.5亿元,增长15。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基础理论及结构分析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 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 (2)购买性支出对政府有较强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 府效益约束较软。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约束硬;转移性支出对 微观经济主体约束软。
4、按照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 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
2、“十一五”期间措施
讨论题:结合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 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 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 开放不断深化)。
就“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 方式转变”、 “收入差距”、“教育就业”、“基础设施 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你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展开讨 论。
立项
界定
支出
2、配套原则: 是指财政支出在立项的基础上,各项
支出之间应相互协调,结构优化。
3、节省原则: 政府在满足公众的公共需要的同时,
又要最大限度的节约支出。
4、效益原则: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公共支出的最优化,即以 最小的社会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两种方法:
(1)成本—收益法
含义 :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和总收益进行对比分 析,更多应用于公共支出决策中。
社会福利
经济发展与运输
一般行政
五、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
分析
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选择和中长期发展
战略及当前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1)政局是否稳定; (2)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政府干预。 3、社会性因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MAUQ
- 21 -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 (或GNP)的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 (或GNP)的比重
MAUQ
- 22 -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MAUQ
- 11 -
政府收支分类科服务、202 外交、203 国防、204 公共安全、 205 教育、206 科学技术、207文化体育与传媒、208 社 会保障和就业、209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10 医疗卫生、 211 节能环保、212 城乡社区事务、213 农林水事务、 214 交通运输、215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216 商 业服务业等事务、217 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218 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2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221 住 房保障支出、222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227 预备费、 228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229 其他支出、230 转移性支 出
MAUQ
- 24 -
瓦格纳的研究成果(财政支出扩张论)被后人称 为“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可表述为: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 应随之提高。
瓦格纳把公共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上升 的原因分为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 素,是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因素, 包括有市场失效、外部效应以及需求的收入弹 性等。
课程思考
如何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 如何根据财政分类支出分析政府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支出演变的一般趋
势是什么? 如何定位当前中国财政支出水平?
MAUQ
-1-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二)支出经济分类
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 和具体用途,分设类、款两级 1、工资福利支出。分设11款。 2、商品和服务支出。分设25款。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分设9款。 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分设5款 。 5、转移支付。分设4款。 6、赠与。分设3款。 7、债务利息支出。分设6款。 8、资本性支出。分设9款。 9、贷款及产权参股。分设4款。 10、债务还本支出。下设1款:债务还本。 11、未划分的支出。分设5款:预备费、预 留、补充社保基金、未划分的项目支出、其他。
瓦格纳法则(Wagner’s Law) 皮科克(Peacock)与怀斯曼 (Wisemen)的替代——规模效应 理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W.W.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 性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⒈经济性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体制 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⒉政治性因素 政局是否稳定 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 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⒊社会性因素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三)政治决策程序
复习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二、基本理论 1、财政支出按不同标准所进行的分类 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 分析的意义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文科卫支出
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经 济管理支出和社会管理支出 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 购买性支出-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收入再分配职能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财政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财政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财政收支的规模、结构和趋势,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具体时间段的财政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一)数据来源本次分析所使用的财政数据来源于具体的部门或数据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债务等方面的数据。

(二)数据处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值、统一口径、进行季节性调整等。

三、财政收入分析(一)总体规模在具体时间段内,财政收入总额为具体金额,较上一时期增长/下降了百分比。

从增长趋势来看,呈现出具体的趋势,如稳步增长、波动下降等。

(二)收入结构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百分比。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具体金额,占税收收入的百分比。

2、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总额为具体金额,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

(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在具体时间段内,经济增长率为百分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调整对财政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具体的税收政策变化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增加/减少。

3、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同。

在本时间段内,具体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财政支出分析(一)总体规模财政支出总额为具体金额,较上一时期增长/下降了百分比。

支出规模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投入力度。

(二)支出结构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具体金额,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主要用于保障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2、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教育支出为具体金额,医疗支出为具体金额,社会保障支出为具体金额,分别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1 654.1 649.4 1212.7 1844.8 3452.2 3742.2 4642.3 6823.72 9233.55 10798.18 15886.5 18902.58
25.5 70.4 60.5 55.3 48.5 44.8 43.1 39.52 41.85 39.5 38.71 36.18 34.24
2015年7月16日 10
1978---2006财政支出总额与转移性支出比较图案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总额
2015年7月16日
11
类别
20 00
20 02
20 04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2015年7月16日
20 06
6
财政支出 总额 (亿元)
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 经济建设 支出 社会文教支 国防支出 出 行政管理 支出 其他支出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1990 1992 1993 1995 1997 1998 2000 2001
社会文教费 14.4%
经济建设费 29.1%
社会文教费 14.4%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趋势显示图 (%)
2015年7月16日
8

按经济性质分类
• 即以公共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分 类 • 购买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政府
部门事业费和投资拨款等
• 转移性支出 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
2.9 1.O 4.2 3.7 7.5 7.9 8.5 12.26 8.47 10.24 10.68 11.19 11.97
2015年7月16日
7
“五五”时期
行政管理费 其他 5.3% 4.0% 国防费 16.4% 经济建设费 59.9% 行政管理费 19%
国防费 7.6%
“十一五”时期
其他 17.7%
11.1 13.2 8.0 16.4 22.1 21.4 25.92 25.38 25.73 26.74 27.14 27.6 27.58
41.1 8.9 22.4 16.0 10.4 8.4 10.1 9.17 9.3 8.8 8.66 7.6 7.6
19.3 4.8 4.9 6.2 9.3 12.O 12.38 13.66 14.6 14.72 14.82 17.42 18.58
它表示财政支出增长与同期 GDP增长之比。表明每增加一 单位GDP,财政支出增加的数额。
2015年7月16日 15
1991---2006财政支出增长率 3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系列1 10 11 12 13 14 15 16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考察财政支出的意义
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既反映政府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范围、领域和力度,也反映财政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
2015年7月16日
3

按费用类别划分
按照国家职能,将公共支出区分为
– 经济建设费 – 社会文教费 – 国防费 – 行政管理费 – 其他支出 • 这种分类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公共支出与国家职能直接联 系起来,使得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明确,也便于公众了解 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2015年7月16日
12

按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经常性支出
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补偿方式应该是税收。
资本性支出
使社会当期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受益,补偿方式应当是
税收和国债。
2015年7月16日
13
3.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的度量指标
1.绝对指标
用于考察财政支出的绝对数额; 其特点是能够较直观地反映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2015年7月16日
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9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意义
1.如果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的比重较大,财 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就大些,直接通过财政 所配置的资源规模也就较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 占比重较大,财政活动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 就大。
2. 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 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弱。 3.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 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弱。
缺陷:难以反映影响财政支出的各种复杂因素。
2.相对指标
指财政支出总额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如GDP、个人可支配收入等的比值。
将财政支出加以分类,通过主要支出项目与GDP之间的比值,考察财政支出增 长的结构性特点。
3.政府总支出的计算
2015年7月16日
14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4


2015年7月16日
2006年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图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2015年7月16日
5
1978---2006中国财政支出结构图 100% 80% 60% 40% 20% 0%
19 80
19 90
19 9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9 94
19 96
19 98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就是她的意识形态”------ 熊彼特

3.1财政支出分类 3.2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2015年7月16日
2

什么是财政支出?
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 分配活动,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职能活动范围及其所发生的耗费。

它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即所谓“同比”增长率。以△G%表示,△G%=△G/Gn-1= (Gn–Gn-1)/Gn-1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 之比。若弹性系数大于 1 ,表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 GDP增长速度。
3.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购买性支出 其中:经常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其中:公债利息 补助金 其他 合计
45.2 34.9 10.3 41.0 5.6 35.4 13.8 100.0
61.5 50.1 11.4 22.5 5.5 17.0 16.0 100.0
两类国家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