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语文教案《组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欣赏歌词中表现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家的风采。

3、体会歌词中表现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中心教学难点:体会歌词的音乐美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录音机、投影仪预习要求:1、制作读书卡2、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特别是关于红军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方面的资料学法设计:以学生自学为主,自行解决生字、词。

品味语言时,也以学生自找喜欢的词句,或互相质疑,解答为主。

为了进一步体会歌词的气势与节奏,师组织活动:学生朗诵比赛,教师指导,点评。

其余由学生自主评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七律长征》导入二、简介背景:作者萧华,江西人氏。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创作。

三、朗读歌词,体会情感听音乐艺术片《长征组歌》选段:《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1、师范读,提问: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调?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回答:朗读时抑扬顿挫,低沉,高昂,读出豪迈之情。

2、从歌词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四、品味语言,合作学习再读《四》,讨论以下问题:1、中心句是哪句?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或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质疑)3、比较本课与《七律长征》语言上有何不同?(讨论交流)师提示:本课内容是歌词,通俗易懂;《七》中的语言艺术化、较深刻,需要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体会红军长征精神。

提示:1、中心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一句画龙点睛的盛赞毛主席的用兵如神。

2、如开头三句,用短句有气势,突出当时的局势严峻,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再如:“天如火来水似银”,用比喻生动再现天气的酷热和缺水的景象,从而渲染红军行军的艰辛。

再如:又来四句三字短句,再现红军不仅面临严酷的环境,而且处于被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艰难处境,从一个“压”字即可看出来。

从第10�D�D16行,这几行文字生动形象的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场敌我之间的运动战。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组歌(节选)》教案

《组歌(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了解运用拟人手法所创造的意境。

3.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组歌》的内容和情感。

2.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并体会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研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所运用的拟人手法和优
美的语言,并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思想感情。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海浪和雨的认识和感受,引导
学生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5.总结归纳: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海浪和雨的短文,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和优美
的语言。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

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组歌》既是一种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歌教学,除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还能够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本文结合教育现状和实际情况,对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进行了探讨。

【正文】一、何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分工合作,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并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才华,共同完成一首歌曲,达到锻炼和提升孩子们表演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目的。

二、如何制定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案?1.确定选题根据课程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选题,如:节日歌曲、校园流行歌曲、民歌、儿歌、童谣等。

2.确定歌曲选定题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歌曲的选择。

推荐歌曲时,要根据歌曲难易程度、曲调和旋律、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歌曲适合班级整体水平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3.确定表演形式根据歌曲选题和班级实际情况,确定表演形式和舞台布景。

如:通过独唱、合唱、舞蹈、器乐、朗诵等多种表现形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不同形式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特长。

4.制定排练计划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排练计划。

应根据每个孩子的表现情况,确定他们在歌曲中的角色分配。

多次排练,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保障整体表现效果。

5.展示演出演出前,教师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必要的化妆、服装、道具布置等工作,确保演出效果。

三、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能带给孩子们什么?1.提高音乐素养以班级为单位的《组歌》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通过唱歌、演奏等方式,认识和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强化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培养课堂合作能力《组歌》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孩子们合作、协作、友爱、互助的机会,能够有效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提高自信心和表现能力在《组歌》的教学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表演、演唱与舞蹈等方式,实现自己的成就感,提高自信心,锻炼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

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4篇》,快快拿去用吧!语文课文《组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德育目标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读·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板书课题、作者)二、资料助读纪伯伦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组歌的特点和要求,了解歌曲表达情感的方式,掌握正确地唱歌的基本要求。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合作完成一首组歌的创作与表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组歌的特点和要求,掌握正确地唱歌的基本要求。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能够合作完成一首组歌的创作与表演。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组歌,回顾学过的一些经典组歌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组歌的特点和要求,如合唱方式、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了解歌曲如何通过音乐完成情感的表达。

3.分组练习(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从中选择一首适合自己的歌曲进行合作创作。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自行创作歌词,也可以选择改编已有的音乐作品。

4.创作分享(20分钟)5.练习演唱(30分钟)每个小组开始排练演唱,老师和助教利用这个时间帮助学生纠正唱歌中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发声、控制节奏和合理运用声音的表情。

6.表演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动作和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对这首歌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7.总结评价(10分钟)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作才华,并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创作精神。

四、课后延伸: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歌曲创作保存下来,用于其他演出或参加相关比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歌曲创作活动,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

《组歌》语文教案《组歌》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歌曲,适合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美的感受,在诗歌的演唱中培养学生的声乐素质、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以下是一份《组歌》语文教案的参考: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感和音准。

2. 增加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唱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源。

2. 《组歌》歌曲的歌词和音乐文件。

3. 打印学生歌词,分发给学生。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组歌》的封面和歌手信息,简要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和作词作曲的人物。

引起学生对该歌曲的兴趣。

2. 学唱(1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和逐句教唱的方式,带领学生逐步学唱《组歌》。

首先播放整首歌曲,让学生用听觉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然后以句子为单位,逐句教唱,学生跟读后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整首歌曲。

3. 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组歌》的歌词,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歌曲的主题是什么?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4. 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部分来演唱。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部分进行表演。

每个小组可以自行设计动作、舞台布置等,增加表演的趣味性。

在表演前可以进行适当的排练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的表演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5. 总结(5分钟):邀请学生评论各个小组表演的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合唱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本次合唱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自己的歌曲歌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唱歌曲,进行分组练习和表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合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5:用歌唱让学生体验语言之美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5:用歌唱让学生体验语言之美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5:用歌唱让学生体验语言之美。

一、教案设计教材:八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3.表达诗歌语言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演唱一首现代诗歌,让学生学会如何体验语言之美。

教学步骤:1.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讨论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和印象。

2.学生熟悉诗歌的内容和韵律,并掌握歌唱基本技巧。

3.分组排练,学生需要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运用歌唱的方式,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

4.现场演唱,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二、歌唱如何让学生体会语言之美1.音乐的魔力。

歌唱不仅仅是把文字读出来,更是一种音乐艺术,是通过音乐将文字和情感相结合,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韵律的重要性。

歌唱强调韵律和节奏,这是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通过演唱,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时尝试将歌声与文字相互融合,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情感的传递。

歌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和歌声,学生可以更加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感和感受。

4.拓宽语言的理解。

歌唱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言,通过运用不同的语调和音乐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使用语言,并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歌唱的方式来体验语言之美,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语言的兴趣和热情,更能够让他们深入了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语言的力量和魅力,拓宽视野和思维。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

初中语文组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组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组歌:《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鹿柴》、《江雪》。

2. 文学作品欣赏:《庐山谣》、《乌衣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组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组歌产生兴趣。

2. 教师通过播放组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组歌的美妙。

二、学习组歌(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学习组歌,包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鹿柴》、《江雪》。

2. 教师讲解每个组歌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组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庐山谣》、《乌衣巷》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组歌和文学作品的灵感,进行创作练习。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创作形式,如写作、绘画、表演等。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组歌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展示和评价中的表现和反思能力。

教学资源:1. 组歌的音频和歌词。

2. 文学作品的文本。

3. 创作材料(如纸张、画笔等)。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组歌》教案设计
导读:知识与能力: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从而更深入
地体会文章的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文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及其它修辞手段;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及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
翱翔(ao2)长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
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