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解析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蛛网膜下腔 出血 ;血管痉挛 ,颅 内;相 关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733 【 .5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7 97 (02 7 27 — 3 0 — 52 21 )0 — 38 0 0
rs a sbre ni hmo h g (S H) . h cdneo C Sia ot 0 t % ,adt m t sbg ret f r ym l u a h o e r ae aA a d T ei iec S V u % o 0 n f s b 2 3 n es po ei t e u h y m n h oo
sbrcni e o hg , aA u aah o hm r ae S H) 后 4 ~ 的及弥漫性 的脑血管痉挛可导致 局部脑血 分 布于各个脑沟裂的厚血块 与 S V d C S明显
1 2d内磁 共 振 血 管成 像 ( ant eo 流 量 (e o a cr r l df i,rB ) 相 关 ( =00 8) l se m ge crs- i r ̄ n e ba bo ud C F l e l o l P . 0 ;Ca sn等 研 究 了 a
a AH. S
【 e od】 Sbr ho m r ae a sa ,ir r i ;Rl ata o K yw rs ua ni h o hg;V s ps n a a a e v c r c a de r o m tc l n en f t s
,重 度 血肿 、脑 内血肿等多项指标 ,证实 了弥散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 ( ers 管痉挛 的严 重程 度 和范 围相 关 ] n a uym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颅内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异常扩张的一种疾病,当动脉瘤破裂出血时,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血管内插管技术来修复动脉瘤的方法,适用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
本文将介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及预后分析。
一、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时机1.平稳期: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病情较为稳定,没有明显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或严重的脑水肿等并发症。
这个时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
2.再出血前: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发严重的脑挫伤、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
如果发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患者有再次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
3.一般不宜介入治疗的情况: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一些情况不宜进行介入治疗,如有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引起的意识障碍等,应先进行辅助治疗控制病情后再考虑介入治疗。
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预后分析1.存活率: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死亡率。
根据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经过介入治疗后的短期死亡率为5-10%,长期死亡率为20-30%。
介入治疗后的1年存活率为70-90%。
2.再出血率: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通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研究表明,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为2-5%。
3.残疾率: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回复。
根据研究,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残疾率为20-40%。
综上所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治疗适用于平稳期和再出血前的患者,并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存活率和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在介入治疗后,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等。
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应及时进行介入治疗,并进行系统的预后评估和随访。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论文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6例介入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个案,分别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出现的护理、心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术后的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结果:26例接受此项介入治疗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新技术的开展使患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了致残率。
良好的治疗效果有赖于精心的全程护理。
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24-02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增高,严重影响预后。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它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患者痛苦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加强动脉瘤病人术前术后期护理对提高病人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有着不可忽视意义[2]。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对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应用微弹簧圈栓塞术,通过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20例有高血压病史;均行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前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有颅内动脉瘤。
均在完善术前准备后立即行栓塞治疗。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动脉瘤的介人手术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病人对诊疗技术心存疑虑,心理紧张,担心手术成功率及危险性[3]。
因此在本研究中,护士首先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动态,有无紧张和焦虑,对病情的了解程度。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性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患 者 的疼 痛原 因及护 理对策 , 旨在早 期发 现疼痛 , 安全 镇痛 , 进 积极治疗 , 促 提高 患者生 活
质量。
分 降至 3分 以下 。
讨论
1 .动脉瘤性 蛛 网膜下 腔 出血 患者疼 痛有如 下主要 原 因 :
( ) 内动脉 瘤破 裂 出血 : 1颅 动脉瘤 破 裂 出血 时 , 内血肿 及 周 围脑 水 肿带 机械 作 用 于疼 痛 敏感 结构 , 颅 是
产生 疼痛 的主要 原 因。 ( ) 血管痉 挛 : 内动脉瘤 患者 遇血 压骤 然增 高 , 射性 引起 颅 内小 动 脉痉挛 或扩 2脑 颅 反 张, 血管壁 神经末 梢受 到刺激 而 引起 头痛 发作 。 ( ) 内压升 高 : 脉瘤 破裂 出血早期 , 内压 升 高 , 肿 和 3颅 动 颅 血 脑水 肿挤压 周 围脑组织 , 使周 围正 常组织 缺血缺 氧 。( ) 4 环境 因素 : 因住 院后 环 境改 变 , 患者 多缺 乏安 全感 , 出现严重 的焦虑情 绪 , 机体 的疼痛 阈降低 。 ( ) 理 因素 : 5心 患者 获知 患颅 内动 脉瘤 后 , 极度 惶恐 , 疼痛 的敏 其
蛛 网膜下 腔 出血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 指血 液流 入脑 表 面 软膜 与 蛛 网膜 之 间 的腔 隙 即蛛 网膜 下 腔 。8 % 的 自发 性 S H) 0
S H是 由脑动 脉瘤破 裂 引起 的 , A 主要 表现 为 突然 的剧 烈 头痛 , 以呕 吐 , 伴 意识 不 清 、 抽搐 、 量 出汗 等 , 重 大 严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因素先进行单 因素分析,离散型资料采用 x 检验 ,连续型资料
( ut es H n. sl H  ̄床分 级 和Fses T 级 等 )采用 t i r’C 分 h 检验 ,对 筛选
出有 统计 学 意 义 的变 量进 行 多 因 素lgsc o i i回归 分 析 ,以P 0 5 t < . 0
相 关 高危 因素 的分 析 。 1 纳 入 标 准 :所 有 病 例 均 由 C 扫 描 确 诊 存 在 蛛 网膜 下 腔 出 . 2 T 血 ;所有 病例 均 由我 院 全脑 血管 造 影术 确诊 存 在动 脉瘤 ;发病 时
为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至收入赣州市人 民医院神经外科 接受治疗前任何时期按照H n ut
后 发现 ,再 出血 、脑血 管痉 挛 、吸 烟史 、血 压 、血 糖 、 白细 胞计 数 、Fses T 级共 7 i r’C 分 h 个危 险 因素 之 间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O0 .5)。
即剔除 )和发病至接受治疗前任何时期按照Hu t s量表级别 n. s He
其 中死亡3例 ,病死率为2 . 5 5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药物治 4
疗 。根据 患 者 出院 时 的情 况进 行R n i 疾 量表 评 分分 为 预后 良 akn 残 好 组 (I一Ⅲ级 )和预后 不 良组 ( ~Ⅵ 级 ),对 两组 患 者进 行 Ⅳ
1 统 计 学处 理 :采 用 S S 3 软件 ,对可 能 影 响预 后 的高 危 . 5 P S1. 0
前的一些活动,但能够无需多少帮助而照料 自己;I级:中度残 H
疾 :需 要 一些 帮 助 ,但 可 无需 帮 助行走 ;1级 :中重度 残疾 ,没 V 有 帮助 时 不能 独立 行走 ,没有 帮助 时不 能 照顾 自己的躯 体 活动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颅内血肿15例分析

重, 有意识 障碍、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者所 占比例高 , 主要考虑
与 大 脑 半 球 脑 实 质 受 损 出 现 相 应 脑 功 能 障 碍 有 关 。伴 颅 内
血肿的动脉瘤性 S AH 与 AV 所 致 S M AH 不 同 , 者青 年 男 后
性多见 , 病高峰 2 ~3 发 O O岁 , 痫 发 作 多见 , 出 血 相 对 较 癫 再 20 一l 2 1 -3我 院 共 收 治 伴 颅 内血 肿 0 6O 一 0 10 少 , 隔 时 间 长 , T 多 数 可 见 不 规 则 局 灶 性 高一 或 低 等 混 间 C 低 杂 密度 区 , 强 后 见 不 规 则 密 度 升 高 区 , 有 引 流 静 脉 及 供 增 伴
动 脉 瘤 性 蛛 网膜 下腔 出血 伴 颅 内血 肿 1 分 析 5例
刘 驰 郑 自龙 刘 杰 周 琴
湖 北 大 冶 市人 民 医 院神 经 内科 大 台 4 50 3 10
【 关键 词】 蛛 网膜 下 腔 出血 ; 内血 肿 ; 像 学 检 查 ; 脉 瘤 颅 影 动
下起病 , 现为头痛 1 表 3例 , 吐 8例 , 识 障碍 9例 , 中一 呕 意 其 过 性 意 识 障碍 3例 , 侧 肢 体 偏 瘫 5 , 语 2例 , 神 症 状 一 例 失 精
2例 , 膜 刺 激 征 阳性 1 脑 2例 , 搐 2 。 抽 例
1 3 影 像 学 检 查 本 组 l . 5例 均 在 发 病 6h内经 头 颅 C 扫 T 描证 实 为 不 同 程 度 的 s AH 伴 颅 内 血 肿 , 中 半 球 前 间裂 积 其 血 伴 一 侧 额 叶 血 肿 4例 ; 侧 裂 积 血 伴 ~ 侧 颞 叶血 肿 5 ; 外 例 外 侧 裂 积 血 伴 一 侧 基 底 节 区 血 肿 4例 , 裂 积 血 伴 胼 胝 体 血 纵 肿 2 。1 例 5例 在 1 6h内 用 不 同 方 法 证 实 为 脑 动 脉 瘤 , 中 9 其 例经 D A检查证实为脑 动脉瘤 , S 4例 因 病 情 相 对 较 重 , 适 不 宜做 D A 检 查 , C S 经 TA 证 实 为 脑 动 脉 瘤 , 2例 因 严 重 脑 疝 , 生命 垂 危 而 未 行 D A 检 查 , 经 外科 行 急 诊 开 颅 探 查 术 , S 神 术 中探 明 为 动 脉 瘤 破 裂 出 咀 。其 中大 脑 前 交 通 动 脉 瘤 4例 , 大 脑 前 动脉 瘤 2例 , 脑 中动 脉 瘤 7 , 内 动 脉 瘤 2例 。 大 例 颈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脑出血是危及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严重疾病,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卒中,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
因此,准确预测预后对指导治疗及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出血的预后,现将临床中常见的影响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做一综述。
标签: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脑出血发病急骤,发病后病情常较重,病死率高。
据统计,脑出血每个月病死率约40%,每年病死率约55%,近半数患者遗留严重的功能残疾。
在中国脑出血约占脑卒中的1/3,其患病人数为西方国家的3倍。
因此,评估其预后相关因素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及优化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1.1意识状态发病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及恶化速度直接影响预后。
据统计,早期存在意识障碍者90%预后不良,发病3 h内昏迷者100%预后不良。
昏睡者病死率约为36.7%。
近年来较多使用脑外伤昏迷(GCS)评分来反映意识水平。
许多报道均认为GCS评分60 mL、幕下出血>10mL、血肿破入脑室伴脑室扩张、中线结构移位>1.2cm者预后极差。
通过CT随访发现,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发病后的6 h内,是早期功能恶化、死亡及残疾的独立预测因素。
Rodriguez等对133例幕上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 h内行CT扫描获得初始出血量发现。
1 h内血肿扩大>10.2mL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个月死亡以及长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
血肿每增加1mL,病死率增加5%。
早期降压可以减少2~4mL血肿量,可以使良好预后率增加20%~40%。
3出血部位不同部位出血发生率不同,由于各部位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差异,不同的出血部位对脑损伤的程度也不同。
一般认为,内囊、脑叶皮质下出血病死率较低,预后较好,而脑室出血、出血靠近中线则病死率高,预后差。
4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脑出血极易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国内报道的病死率多在50%~70%。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6・TODAY NURSE,February,2021,Vol.28,No.5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张丽丽摘要综述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在护理过程中有预见性的避免任何能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全面评估患者语言、运动、感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肌力、情绪、排便、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等,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心理护理、控制患者血压、严格气道管理、预防便秘,制定专业、高效、精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AN)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0%-70%的颅内出血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病死率约25%叫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最新国外资料显示,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率高达17%[2],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则可高达72%[3],其中80%发生在2周以内,13.4%的住院病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1/3以上的存活者留有严重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神经功能损害⑷。
动脉瘤破裂后的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安全㈤。
本文着重通过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现综述如下。
1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1.1情绪波动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多数患者术后处于应激状态,精神紧张与情绪波动可使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机体的平衡失调,及交感神经兴奋,脑动脉血管痉挛,而诱发颅内动脉瘤再破裂。
1.2高血压高血压与动脉瘤形成、发展、破裂密切相关,高血D01:10.19792/ki.1006-6411.2021.05.003工作单位: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张丽丽: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09-07压是促进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血管壁内弹性纤维受损、胶原蛋白减少、血管壁结构破坏,局部变薄,从而引起动脉瘤重塑和扭曲,动脉瘤壁在高血压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增加再破裂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研究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 <60岁患者预后良好率为80.2%,而年龄≥60岁 患者预后良好率仅为65%。这与李金坤等[93研究 显示一致。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和顺 应性下降及对血管舒缩因子的反应下降,动脉血管 硬化有关,Elijovich等[23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 以及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与动脉瘤术中 破裂密切相关。而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肺 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在不同程度上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可能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 重要因素。 PAASH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单 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分级级别的升高患者的预 后良好率越来越低,特别V级时,仅为16.7%,即 入院时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PAASH分级越 高,临床预后越差。 40%的SAH病例可归咎于吸烟[1”11]。在一 项前瞻性随访研究中,只有吸烟和女性是影响动脉 瘤形成和增长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1 2|。本研究显 示:吸烟者预后良好率仅为36.7%,这与动脉瘤在 破裂前常会出现增长,而吸烟会加速动脉瘤增长, 增长速度越快,破裂的可能性也越大[1
和手术方式(0R一0.161)是影响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准确的进行病
情综合分析、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和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ge,PAASH scale
surgery were
on
admission,smoking,hypertension,timing of for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of
smoking。hypertension,hyperlipemia,cerebral vasospasm,timing of surgery and mode of surgery, Results etc.were analyzed by the simple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Simple Logistic
DOI:10.3760/cma.j.issn.0254
9026.2016.06.007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5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PAASH分 级、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痉挛、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万方数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年6月第35卷第6期Chin J Geriatr,June
2016,V01.35,No.6
表2影响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影响因素
PAASH(级)
回归系数
标准误
O.454 0.509 0.867 1.005 0.868 0.878 1.047
Wald)c2值OR值
59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年6月第35卷第6期Chin J Geriatr.June
2016,V01.35,No.6
・临床研究・
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 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黄充李志强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 通信作者:李志强,Email:lizhiqiang@whu.edu.cn
术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性蛛 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此类患者的临床 救治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武汉大学 中南医院住院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万方数据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年6月第35卷第6期Chin J Geriatr,June
手术方式(例) 高血压(例) 常量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 PAASH分级、手术时机、年龄、吸烟、手术方式和 高血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影响预 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讨 论
与动脉瘤术中破裂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得患者预 后变差n 6I。但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形成动脉瘤的风 险可能会降低口2I。 与传统经颅手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 小,住院时间短,可以治疗传统手术无法夹闭或人 路困难的动脉瘤,尤其适用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
the key
to
[Key words]Intracranial aneurysm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Prognosis
颅内动脉瘤是脑血管疾病病因中的第3位,是 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病因[1-22。颅 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3.6%~6%[3-4],破裂率(占动 脉瘤人群)为1%~2%[1’3j。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 脑血管痉挛、脑水肿、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多种病理 性改变,病死率高达25%~60%,首次出血后的患 者如未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3周内将有40%的患 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死残率高达80%[_]。本 研究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
者归入预后不良。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影响颅内动脉瘤 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因素先进行单因素 分析,采用y2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统 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165例患者中,121例患者预后较好,预后良好 率为73.3%。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aneurysm
Huang Chong,Li Zhiqia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1,China CorrPs户ondi押g author:Li Zhiqiang,Email:lizhiqiang@whu.edu.cn To investigate factors related Clinical data of
201 6,V01.35,No.6
的患者165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87例,年龄 34~86岁,平均(55.2±8.9)岁,≥60岁79例,< 60岁86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86例,经血管内 介入手术治疗79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 经过螺旋CT血管成像(CTA)或者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 膜下腔出血;(2)患者具有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的临床表现和体征;(3)患者均行开颅夹闭术或血 管内介入手术[6。排除标准:(1)因外伤入院的患 者;(2)诊断为颅内动脉瘤但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 者;(3)采取2种手术治疗的患者;(4)诊断为颅内 动脉瘤进行手术但颅内动脉瘤未破裂者。(5)继发 性高血压。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同 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1.PAASH分级∽]:按欧洲卒中组织颅内动脉 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指南动脉瘤性SAH人 院时预后分级量表PAASH分级标准。PAASH 分级是提示病情危险程度的指标,相对于Hunt— Hess分级,其评分完全基于格拉斯哥昏迷(GCS) 评分,在评估临床预后方面有较好的观察者之间和 观察者自身前后的一致性,避免了Hunt—Hess分 级中对于意识水平(分为嗜睡、昏睡、昏迷),还包括 头痛(轻、中、重度)、颈强直(轻度和明显颈强直)以 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轻度、中度、重度偏瘫)等 这些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定义不明确所导致的 其可靠性及有效性均差的因素口]。本研究根据患 者入院时体查描述转化为PAASH评分,并把此 评分作为一个影响因素纳人本次研究。 2.高脂血症: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 南(2007年版)标准诊断血脂异常凹1或人院后常规 查血脂情况2次以上,符合以上标准的。 3.高血压:人院前收缩压≥140 mmHg和 (或)舒张压≥90 mmHg或入院后患者动脉压或袖 带压监测血压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 4.吸烟:患者入院前吸烟每日超过10支,持 续1年以上;脑血管痉挛诊断标准:人院时予以经 颅多普勒血管彩超(TCD)确诊颅内动脉有痉挛情 况存在的患者 5.预后评估:所有患者出院时均进行格拉斯 哥结果评分(GOS),将GOS评分结果作为评判近 期临床疗效的标准。将GOS评分5分和4分的患 者归入预后良好,将GOS评分3分、2分、1分的患
4.215 4.400 4.088 6.969 4.438 5.023 23.698 2.542 2.908 5.772 0.070 0.161 7.150 0.006
95%CI值
P值
0.040 0.036 0.043 0.008 0.035 0.025 0.000
手术时机(d) 吸烟(例)
年龄(岁)
0I。
多发动脉瘤,或PAASH分级较高、并发症较多的 老年患者,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越来越 多的关于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栓塞 成功病例被报道[14’1 5|。至于选择显微外科手术还 是血管内栓塞治疗大多凭治疗者或临床单位的治 疗经验,国内外尚无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对于颅内 动脉瘤患者,早期的手术治疗不但可以减少再出血 的危险性,而且可以清除脑池内的积血,为后续治 疗创造条件、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Fogelholm等[1 73的研究显示晚期治疗(动脉瘤破 裂出血11d后)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更容易出现术中 动脉瘤再次破裂。而延期手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颅 内压,提高术中完全夹闭率,但时间延迟2次出血 率增加,两者互有优点。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示,手术距离发病时问0~3 d、4~10 d和>11
165
[Abstract]Obj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