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义乌筑牢绿色商城生态优势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

深入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8期今年以来,全省林业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时出台10条林业系统助力稳经济措施,充分发挥林业在要素保障、扩大投资、发展产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布第1号省总林长令,完善林长制运行机制和考核体系,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提前完成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任务,森林覆盖率从61.17%提升到61.24%,排名上升至全国第3位,实现争先进位;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进入第二批国家公园设立候选序列;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病死木数量、疫点数量实现“三下降”;大力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打造竹产业分解加工三级体系和竹制品产业链,建成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林业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
林地、湿地、林业碳汇、森防、装备园建设等一批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和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下一步,全省林业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紧瞄准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总目标,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高质量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把“山居图”越绘越美。
党代会提出,要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发利用林业碳汇。
2022年以来,浙江省在林业碳汇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省市共建林业碳账户,大幅缩减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时间,降低了开发成本,实现碳汇项目经营主体效益最大化。
安吉着力推进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创新“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碳汇交易模式,不仅拓宽了共富实现路径,而且也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路径。
但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全省森林质量仍然偏低,林业碳汇潜力有待激发,碳汇开发交易机制仍需完善。
全体务林人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和“一村万树”建设,不断夯实美丽浙江生态底色。
推动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第12 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开幕

推动绿色发展共享美好生活——第12 届中国义乌森林产品博览会开幕作者:马英刚钱圆陈展来源:《浙江林业》 2019年第11期撰文/马英刚钱圆陈展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级林业重点展会,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1届。
依托义乌强大的全球贸易辐射功能和得天独厚的物流、会展等优势,经过十多年培育,森博会贸易功能强劲、商业机会众多、国际化水平突出、服务体系完善,成为中国森林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贸易平台、合作平台、信息平台,是中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进器。
11 月1—4日,第12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届展会以“合理利用林草资源、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共设国际标准展位3662个,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696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8.5万平方米,参展商品10万种以上,展会规模继续领跑国内同类林业展会。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贾治邦,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程渭山出席开幕式并共同启动开幕水晶球。
斐济林业部部长纳音加慕·奥赛亚,原浙江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楼国华出席开幕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玉印,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全国20个省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国家级林业会展城市领导,浙江省级有关部门领导、各地级市领导,参展商、采购商代表,媒体记者等海内外来宾参加活动。
胡侠表示,浙江省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大力实施绿色浙江、生态省、森林浙江、美丽浙江建设,在提升浙江省生态优势、护美绿水青山的同时,发挥“七山”潜力、做大金山银山,聚焦聚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林业经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森林产品不断丰富,有效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林业发展路子。
森林义乌绿色商城——义乌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

森林义乌绿色商城——义乌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佚名【期刊名称】《国土绿化》【年(卷),期】2008(000)009【摘要】@@ 浙江省义乌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网络,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与森林水乳交融"的目标,努力为国际商贸名城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市域面积11.05万公顷,下辖6镇7街道.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浙江省县级市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近年来,义乌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创建森林城市的战略目标,逐步建立起了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比较完备的城市生态系统,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与森林水乳交融"的绿色义乌已经呈现.【总页数】3页(P26-2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推进“两区六城”建设打造生态文明商贸之都——义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J], 刘娟;2.森林义乌绿色商城——义乌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 [J], 陈小宝3.绿色诸暨生态家园——诸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 [J],4.创建森林城市我们在行动——三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纪实 [J], 杨培华5.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莆田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纪实 [J], 何金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省义乌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3 33 封 山育 林型 改造 ..
对近 几 年按 《 生态 公益林 建 设技术 规程 》
营造 的新造 林地或 幼林 ,以封 山育林 为主 ,培
育针 阔混 交 林 。
[]洪利兴,王泳 , 国坚等. 2 杜 我国南方马尾松林 生态
系 统 的 退 化 特 征 和 改 造 对 策 研 究 . 浙 江 林 业 科
王 明 生 ’ 陈天宝
( 浙 江省 义乌市 江 东街道 林 业站 ;2浙 江省 义乌 市林业局 1
32 1 ) 2 06
摘要: 通过阐述义乌市森林资源的现状与特点, 对该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作 了客观分析, 提 出了义乌市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要采取完善林业行政管理机构和队伍、 做好林木采伐 审批和征 占用林地公示制、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加强平原绿化工作 、 确保森林覆 盖率的稳定和增长等对策。 关键词:森林资源;义乌市;对策
政 策 ,加大 资金投 入 力度 ,通 过 人工造 林 和封
山育林 ,使其 尽 快绿 化 。 3 5 加 强 平原 绿 化工 作 , 保 森林 覆 盖率 的稳 . 确
定 和增 长
2 0 森 林 资源 规划 设 计调查 资料 显 示 : 0 7年
3 5
“ 部 丘 陵 区 林 网 带 建 设和 村 庄 绿 化工 作 相 中 对落后 ” 。所 以要 想森 林覆 盖 率得 到稳 定和 增 长 ,必须 从 中部丘 陵区和 平原 区着手 。应 加快 以绿 色通 道 、 镇道 路 为主 的 四旁绿 化建 设和 城
变 为 2 0 年 的 6 3 l 幼 中龄 所 占比重 下 07 5: 4: , 降, 成过 熟林所 占比重上 升 , 近 林龄 结 构改善 , 可用 资源 增加 。
共享绿色盛宴打造生态义乌

共享绿色盛宴打造生态义乌作者:刘娟来源:《浙江林业》 2017年第10期义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充分发挥市场、物流、会展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业会展经济,在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创新之路,开辟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新途径。
同时,义乌森博会在提高林产品质量档次、科技含量、品牌和附加值等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硕果累累义乌展现无穷魅力义乌森博会创办于2008年,2009年升格为国家级展会。
9年来,森博会先后荣获“2014年度中国十佳品牌展会项目”“2015年度中国会展业年度大奖——中国十佳品牌展览会”等20项国家级殊荣。
2013年6月,森博会通过了全球展览业协会(UFI)的国际认证,成为全国首个通过UFI认证和全球第二家通过UFI认证的农林类展会。
全球最大的综合类林业展会。
2008年,首届森博会设展位730个,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成交额10.95亿元。
经过9年跨越式发展,到2016年第9届森博会时,展位达3736个,展览面积8.5万平方米,成交额47.79亿元。
9年来,森博会迅速由一个省级展会成长为国家级展会,由一个小型的区域性展会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综合类林业展会,创造了独特的“义乌森博会现象”,在业内享有“林业广交会”的美誉。
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林业展会。
森博会自创办伊始,就积极招揽境外参展商、采购商,积极举办国际经贸合作活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林产品国际贸易平台之一。
据统计,9届森博会累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8万家企业参展,展位数达2.65万个,主展馆展览面积达56.3万平方米,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2.64万名采购商到会采购,累计实现成交额344.8亿元。
9届森博会还吸引了美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30多个国家570余名驻华使领馆官员、机构代表、林业高级官员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绿色低碳共同富裕

绿色低碳共同富裕作者:陈湘熊嘉宁来源:《浙江林业》2021年第11期编者按:11月1—4日,第14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森博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
本届展会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共同富裕”主题,作为“两山”通道转换器,用“绿色”为经济刷新底色、用“高质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共同富裕”的先驱者和践行者。
本期推出森博会专栏,旨在通过对展会现场作翔实报道,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验浙江林业在东西协作、林草科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如何迈入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义乌森博会经过13年发展,已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成效最好、影响最广的林业综合展会。
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义乌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双循环战略节点,为森博会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
自开办以来,森博会始终紧扣“绿色低碳”时代脉搏,积极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11月1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浙江省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14届义乌森博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主持开幕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发展司副司长苏祖云出席,金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义乌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健出席并讲话。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各省(区、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森工(林业)集团,国家级林业会展城市,浙江省省级有关部门及各地市有关负责人,媒体记者,参展商、采购商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本届森博会以“绿色低碳共同富裕”为主题,汇聚了10万种绿色低碳、健康生活方面商品,全面展示现代林草产业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展会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办展模式,将在往年基础上优化升级,线上展会首次搭载Chinagoods平台,设立“优质林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开通在线金融支付系统,并依据平台数据中心,带动商品信息和企业信息的配对交流,使信息更加对称,为参展企业提供更多商机。
“关注森林”成风景美丽浙江谱新篇

“关注森林”成风景美丽浙江谱新篇作者:胡侠来源:《浙江林业》 2019年第2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关注森林组委会的直接指导下,全省“关注森林”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全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关注森林”工作十分重要。
省关注森林执委会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花园建设等中心工作,认真践行“两山”发展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加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全力推动“关注森林”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锐意进取成绩斐然国土绿化加快推进。
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部署今后五年的国土绿化工作。
全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5.37万亩,新植珍贵树2413万株,建设平原绿化16.05万亩,完成森林抚育补助43.6万亩,建设彩色健康森林和木材战略储备林29.8万亩,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启动实施“一村万树”行动,得到了省委书记车俊和省长袁家军的充分肯定。
经省政府同意,印发了《浙江省“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建成示范村353个、推进村3174个。
生态文化广泛传播。
推进森林系列创建,舟山市、桐庐县、安吉县、江山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启动建设,森林城镇新增95个;加强生态文化基地建设,6个行政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获评数量居全国之首,新增65个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完成1406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建成古树名木主题公园52个;加快推进森林古道保护与利用,开展了全省森林古道资源普查。
商城县:生态扶贫见奇效

商城县:生态扶贫见奇效作者:丁浩,陈辉,曹良刚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9年第10期丁浩,陈辉,曹良刚河南省商城县是一座绿色之城、生态之城。
这里生态优良,宜人宜居,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31%,公益林面积达130万亩,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20.7万个,年空气优良天数在320天以上,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立足生态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脱贫摘帽后的商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百姓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
“这几年咱村里上演的简直就是‘矮矬穷’变‘白富美’的故事。
”鄢岗镇崔楼村村支书曹良美跟记者调侃道。
如今,村民腰包鼓了,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有了集体经济组织,家家建起了新楼房,就连贫困户程健也承包了村里400亩藕塘,今年已收入5万多元,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房。
“我们主要集中精力干了四件事:精准扶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美丽乡村建设和村级组织建设。
”曹良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多了人气和财气,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景气。
”曹良美所说的四件事,其实就是该县探索实践的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合作经济组织+美丽乡村建设“四位一体”的脱贫攻坚新模式。
“四位一体”给商城县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改变,有群众把该模式形象地编成顺口溜:美丽乡村风光好,合作社里瓜果香。
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脱贫奔小康。
9月27日,记者走进汪岗镇韩冲村,画卷般的万亩生态茶园生机勃勃,不时有游人和茶农穿行其间。
“韩冲村家家都种茶。
”汪岗镇党委副书记杨聪玺介绍,仅春茶一项,该村400多户茶农可实现2万至10万元增收,村里建档立卡51户贫困户,其中46户脱贫户全部是通过茶产业带贫实现了“脱贫摘帽”。
“俺家五六亩茶园,原来只有春茶一季可以卖个6000多元,有了滴翠湖公司收购夏秋茶后,一年可以采三季,收入增加了一倍,咱脱贫有底气!”谈起今昔变化,贫困户彭帮生特别激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杭州差不多!”傅妙玲在义乌做木工艺品生意。
她告诉记者,自己的产品在国内外都有销售,销往国际市场的量更大。
原料主要来自浙江等地。
这几年,她的生意越做越大。
城市绿肺,让绿色浸润城市2015年11月23日,在安徽宣城召开的2015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义乌被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把整座城市当作一个大花园来建设,加大城市绿化提升改造力度,积极推进公园广场建设和街道道路绿化,营造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是义乌森林义乌筑牢绿色商城生态优势文|本刊记者 张志国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历史悠久,是享誉海内外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誉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
近几年,许多在义乌生活、工作或经常到义乌出差的外地人会发现,如今义乌不仅小商品市场闻名海内外,义乌城市公园和绿色也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生态。
对于义乌这座森林城市这几年的绿色变化,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位女老板傅妙玲就深有感触。
10月12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傅妙玲者说:“前两天,几位也门的外商和我们一起吃饭,说起义乌的变化时,他们不停地称赞变化太大了,城市变绿了,看出去和Forest City Yiwu Build Ecological Advantages of Green Malls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市的经验。
他们相继建成了稠州公园、绣湖公园、孝子祠公园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绿地,不仅让传统的山水风貌得以凸现,园林景观质量得到提升,更让绿色浸润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展现了新时代商城义乌特色的森林城市风貌。
义乌市委常委、副市长周丽水说,牢固树立“抓创森就是抓环境、抓生态、抓转型、抓发展、抓民生”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手抓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一手抓生活品质的提升。
强调“多种树、先种树、种好树、管好树”,以城市森林的营造、提档,推动城市面貌的转型、提升。
2007年义乌启动森林城市创建工作,8年多的时间为义乌市民带来的是生态的福利,普惠的福利。
2012年以来,义乌市通过实施城市绿肺、森林通道、森林河道、森林村庄、森林田园、森林产业等造林绿化工程,全市4年新造林面积2276公顷。
在实施城市绿肺工程中,义乌市建成绣湖公园、宾王公园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园绿地,在最繁华的国际商贸城区块,义乌市政府毅然放弃了对这片地方的商业开发,划出65公顷黄金宝地,建成义乌国际雕塑公园。
孩子在小径上玩耍奔跑,长辈在后面慈祥注目,悦耳的欢笑声在绿地和树林间回荡……每天临近傍晚,江南三小区内的公园就热闹起来,长辈接上放学的小孩,大家不约而同会在这里停留一会享受着浓浓的绿意。
“以前这一带绿化少,我们只能到马路上遛遛,找块空地舒展一下身体,现在家门口就有公园,方便安全又秀美,生活变得更富有乐趣了。
”家住附近的陈大爷说。
如今,长9公里的江滨绿廓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和市民理想的休闲场所。
记者走在总面积200余公顷的江滨绿廊上,看着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绿色景观,顿觉心旷神怡。
很多市民在江滨绿廊一带锻炼、散步,这一带的江堤上人们都在享受森林景观。
当我们行走在江滨绿廊,时不时能够看见头裹纱巾,身披黑袍的中东妇女推着童车,在江滨呼吸中国江南所独有的清新空气,享受着江风拂过的愉悦。
来自异国他乡的人们,对义乌无所不在的满眼的绿意,充满了喜爱。
如今的义乌江两岸,早已是满目葱郁,绿意盎然;城市里,一座座森林公园则显山露水。
通过实施森林通道工程,义乌形成了独特的绿色走廊。
他们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的结合与协调,坚持“绿随路建”。
并通过重点引进和培育苗圃基地等,形成道路两侧的绿色林带,建成了如金义东南线、S103省道、S310省道、环城路、浙赣铁路等一批绿化示范路。
投资2.5亿元,建成长度21.5公里、面积1500余亩的五洲大道、四海大道两侧森林通道。
新完成农村公路绿化及改造长度397.188公里。
市内各种道路绿化里程共计523.312公里,使得现有道路的绿化率达到了91.45%。
通过实施森林河道工程,形成了特有的滨水风光带。
结合“万里清水河道”治理、“五水共治”行动,按照“林水相依、水清岸绿”的理念,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以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及其主要支流两岸绿化为重点,建设两岸水源保护林和风景带。
新完成绿化及改造长度183.44公里,目前全市的水岸绿化率达到了92.25%。
森林村庄,让村民倚林而居从2003年开始,义乌大力推进以村庄道路、庭院、宅旁及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的村庄绿化工作。
特别是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以“乔木为主、片林为主、乡土树种为主、中大苗为主”的绿色村庄工程,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森林村庄工程。
实施森林村庄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2011年在完成待整治村绿化、绿化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按照“乔木为主、片林为主、乡土树种为主”的要求,抓重点、抓亮点、抓示范,加强改造提升,积极开展村庄绿化和森林村庄创建活动,逐步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平原农田防护林”的森林格局,建设了一批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各具特色的森林村庄。
全市累计建成浙江省绿化示范村39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12个,金华市绿化示范村166个、森林村庄31个,义乌市绿化示范村350个、森林村庄198个。
佛堂镇的鲁雅村是义乌市“森林村庄”建设的典型,2004年鲁雅村就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到了2012年,更是成功创建成为浙江省“森林村庄”。
如今的鲁雅村,仿佛一个绿色大花园,这里绿树成荫,道路两边、农居周围,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
初春时节,香樟、杨柳让活动小广场边的的绿化带绿意盎然;盛夏来临,在罗汉松、龙爪槐树下乘凉休憩;深秋时节,海棠、桂花竞相开放;隆冬时节,也还有铁树点缀。
一年四季,煞是好看。
据鲁雅村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一直以来,鲁雅村都十分注重村庄绿化工作,早在2012年初就成立了“森林村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制定绿化年度实施计划。
仅在2012年就先后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乔木片林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超过8平方米。
在平时工作中不仅加大森林村创建的宣传力度,还逐户进行支持度调查,取得了所有村民的支持。
大家都认为森林村的创建有利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实施生态公益林工程。
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市级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全部按省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执行。
全市现有生态公益林50.9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9.3%。
生态补偿标准由2001年的每亩1元提高到2015年的27元,累计发放林农补助7023万元。
落实封管育措施,建成重点生态公益林优质林分19万亩。
实施森林提质工程。
对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森林灾害高发地区、城镇周围等区域,实施森林抚育、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和环城生态风景林建设,培育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的生态、经济和景观功能。
投资5639万元,完成建设面积6277公顷。
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健全了森林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落实体系;健全了督查、管火、扑救三支队伍。
建立了网络化、全覆盖、无盲点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
编制了《义乌市林地保护与利用规划》,逐步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
森林产业,让绿色创造财富义乌坚持“种树就是种文化”,使森林成为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创新载体做好全民创森文章。
义乌市四套班子领导每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造纪念林”、“植纪念树”、“青春装点新农村——农村绿地认养”、“爸爸带我去种树”等活动精彩纷呈;打造互联网+绿化建设模式,开发建设“绿色义乌共建网”,实现常态化、持续性、全景式展示城乡绿化成果,普及绿化知识,提供网上认种、认建、认养、认捐树木服务,有效拓宽义务植树形式,网站累计推出认建地块113个,认种树木10229株,共有11201家单位和个人参与网上认建认种认捐活动,总计金额538万余元。
从2012年以来,全市共有152.06万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81%。
积极做透森林友谊文章。
近年来积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承办了中非民间论坛、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等系列高规格国际会议,邀请外国元首和政要种下友谊林,让森林见证合作;积极为非洲等地林业工作者提供教育培训,让森林传播中国梦。
创新做深森林文化文章。
坚持绿化与文化有机结合,先后建成讲述乌伤历史的孝子祠公园、纪念乡贤的骆宾王公园,缅怀先烈的长城公园,以及弘扬鸡毛绣湖公园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换糖精神的拨浪鼓广场等。
开发“古树名木档案管理系统”,出版《古树吟》唤起市民保护古树名木的强烈意识。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多视角、全方位创森宣传,2012年以来,有28.86万人次参加各类生态科普活动。
义乌依托市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用森林城市建设成果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各地农民增收,共享森林经济。
2015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达180.8亿元。
大力发展林产基地。
建成了以赤岸、佛堂、义亭为中心的花卉苗木产业带,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3.6万亩;做大做强了以义乌大枣为主的干果产业带,以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产业带,以竹笋两用林和食用笋竹为主的竹产业带,经济林面积发展到7.4万余亩;建设了苏溪花卉苗木示范区、大陈镇猕猴桃示范区2个林业主导产业示范区和苏溪中药精品园、佛堂苗木精品园、赤岸桂花精品园等林业特色精品园3个。
“我家这片土地自打种上猕猴桃果树,靠着卖猕猴桃和农家乐旅游,收入增多了,环境变好了,人也舒心了。
”日前,大陈镇岩界村村民徐宏灵开心地告诉记者。
徐宏灵的经历,印证了全市发展林业带来山绿民富、生态改善的喜人变化。
徐宏灵是大陈镇猕猴桃示范区参与村民中的一员。
大陈镇猕猴桃示范区位于大陈镇马畈村、溪后村、岩界村、上坑仁村,总投资3130万元,面积达1205亩,是集生产示范、观光旅游及经济效益多功能于一体,将现代林业与休闲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的观光林业项目。
积极打造森林创客平台。
抓住义乌内外贸网商密度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二的优势,培育了一批年销售千万、上亿的森林电商创客。
比如刘鹏飞用竹子和纸制作孔明灯,年销售超3亿元,带动上万农民减贫。
我们还积极培育家具、工艺品、相框等优势竹木加工业800余家,王斌、年年红、华鸿等企业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森林产品加工基地;全市经济林面积达7.4万亩。
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义乌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紧密结合,依托超过8000亩的华溪森林公园等生态资源,引入总投资278亿元的未来城旅游综合体;依托山地森林资源,引入投资均超50亿元的中青旅望道时光小镇、法国勒芒汽车小镇项目。
结合美丽乡村等建设,发展特色旅游,赤岸西海,上溪十里桃花坞,大陈马畈奇幻乐园、九都风情,城西何斯路村生态休闲游等项目相继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