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课件21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绪论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绪论ppt课件
4
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组成: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人体
细胞
由原生 质构成包括 细胞膜、细 胞质和细胞 核,是人体 基本结构和 功能单位。
5
组织 一些形态、结构和功能相近的细胞借细胞
间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组织。 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
人体解剖学
属生物科学中的形态学范畴 ,是通过剖割、 切开,用肉眼观察法,研究正常人体的位置、形 态和结构的科学。
分类
大体解剖学(巨视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按人体功能系统阐述各器官形态 结构的科学
局部解剖学: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人体结 构的部位,由浅入深侧重研究 各局部组成结构的形态及毗邻关 系的科学

矢状轴 冠状轴

矢状面 冠状面
其它
器官纵横切面
垂直轴 水平面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相对的观点和参照物的描述;注 意分布与分部的区别;注意前面和前部的区别
19
轴 和 面
20
学习方法
进化发展的观点 形态、结构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1、图文结合 2、理论学习与实物观察相结合 3、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3
微体解剖学(微视解剖学) 细胞学
将器官制作成薄片,通过显微镜,研 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组织学
将器官制作成薄片,通过显微镜,研 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位置、形态、构 造)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的科学。 胚胎学
研究人体发生发育规律的科学。从受 精、卵裂、胚泡形成与植入、胚层形成及 分化、并逐步发育成新个体;先天性畸形 的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23
常见标本类型
透明标本 利用药品或物理方法将组织或器官处理后,使其折光指数 与透明剂的折光指数相接近,从而在保持外形完整的情况 下显示其内部的某些结构。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过滤并清除淋巴液中的细菌、病毒 和其他有害物质。
胸导管
收集全身的淋巴液并输送至右心房 。
04
04
消化系统
口腔
01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具有咀嚼、吞咽和感受等功能 。
02
口腔内有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结构,共同完成咀嚼和 吞咽过程。
03
口腔还能通过舌头感知食物的形状、大小、质地和温度 等信息。

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 系统的共同通道,具 有吞咽和呼吸功能。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
古代人体解剖学
1.A 起源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时期,当时对人体 进行了解剖观察和研究,但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
中世纪人体解剖学
1.B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医学进步和科
学方法的兴起,人体解剖学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
近代人体解剖学
1.C 16世纪以后,随着医学进步和科学方法的 广泛应用,人体解剖学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
胃内有许多胃酸和消化酶,能 将食物分解成较为简单的物质 ,以便小肠进一步吸收。
胃的形态和大小可随食物的量 和种类而变化。
小肠和大肠
小肠和大肠是消化道的主要部分,小肠负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大肠负责将残 渣排出体外。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能将食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物质,并吸收Fra bibliotek中的营养成分。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将残渣排出体外。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如生理 实验、病理实验等。
04
03
01
运动系统
02
骨学
01
骨的分类
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各有不同的形 态和功能。
02
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和关节软骨组成,具有保护、支 持和运动的功能。

系统解剖学(全套课件) PPT

系统解剖学(全套课件) PPT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anatomy
绪论
一、系统解剖学的定义: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 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 形态结构的科学。
二、解剖学的分科:
系统解剖学
(systematic— )
局部解剖学
(topographic— )
断面解剖学(sectional- —) 巨视解剖学 (matcro- —) 显微解剖学(micro- —)
(二)自由上肢骨 1、肱骨 (1)上端:肱骨 头,解剖颈,外 科颈、大结节, 小结节,大结节 脊、小结节脊、 结节间沟。 (2)体:三角肌 粗隆,桡神经沟。 (3)下端:肱骨 小头,内上髁、 外上髁,尺神经 沟,肱骨滑车, 鹰嘴窝。
2、面
(1)矢状面:将人体分 割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将人体分割 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将人体分割 为上下两部分的切面。
运动系统
第一章 骨 学
运 动 系 统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25
(二)辅助结构 1、韧带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26
2、关节盘: 关节面间的纤维 软骨板。 3、关节唇: 关节窝周缘的纤 维软骨环。 4、滑膜襞,滑 膜囊。
27
28
(三)关节的运动
1、屈和伸:循冠状轴所作的运动。踝关节的屈 称跖屈,伸称背屈。 2、收和展:循矢状轴所作的运动。 3、旋转:在垂直轴上所作的运动。骨的前面转 向内侧称旋内,反之为旋外。前臂的旋内称 为旋前(手掌向后),相反的动作称为旋后。 4、环转:
29
(四)关节的分类

《系统解剖学图谱》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图谱》PPT课件

精品医学
108
精品医学
109
精品医学
110
精品医学
111
精品医学
112
精品医学
113
精品医学
114
精品医学
115
心血管系统
精品医学
116
精品医学
117
精品医学
118
精品医学
119
精品医学
120
精品医学
121
精品医学
122
精品医学
123
精品医学
124
精品医学
125
手臂动脉走向
65
精品医学
66
精品医学
67
精品医学
68
精品医学
69
精品医学
70
精品医学
71
精品医学
72
精品医学
73
精品医学
74
精品医学
75
精品医学
76
精品医学
77
精品医学
78
精品医学
79
精品医学
80
精品医学
81
精品医学
82
精品医学
83
精品医学
84
精品医学
85
精品医学
86
精品医学
精品医学
126
前臂动脉走向
精品医学
127
手掌动脉走向
精品医学
128
腹部动静脉
精品医学
129
精品医学
130
精品医学
131
精品医学
132
精品医学
133
精品医学
134
精品医学
135
精品医学

《系统解剖学概述》课件

《系统解剖学概述》课件
《系统解剖学概 述》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绪论 •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 • 系统解剖学的主要内容 • 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 系统解剖学的应用与实践
01
CATALOGUE
绪论
解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对于医学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解剖学研究,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 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法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医学影像学研究
解剖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础,通过影像技术观察 人体结构的变化,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重 要信息。
生物医学工程
系统解剖学为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和理论支持,如人工关节、血管等医疗器械的设 计与研发。
结缔组织
覆盖在人体表面和体内的各种器官表面,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连接和支持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具有输送 营养物质、代谢废物和保护创伤等功能。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分为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三种类型,具 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是人体运动和内脏 器官活动的主要动力来源。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具有感觉 、运动和自主神经等功能,是人体信息处 理和反应控制的主要结构。
学习资源推荐
《系统解剖学》教材
选择权威的教材作为学习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剖学图谱和模型
通过观察图谱和模型,加深对解剖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网络学习资源
利用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和论坛等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和交流平 台。
05
CATALOGUE
系统解剖学的应用与实践
临床医学中科之一,通过对人体各个系统的深入了解,为医学诊 断、治疗和手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而解剖学正是这一领域的基础学科。

系统解剖学绪论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绪论PPT课件

运动解剖学
X-解剖学表面解剖学比较解源自学艺术解剖学功能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生长解剖学
人体的分部
人体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四肢部
颅 面
颈 项
背部 胸部 腹部 盆会阴部
四肢的分部
四肢
左、右上肢
左、右下肢
自由上肢
上肢带
下肢带
自由下肢
上臂
前臂

大腿
小腿

人 体 的 分 部
人体器官的系统
人体系统 运动系统 内脏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骨骼 关节 肌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秘尿系统
生殖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视器 前庭蜗器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要求身体 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 躯干两侧,手掌向前。描述任何解 剖结构及方位时均应以次姿势为标 准。
解 剖 学 姿 势
解剖学常用术语
上、下(颅侧、尾侧) 前、后(腹侧、背侧) 内侧、外侧 浅、深 左、右 垂直 水平 中央 近侧、远侧 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
解剖学的“轴”
为了分析人体关节的运动,可在解 剖学姿势的条件下,作出假想的相 互垂直的三个轴。即: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解剖学的“面”
人体或其任一局部均可在解剖学姿 势的条件下,通过假想的轴作相互 垂直的三个切面。即: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额)状面 水平面(横切面)
人 体 的 面 和 轴
人体型的分类
矮胖型 瘦长型 适中型
人体发育中的变异与畸形
发育不全(牙齿缺失) 发育停滞(腭裂) 发育过剩(跰趾) 器官异位(游走肾) 器官愈合与分裂(马蹄肾) 返祖现象(毛人)

骨学(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骨学(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骨的运动功能
总结词
骨与关节共同作用,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
详细描述
骨通过关节与肌肉、韧带等组织相互连接,形成运动链。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肌肉收缩产生力量,通过骨传导 到关节,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和活动,如行走、跑跳、弯腰等。
骨的造血功能
总结词
骨髓是造血的主要场所之一,能够生 产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液成 分。
生长因子
利用生长因子调控骨组织的生长和分化,促进骨 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生物反应器
利用生物反应器模拟体内环境,优化骨组织的生 长和发育。
骨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基因载体
研究各种基因载体,如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以提高基因治疗 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的基因
研究各种与骨再生和修复相关的目的基因,如BMP、IGF等,以实 现骨缺损的修复和再生。
骨的生长与发育
总结词
骨骼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 遗传、营养、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详细描述
骨骼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胎 儿期到成年期不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骨 骼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 化。遗传因素、营养状况、运动等因素都会 影响骨骼的生长与发育。在成年后,骨骼会 逐渐变得坚硬和致密,以适应身体的需求。
为轻微的跌倒可能导致骨折。
骨肿瘤及其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骨肿瘤是骨骼系统的肿瘤,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 和放疗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 性质和位置。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对于恶性肿瘤,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多种 方法的综合治疗。骨肿瘤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 ,恢复骨骼的完整性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白质
1、白质的分部
*前索
Anterior funiculus *后索 Posterior funiculus *外侧索
Lateral funiculus
*白质前连合
2、白质的组成
①长上行纤维(束) ②长下行纤维(束) ③短固有纤维(束) *长上、下行纤维束联系、传递脑
和脊髓间信息;
*短固有束联系、传递脊髓节段间 信息。
四脑室脉络丛、第四脑室正
中孔、第四脑室外侧孔。
3、中脑 Mesencephalon (midbrain) 大脑脚底、脚间窝、后穿 质; 上丘、上丘臂、下丘、下 丘臂、中脑水管。
*脊髓节段(31节)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颈髓(C1~4)与同序数椎
骨对应;
*下颈髓和上胸髓(C5~T4) 与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椎体
对应;
*中胸髓(T5~8)与同序数 椎骨的上2节椎体对应;
*下胸髓(T9~12)
与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椎体 对应; *腰髓 椎范围; 约平对第10~12胸
*骶髓和尾髓
椎。
1、长上行纤维束 (1)薄束和楔束位于白质后 索,由同侧脊神经后根内侧部 纤维进入脊髓后索形成。T5以 下后索全部是薄束,T4以上的
后索其内侧为薄束,外侧为楔
束。
*薄束和楔束的机能 分别向脑部传导来自同侧下 肢和上肢的本体感觉(肌、 腱、骨骼和关节的位置觉、
运动觉和振动觉)以及精细
触觉(两点间距离和物体纹 理粗细的辨别)。
2)脊髓小脑前束: 位于脊髓小脑后束前方,主要 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Ⅴ~Ⅶ层 的外侧部,大部分交叉至对侧
上行,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
小脑上脚入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束的机能:
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
识性本体感觉至小脑,与肢 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
(3)脊髓丘脑束 *位置 位于外侧索前半部 和部分前索白质内。 1)脊髓丘脑前束 2)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束 : 位于对侧脊髓全长
起始细胞 ,但以
颈、腰膨大部最集中。细胞 主要于Ⅰ、Ⅳ~Ⅶ层,纤维
经白质前连合越边至对侧上
1节白质前外侧索上行,止 于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束的机能 脊髓丘脑束传导痛、温、触 觉。 *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
对侧(病变水平)下1~2节
以下的区域表现有痛、温觉 的减退或消失。
称为神经核或板层。
2、脊髓灰质的形态和分部
*H形或蝶形
*前角anterior horn
*后角posterior horn (分头、颈、基底) *侧角lateral horn (仅见T1~L3节)
பைடு நூலகம்
*中间带
*灰质连合
Rexed 分层模式
*板层Ⅰ(
lamina Ⅰ) *板层Ⅱ(lamina Ⅱ) *板层Ⅲ(lamina Ⅲ) *板层Ⅳ(lamina Ⅳ) *板层Ⅴ(lamina Ⅴ) *板层Ⅵ(lamina Ⅵ) *板层Ⅶ(lamina Ⅶ) *板层Ⅷ(lamina Ⅷ) *板层Ⅸ(lamina Ⅸ) *板层Ⅹ(lamina Ⅹ)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位置和外形 长约42~45cm,前后稍扁的 圆柱形,最宽处横径为 1~1.2cm。 *成人脊髓下端平第1腰椎,
新生儿脊髓下端平第3腰椎。
*颈膨大:C4~T1节 *腰骶膨大:L2~S3节
*脊髓圆锥
*终丝
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2条) 后外侧沟(2 条) 后正中沟
约平对第1腰
*马尾 cauda equina
成人椎管内在第1腰椎以下 已无脊髓而只有马尾。临床 常选择第3、4或第4、5腰椎 棘突之间做腰穿或腰麻。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断面观
中央管
灰质 白质
网状结构
(一)灰质
1、脊髓灰质的组成
脊髓灰质由大量大小形态不 同的多极神经元组成。从横 切面上看,各种相同类型的 神经元往往聚集成群或成层,
*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病变表现:
由于本体觉和辨别性触觉不能经此
两束上传入大脑皮质,患者出现闭 目难立、不能辨别触摸物体的性状 等症状。
(2)脊髓小脑束
1)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 索边缘后部,主要起自同侧板 层Ⅶ的背核,亦有少量纤维来 自对侧背核,经小脑下脚入小
脑皮质。此束仅见L2以上脊髓
节段。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起自
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其他 一些皮质区域,主要止于 脊髓灰质前角细胞。支配 骨骼肌随意运动。
1)皮质脊髓侧束:位于
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达骶 4节,逐节止于同侧灰质
2)皮质脊髓前束: 在前索最内侧下行,部分纤 维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此束 仅见脊髓中胸部以上。
(2)红核脊髓束 位于皮质脊髓侧束腹侧,起 于中脑红核,交叉后止于脊 髓灰质Ⅴ~Ⅶ层,对支配屈 肌的运动神经元有较强的兴
多媒体教学系列课件之一
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编制
2012-6-12 1
中枢神经系组成
1、脑 brain 2、脊髓 spinal cord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 2. 3. 4. 5. 6. 7. 8. 灰质 gray matter 皮质 cortex 神经核nucleus 神经节ganglion 白质white matter 髓质medulla 纤维束fasciculus 神经nerve
3、脊髓灰质的核团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小型C) *后角固有核 *中间外侧核(T1~L3) *胸核(背核) *骶副交感核(S2~4)
前角细胞
*大型的α -运动神经元:支 配梭外肌 *小型的γ -运动神经:支配 梭内肌 *Renshaw细胞:对α -运动
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脊髓灰质板层与核团的对应关系 板层 Ⅰ Ⅱ Ⅲ 、 Ⅳ Ⅴ Ⅵ Ⅶ 中间内侧核、中间外侧核 Ⅷ 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 Ⅸ Ⅹ 对应的核团或部位 后角边缘核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颈、网状核 后角基底部 中间带,包括背核、 前角底部,在颈、腰 前角内侧核和外侧核 中央灰质
(5)其它束: *内侧纵束(沟缘束)起自 脑干内许多核团, *顶盖脊髓束 位于前索,
起自中脑上丘止于Ⅷ层、Ⅶ
层和部分Ⅵ层。此两束只见 于颈节,与头颈和眼外肌的 活动有关。
脊髓反射
*牵张反射 (腱反射) 属
单突触反射弧。该反射弧的 感受器是肌梭(Golgi 腱 器),传入神经元为后根神 经节内的神经元,纤维进入
奋作用。
(3)前庭脊髓束
位于脊髓前索外侧部,起自 同侧延髓前庭外侧核,止于 脊髓灰质Ⅷ层的部分Ⅶ层。 此束兴奋躯干肌和肢体的伸
肌,对调节身体平衡起重要
作用。
(4)网状脊髓束 此束弥散分布于白质前索和 外侧索的前部,起自脑桥和 延髓的网状结构,止于同侧
脊髓灰质Ⅶ和Ⅷ层,参与对
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 控制。
脑下脚。
*Ⅸ~Ⅻ四对脑神经
2、脑桥 pona 基底部、基底沟、小脑中 脚、脑桥小脑三角; 小脑上脚、上髓帆; *Ⅴ~Ⅷ四对脑神经。
*菱形窝
Rhomboid fossa
第四脑室底、正中沟、界 沟、面丘、听结节、内侧
隆起、迷走神经三角、舌
下神经三角、蓝斑。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 上(前)髓帆、下(后)髓 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
4. 脊髓灰质炎
脑 encephalon (brain)
*脑的分部:
1、端脑
2、间脑 3、中脑 4、脑桥 5、延髓 6、小脑 脑干
脑干 brain stem
(一)脑干的外形
1、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锥体、锥体 交叉、橄榄; 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
脊髓(中枢)直接兴奋α 运动神经元,使骨骼肌收缩。
*屈曲反射 (属多突触反射) 至少要有三个神经元参加。 皮肤浅部的神经末梢,经后 根神经元传入后角,经中间 神经元(脊髓内)至α -运
动神经元使肌肉收缩。
*思考题
1. 脊髓完全横断
2. 脊髓半断(布朗-色夸综 合征 Brown-Sepuard syndrome) 3. 脊髓空洞症(颈髓多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