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 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 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 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 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 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时 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 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 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 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 表现出来,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交代观海的地点,诗人登上 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 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描写由此拓展开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 “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赞美 之词。大海上水波荡漾,山岛突兀耸 立,它们点缀在辽阔的大海上,使大 海显得神奇壮观。
动静结合,相互映衬,写出大 海的辽阔和碣石山的威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草木的生机勃 勃,欣欣向荣。 由静转动,气势雄伟,“涌” 逼真的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 势,表现作者壮阔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名句、主旨句)
这两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 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 写出大海的气势和威力。以沧 海自比,表达了曹操的博大胸 怀和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远大 抱负和雄心壮志。
主旨: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 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 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 了曹操的博大胸怀和建功立业统一 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写作特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小 结
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 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 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 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 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 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 立业的抱负。
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展开的?这个字起什么作用?
观 写登山所见之景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所见之景: 海水,山岛 两种 所想之景: 日月星辰 想象,虚写 实写 虚 实 结 合
2.作者写了几种景观?分别是哪几种?用了什么手法?
你比较喜欢哪几句? 说说理由!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有感情的朗读《观沧海》
观沧海
jié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à n
sǒng zhì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结合注解,调动自己的想 象,说说读完这首诗,你 的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画 面?
赏析《观沧海》
诗 = 诗歌 ?
唐诗 宋词 元曲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你知道多少关于曹 操的故事?
作者简介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 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于许昌, “挟 天子而令诸侯” ,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建 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 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 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 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 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 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 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