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中考专题训练一: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专题卷(附答案)

2020年中考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专题卷(附答案)

2020年中考生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专题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A.骨都紧密愈合在一起 B.长骨中空,腔内充满骨髓C.长骨中空,腔内充满空气 D.胸骨不发达,可减轻体重2.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A.胸肌发达 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3.全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很多生物濒临灭绝,我国正处在灭绝边缘的哺乳动物是()A.珙桐 B.扬子鳄 C.白鳍豚 D.银杉4.家兔是植食性哺乳动物,下列身体结构特点与其食性无关的是A.盲肠发达 B.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C.臼齿适于磨碎食物 D.体表被毛5.下图为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肉食动物,②为草食动物 B.①、②均为肉食动物C.①为草食动物,②为肉食动物 D.①、②均为草食动物6.科学考察队员发现一种新生物有口无肛门,在海中生活。

它最可能是()A.软体动物B.腔肠动物C.环节动物D.节肢动物7.珍珠贝常常被人们用来人工培育珍珠,珍珠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结构有关()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足8.下面是沿海地区常见的海洋动物,①对虾②梭子蟹③海蜇④乌贼⑤扇贝⑥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 ①②⑤B. ②③⑥C. ③④⑤D. ④⑤⑥9.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意义是()A.维持蚯蚓体内水分的平衡 B.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C.因为蚯蚓通过体表吸收水分 D.有利于蚯蚓自由蠕动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鸟类不只善于鸣叫,而且善于飞行.下列各项中,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B.具有坚硬的角质喙C.骨骼轻,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D.胸肌发达11.下列哪一组是鸟类所特有的特征()①体表覆羽;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体内受精;⑤有发达的神经系统;⑥前肢变成翼A.②⑤⑥ B.①②⑥ C.①③⑥ D.①②③12.2017年是传统农历鸡年,下面哪个特征不是鸡这种动物具有的()A. 身体呈流线形,体表覆盖羽毛B. 胎生哺乳,体表多被毛C. 直肠很短、排便快D. 卵生,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13.下列动物与其相对应的特征,不匹配的是( )A. 水螅﹣辐射对称,有刺细胞B.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C. 血吸虫﹣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D. 蛔虫﹣身体细长,有角质层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14.春天到来,看到屋檐上的燕子从遥远的南方返回,繁育后代,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探究.(1)从图所示的几个方面发现,鸟的体形呈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表被覆,前肢变成.胸肌,能够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2020年广东生物中考专项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和生物圈 习题课件(共53张PPT)

2020年广东生物中考专项精华卷--专题一  生物和生物圈  习题课件(共53张PPT)

4. 2016年已经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当前想知道深 圳家庭生二孩情况,用的方法是( A ) A. 调査法 B. 实验法 C. 观察法 D. 探究法
5.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D ) A. 一山不容二虎 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图2是小青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细胞的 细胞质流动情况,则黑藻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 向是 顺时针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5)小青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跟 着移动,可判断污物在显微镜的[ 1 ] 目镜 , 上,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它取下,用 擦镜纸 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再继续观察。
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是
物质交换

(2)当我们的皮肤受伤后,会流血并感觉到疼, 这说明皮肤中含有 结缔 组织和 神经 组 织,所以皮肤属于 器官 这个结构层次。植
物体和人体在结构层次上的区别是:人体有
系统 这个层次,植物体没有。
(3)皮肤由5平方厘米大小,增加到200张明信片
大小,主要是细胞
分裂
的结果。新
12.如图是一种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主要来自水稻和杂草固定 的太阳能
B.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水稻→昆 虫→鸭
C.图中水稻和杂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图中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鸭的粪便,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B
13.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 持相对稳定。如图体现了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 相互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②表示光合作用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决定丙、 丁的数量多少 C.乙、丙、丁构成的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D.一般来说丙的数量比乙和丁都要多

202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202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

2020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分类(4)——生物与环境一.生物的特征(共19小题)1.(2020•莱芜区)在我国北方,梧桐树到了秋天会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特征()①具有生长现象①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①具有应激性①能适应环境①能繁殖后代①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020•天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包含的生物基本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C.生物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2020•株洲)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能歌善舞的机器人B.从小长大的钟乳石C.堆积的越来越高的珊瑚礁D.枯木上生长的蘑菇4.(2020•湘西州)草履虫从含盐的水滴中游向清水滴的现象叫()A.呼吸B.生长现象C.应激性D.繁殖5.(2020•兰州)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6.(2020•宜昌)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B.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2020•云南)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铁树开花B.蚂蚁搬家C.阳光灿烂D.猫捉老鼠8.(2020•潍坊)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能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叶形,这体现了生物基本特征的()A.能够生长和发育B.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C.具有新陈代谢现象D.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9.(2020•东营)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选项诗词生物的特征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生长发育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能繁殖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排出体内的废物A.A B.B C.C D.D10.(2020•昆明)病毒、细菌、真菌共有的特征是()A.个体都很微小B.一定含有机物C.无成形的细胞核D.均能引起传染病11.(2020•通辽)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我们从婴儿到成年,这些现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B.能变异C.能生长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12.(2020•深圳)下列诗词中描述了生命现象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3.(2020•郴州)生物有许多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2020年湖北省各地市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湖北省各地市中考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在2020 年湖北省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 物B. A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 5 时,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D. 叶面积指数超过 9 时,农作物将会减产4. 某人因身体不适到医院进行了检查,表中为其尿液检查数据与正常人尿液数据的对比, 试此第Ⅰ卷一、选择题(第Ⅰ卷共 7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 2 分。

)1. 下 列 有 关 生 物 和 生 物 圈 的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 ) A.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卷B .生产者只能是绿色植物,它们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A .肾小管B .输尿管C .肾小球D .膀胱C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一俗语所代表的食物链是“虾米→小鱼→大鱼”,食物链的起点可以不是生产者上D .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人有责2. 在学习过程中,框架图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概念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中符合该框架 图 中 Ⅰ 、 Ⅱ 、 Ⅲ 对 应 关 系 的 是 ( )答题A. Ⅰ-细胞质 Ⅱ-线粒体 Ⅲ-叶绿体B. Ⅰ-动物细胞 Ⅱ-液泡Ⅲ-细胞壁 C. Ⅰ-无机物 Ⅱ-水 Ⅲ-蛋白质 无D. Ⅰ-细胞膜Ⅱ-细胞质Ⅲ-细胞核3.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作物的种植密度扩大叶面积,光合产物合成量超过呼吸消耗量,产量增加。

但密度过大叶片相互重叠,株间透光率降低,光合产物合成量少于呼吸消 耗量,产量降低。

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与光合 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

根据图形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面积指数越大,作物产量越高生物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5. 中国人的祖先们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携手让食物转化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被时间二次发酵制造出来的新食 物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于滋味和世道人心的某种特殊的感触。

辽宁省沈阳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2020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年沈阳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升学)考试生物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C. 沙漠里的植物种类稀少D.【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能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C.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地区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CD.北极熊具有与冰雪相似的体色总与周围环境相似,不被天敌发现,是长期的进化形成的,是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D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怀孕期间,即使生病,也不轻易服药,唯恐药物影响胎儿发育。

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是A. 胎盘B.【答案】A【解析】【分析】在怀孕时,母亲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和氧途径:母体→胎盘→脐带→胎儿。

【详解】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

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

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

因此母亲与胎儿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发生在胎盘。

【点睛】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来自母体。

此时胎盘只是交换的场所。

3.大豆种子的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A. 一定的水B.C. 适宜的温度D.【答案】D【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备考2020】生物中考真题02—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解析版

【备考2020】生物中考真题02—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解析版

【备考2020】生物中考真题02—生物和环境(含答案) 解析版【备考2020】生物中考真题—生物与环境友情提示:本试题包括:选择题20个,共20分;填空20个,共20分。

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A.能够生长和发育B.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 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2.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

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A.光和温度B. 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光D. 土壤和温度3.“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 环境适应生物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下列现象能够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 青蛙冬眠D. 南橘北枳5.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变的更美了,周围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了,鸟类增多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 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D. 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6.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1/ 14A.双向流动,逐级递截B.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C. 循环流动,逐级追增D.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B. 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C. 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8.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A. 竞争关系B. 捕食关C. 合作关系D. 共生关系9.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 生物有变异的特性C. 生物都能繁殖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10.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带解析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带解析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2022·永州)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B.图中鹰只属于第五营养级C.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图中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A、图中共有食物链三条: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中,鹰属于第四级营养级。

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构成的吃和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C符合题意。

D、鹰吃蛇,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有以吃虫鸟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

即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不符合题意。

2.(2022·烟台)“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光照和水分【答案】A【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3.(2022·乐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答案】B【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2020中考(生物与环境)(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中考(生物与环境)(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2020中考(生物与环境)(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9•舟山嘉兴)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二孩”调整为“全面二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A.数量太少B.性别比例失调C.死亡率太高D.年龄结构不合理【答案】D【解析】【考点】运用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简单问题【解析】【分析】种群与个体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种群有许多同中个体组成,但又不是许多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每一个种群都有其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解答】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有条件生育一孩”调整为“全面二孩”,主要是因为我国的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了,属于衰退型结构,因此要增加新生儿的数量;故D符合;故答案为:D2.(2019•宁波)2019年宁波市着力打造“一路一花,一路一品”,计划建成多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

如图是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丽园北路美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月季是被子植物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考点】种群,植物的分类,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A、根据植物的分类进行解答;B、根据月季的生殖器官进行解答;C、根据嫁接的特点进行解答;D、同一种植物形成一个种群。

【解答】A、从分类上来说,月季属于被子植物,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在月季上嫁接不同品种的枝条,可以使同一株月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季是一个生物种群,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3.(2019•杭州)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等植物的总称,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第1 页,共7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1.“惊蛰”在每年三月初。

“蛰”指某些昆虫入冬后藏于土中,不饮不食;“惊”指它们在这个节气前后从蛰伏中苏醒过来。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表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有利于动物低温条件生存D.上述行为是长期学习形成的2.下面是明明同学在复习《生物学》时所作的笔记,其中诗文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对应的是()A.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鸟的繁殖行为C.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光对生物的影响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物间的捕食关系3.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4.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5.下列所给的事例中,属于生物的是()A.孔子鸟化石 B.珊瑚 C.钟乳石 D.石头上的青苔6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特征?()A.呼吸B. 排出体内废物C. 对刺激作出反应D. 生长和繁殖7. 植物的生长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氧气,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 排出体内的废物C. 能生长与发育D. 能获取食物8.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鱼儿离不开水B.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蜥蜴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D.蚯蚓使板结的土壤疏松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长发育B. 进行呼吸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D. 繁殖后代10.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A.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11.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事先设计好调查表B. 将喜欢的生物如实记录,其他忽略C. 将调查的植物叶采摘下来留作纪念D. 你在小组独自进行调查12.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内蒙古草原的全部动物B.长江里的全部鱼C.长白山林区D.神龙架林区的全部生物13. 森林茂密的地方,大气湿度大,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大气影响植物的生存D.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14.温度属于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属于()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C.相关因素 D.其他因素15. 为了探究某一非生物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小明选择了生长状况相仿的三株幼苗,观察、记录,10天后结果如下表:从中可看出探究的非生物因素和对照组分别是()A.水分、2号B. 水分、1号C. 阳光、3号D. 阳光、1号16.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生态瓶(模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A. 分解者B. 消费者C. 生产者D. 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食物链的表述,错误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禾苗→蝗虫→山雀→雀鹰18.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汞的含量如下表所示,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甲→乙→丁→丙B. 丁→丙→乙→甲C. 丙→甲→乙→丁D. 乙→甲→丙→丁19.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 阳光、空气、水组成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遭到任何破坏都能迅速恢复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21.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A. 乙和丙数量增加B. 丙和丁数量增加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D. 乙和丁数量增加22.若做探究“声音的大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对照试验,则实验变量是()A.声音的大小 B.光照C.温度 D.土壤颗粒的大小23.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是()A.阳光普照所有的生态系统B. 河流的污染会影响海洋生物C. 鸟类的迁徙跨越了多个生态系统D. 农药能灭杀农田的害虫2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生物及其环境D.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25.某湖泊引进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湖泊中的甲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而本地食草鱼类和水草的数量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湖泊中的食草鱼类的主要食物是甲B.甲的引进不影响此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C.此湖泊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大量投放同种食草鱼类不能有效控制甲的蔓延26.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27.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的相对数量关系。

其中丙最可能代表( )A.草B.鹰C.蛇D.鼠28.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草原生态系统仍处于平衡状态。

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该草原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29. 我国境内的野骆驼以沙漠中的梭梭、骆驼刺等植物为食,这体现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非生物环境B.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作食物链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可以反复利用二、非选择题31.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

请据图回答:(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3)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它通过生理过程(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地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5)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3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

(2)A装置与B装置组成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的鼠妇进行计数。

经10分钟的计数后。

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值为实验结果。

(4)根据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10分钟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若有错误请你指出其中的一种并改正,若没有错误请你不予改正。

(6)如果统计实验结果发现在光照处的鼠妇少,在黑暗处的鼠妇多,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7)实验结束后,对鼠妇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8)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结果不相符,你应当。

33. 以下是研究、治理、利用生态系统的两则材料,请分析回答:材料一我国科研人员将油菜、棉花、马铃薯、拟南芥(一种植物)、酵母菌和果蝇6种生物载入载荷罐,并提供水、土壤、空气、光照等生长条件,搭载“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进行了人类首次对月面生物生长培育实验。

材料二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污水净化能力,各地因地制宜治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补水及栽种花草树木增加植被的种类和数量,也指引不少鸟类等动物的迁入。

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如下(A~G表示各种生物)。

(1)若把密闭的载荷罐看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水、土壤、空气、光照等条件属于生态系统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6种生物中能作为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

(2)如图食物网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

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__(填字母)。

该湿地生态系统经治理和自我修复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这意味着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有所增强。

34.某市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3%,有乔木林3万多亩、经济林4.5万亩、绿地20余万平方米。

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某市森林公园研学旅行,利用学过的生物知识对该公园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图一表示某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与图三中的______(填字母)相对应。

(2)图一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

(3)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图三中______(填序号)过程开始的。

(5)农田生态系统与打渔张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

(6)某市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水充沛。

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专题训练一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请将各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下面答案栏相应的空格内)二、非选择题31. (1) 生态因素(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3) 蛇捕食和竞争(4) 生产者②碳-氧平衡(5)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32. (1) 光照(2) 对照 A (3) 平均 (4) 不正确(5) 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6) 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7) 将鼠妇放回大自然(8) 查找原因,重新实验33. (1)非生物部分酵母菌(2)A、B C、D 自动调节能力34. (1)C (2)5 (3)昆虫(4)①(5)较弱(6)生物影响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