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

合集下载

1.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课时)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2.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学习重点:1. 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2.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学习难点:理解生物圈、生态因素等概念预习案阅读教材12—13页,独立完成: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它包括因素和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有关系、关系、关系、关系等。

行课案合作探究:(口头表述,不书面回答)1、观察P13图1-12,讨论完成: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2、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4、举出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5、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

检测案1、地球上所有与其所生存的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和的因素。

它包括因素和因素两类。

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和等。

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课时)年级:七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及生物影响环境的观点。

3. 讨论交流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及合作能力.4. 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

学习重点: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预习案一、阅读教材14—17页记住操作步。

完成基础认知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不同以外,其他都相同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这个条件,在生物学中成为。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1课时)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通过分组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已有生活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举例说出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

(2)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重难点突破:本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初步了解、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与步骤,并组织学生设计好探究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加强对学生小组活动的指导,使小组成员做到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在合作中发展各自的能力与个性。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知识,但距构建生物概念还有一定距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第1课时2、教学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表,笔等。

3、教学过程:课堂反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多课堂检测试卷:“随堂训练-优教训练”栏目:“课中-课堂训练A--《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或“课中-课堂训练B--《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情感延伸: 进一步探究提问学生思考自己想弄明白的问题。

让部分同学回答。

生物与环境(一) 生态因素 生物的适应性 种群与群落

生物与环境(一) 生态因素 生物的适应性 种群与群落

生物与环境(一)生态因素生物的适应性种群与群落【知识网络结构及知识点归纳】【重点、难点、拓展问题解析】一、体会生命结构不同层次,明确本单元内容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的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生物界的结构层次由低层到高层可归纳如下:以个体水平为核心,向微观水平发展,即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向宏观方向发展,即是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生命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来的。

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都没有什么特殊性,都普遍存在于自然界。

但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则是生命所特有的。

但是,只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究竟还不是完整的生命。

只有当这些大分子和其他必要的分子如脂类、糖类、水和无机盐等有机地组合成高度有序的结构--细胞,自然界才出现了完整的生命。

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就是细胞层次的生命;低等生物如团藻、海绵等是相当于组织层次的多细胞生物;各种不同组织构成器官、承担共同任务的各器官组成系统;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各系统组合成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如绿色开花植物、哺乳动物和人等;同种生物个体以一定方式组合成种群,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黄山松,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种群,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如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生物,一个湖泊中的全部生物;生物群落加上他所在的无机环境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生物圈则是包括所有的生物群落在内的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从不同角度理解种群的特征(1)空间特征:有一定分布区:每一物种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要求一定的居住场所,但在这一物种整个的分布区内,他可能生存的场所总是被不能够生存的场所隔开。

因此每一物种总是在他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地点,形成大大小小的群体单元,每一个群体单元就是一个种群。

(2)遗传特征:①繁殖: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实现基因的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41)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41)

雷鸟在冬天羽毛是白色的
鱼生活在水中 树林中的空气湿度较大
生物影响环境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小组讨论: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 妇做实验行吗?如果用许多鼠妇呢?
用1只做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 可以减小误差. (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当然用更多的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样 本的选择具有代表性就可以)
小组讨论: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 通过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金鱼
黄粉虫
鼠妇
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光可能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资料分析 分析下列图片和文字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 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 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 刺,根系非常发达。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使土壤疏松。 皮下脂肪很厚。
讨论 ①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②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③你还能说出哪些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实例?
探究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鼠妇怕光,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生长最适 温度为25~30 ℃. 面包虫是完全变态的昆虫。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确定实验方案 实验实施 记录实验数据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的四个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四个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四个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四个关系,它们分别是:
1. 适应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并影响对方。

生物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来生存和繁衍后代,而环境也受到生物活动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

2. 依赖关系:生物依赖环境提供的资源和条件来满足其生存和繁衍的需求。

例如,动物依赖自然界的食物链来获取能量和养分。

3. 影响关系:生物对环境的存在和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环境的特征。

例如,动物的存在和行为会改变栖息地的地形和植被结构,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4. 平衡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即通过相互作用,生物和环境之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当其中一方发生变化时,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的变化。

例如,某个物种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其食物供应减少,并导致其他物种数量的减少。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篇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一篇: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环境提供了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物则通过自身的繁衍和进化对环境产生影响和改变。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可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而环境中的氧气则是生命必需的基本元素。

空气的污染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同时也危及着其他的生物。

2.水质对生物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的好坏对所有生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如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不仅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还危及着人类的健康。

3.温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有着不同的适应能力,而环境的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活动对于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1.植物的作用。

植物为自然环境提供了氧气、二氧化碳的转换,并能够吸收金属离子等物质,使得土壤得到净化和改良。

2.动物的作用。

动物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屏障、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等方式,保护并改善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通过各种性质和特点对环境产生影响,同时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1.适应性。

生物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不断变异、自我进化和适应,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和生命空间。

2.协同共生。

生物在与环境的相处中发展了协同共生的关系,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相互依赖。

生物依赖着环境,环境同样也依赖着生物。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两个环节共同组成的。

总之,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转换成恒另一个,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界最稳定、最合理的科学体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①不可分割、②相辅相成、③相互依存、④一个整体。

以上四点就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实大部分的意思就是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捕食(1)概念:一种生物摄入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个体或部分,前者称作捕食者,后者称作猎物或被捕食者。

(2)分类:摄取植物的生物为草食者;摄取动物的生物为肉食者;既摄取植物又摄取动物的生物为杂食者;寄生者也可看作捕食者,通常生活在寄主的组织中。

2.竞争(1)概念:生物在自然界中由于争夺食物、资源和空间而发生争斗的现象(或相互影响)。

(2)分类:①种内竞争是指同一物种利用相同的有限资源时生产的相互影响。

在一个地段上同一物种密度越大,竞争越激烈。

②种间竞争就是指两个或更多个物种利用相同的非常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

竞争的结果就是不等距的,即为一方获得优势,而另一方被遏制或被歼灭。

3.寄生(1)概念:一个种(寄生物)借住于另一个种(宿主)的体内或体表,依靠宿主的体液、血液、非政府或已消化物质以获取营养而存活。

(2)分类: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繁殖(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较大的寄生生物,在寄主体内或体表生长,但不繁殖。

(动植物的大寄生物主要是无脊椎动物,植物的大寄生物主要是昆虫。

)4.共生(1)概念: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间发生对一方有利或双方互惠的关系称为共生。

(2)分类:①偏利共生:对一方不利的关系称作偏利共生;②互利共生:相同种的两个体间的互惠互利关系称作互惠互利关系。

(1)生物生存的环境包括非生物的无机自然环境和其他生物。

(2)生物在环境中存活,环境为生物的存活提供更多物质和能量,以及潮间带场所。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含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既有协作也存有斗争。

(3)生物的生存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就可以存活,否则可以被出局,这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

两者之间的意义生物依赖环境而存活,为存活而适应环境,因适应环境而影响环境——局部改建环境以便更适应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题
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 田鼠以土蜂的蜜和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 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不到土蜂 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 响。
课后题
• 4.枯叶蝶,不易被敌害发现,增加生 存下去的机会。
课后题
• 5.山羊啃食草根, • 影响草的生长。 • 如饲养过多, • 会破坏草场植被。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 的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 温升高到46度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 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 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生活方式特点 尿液少、出汗少 适应 适应
生活环境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 之间的哪种关系?( D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捕食
6、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 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B ) A营养 B温度 C土壤 D水分
6、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合作 关系, 生物 因素,它 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关系;雨水是影 竞争 非生物 响它们生活的 因素。
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
光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除了非生物因素之外,生物因素 会不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呢?
比如: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这说 明了什么呢?
棕熊捕鱼
猫捕老鼠
捕食关系
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水稻与杂草
狮子和大象争夺水源
野牛的争斗
干旱缺水
根特别长
干旱缺水
皮下脂肪厚
适应
寒冷海域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
适应
环境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 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 保护色 便于隐藏捕食
它的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 拟态 物或非生物多么一致呀!
鲜艳的斑纹 这难道能说明它们对 环境的适应么? 警戒色
体形:流线型 结构:有适宜水中生活的呼吸、 觅食、运动等器官
1.在小麦的生活环境中, 有哪些对小麦的正常生长有影响的因素? 2.你能将这些因素分类吗?分类依据什么? 3.阳光、温度、水等因素 对小麦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13页内容,想一想:
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吗?举例说明 非生物因素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吗? 试举例说明
海拔高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捕食关系 2、竞争关系 3、合作关系 4、寄生关系
学习目标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 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4.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 的联系。
1、在某草原,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 属于生物因素的是(C ) A空气 B温度 C草 D水
看,它们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多么一致呀!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能完全适应它生活的环境吗
拟态
竹节虫
不能完全适应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适应了土壤环境, 植物适应环境, 还能影响环境 影响环境
《屎壳郎出国记》
屎壳郎,学名蜣螂
小结:
环境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鱼即使生活在水环境中,一定能正常生长吗? 还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二、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
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生态因素
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12页第三段的内容,观察13页的图 1-12小麦田示意图,想一想:
1.生长在自然条件下的一株棉花影响 它生存的生态因素是
小 组 争 霸 赛
A.生物因素
B.阳光、温度、水
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非生物因素
学 以 致 用
2.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 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的结果
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
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 D.杂草与玉米争夺生活条件的结果
学 以 致 用
5.下列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A.用摄像机拍摄蜜蜂采蜜的过程
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
C.用摄像机拍摄大雁南飞,并对其飞行特 征加以分析、归纳
D.黑色的天穹流星划过
学 以 致 用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A.生长和繁殖
B.具有细胞结构
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能排出代谢废物
学 以 致 用
4.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 机物,一是供自身所需要,二是供其 他生物利用。这些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圈:
地球上 所有 生物与其 环境的总和。
人类可以脱离生物圈, 移居到其他星球吗?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我们只有生物圈这一个家!我们应当爱护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环境一旦恶化,是否会对大熊猫的生活和分 布造成影响?
影响
生物
适应 生物 影响
相互作用
(进化,适应) (改变,影响)
环境
课后题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 开。”你能对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作 出科学的解释吗? 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由于在同一季节山里气温相对较低,桃树 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就 已经凋谢,而山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竞争关系 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为争夺食物、
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同种生物还 可能争配偶
蜂群的分工
麝牛群体护幼
蚂蚁与蚜虫
蚂蚁帮蚜虫打螵虫.
蚜虫会分泌露汁给蚂蚁和蚂蚁幼虫吃.
犀牛和犀牛鸟的合作
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
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 员 ”.
合作关系 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 互协作的关系
2、我国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动植物种类很多,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北的荒漠地区就很少。你认为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 因素是( C ) A土壤 B光照 C水分 D温度
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D ) A草原中的狼和兔 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 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 D蜜蜂采蜜
4.海洋的上层多绿藻生长,较深处生长许多海 带,影响植物如此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 A.海水温度 B.含盐量 C.含氧量 D.阳光
七星瓢虫与蚜虫是______ 捕食 关系
合作 蚂蚁之间是_________ 关系
狮之间是
合作 关系
大象之间是 竞争 关系
小结 环境: 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 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 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