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二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通过图片或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展示法:展示图片或实例。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动物的迁徙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举例法:举出具体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实例。
2.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光照、食物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实验或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讨论或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5.4 教学评估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展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的重要性。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案【学习目标】1、对照实验2、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重点】1、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难点】1、对照实验【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一:对照实验【自主学习】阅读P16科学方法“对照实验”完成1、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变量?2、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照实验?【思考与讨论】1、设置对照实验有什么意义?【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学习目标二:探究的一般过程【自主学习】阅读P14-15中“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完成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1)____________【问题必须是_______的语气,用“_____”结尾】(2)____________【假设必须根据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提出;假设必须是_______或______的语气,用“____”结尾】(3)____________【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主要包括材料用具、实验装置及方法步骤等】(4)实施计划【按实验方案实施,做好记录等】(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思考与讨论】1、如何设计对照试验?2、如何减少实验误差?3、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时,应如何处理?【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学习目标三:实施探究1、按P14-15要求实施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2、完成P15讨论1-4【课堂展示】我们小组认为第1题的答案应该是_____,……。
讨论后存在的疑惑是____ 【课堂练习】1、在科学探究中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实验言探究的因素引起的应,设计()实验;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使实验结果更科学,还应同时设计()实验A.分组B.重复 C.独立 D.对照2、某同学为了研究光、水、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将一个纸盒分成A、B、C、D四部分,分别设置成如下环境条件,并各放10只鼠妇。
则A、D的变量是_____, B、D的变量是_____,C、D的变量是_____;鼠妇最多的是_____部分。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引起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引入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概念。
讨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提出问题:“生物与环境有什么关系?”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生物适应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2.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如北极熊的白色fur、沙漠中的植物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适应环境的看法。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如何影响生物。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
3.2 教学内容:讨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概念。
分析一些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实例,如水对鱼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的影响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环境对生物影响的看法。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4.2 教学内容:讨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的概念。
分析一些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实例,如植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看法。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五章:保护环境,保护生物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对保护生物的重要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选取事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通过分析文字、图片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组织好“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教学方法交流法、点拨式指导,领悟式指导法等。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板书: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新授1. 课件出示骆驼的图片和简介。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讲解课本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思考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板书: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⑴第一幅图:提问:我们知道沙漠气候炎热,干燥缺水,但是骆驼却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大家觉得它是有什么样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呢?答:骆驼它有高高的驼峰,可以储藏大量的脂肪,当他们又饿又渴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而人如果体温达到42℃就会有生命危险。
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可是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以此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
这些特点就是动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⑵第二张图:提问:观察一下图中的植物有什么特点?答:根很长很发达。
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够得到水。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2课时 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3.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2.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梳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巩固回忆,导入新课【回顾】巩固回忆生态因素的组成以及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巩固旧知,链接新知。
以鼠妇为例来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从而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三幅图片,具体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环节二讲授新课: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背景资料】介绍鼠妇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以鼠妇为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生了解。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明确主题】明确探究主题——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确定。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并作答。
【总结归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整体介绍,总体把握。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以探究鼠妇实验为例来逐步分析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提出问题】问题1: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思考交流。
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逐步分析科学探究过程。
【强调】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学生观察反思。
的分布吗?【提出问题】我们是如何提出问题的?学生思考交流。
【强调】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应的方法,对探究实验提出合理问题。
让学生清楚问题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来的。
【提出问题】问题2:针对提出的问题,你会做出怎样的假设?学生思考并作答。
【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假设呢?学生思考交流。
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强调】作出假设的依据和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让学生了解作出假设要有一定的依据。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要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也就是制订计划,来验证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
七年级生物上册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

课题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型
新授/探究
课时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分析,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资料和数据,并对信息进行整理。
3、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学生能描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导言:
许多同学对老师拿来的纸包感到好奇,想看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其实这里面是老师提前打印的一些生物及它们生活环境的图片。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这还有一些它们生活环境的图片,假设这些生物们迷路了,你们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以小组为单位,定量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板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让人类与其他生物在地球上和平相处,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
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对学生合作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同样用学生熟悉的生物导入教学目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本课学习进行铺垫。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
植物
人类
生物入侵
2、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课前进行
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3、概括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教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3、制定计划对照实验的概念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
6、表达和交流检测案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具有( A )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绝对性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B )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C)A.普遍性B.个别性C.相对性D. 绝对性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C)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
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
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 D )A.只能适应环境B.只能影响环境C.都能改造环境D.既能适应又能反思与补充:2019-2020学年七上生物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叶片组成部分的是()A.表皮B.叶肉C.叶脉D.叶柄2.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鱼 B.云龙湖里所有的生物C.泉山森林公园 D.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3.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A.食草的 B.食肉的C.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D.进行光合作用的4.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学重点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
教学资源
采用多媒体手段,配以视频、图片资料,使知识信息传递立体化,激发学习兴趣。
教
学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说出实验方案的缺陷。
假设成立。
实验完毕后,将鼠妇放生,爱护实验动物。
运用已经学过的设计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思考实验方案。
导入
调查校园或公园中的鼠妇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板书设计
课后
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学生经常会对生活中的现象有问题,但是如何科学地解决其实做的并不规范,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生物学科的严谨性,也能逐渐的规范起来自己,但是对于提出问题、作出科学的假设、制定合理的计划还有待提高,今后接着做练习。
调查过程中注意观察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和自己的疑问,完成调查表。
通过调查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辨析转化,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观察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经过查阅资料和思考以后,你会对问题作出各种尝试性解释,这就是假设。一个好的假设,要能够说明相关事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因此,我们可以作出什么假设呢?
注意:假设是对问题尝试性地回答,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任何假设都应该有一定的依据,不能盲目地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分析提供的几种实验方案的缺陷,认识到实验设计要有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并进行多次重复,获得可信的实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前8组探究的变量是:光。
第9组探究的变量是:湿度。
第10组探究的变量是:温度。
实验间隙完成讨论。
分别统计阴暗处和光亮处鼠妇的数量,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数。
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鼠妇适宜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注:第9、10组说出他们探究的变量及设计方案,与大家分享实验结论。
5、西瓜虫与鼠妇的区别,对实验的影响。
着重探究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围绕假设的问题,选择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
通过制定计划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探究实验的要素:
单一变量:对照试验有且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课外探究延伸
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但由于二者的生长环境不同,一个是绿色,一个是黄色.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请你课下探究光对韭菜的影响。
搜集资料,在家探究。
五、课堂检测
选择题
1.如图是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装置,适合探究的问题是( )
A.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B.光对鸟类飞行的影响
C.光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解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捕捉鼠妇(或蚯蚓等),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鼠妇(或蚯蚓等)的生活环境。
核心素养:通过对“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进行举例探究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尝试根据课题设计并实施探究实验,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并说出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完成任务一)
①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课前调查结果提出你的问题或疑问。
②作出假设: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大家能否根据调查结果尝试给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这一步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应该细分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来)
a.探究光这个因素,我们需要设计几种环境,两种环境下的鼠妇是否等量?
b.待鼠妇稳定后,需要统计什么数据?
布置学生实验过程中完成P15讨论题。
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所探究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请你说说还有哪些因素对该动物有影响?
2、如何保证实验结果不同只能是由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行吗?
4、为什么要计算各组平均值?
各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根据问题结果制定实验方案。
由小组自主选择实验动物-金鱼、温度计、烧杯等材料,并进行组内分工严格按照实验计划进行探究,同时记录实验现象及数据。
各小组通过进行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金鱼呼吸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学生进行组内讨论分析,组间对比数据结果,交流探究过程和结果。
小组内自主讨论,学生回答问题:
1、光,温度、水。
2、单一变量
3、鼠妇数量越多,验结果越准确,但也不能太多,统计会比较困难。用1只鼠妇存在偶然因素,所以不行。
4、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论可信度。
5、西瓜虫(普通球鼠妇):对光不敏感;鼠妇(粗糙鼠妇):对光敏感。有认同感。
2.对照试验
引导学生参考课本16页,归纳总结出:什么是对照实验。
2.需改进:注意探究实验过程中的课堂秩序,把控实验时间。
附:实验报告:探究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
实验目的: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1、实验中的变量:
2、实验材料和用具:
3、方法步骤:
(1)
(2)
实验结果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学生阅读课本,提炼总结出“对照实验”: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3.拓展探究:
探究课题:温度对金鱼呼吸的影响
平板课堂:探究课题: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根据素材包选择至少一种实验动物进行探究)
教师播放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次数,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视频提出什么问题呢?
针对问题,大家能否根据视频给出假设?
(3)制定计划:将两头同样大小的大蒜分别放在盛有清水的盘中,A组放在光照的环境中培养,B组放在的环境中培养,定时浇水,管理.
(4)上述实验方案中,A组对B组起作用.
(5)该实验证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亮点:通过再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素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科学探究的思维渗透到生活中。
三、评价任务
1.任务一:以小组为单位对“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行探究。
2.任务二:以小组为单位能够给出至少一种实验设计方案,并能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完成探究。
3.任务三:小组代表(可以是多个)能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阐述,并能提炼和概括对照实验的设计要点。
四、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环节
教师活动
c.需不需要计算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建议:设计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5只)。
教师建议:
实验装置改进:明暗交界处装一比湿土高一厘米的挡板,使明暗两种环境对比更明显。整个装置由玻璃板覆盖(防止鼠妇爬出),再用纸板挡住
④实施计划:提醒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要随时做好实验记录。不断巡视给予指导。
D.光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2.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低温与阴暗高温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C.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D.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3.如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有同学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你认为下列修改建议错误的是( )
放置黄粉虫的位置
黄粉虫的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30只
明亮
15℃
适宜
纸盒右半侧
30只
阴暗
28℃
适宜
A.左右两侧的黄粉虫的数量要相同
B.左右两侧都要在阴暗的环境中
C.左右两侧的湿度要相同
D.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保持在28℃左右
非选择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将20只黄粉虫幼虫放入纸盒中央,每分钟统计一次阴暗处和明亮处的黄粉虫数目,统计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数据,试分析回答。
如何探究假设的正确性,通过讨论以下问题制订实验计划:
a.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如何保证实验动物出现的变化只是由于实验要探究的因素引起的?
b.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鼠妇是多只的,那么对于金鱼的探究中,应如何设计才能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c.为什么要计算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建议:
设置多次重复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
各小组按照制定的实验计划进行探究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手机实验数据。
各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数据,你们能从数据中得出什么结论呢?
小组之间的数据又有哪些不同呢?请大家讨论分析原因。
①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观察视频中不同温度下金鱼的呼吸情况而讨论分析,并提出问题:
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吗?
②作出假设:
观察后作出假设:温度会影响金鱼的呼吸。
分钟实验环境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暗
13
12
15
17
16
17
18
19
18
19
明亮
7
8
5
3
4
3
2
1
2
1
(1)你提出该实验的假设是。
(2)该实验的变量是。
(3)如果有8个小组分组实验,老师只取了其中3组的数值进行平均,可以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应该。
(4)你通过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学生活动
课前
布置课前调查活动:鼠妇都在哪些地方出没?
于课前结伴前往小区、公园、校园等地“寻找鼠妇”,并记录(笔记或拍摄)发现鼠妇时的周围环境。
导入
提问:哪些同学找到了鼠妇?
同学们都是在哪些地方找到鼠妇的?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回答:花盆底下、草丛里等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找到鼠妇。同时展示自己的记录作品。
1.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韭菜和韭黄是同一种植物,韭菜是露天生长的,它的叶片绿色;韭黄是在遮光条件下生长的,它的叶片黄色.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有关的科学研究证实,黄白色的叶中没有叶绿素.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明亮
阴暗
8组第十分钟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明亮
阴暗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