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三层关系
物种与环境间的三层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每个物种的繁衍和发展,也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性与多样性。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物种与环境之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
对物种的生态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系统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的运作等,它的不同形式会使环境中的物种产生多种变化。
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会刺激物种数目的减少,而合作则会增加物种数目;物种的流行病会削弱七国环境的多样性;物种的传播也可以改变环境土壤的组成。
另外,生态反馈也是影响物种与环境关系的重要因素。
物种在其繁衍发展过程
中向外界施加和释放大量能量,又从中获取大量能量,这种反馈关系可以进一步影响物种及其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最后,环境创造与物种之间能使环境变得更加多样性。
物种在生长和繁衍发展
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自身的生长环境,并诱发其他物种改变或发展,从而改变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最终使环境更多样化,更具适应性。
综上所述,物种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影响、生态反馈和环境创造是构成这一关系的三个层次,是物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正是依赖这些层次关系,才能有效地把握生态系统中物种与环境关系,创造一个健康多样性的环境。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生物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它是对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的有机结合。
生物学家以生物为研究对象,环境科学家着重于环境因素的分析,而生态学家则将二者结合起来,探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生态学生物旨在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学生物的适应性:生态学生物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沙漠中的动物在面对高温、干旱的环境时,通过调节体温、减少水分流失等方式来适应这种极端环境。
2. 环境对生态学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态学生物需要适应并利用环境中的资源来完成自身的生命周期。
例如,林地中的植物依赖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来生长,动物则依靠这些植物作为食物来源。
环境中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生物的生理和生态过程。
3. 反馈调节:生态学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发生反馈调节的过程。
环境中的变化会引起生物群体的变动,而生物群体的演替和适应性变化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生物群体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例如,在某一生态系统中,如果一种植物的数量增加,这会导致其它物种的生存竞争,从而影响整个生物群体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也反映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上。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人类的行为改变了大气成分、地表覆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环境要素,进而对生态学生物和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气导致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影响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体分布和生态过程。
因此,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紧密相连的联系。
通过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

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包括能量、物质、空间和信息等方面。
本文将简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生物通过适应性演化形成了与环境适应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而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不仅导致了环境的变化,也形成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温度、光照、重力等)、化学因素(如水分、养分、气体等)和生物因素(如天敌、病原体等)。
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如食物和水源)或负面的(如疾病和天敌)。
生物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和免疫系统来应对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通过食物、竞争和共生等途径来相互作用。
例如,植物和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捕食关系来相互作用;一些微生物之间也可以通过共生关系来存活。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四、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层次和结构中。
生态系统通常由底层物种(底质生物)、中层物种(中间生物)和高层物种(顶端生物)组成。
底质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维持生态平衡;中间生物通过食物链和捕食关系获取能量和物质;高层物种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等过程获取能量和物质。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展开。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过程,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因素。
通过了解这些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演化历程,从而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 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 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 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 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分解者(decomposser)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
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预期实验结果: 鼠妇总是呆 在阴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再尝试:若想探究土壤 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何设计探究计划,请你尝试完成以下步骤: 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 环境。 实验设计思路: 以水分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假设实验的结果是鼠妇向 潮湿的土壤这一边。 你得出的结论是: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
有利的一面: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
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 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 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 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 中起到关键作用.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 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 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 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 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 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 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 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01.02.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1、该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即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变 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16)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与其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 分布在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西部和
陕西的西南部,主要以竹叶和竹
笋为食,食性很单一)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有丰富的竹类植物.捕食
D.竞争
4.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
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 )
A. 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D ) A.河中水 C.同种的鱼 B.水的温度 D.河岸上吃草的羊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练一练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 时设计( D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 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各放入等量的鼠妇 明亮
鼠妇(潮虫)
阴暗 实验组
对照组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 必
2min 明亮 阴暗 4 6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3 7 2 8 0 10 1 9 0 10 1 9 2 8 0 10 11min 1 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课件

与
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环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境
的
关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系
非生物因素:光
绿藻
光再海水中穿透性 最浅处光最强,生 长着很多绿藻。
褐藻
往下一些红光穿透 性不强,被海水吸 收,生长褐藻。
红藻
再往下,生长 着红藻。
硫化细菌
深处没有光,没 有植物生存,只 有一些硫化细菌。
非生物因素:温度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非生物因素:空气、土壤
1、什么叫生态因素?
2、生态因素可以分类为哪两种因素?你 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非生物因素
生态因素
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水
沙漠植物
热带雨林植物
非生物因素:光
人参、三七通常在密 林下才长得好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思考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的环境的?
厚皮毛:海豹的皮肤覆盖着密集的毛 发,能够保护其免受寒冷和湿度的影响, 让海豹在水中保持温暖。 合适体型:海豹身体短而肥厚,可以减 少体表面积,从而减少体内散热。
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思考3: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环境的?
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经 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 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C
冬眠之前,蛇在天气突然变冷时爬出洞 穴晒太阳
D
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 藻类植物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表达和交流: 小组汇报,计算全班平均值
Contents
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的影响
Contents 课后探究: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提出问题: 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制订计划: 设计探究方案 (选择材料用具、设计方法步骤等)
实施计划: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获得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土壤的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表达和交流: 小组汇报,计算全班平均值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行吗?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 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本实验用10只鼠 妇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 鼠妇更好,但会增加实验的难度。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 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假设全班有6个组,则相 当于做了6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 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可以减小误差。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 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 把大小两种的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地生 长,可是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候,经过16天,其 中的一种全部死亡,而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 象属于( ) A、合作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Contents
阅读P17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2、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3、蚯蚓是怎样影响和改变土壤的?
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
Contents
枯叶蝶
竹 节 虫
变色龙
生物影响环境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案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案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物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
(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
影响。
四、教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