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优质课件

明亮干燥环境
明亮潮湿环境
干土
鼠妇各5只
湿土
及时训练
(B )1.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
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A. 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 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C. 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 D. 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及时训练
大雁南飞
3.阳光的影响
向 日 葵 朝 向 太 阳
植物寄生
真菌寄生于虫体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概念解析
种间关系 互利共生
寄生
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比较
特点 同生共死
举例
犀牛和 犀牛鸟
你喜我忧
蛔虫和人
竞争
你死我活
捕食
弱肉强食
水稻和 杂草
羊和草
及时训练
(D)1.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得出结论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表达和交流 求平均值(能得出可信的结论)
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呢?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非
空
生
气
物
因
素
对
生
物
的
影
响
深海地区没有绿色植物
光
施肥
无机盐
大雁南飞
南橘北枳
适
宜
的
温
度 针叶林
阔叶林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 食
豹追捕猎物
蝗虫啃食庄稼
蚂蚁搬运食物 合作
蜜蜂筑巢
蚯蚓——改良土壤
大树——增加空气湿度
堤坝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白蚁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非生物因素:温度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什么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 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实验组:①接受变量处理的或人为改变条件的, ②未知结果的
对照组:①处于自然状态的或理想状态的,②不接 受变量的或未经处理的③已知结果的
葵花朵朵向太阳
阳光
登月宇航员
空气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大家抓鼠妇时发现这样的现象:
当我们搬开花盆或石块,躲在下面 的鼠妇(潮虫)很快就会爬走。这是 为什么呢?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以鼠妇为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生物 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合作 关系
,其他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生活的 生物
因素,
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
竞争 关系;雨水是
影响它们生活的 非生物 因素。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BCD )
A、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B、鹿、兔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 C、树蛙随它所栖息的树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体色 D、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白色的
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 非常发达。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 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物的生活 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 境,它们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
生产者(producer) 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 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 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 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生产者在生物群落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们将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同化,同化 量就是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中,各种绿色 植物还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繁殖的场所。 分解者(decomposser) 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
据。 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减小误差 预期实验结果: 鼠妇总是呆 在阴暗的环境中 得出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 再尝试:若想探究土壤 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如何设计探究计划,请你尝试完成以下步骤: 你提出的问题是:鼠妇喜欢潮湿还是干燥的环境? 作出假设: 鼠妇喜欢潮湿的 环境。 实验设计思路: 以水分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假设实验的结果是鼠妇向 潮湿的土壤这一边。 你得出的结论是: 鼠妇喜欢潮湿的环境。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2)
有利的一面: 1、噬菌体可以作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例如烧伤病
人在患处涂抹绿浓杆菌噬菌体稀释液 2、在细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 作为细胞融合的助融剂,例如仙台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 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使之被拼接在目标细胞的染色体上 4、在专一的细 菌培养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杂 5、病毒可以作为精确制导药物的载体 6、病毒可以作为特效杀虫剂 7、病毒还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流 中起到关键作用. 病毒疫苗对人类有防病毒有好处--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人类的很多基因都是从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 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 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 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 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 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样, 也可以发生突变和重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为病毒没有独立的代 谢机构,不能独立的繁殖,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不完整的生命形态。近年 来发现了比病毒还要简单的类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 但它可以在动物身上造成疾病。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存在说明无生 命与有生命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3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篇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
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生物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生物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和适应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不同生物种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使得特定物种只能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存。
例如,沙漠中的植物适应了干燥和高温的环境,而水生生物则需要适宜的水体条件来生存。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主要通过基因调节和遗传变异来实现,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二、环境对生物的选择和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性作用是自然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环境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不同生物种群的存活和繁衍。
环境中的资源分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都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生物种群中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通过遗传传递有利基因,从而使种群在演化中逐渐适应环境。
三、生物的生态功能与环境的稳定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这直接影响着环境的稳定性。
生物通过食物链的形成、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等生态过程,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着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并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栖息地。
而昆虫等小型生物在被称为“生物调节”的过程中,控制着种群密度以及病害的传播,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健康。
四、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时的重要方面。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例如,空气和水质污染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气候变化引发了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的退化威胁到了世界的粮食安全。
因此,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对于人类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01.02.0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 。
归纳总结:
1、该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对照实验 ,即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变 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P16)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用1只?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 与其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 分布在哪些地区?
(大熊猫主要生活在四川西部和
陕西的西南部,主要以竹叶和竹
笋为食,食性很单一)
2.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合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有丰富的竹类植物.捕食
D.竞争
4.海洋中绿藻多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
底层,分析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 )
A. 盐度
B.温度
C.阳光
D.水分
5.下列哪项不是生活在河中鲫鱼的生态因素( D ) A.河中水 C.同种的鱼 B.水的温度 D.河岸上吃草的羊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练一练
1.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 时设计( D )
A.分组实验 B.重复实验 C.独立实验 D.对照实验 2.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同伴 前去采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 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C )
各放入等量的鼠妇 明亮
鼠妇(潮虫)
阴暗 实验组
对照组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实验中的实验记录,请你分析: 必
2min 明亮 阴暗 4 6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3 7 2 8 0 10 1 9 0 10 1 9 2 8 0 10 11min 1 9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影响环境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态平衡5. 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维持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生物模型或实物标本。
3. 课堂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如沙漠植物、北极熊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强调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自然。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
2. 选择题:下列哪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 沙漠植物B. 北极熊C. 蚯蚓改良土壤D. 树木阻挡风沙)3. 简答题: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如校园、家庭、社区等。
3. 制定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关注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种间关系 (1)捕食关系:
蜘蛛捕捉蝗虫
猪笼草捕虫
(2)竞争关系:
生物为争夺有 限的生存条件 或生活资源而 相互排斥。
(3)寄生: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来维持生活的现象。
(4)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互利 关系,双方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如果失去 一方,就影响另一方的生存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葵花朵朵向太阳
飞蛾扑火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热
沙
带
漠
雨
林
水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常考点:
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出现,南橘北枳,桃花 盛开,春天出现藻类植物泛滥————— —温度影响
记下来更好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A: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的
竞争关系
关 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共生关系 种内斗争关系
生物
适应,影响
种内互助关系 环境
影响
三:探究实验(难点)
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 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 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 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 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 论 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 论并完善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物质循环——碳循环
43
防卫——甲壳虫喷出毒液
44
防卫——蝴蝶用鲜艳的“眼睛”吓 走敌人
45
生态平衡及调控
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内的 动态平衡状态 特征:
动态平衡 整体性
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破坏
生物种类成分的改变
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
46
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捕杀
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我 们应该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 处!
• 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 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 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 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分析下列图片和文字资料
• 在炎热缺水 的荒漠中生 活的骆驼, 尿液非常少, 当体温升高 到46℃时才 会出汗。 • 生活在寒冷 海域中的海 豹,皮下脂 肪很厚。 • 蚯蚓在土壤 中活动,可 以使土壤疏 松。 荒漠中的 植物—— 骆驼刺, 根系非常 发达
生态
环境恶化与生态破 坏威胁人类生存 50
臭氧层——吸收太阳光中99%的 紫外线
中层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51
人类的文明是建立在能源和其它资源 的大量消耗上的
时期 能量消耗(kcal/人.天)
原始人
狩猎时期 农业社会早期 农业社会晚期 工业化早期 其他发达国家(现代) 美国(现代)
2000
5000 12000 20000 60000 125000 250000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 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 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 特点?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
在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 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南 部。大熊猫以箭竹等为食, 食性单一,这些地区的环境 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主要 是有竹类植物和水源。
52
化石能源的消耗造成了温室效应
53Βιβλιοθήκη 垃 圾 处 理 厂54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凌晨1 时23分,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 炸。8吨多强辐射物质 混合着炙热的石墨残片 和核燃料碎片喷涌而出。 据估算,核泄漏事故后 产生的放射污染相当于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产 生的放射污染的100倍。
花儿离不开阳光”为什么呢?
哪个鱼缸更适合鱼的生长?
影响水稻的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你能对 这些影响生态因素进行分类吗?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光 水
温度
生 态 因 素
非生物因素
空气
生物因素
土壤 影响某种生物生 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水的影响
• 1、骆驼和骆驼刺是怎样适应缺水环境的? 海豹是怎样适应寒冷环境的?
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特点 生活环境 适应 尿液少、出汗少 干旱缺水 (减少水分消耗) 适应 根特别长 (吸收水分)
干旱缺水
皮下脂肪厚 适应 (保温作用)
寒冷海域
仙人掌如何适应干旱环境?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适于干旱环境,茎含叶绿 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贮水。
雨季草原
旱季草原
2.温度的影响
大雁南飞
晒太阳的蛇
3.阳光的影响
向 日 葵 朝 向 太 阳
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比如鱼,背面深、腹面浅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观察这些松树,思考 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形 态的不同?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 了沙漠中植物种类少, 植株矮小?
干旱使粮食减产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它们的耳朵大小主 要与生活环境的哪种 因素有关?
牛吃草
熊猫吃箭竹
生物因素:指影响某些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雄狮子追捕斑马
植物的生长
(1)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2)竞争关系:不同种或同种生物之间为争
夺食物、资源、生存空间等而发生的关系。
同种生物还 可能争配偶
拟
态
外表形状与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
尺蠖
枯叶蝶
枯叶螳螂
利于避敌、捕食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 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荔蝽(三龄若虫)
别碰我!我可不好惹!
适应的相对性: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的
三、生物对的环境影响
长期乱砍滥伐后的黄土高原 大搞植树造林后的黄土高原
合作关系:同种生物或不同生物之间的相 互协作的关系
合作关系
蚂蚁合力搬食物
共生关系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
寄生关系
菟丝子
显微镜下的体表寄生虫
寄生关系(寄生虫)
从一个12岁男孩脑中取出的绦虫
犀牛和犀牛鸟的互利共生
犀牛鸟为犀牛的“私人医生”.
犀牛鸟称为犀牛的“警卫 员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0
海洋生态系统生产力
生产者 420×108 吨/年
食草动物 64×108 吨/年
第1级食肉动物 10×108 吨/年
第2级食肉动物 1.5×108 吨/年
第3级食肉动物 0.22×108 吨/年
41
物质循环——水循环
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 70%,但淡水面积仅 占3-4%,人类正面 临淡水缺乏的威胁
从工业文明 过渡到生态 文明
58
植物界的拓荒者的地衣
沙地种植植物
退耕还林(草)
何日重见太湖美
生 物 对 的 环 境 影 响
蚯蚓疏松土壤
我们美丽的星球时不时地会遭受灾难
它时常遭受着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干扰
泥石流
沙尘暴
土地沙化
赤潮.rm
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 环境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好
47
生态系统的破坏——滥砍滥伐
48
如何解决生态平衡失调?
• 正确处理保持生态平衡与开发资源的关系
• 正确安排环境供需相对平衡
• 维持生物间的制约关系
• 妥善处理部分与全局的关系,使生态系统处
于优化状态
49
六、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造 成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造 成环境恶化
环境
环境恶化与生态 破坏互相加剧
生态系统
一定地区内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物理因素的 总和称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着重于宏 观方面,如能流、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等。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非生物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大气、 水),有机物质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
34
生 态 系 统 的 基 本 组 分
35
北 极 地 区 食 物 网
36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核心是生物群落 地区特点和空间结构 时间特征 三大功能类群参与代谢活动 动态平衡特征 开放性
37
生态系 统中的 能量传 递效率 低和单 向逐级 递减
38
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大约 为10%
39
素食者比肉食者节约能源
55
黑色创伤:死亡人数9万余人
核泄漏过程持续了10天,放射性物质散到乌克 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以及其他欧洲国家。 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27 万人因此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
56
保护生态环境——一场斗争
坦桑尼亚野生动 物保护官员和没 收的象牙
57
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生态平衡和持 续基础上健康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