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7
备用容量的分类
按作用分: (1)负荷备用:满足负荷波动、 计划外的负荷增量 2%~5% (2)事故备用:发电机因故退 出运行而预留的容量 5%~10% (3)检修备用:发电机计划检 修4%~5% (4)国民经济备用:满足工农 业超计划增长3%~5% 按其存在形式分:
(1)热备用
(2)冷备用
8
二、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PG K G f
PD ( f )
f f1 f2 A B
PG
PD 0
( f ) PD
C
PD
PD K D f
负荷功率的实际增量:
PD0 PD PD0 K D f
它同发电机功率增量平衡:
P1 P2
P
PD0 PD PG
PD0 PG PD ( K G K D )f Kf
28
一、 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
2 水电厂
(1)不需燃料费,但一次投资大
(2)出力调节范围比火电机组大
(3)启停费用低,且操作简单
(4)出力受水头影响 (5)抽水蓄能 (6)必须释放水量--强迫功率
29
一、 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 3 核电厂
(1)最小技术负荷小,为额定负荷10~15%。
(2)启停费用高;负荷急剧变化时,调节费
二、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有功负荷最优分配的目的:在满足对一定量负荷持续 供电的前提下,使发电设备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单位 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最少。 • 满足条件:
等式约束 f(x、u、d)=0 不等式约束 g(x、u、d)≤0
使
目标函数
F=F(x、u、d) 最优
35
1 目标函数 • 系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火电机组)
国家电网往年真题题库习题-问答

1、目前差动保护中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哪些?1.采用带有速饱和特性变流器的变压器差动保护2.带有短路线圈的直流助磁特性的差动保护3.带有制动和助磁特性的差动保护4.带有2次谐波制动的差动保护5.按间断角原理进行制动的差动保护2、快速分解法相对于牛顿拉夫逊法有什么特点?其适用条件如何?1.降阶。
在潮流计算中的修正方程中利用了有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相位相关,无功功率主要与节点电压幅值相关的特点,实现P-Q分解2.因子表固定化。
利用线路两端电压相位差不大的假定,使修正方程系数矩阵元素变为常数3.由于上述两点,使快速分解法每次迭代的计算量比牛顿法大大减少。
快速分解法只有一次收敛性,因此要求的迭代次数比牛顿法多,但总体速度快。
4.快速分解法只适用于高压网的潮流计算,对中、低压网,因线路电阻与电抗的比值大,线路两端电压相位相差太大已不成立,此时用快速分解法会出现不收敛问题。
3、区域电网互联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1、可以合理利用能源,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可安装大容量、高效能火电机组、水电机组和核电机组,有利于降低造价,节约能源,加快电力建设速度。
3、可以利用时差、温差,错开用电高峰,利用各地区用电的非同时性进行负荷调整,减少备用容量和装机容量。
4、可以在各地区之间互供电力、互通有无、互为备用,可减少事故备用容量,增强抵御事故能力,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5、能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有利于改善电能质量。
6、可以跨流域调节水电,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火电经济调度,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请简述零序电流保护的优点及多段式零序电流保护逐级配合的原则?1.结构与工作原理简单,正确动作率高于其他复杂保护。
2.整套保护中间环节少,特别是对于近处故障,可以实现快速动作,有利于减少发展性故障。
3.在电网零序网络基本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保护范围比较稳定。
4.保护反应于零序电流的绝对值,受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较小。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与控制

二、电力系统负荷调节效应
1、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也要随着改变。 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叫做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是负 荷的静态频率特性,也称作负荷的调节效应。
2、电力系统中各种有功负荷与频率的关系 (1) 与频率变化无关的负荷,如白炽灯、电弧炉、电阻炉和整流负 荷等。它们从系统中吸收有功功率而不受频率变化的影响。
PL a0 a1 f a2 f2 a3 f3
0.35 0.4 0.96 0.1 0.962 0.15 0.963
0.35 0.384 0.092 0.133 0.959
PL % (1 0.959) 100 4.1
KL
PL % f %
4.1 4
1.025
电力系统自动化
Pc
PB
B K
保持不变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积差调节法的特点是调节过程只能在 结束, 常数, 此常数与计划外负荷成正比。
3、机组间的有功功率分配 多机组采用积差调频法调频时,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两种形式。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节 电力系统调频与自动发电控制
调频方程组
由于系统中各点的频率是相同的,各机组
m PTi 1
m PGi 1
PL
d dt
m (Wki )
1
系统的频率的变化是由于发电机的负荷与原动机输入功率之间失去平衡所致, 因此调频与有功功率是不可分开的。
第一节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频率降低较大时,对系统运行极为不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1)对汽轮机的影响,当频率低至45HZ时,个别的叶片可能发生共 振而引起断裂事故。 (2)发生频率崩溃现象。 (3)发生电压崩溃现象,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最后导致系 统瓦解。
电力系统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第四章

第四章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
第三节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一、系统频率的一次调整 电力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组都装有调速器。当系统负
荷变动导致频率变化时,调速器能够感知发电机转速(频 率)的变化,自动地调节进汽阀门(或导水叶)开度,改变 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力求与系统负荷重新平衡。这是一 种完全自动化的过程。
设图4-2中系统的负荷突然 增加,综合负荷的频率特性相 应抬高。这时的稳态工作点移 至B点。
球磨机、压缩机、机床等; 第三类负荷所吸收的有功与频率的高次方成比例,
包括各种风机、高压水泵等。 系统实际负荷是上述各类负荷的组合,常称为综合
负荷。
有功负荷是和频率相关的,即
PL F ( f )
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叫做负荷的功率-频率特 性,是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也称作负荷的调节效应。负 荷的综合功率-频率特性是非线性曲线,
这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调节 效应。
第四章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在频率变化范围为45~50Hz时,综合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接近直线。
该直线斜率
KL
PL f
当用标幺值表示时(功率以系统总负荷为基准值):
K L*
PL* f*
KL 称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表示综合负荷吸收的有功随频率下降而减
第四章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
三、系统频率的三次调整
第四章 电力系统频率控制
五、主调频厂和基荷厂在频率调整中的作用
在电力系统中,调频任务须在各发电厂中进行分工, 实行分级调整。一般将发电厂分为三种:即主调频厂、 辅助调频厂和非调频厂(也称基荷厂)。主调频厂负责全 系统的频率调整,一般由一个发电厂担任;辅助调频厂 是当系统频率超过了某一规定的偏移范围后,协助主调 频厂参加调频工作,通常由少数几个发电厂担任;而非 调频厂只按调度预先下达的负荷曲线(日发电计划)运行, 不主动参加调频。
电力系统频率特性和其调整原理及措施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4) 国民经济备用。考虑国民经济超计划增长和新用户 的出现而设置的备用。这部分备用与国民经济增长有关, 一般取最大负荷的3%~5%。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三、各类发电厂的特点及合理组合
为热备用 (旋转备用)
(1) 负荷备用。为了满足系统中短时的负荷变动和短期 内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负荷备用容量的大小 与系统的负荷大小有关,一般为最大负荷的2%~5%。大系 统采用较小的百分数,小系统采用较大的百分数。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在有水、火电厂的联合系统,一般为冷 备用;在只有火电厂或水电厂不能投入 运行时,为热备用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2.水力发电厂的特点 (1) 必须释放水量--强迫功率;
(2) 出力调节范围比火电机组大,启停费用低,且操作简单;
(3) 不需燃料费,但一次投资大,抽水蓄能,水电厂的运行 依水库调节性能的不同在不同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3.原子能发电厂的特点
例如异步电 动机、变压 器励磁电流
的增加
⑤互联电力系统解列,发电机解列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二、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和备用容量
1. 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及其调整
(1) 负荷的分类
P1 –第一种负荷; P2– 第二种负荷; P3—第三种负荷; P∑--实际不规则的总负荷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一) 各类发电厂的特点 1.火力发电厂的主要特点
(1) 要支付燃料及运输费用,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4.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4.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4.3.1发电机组自动调速系统工作原理调整系统频率的主要手段是发电机组原动机的自动调节转速系统,或简称自动调速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调速器和调频器(又称同步器)。
以下,就从自动调速系统的作用开始,讨论频率调整。
自动调速系统的种类很多,以下介绍的是一种相当原始的机械调速系统—离心飞摆式。
这种调速系统比较直观,但它的调节机理又和新型调速系统(如电液式调速系统)没有很大差别。
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的示意图如图4-7。
图4-7离心飞摆式调速系统其作用原理如下:调速器的飞摆由套筒带动转动,套简则为原动机的主铀所带动。
单机运行时,因机组负荷的增大,转速下降,飞摆由于离心力的减小,在弹簧的作用下向转轴靠拢,使A点向下移动到A``。
但因油动机活塞两边油压相等,B点不动,结果使杠杆AB绕B点逆时针转动到A``B。
在调频器不动作的情况下,D点也不动,因而在A点下降到A``时,杠杆DE绕D点顺时针转动到DE`,E点向下移动到E`。
错油门活塞向下移动,使油管a、b的小孔开启,压力油经油管b进入油动机活塞下部,而活塞上部的油则经油管a经错油门上部小孔溢出。
在油压作用下,油动机活塞向上移动,使汽轮机的调节汽门或水轮机的导向叶片开度增大,增加进汽量或进水量。
与油动机活塞上升的同时,杠杆AB绕A点逆时针转动,将连结点C从而错油门活塞提升,使油管a、b 的小孔重新堵住。
油动机活塞又处于上下相等的油压下,停止移动。
由于进汽或进水量的增加,机组转速上升,A点从A``回升到A`。
调节过程结束。
这时杠杆AB的位置为A`CB`。
分析杠析AB的位置可见,杠杆上C 点的位置和原来相同,因机组转速稳定后错油门活塞的位置应恢复原状;B`位置较B高,A`的位置较A略低;相应的进汽或进水量较原来多,机组转速较原来略低。
这就是频率的“一次调整”作用。
对应负荷的增大,发电机输出功率增加,频率略低于原来值;如果负荷降低,调速器调整作用将使输出功率减小,频率略高于原来值。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研究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已成为维持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
而电力系统作为能源供应的主要手段,在保障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频率响应特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展开研究。
1.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基本概念电力系统频率指电力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周期性变化次数,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频率响应则指电力系统在外部扰动下对频率变动的响应能力。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化趋势,为系统运行和保障提供可靠的参考。
2. 频率响应特性影响因素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发电机组的特性是影响频率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电机组的转动惯量决定了其响应频率的速度,惯性大的发电机组具有较好的抗扰动能力。
其次,负荷的动态特性也会影响频率响应。
负荷的变化会对电力系统频率产生影响,沉重的负荷突然波动可能导致频率的快速变化。
此外,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以及阻抗等也会对频率响应特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为了对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和方法。
其中,动态等效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该模型将电力系统简化为发电机、负荷和输电线路等基本元件,通过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来描述频率响应的变化趋势。
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和仿真,可以获得电力系统频率响应的各种参数和特性曲线,为系统运行提供指导依据。
4. 频率响应演变过程电力系统频率响应演变过程是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在正常工况下,电力系统的频率会保持在额定值附近,并呈现出稳定状态。
然而,当外界发生干扰或负荷突变时,电力系统的频率会发生扰动。
频率响应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短期响应、中期响应和长期响应。
短期响应是指系统在受到突发扰动后,立即产生的频率响应。
在这个阶段,系统会通过自动调节控制来减小频率偏差,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第三章-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PG=f (f)
P
PL PG P (KG KL )f Kf
K
KG
KL
PL f
所有机组均 机组装有 无调速器 调速器
KG
PGN fN
KL
PLN fN
PL f
当负荷增加后,依靠调速器动作实现了频率
KG
PGN PLN
KL
PL f
的一次调节,会使电网的频率有所上升,但频 率值仍然偏离额定频率,如果负荷变动较大,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每分钟转数
n
n
➢每秒钟转数
60
➢系统频率 ➢正常情况
➢负荷突然变动而使发
电机组电功率增加PL
f Pn 60
m
m
PTi PGi
1
1
m
m
PTi PGi PL
1
1
m
1
PTi
m 1
PGi
PL
d dt
m
条直线。
频率下降的特性有利于
PL
系统中有功功率在另一
频率值下重新平衡。这
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 调节效应。
PLN
β
KL
tg
PL f
KL
PL f
KL
KL
fN PLN
0
fN
f
图负6-3荷的负静荷态的频静态率频特率性特性
电力系统自动化
第三章 电力系统频率及有功功率的自动调节
KL
dPL df
KL
dPL df
5.调节特性的失灵区
f
fN
fW
fW
PW P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例3-1 某电力系统中,与频率无关的负荷占30 %,与频率一次方成比例的负荷占40%,与 频率二次方成比例的负荷占10%,与频率三 次方成比例的负荷占20%。求系统频率由 50Hz下降到47Hz时,负荷功率变化的百分数 及其相应的值。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解 由(3-3)式可求出当频率下降到 47Hz 时 系统的负荷为
∆PL % 7 = = 1.17 K L* = ∆f % 6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 例 3-2 某电力系统总有功负荷为 3200MW(包括电网的有功损耗) 系统的频率为 50Hz,若 K L* = 1 .5 ,求负荷频率调节效应系数 K L 值。 解 : K L = K L* ×
3200 Pl e = 1 .5 × = 96 fe 50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系统频率稳定在 f :
1
f A C 2 ∆ P2 fe f1 ∑ PL ∆ P1 ∑P' P2 P
' P2
1 号机组的负荷增加了 ∆ P1 2 号机组的负荷增加了 ∆ P 2 两台机组增量之和等于 ∆ P L 可得
B 1
∆ P1* R 2* = ∆ P 2 * R 1*
P2 o
1.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 1.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 电力系统中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
当系统频率变化时, 也要随之改变, 当系统频率变化时,整个系统的负荷功率PL 也要随之改变,即
PL= F(f)
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叫做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是 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也称作负荷的调节效应 负荷的调节效应。 负荷的调节效应
o
∆ PW ∆ PW
f
fe
a
∆ fW ∆ fW
调速器也要调节,这样会使阀门的 调节过分频繁。
Pe
P
图 3-7 调速器的不灵敏区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三、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与 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曲线 的交点就是电力系统频率的 稳定运行点。
PT
f
PL = f ( f )
fe f2 f3
f 3 ,取用功率仍然为原稳定在 f2 d 点:调频器二次调节,增加机组的输入功率 PT 。频率稳定在 fe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小结
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称为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 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频率而改变的特性称为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 , 也称为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这是负荷本身固有的调节效应。 也称为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这是负荷本身固有的调节效应。 调速系统动作的起因是系统内负荷变化,发电机阻力转矩变化, 调速系统动作的起因是系统内负荷变化 , 发电机阻力转矩变化 , 造 成与发电机的原动转矩(汽轮机输出转矩)不平衡; 成与发电机的原动转矩 ( 汽轮机输出转矩 ) 不平衡 ; 调速系统动作的目 的是达到新的转矩平衡,即功率平衡。 的是达到新的转矩平衡,即功率平衡。 频率的一次调整通过汽轮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反应机组转速变化, 频率的一次调整通过汽轮发电机组调速系统反应机组转速变化,调节 原动力阀门开度调节转速,其表现在某一条调节特性上运行点的变化, 原动力阀门开度调节转速,其表现在某一条调节特性上运行点的变化,当 负荷变化较大时,调整结束时频率与额定值偏差较大 调节结果有差; 负荷变化较大时,调整结束时频率与额定值偏差较大——调节结果有差; 调节结果有差 频率的二次调整通过调频器反应系统频率变化, 频率的二次调整通过调频器反应系统频率变化,调节原动力阀门开度 调节转速,表现为一条调节特性上、下平移, 调节转速,表现为一条调节特性上、下平移,可以保证调整结束时频率与 额定值偏差很小或趋于零——调节结果是无差的; 调节结果是无差的; 额定值偏差很小或趋于零 调节结果是无差的
调速系统示意图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调速系统静态特性(有差调节特性) (二) 调速系统静态特性(有差调节特性) 在稳态下,配有调速器的发电机组转速 n 与所带有功功率 P 的关系。 同步发电机的频率调差系数 R 频率调差系数
∆f R=− ∆ PG
f
fe f1
a
b
∆f
负号表示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变化和频率的 变化符号相反。 调差系数 R 的标幺值表示为
P1
' P1
图 3-6 两台发 电机并联运行 情况
此式表明: 在发电机组间的功率分配与机组的调差系数成反比。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四)调节特性的失灵区 由于测量元件的不灵敏性,对微小的转速变化不能反应,调速器具有一 定的失灵区,因而调节特性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一定宽度的带子。 不灵敏区的宽度可以用失灵度 ε 来描述,即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负荷的功率—频率特性一般可表示为
f f f f Pl = a0 Ple + a1 Ple + a2 Ple + a3 Ple + ……+an Ple f f f f e e e e
(MW/Hz)
若系统的 K L * 值不变,负荷增长到 3650MW 时,则
3650 = 109.5 K L = 1.5 × 50
(M W/Hz)
即频率降低 1Hz,系统负荷减少 l09.5MW,由此可知, K L 的数值与系统 的负荷大小有关。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二、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发电机组的功率 频率特性
a) 发电机组转速的调整是由原动机的调速系统来实 现的。 b) 通常把由于频率变化而引起发电机组输出功率变 化的关系称为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或调节 特性。 c)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取决于调速系统的特 性。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一)调速器
测量,放大,执行等组成。控制汽门(或导水叶)的开度,以控 制进入原动机的动力元素。
dPL∗ = a1 + 2a2 f∗ + 3a3 f ∗2 = K L ∗ df ∗
或写成:
K L* =
K L* 称为负荷的调节效应系数。
∆PL* ∆PL % ∆PL / PLN = = ∆f* ∆f* % ∆f / f N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说明: 1)负荷的频率效应起到减轻系统能量不平衡的作用。 2)称 K L∗ 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 3)电力系统允许频率变化的范围很小,为此负荷功率与频率的关系曲线可 近似地视为具有不变斜率的直线。这斜率即为 K L∗ 。 4) K L∗ 表明系统频率变化 1%时,负荷功率变化的百分数。 5)对于不同的电力系统, K L∗ 值也不相同。一般 K L∗ =1~3。即使是同一系 统的 K L∗ ,也随季度及昼夜交替导致负荷组成的改变而变化。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2. 负荷调节效应
系统频率变化时,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也随之变化:即当频率下降时, 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 随之下降,如果系统频率升高, 总负荷吸收的有功功率随之增大。
3. 负荷调节效应系数
通常与频率变化三次方以上成正比的负荷很少,如忽略其影响,并将上式(3-3)对频率微分,得
Pl* = a 0 + a1 f * + a 2 f * + …… a n f *
2 n
= 0.3 + 0.4 × 0.94 + 0.1 × 0.94 2 + 0.2 × 0.94 3
= 0.3 + 0.376 + 0.088 + 0.166 = 0.930
则 于是
∆PL % = (1 − 0.930) × 100 = 7
a
b
∆ PL ∆ P L2
d
P L1 = f ( f )
c
+ ∑
−
发电机组
PG f
负荷
PL
∆ P L1
P L2 P L1
( a)
PL
P
(b)
图 3-8 电力系统的功率—频率关系及频率特性 (a)电力系统功率—频率关系;(b)电力系统频率特性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a 点: f e , P L b 点:负荷增加 ∆ PL ,负荷静态频率特性变为 PL1 ,无调速器,频 率稳定值下降到
单位调节功率。 单位调节功率 K G* ——发电机的功率-频率特性系数,或原动机的单位调节功率 一般发电机的调差系数或单位调节功率,可采用下列数值: 对汽轮发电机组 对水轮发电机组
R* = (4 ~ 6)% 或 K G * = 16.6 ~ 25 ; R* = (2 ~ 4)% 或 K G * = 25 ~ 50 。
2 3 n
(3-2)
式中 f e —额定频率
Pl —系统频率为 f 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
Ple —系统频率为额定值 f e 时,整个系统的有功负荷 a0, a1 ,……an —为上述各类负荷占 Ple 的比例系数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将上式除以 P ,则得标么值形式 标么值形式,即 标么值形式
∆ PG
o
R* = −
或写成
∆f f e ∆PGe PGe
=−
∆f * ∆ PG*
PGa
P Gb
PG
图 3-5 发电机组的功率—频率特性
∆f * + R* ∆PG* = 0
上式又称为发电机组的静态调节方程。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在计算功率与频率的关系时,常常采用调差系数的倒数,
K G* =
∆P 1 = − G* R ∆f *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复习思考
1.频率和有功功率调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频率和有功功率调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频率和有功功率调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电力系统中,有了调速器对频率的一次调节, 在电力系统中, 在电力系统中 有了调速器对频率的一次调节, 为什么还要引入调频器,进行二次调节? 为什么还要引入调频器,进行二次调节 3.调速器的失灵区对频率调整有何影响 调速器的失灵区对频率调整有何影响? 调速器的失灵区对频率调整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