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语文版2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南安市毓元中学林金朗【教材分析】本文是语文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文章所提问题的思路适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可以带给人很多启示,学生通过前面三篇议论文的学习,已经初步懂得分析、把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等方面的特点,故而引导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加深认识。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议论文这一文体尚不熟悉,不过通过前面三篇议论文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了分析议论文的方法,懂得在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因而本文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体会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弄懂文中引用的诗句、历史典故、科学故事要说明的问题,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
2、学习文中旁征博引、正反论证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网络查询等来弄懂文章内容,通过联系前面三课所学,在参照对比中自主分析、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体验,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文章思路和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换个角度看问题的内涵和意义,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变换角度看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王充闾,笔名王聪,作家。
主要作品有《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清风白水》等。
三、整体感知1、给加点的字注音迂回(yū) 宛在(wǎn) 开辟(pì) 僵化(jiāng) 生物碱(jiǎn)囿于(yòu) 弊端(bì) 过滤(lǜ) 盲目(máng) 奏效(zòu) 梳理(shū)2、理解下列词语【迂回】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
广东省河源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流程 语文版

生26´,师14´
目的:明确文 章的论点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 论证的方法;①师徒交流完成②师点拨,学会归纳总结10´
生8 ´,师2´
当堂练习
内容:弄懂本文中引用的诗句、历史典故、科学故事等
目的:学习本文旁征博引的方法
①学生现场练习
②教师点拨
10´
生8´,师2´
布置作业
内容:课后 练习
目的:议论文训练
①教师布置
2´
师2´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流程
流程
内容与目的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分)
自主学习
内容: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目的:初步熟悉课文
1学生根据导学稿,前一天晚修自学完 成
②教师点拨
8´
生用5´师用3´
预习检测
内容: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目的:积累重点字词
①提问②教师点 评
10´
生 5´,师5´
师徒合 作
内容:找出 文章中的对比 论证和举例论证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

8*换个角度看问题【导学目标】1.初步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掌握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议论中的作用。
3.懂得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出示几张图片。
使学生明白:换个角度看问题,自有另一番天地。
(过渡语)是啊,同样的一幅图,角度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自然界当中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现象。
当然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从一个角度考虑,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豁然开朗。
正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让我们走进王充闾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晤.(wù)囿.于(yòu)弊.端(bì)梳.理(shū) 宫闱.(wéi)2.记住重点词语的意思。
宫闱:帝王的后宫,后妃的住所。
全然不顾:什么也不管,只是把心放在一件事上,专心致志。
全,全部。
顾,照顾,顾及。
弊端:(1)在技能或能力上存在的缺点、短处。
(2)由于工作上有疏漏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
(3)事物客观存在的不足。
囿于:局限;拘泥。
3.作者简介。
王充闾,作家,1935年生,辽宁盘锦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学生思考:文章阐述了什么事理?【交流点拨】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交流点拨】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理清思路请将课文中直接表述观点、分析议论的语句圈画出来。
【交流点拨】(1)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2)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 语文版

8 换个角度看问题【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2.掌握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议论中的作用。
(难点)3.懂得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2.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
(举半杯水的例子)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3.强化主题。
就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
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二、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
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代表作品《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浪之水》《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面对历史的苍茫》《鸿爪春泥》《诗性智慧》等。
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奖项。
2.积累字词。
宫闱(gōng wéi)侬.(nóng)囿.于(yòu)会晤.(wù)徘徊..(bì duān)..(shū lǐ)弊端..(pái huái)梳理3.理解下列词语。
囿于:局限;拘泥。
全然不顾:完全不顾及其它事物。
一般指专心做某事。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内容。
)三、合作探究(一)文章论点阅读课文,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圈划出来,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老师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学生交流找出议论性的语句,举手发言。
)议论语句:(1)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2020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流程 语文版

①师徒交流完成
②教师点拨,学会归纳总结
10´
生8 ´,师2´
当堂练习
内容:弄懂本文中引用的诗句、历史典故、科学故事等
目的:学习本文旁征博引的方法
①学生现场练习
②教师点拨
10´
生8´,师2´
布置作业
内容:课后 练习
目的:议论文训练
①教师布置
2´
师2´
合计
生26´,师14´
《换个角度看问题》教学流程
流程
内容与目的
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分)
自主学习
内容:了解作者,熟读课文
目的:初步熟悉课文
1学生根据导学稿,前一天晚修自学完 成
②教师点拨
8´
生用5´师用3´
预习检测
内容: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词句意
目的:积累重点字词
①提问②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评
10´
生 5´,师5´
师徒合 作
内容:找出 文章中的对比 论证和举例论证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888.换个角度看问题

1. 概括本文中心论点,论点与文章标题是 什么关系?
中心论点: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 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文章标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是对论 点的高度概括。
2.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有什么作用?
引出自己的观点,同时用实例支持自己 的观点还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支撑 论点的论据、为后文议论伏笔等作用。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 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王充闾
王充闾
走进作家
王充闾
笔名汪聪,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 盘锦。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 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 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主要作品: 《柳荫絮语》、《长岛诗踪》、《情满菊
2.找出课文中直接表述观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 多角度去考察。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各种各样的 ,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 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 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 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小结
本文列举了很多事实论据,有中国 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 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要从多角度多侧面 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文章不但告诉 我们“换角度思考”的道理,也使我们 通过阅读,开拓了视野。
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本文多处引用了古诗、名言、俗语 等,增强了说服力,并使行文活泼、 有趣。请你写一段话,具体阐明一个 观点,也试着引用古诗、名言、俗语 等,200字左右。
3. 梳理文中的例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些例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换个角度看问题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换个角度看问题课题:换个角度看问题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及提出论点的方式。
2.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
3.学习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中心论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步骤、内容、教学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家旅馆,住客乘电梯上下,抱怨速度太慢,老板愁于重新设计安装花销巨大,接受了心理学家的建议,在电梯室里装上几面镜子,住客走进电梯室之后,都要对镜整装、梳理一番,这样,不但不嫌速度慢,反而觉得电梯太快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变换角度看问题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2.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迂回(yū)宛在(wǎn)开辟(pì)僵化(jiāng)生物碱(jiǎn)囿于(yòu)弊端(bì) 过滤(lǜ)盲目(máng)奏效(zòu) 梳理(shū)(2)理解下列词语【迂回】进攻的军队绕向敌人深远侧后作战. 【开辟】打通;开拓。
【梳理】用梳子整理(须、发等)。
中学生认知情绪心理辅导活动课《换个角度看问题》优秀教案

教师:能理解这句话吗?
(过渡语)既然评价是产生情绪的直接原因,那么,当事件无法改变时,如果希望改变情绪状态,那首先要改变什么?(改变评价,改变我们的想法)
展示:当事件无法改变时,若想改变情绪,首先要改变评价。
教师:这是转变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齐读并记住它。
第四环节——智慧闯关:这一环节是理论应用训练,即把情绪随认知而改变的理论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第五环节——活动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体验,强化认知;
第六环节——快乐体验:在歌声中体验快乐。
八、教学准备
1、调查学生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消极情绪;
2、多媒体课件;
3、学生按男女生分组;
三、辅导重点
1、让学生理解人对事情的认知评价是产生不同情绪的直接原因。
2、学会用换个角度的方法调节情绪。
四、辅导难点
让学生发现并理解人的认知评价与情绪之间的关系是本辅导课的难点。
五、辅导原则
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
六、辅导方法
观察法、情境创设法、故事联想法、讨论交流法。
七、活动构思
本节活动课分为六个环节:即课题导入、理论构建、故事接龙、智慧闯关、活动总结和快乐体验。
体验快乐、体验幸福。
(过渡语)下面我们利用这个方法去替一位老奶奶解决一下她的心病。
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矛盾,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情绪并不是由事件本身引起的,而与对事件的评价有关。
故
事
接
龙
一位老奶奶有两个儿子,老大开了一家制伞店,老二办了一家压面坊。做母亲的总是为儿子的生意牵肠挂肚。每天起床,老奶奶的第一件事便是开门望天,不管是晴、是雨,总会引发她一番感叹。如果是晴天,老奶奶就唉声叹气:“唉!今天大儿子的伞肯定卖不出去了,真是天不遂愿啊!”如遇下雨,老奶奶又一筹莫展:“唉!老二的面条今天又晾不干了,要是发霉了怎么办?”老奶奶就这样天天担忧,日日犯愁,总是心情郁闷,没过一天快活日子。后来,老奶奶的一个邻居对天气做出了另外的解释,老奶奶听了豁然开朗,马上感到气顺心爽,愁容顿消。假如你是这位邻居,你将如何向老奶奶解释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换个角度看问题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重点)
2.掌握摆事实的论证方法在议论中的作用。
(难点)
3.懂得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问题导入:给学生看两张心理学上的两歧图。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
2.举例说明任何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引发不同的情绪和心境。
(举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乐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呵呵,还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观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会说: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3.强化主题。
就刚才的例子让学生讨论,说说其产生的原因。
再次引出课题,对其强化。
二、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王充闾:笔名汪聪,男,1935年2月5日出生于辽宁盘锦。
中国作协第五、六届主席团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省作协主席、名誉主席,南开大学、辽宁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
代表作品《柳荫絮语》《人才诗话》《春宽梦窄》《清风白水》《沧浪之水》《王充闾散文随笔选集》《面对历史的苍茫》《鸿爪春泥》《诗性智慧》等。
曾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多项奖项。
2.积累字词。
宫闱(gōng wéi)侬.(nóng)囿.于(yòu)会晤.(wù)
徘徊
..(bì duān)
..(shū lǐ)弊端
..(pái huái)梳理
3.理解下列词语。
囿于:局限;拘泥。
全然不顾:完全不顾及其它事物。
一般指专心做某事。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更好地感知课文、理解内容。
)
三、合作探究
(一)文章论点
阅读课文,将文中议论性的语言圈划出来,并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老师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学生交流找出议论性的语句,举手发言。
)
议论语句:
(1)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向的,因此,应该从多种角度去考察。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去探索。
(2)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3)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中心论点: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二)论证方法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具体说明。
明确: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文章第三段。
道理论证:文章第五段:“事物本来是复杂的……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
举例论证:文章第六段:“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
”
正反对比论证:文章第十一段:“当人们陷入某种盲目性之后……进入新的境界。
”
(三)论证思路
明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文章以日本畅销书中因玩具摆放位置不同而给玩具店老板带来不同收益的故事引出观点,即“观察事物的角度十分重要”,后文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列举古今中外的事实论据,层层说理,并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四)写作特色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明确:全文始终围绕“看问题的角度”来阐明论点,论证严谨,思路清晰;论据充分且富有吸引力,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使读者产生共鸣;段落衔接自然,语言庄重、平易流畅。
四、板书设计
换个角度
看问题提出问题:观察事物的角度十分重要。
分析问题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总结观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才
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有句广告语说“高度拓宽视野,角度改变观念”。
你对这句广告语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高度决定视野”指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站位,站位的高低直接就决定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只有不断的攀高,才能使自己个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视野开阔了,个人的思路也就会跟着开阔起来。
“角度改变观念”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问题也愈来愈趋于多样化,角度不同,看问题也就会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会随之改变。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六、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课前学生做了比较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来学习课文,最后在师生的共同探究下,总结议论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不足之处:朗读不够充分,只是在探讨问题时才会朗读,这在语文基础的训练中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关注点也只在自己感兴趣的局部,议论文写作的拓展训练还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