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4850P_普通水准测量记录程序PM3-10

合集下载

CASIOfx4850公路放样全能程序

CASIOfx4850公路放样全能程序

CASIO fx—4850(4800)型编写的公路工程三维坐标测量及放样程序一、简述高速公路、路网工程和新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公路建设点多、线长、信息多的特点,迫切要求施工测量现场必须信息全面、快速、灵活、准确,能快捷应对线路长,受地形地物制约较大路段,无规则的斜交构造物、高挖高填路堑路堤边坡、各式各类的平面线型。

以下介绍CASIXfx——4850(4800)型编写的公路工程三维坐标测量及放样程序,该程序不受平面线型、独立单元、线路里程桩号、断面距离、断面斜交角度的限制,能方便快捷地得到施工线路的任何设计坐标值、高程值、断面超高值、断面加宽值、填挖高度、边坡超欠挖宽度、边坡线、对应坐标的里程和边距;只需通过对数据库的编辑,就能满足各种平面线型,且占用空间较小。

本套程序是共有1个主程序,11个子程序。

包括了路线坐标正反算、竖曲线、超高加宽、边坡放样、断面计算及数据库等程序。

适用于CASIO4850/4800,4800用户需要修改清单内结果显示的字段(例如:“X=”:X◢改为X“X=”◢ 或“Z=”:G=H+G◢改为G“Z”=H+G◢)。

二、程序功能及计算范围2.1程序功能根据不同需要,本程序共设置了6种计算模式Ling-ZCX:1-ZS,正算模式:适用于中、边桩计算,里程桩号及边距=>平面坐标。

2-FI,放样1模式:适用于路基、路面施工放样,里程桩号及边距=>平面坐标、路面高程。

3-FS,反算模式:适用于任意点里程、边距计算,任意点坐标=>里程、边距。

4-F2,放样2模式:适用于路基施工放样,任意点坐标=>里程、边距、填挖高度,边坡超欠挖宽度,最近平台高度(<1.5)。

5-Z0,设计高程计算,即竖曲线计算,里程桩号=>设计高程。

6-DM,断面计算,里程桩号、边距=>设计高程、加宽值、指定边桩的高程。

2.2计算范围平曲线:直线-缓和曲线(或无)-圆曲线-缓和曲线(或无)-直线中任意桩号,允许两缓和曲线不等长等标准曲线,也可以计算曲线元、卵形曲线,回头曲线,复曲线,匝道等复杂类型曲线。

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在穿黄隧洞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在穿黄隧洞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在穿黄隧洞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测量仪器及测量手段不断被广泛应,其中CASIO fx-4850P编程函数计算器是4800系列的高端产品,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携带方便等优点,成为施工测量人员坐标程序应用的重要工具。

在南水北调东线穿黄隧洞工程测量过程中,利用CASIO fx-4850p计算机编程建立直观易懂、一目了然测量坐标体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南、北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隧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编程穿黄隧洞施工测量应用1 工程概况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位于山东省东平和东阿两县境内、黄河下游中段,地处鲁中南山区与华北平原接壤带中部的剥蚀堆积孤山和残丘区。

隧洞按100m³/s进行设计,为有压圆形隧洞,内径7.50m,洞长585.38m。

隧洞包括南岸竖井、过河平洞、北岸斜井及进、出口埋管,由19.47m竖井段、31.36m下弯段、307.17m平洞段、10.56m上弯段、155.47m斜井段组成。

隧洞起始桩号为6+534.807,终止桩号为7+067.446。

其结构布置详见:图1。

2 施工坐标系建立众所周知,如果施工测量过程中运用大地坐标系,因其不直观性,对于施工极为不便。

为此,在东线穿黄隧洞工程施工测量时建立了直观易懂、一目了然的施工测量坐标系。

施工坐标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以南、北方向为X方向(即桩号),以垂直于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即轴距),高程不变。

坐标系以隧洞出口K点为原点,南、北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洞轴线方向为Y方向。

3 计算机编程及应用3.1 斜洞段工程编程及应用⑴斜井段程序:{A,B,C}:A“ZH=”:B“ZJ=”:C“H=” ←┘D=(A-6892.261)×tan19°59′23.6″-27.5 ←┘H=(C-D)×cos70°00′36.4″←┘E=H×cos70°00′36.4″+D←┘F=H×sin70°00′36.4″←┘G“R”=√(F×F+(C-E)×(C-E)+B×B)◢注释:桩号6+892.261为斜井设计起始桩号,19°59′23.6″为斜井与水平面夹角,-27.5m为斜井设计起始高程,70°00′36.4″为斜井与垂直面夹角;运行步骤说明:1、A,B,C分别代表:实测桩号,实测轴距,实测高程;2、R代表实测半径,此半径垂直于洞轴线,具体根据图纸控制好每段的设计半径;3、此程序适用于斜井段,桩号为6+892.261~7+048.244。

卡西欧4850工程测量程序

卡西欧4850工程测量程序

卡西欧4850工程测量程序4850主线坐标正反算程序(环岛路4-2标全线)"P"平曲线坐标计算主程序Defm 26Fix 3LbI 0{KD}: Prog "P-YAOSU" :E"HY" N"XHY"W"YHY" M"HZ"G"A1"H"A2"R:V=G2/R:J=H2/R:L"LS1"A"LS2" P"T1"Q"T2" C"FW1" F"FW2": I=Abs(F-C)/(F-C):Z[15]=C-90I(V-L)2/(∏RV):Z[16]=F+90I(J-A)2/(∏RJ):Z[9]= Abs(Z[16]-Z[15])LbI A: Prog "P1":"X":X▲"Y":Y▲Goto 0"PF"平曲线坐标反算主程序Defm 27LbI 0: {OU}:K"K0"=0LbI 1:Prog "P-YAOSU":E"HY" N"XHY"W"YHY" M"HZ" G"A1"H"A2"R: L"LS1"A"LS2"P"T1"Q"T2" C"FW1" F"FW2": V=G2/R:J=H2/R:I=Abs(F-C)/(F-C):Z[15]=C-90I(V-L)2/(∏RV):Z[16]=F+90I(J-A)2/(∏RJ):Z[9]= Abs(Z[16]-Z[15])LbI A:O"X": U"Y":D=0LbI B:Prog "P1": Z[23]=O-X: Z[24]=U-Y: Z[23]<0=>Z[25]=tan-1(Z[24]/Z[23])+180:≠>Z[24] >0=>Z[25]= tan-1(Z[24]/ Z[23]):≠>Z[24] <0=>Z[25]=tan-1(Z[24]/ Z[23])+360△△△Abs(B- Z[25]+90) ≤0.002=>Goto C△Abs(B- Z[25]+270) ≤0.002=>Goto C△Abs(B- Z[25]-90) ≤0.002=>Goto C△Abs(B- Z[25]-270) ≤0.002=>Goto C△K=K+√(Z[23]2+ Z[24]2)×COS(B- Z[25]) :Goto 1LbI C:D=√(Z[23]2+ Z[24]2)×SIN(Z[25]-B) :"K":K▲"D":D▲Goto 0"P1"Z[26]=30V/(∏R):Z[10]=V-V^3/(40R2)+V^5/(3456R^4)-V^7/(599040R^6):Z[11]=C+IO+180: Z[12]= Z[10]/cos Z[26]:Z[13]=N+ Z[12]cos Z[11]: Z[14]=W+ Z[12]sin Z[11]:Z[3]=V2/(24R):Z[4]=V/2-V^3/(240R2):Z[5]=J2/(24R):Z[6]=J/2-J^3/(240R2): Z"ZH"=E-V:V≤J=> Z[7]=(R+Z[3])tan(Z[9]/2)+Z[4]+Abs(Z[3]-Z[5])/sinZ[9]:Z[8]= (R+Z[3])tan(Z[9]/2) +Z[6]+ (Z[3]-Z[5])/tanZ[9]:Goto 1△V>J=> Z[7]= (R+Z[5])tan(Z[9]/2) +Z[4]+ (Z[5]-Z[3])/tanZ[9]:Z[8]= (R+Z[5])tan(Z[9]/2) +Z[6]+ Abs(Z[3]-Z[5])/sinZ[9] :Goto 1△LbI 1:Z[17]= Z[13]+ Z[7]cos Z[15]:Z[18]= Z[14]+ Z[7]sin Z[15]: K<E-L=> Prog "P2": ≠>K≤E=> Prog "P3": ≠>K≤M-A=> Prog "P4": ≠>K≤M=> Prog "P5": ≠>K>M=> Prog "P6"△△△△△"P2"B=C:L<V-0.001 => Prog "P7":Z[7]=P: Goto E△L=V=> Goto E△△LbI E:X=Z[17]+Abs(Z-K+ Z[7])COS(B+180)+D COS(B+90):Y= Z[18]+Abs (Z-K+ Z[7])SIN(B+180)+D SIN(B+90)"P3"B= Z[15]+180I(K-Z)2÷(2VR)÷∏:Z[27]=(K-Z)-(K-Z)^5÷(40 V2R2)+ (K-Z)^9÷(3456 V4R4):S=(K-Z)^3÷(6VR)-(K-Z)^7÷(336 V3R3)+ (K-Z)^11÷(42240 V5R5):X=Z[13]+Z[27]COSZ[15]+SCOS(Z[15]+90I)+DCOS(B+90):Y=Z[14]+Z[27]SINZ[15]+SSIN(C+90I)+DSIN(B+90)"P4"B= Z[15]+180I(V÷(2R)+(K-(Z+V))÷R)÷∏:X=N+2RSIN((K-(Z+V))÷(2R)×180÷∏)×COS(Z[15]+I((V+(K-(Z+V)))÷(2R))×180÷∏)+DCOS(B+90):Y=W+2RSIN((K-(Z+V))÷(2R)×180÷∏)×SIN(Z[15]+I((V+(K-(Z+V)))÷(2R))×180÷∏)+DSIN(B+90)"P5"B= Z[16]-180I(M-K)2÷(2JR)÷∏:Z[27]=(M-K)-(M-K)^5÷(40 J2R2)+ (M-K)^9÷(3456 J4R4):S=(M-K)^3÷(6JR)-(M-K)^7÷(336 J3R3)+ (M-K)^11÷(42240 J5R5):X=Z[17]+ Z[8]COS Z[16]+Z[27]COS(Z[16]+180)+SCOS(Z[16]+90I)+DCOS (B+90):Y=Z[18]+ Z[8]SIN Z[16]+Z[27]SIN(Z[16]+180)+SSIN(Z[16]+90I)+DSIN (B+90)"P6"B=F:A<J-0.001=> Prog "P7":Z[8]=Q: GotoF△A=J=> GotoF△LbI F: X=Z[17]+Abs(K-M+ Z[8)COSB+D COS(B+90):Y= Z[18]+Abs(K-M+ Z[8])SINB+D SIN(B+90)"P-YAOSU"平曲线要素以虎门环岛路4-2标为例K≤3885.094=>E=2836.672:N=5900.550:W=2162.672:M=3635.384:G=200:H =200:R=400:T=3885.094:L=100:A=100:P=672.352:Q=672.352:C=314°16°54°:F=199°52°28°: ≠> K≤4029.04=>E=3920.094:N=5403.695:W=1429.083:M=4029.04:G=72.457:H=72.457:R=150:T=4029.04:L=35:A=35:P=74.622:Q=74.622:C=199°52°28°:F=241°29°20°: ≠> K≤4410.016=>E=4065.36:N=5311.708:W=1320.133:M=4148.083:G=73.81:H=73.81:R=150:T=4410.016:L=36.32:A=36.32:P=60.698:Q=60.698:C=241°29°20°:F=209°53°27°: ≠> K≤5269.802=>E=4410.016:N=5021.620:W=1137.184:M=5048.135:G=1÷10^10:H=1÷10^10:R=2000:T=5269.802:L=0:A=0:P=321.794:Q=321.794:C=209°53°27°:F=191°36°36°注意:要素中的G和H即曲线要素A1和A2不能为0,无缓和段时曲线要素A为10^10即无穷大。

计算器的使用..

计算器的使用..

卡西欧 FX-4850P 使用手册单变量统计计算在sd模式中,您能得到总体标准差﹑样本标准差﹑平均值﹑数据平方和、数据和﹑及数据项目数。

1 如何输入单变量数据1. 首先用下述操作清除由变量u,v及w组成的统计存储器内容。

在进行统计计算前,务请确认已清除了统计存储器内容。

2. 用下述句法输入数据:2 如何删除单变量数据如何删除未存储的数据如何删除已储存的数据通过指定数据项目数,可删除多个相同数据。

范例删除数据20﹑20﹑20﹑20﹑20。

3 如何进行单变量统计计算只需在输入数据后,显示出单变量统计选单,并选择所需的计算结果类型即可。

进行下述键操作可显示综合计算结果表。

1、统计计算结果最多可表示12位长。

2、计算器会自动将σx2 值﹑σx 值﹑及n 值分别赋给变量u﹑v﹑及w。

请注意,在进行单变量统计计算时,不要对这三个变量进行赋值。

3、数据平均值与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4、平均值5、标准差范例计算数据55﹑54﹑51﹑55﹑53﹑53﹑54﹑52的统计结果。

并求无偏方差,及各数据项偏离平均的偏差值。

卡西欧 FX-3650P 3950P 使用手册标准差4、需要时可对显示中的数据进行编辑。

输入新数值后按exe键便可用新数值取代旧数值。

因此,若您要进行一些其它操作(计算﹑调出统计计算结果等),则必须首先按ac键从数据显示画面退出。

5、改变画面上的数值后按ac键而非exe键,会将您输入的数值登录为一个新的数据项,而旧数据会保持不变。

6、用▲及▼键调出的数值可以通过按shift cl键删除。

删除一个数值会使其后所有数值均向前移位。

7、您登录的数值通常保存在计算器的存储器中。

“data full”信息出现时表示已没有剩余存储器空间可保存新数据,此时,您将无法输入任何更多的数据。

此种情况发生时,请按exe键显示下示画面。

按2 键退出数据输入操作而不登录刚输入的数值。

若您要登录刚输入的数值,则请按1 键,但数值不会存入存储器。

CASIO4850坐标正反算程序说明书

CASIO4850坐标正反算程序说明书

CASIO fx4850线路正反算测量程序(全站仪伴侣)CL-测量Norm :Lbl 1:Cls:{U}:U"1 ZS 2 FS"=1 =>Prog "ZS":≠>U=2 =>Prog "FS":≠>Goto 1△△D-读Lbl 1:K[B]=Z[G+B]:Dsz B:Goto 1 FS-反算Lbl 1:Cls:{KVW}:V"X"W"Y":Lbl 2:Prog "P":Pol(V-X,W-Y):J=J-A:I=Rec(I,J):K=K+I:AbsI≥E-3=>Goto 2:≠>Prog "WZ":Goto 1△HQ-缓曲N=I-I^5÷40S2+I^9÷3456S^4-I^13÷599040S^6:M=I^3÷6S-I^7÷336S^3+I^11÷42240S^5:Z=90IAbsI÷πS:J=90-(90-tan-1(M÷N))AbsI÷I:I=√(M2+N2)HY-缓圆I=O:Prog "HQ":Prog "XY":I=K-L-O HZ-缓直I=P: Prog "Y": Prog "XY":I=Q:S=RQ:Prog “HQ”:J=Z-J:Prog "XY":I=K-L-O-P-QML-目录Cls:Fix 3:C=Z[100]:D=Z[101] :Lbl 1:B=6:G=C-6D:Prog "D":K≥L =>K≤M =>C=N:D=O:E=P:F=Q: Goto 2△△Dsz D:Goto 1:Lbl 2P-平Prog"ML": Prog"PM"PM-平面Lbl 1:B=9:G=C-8D-1:Prog "D":K≤T =>Prog "PQ":Goto 2△Dsz D:Goto 1:Lbl 2 PQ-平曲Prog "ZH":K≤L =>Prog "ZX":≠>K≤L+O =>Prog "HQ":≠>Prog "HY":K≤L+O+P =>Prog "Y":≠> Prog "HZ":K≤L+O+P+Q => Prog "HQ" :≠>Prog "ZX"△△△△Prog "XY"PY-偏移Lbl 1:I=0:J=90:{IJ}:I"L"≠0 =>Z=J"<":Prog "XY":Prog "ZB":Goto 1△PZ-平纵Prog "ML":Prog "PM":Prog "ZM"SQ-竖曲Z=N+(K-M)L:K≤M-T =>Z:≠>Z=Z- (K-M+T)2÷2O△WZ-位置"KJ":K:Pause1:J▲XY-XYJ=A+J: A=A+Z:X=X+Rec(I,J):Y=Y+JY-圆J=90I÷πR: I=2RSinJ: Z=2JZ-纵Prog"ML": Prog"ZM"ZB-坐标A=360Frac((A+360)÷360):"ZB":X:Pause 1:Y:Pause 1ZH-直缓X=M:Y=N:A=S:I=K-L:S=ORZM-纵面Lbl 1:B=5:G=E-4F-1:Prog "D":T=Abs(O(P-L)÷2):K≤M+T =>Prog "SQ":Goto2△Dsz F:Goto 1:Lbl 2ZS-正算{U}:Lbl 1:{K}:U"1 B"=1=> Prog "P": Prog "PY" :Goto 1△Prog "PZ":Prog "ZB": Z▲Goto 1ZX-直线J=0:Z=0使用说明运行CL程序首先程序提示正反算1 ZS2 FS?输1正算、输2反算,其它重选。

CASIO-fx-4850P-4800p-5800P-9750GⅡ程序运行示例及说明

CASIO-fx-4850P-4800p-5800P-9750GⅡ程序运行示例及说明

程序运行示例及说明运行主程序“LQXJS”一、任意点坐标计算(道路、桥、涵)第一步:Z? 1(进入道路、桥、涵任意点坐标计算).第二步:A? 742589.425(输入起点的“X”坐标).第三步:B? 463404.387(输入起点的“Y”坐标).第四步:C? 15°23′31.7″(输入起点的方位角).第五步:D?1÷340 (输入起点曲率).第六步:E? 1÷2286.5(输入终点曲率).第七步:F? 714.188(输入起点桩号).第八步:G? 890.019 (输入终点桩号)第九步:H? 800 (输入待求点桩号)第十步:S? 0((输入待求点至中桩的距离(中心桩为“0”、左为“-”右为“+”) 第十一步:U=26°50′56.17″ (待求点所计算的切线方位角).第十二进步:X=742669.0657 (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X”坐标).Y=463435.9536(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Y”坐标).第十三步:Q? 1(输入“1”时返回第九步,再重复步骤第十步~十三步计算各点的道路坐标;当输入“0”时进入桥、涵坐标计算,再继续下面步骤).第十四步:P? 135(输入桥、涵中心点处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与横向轴线(从左到右方向)之间的夹角.如图).第十五步:K? 0(输入桥、涵中心点处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偏离切线方向的偏角(左“-”右“+”)如图). 第 107頁第十六步:J? 8(输入桥、涵的垂直跨距(桥、涵各点至中心处横向轴线的垂直距离的2倍)).第十七步:W? 20 (输入桥、涵上各点至纵向轴线(路线前进方向)的垂直距离(左“-”右“+”)如图). 第十八步: M? 1(计算以桥涵中心处横轴线为界在前面各点的坐标;(M=1为前面、M=-1为后面、M=0 为横轴线)如图).第十九步:L=742647.2359(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X”坐标).N=463447.3197(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Y”坐标).第二十步:返回第十六步,再根据需要计算各点坐标.第二十一步:J、W同时输入“0”则可以退出桥、涵坐标计算,并返回到程序第九步状态.二、坐标反算桩号、距离第一步:Z? 2(进入坐标反算桩号、距离).第二步:A? 742589.425(输入起点的“X”坐标).第三步:B? 463404.387(输入起点的“Y”坐标).第四步:C? 15°23′31.7″(输入起点的方位角).第五步:D?1÷340 (输入起点曲率).第六步:E? 1÷2286.5(输入终点曲率).第七步:F? 714.188(输入起点桩号).第八步:G? 890.019 (输入终点桩号)第九步:J? 742669.0657(输入已知点X坐标).第十步:P? 463435.9536(输入已知点Y坐标).第十一步:H=800(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里程桩号)..第十二步:S=0 (显示待求点所计算的距离左为“-”、右为“+”)第十三步:返回第九步.三.曲率判断方法1.直线段计算时: D=0:E=02.圆曲线段计算时:D=1÷R:E=1÷R(左“-”,右“+”)3.直缓段计算时: D=0:E=1÷R(左“-”,右“+”)4.缓直段计算时: D=1÷R:E=0(左“-”,右“+”)5.非完整型缓和曲线段计算时:D=1÷R1:E=1÷R2(左“-”,右“+”)H H(X、Y)N=1 时U ZCR纵向轴线横向轴线KPM=1M=-1M=OJS(J、P)N=2 时H UUw(L、N)起点(A,B)FD G E。

最新CASIOFX4850公路计算程序汇总

最新CASIOFX4850公路计算程序汇总

C A S I O F X4850公路计算程序0前言:传统公路测量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方法都很落后,需带着数学用表、曲线用表、计算盘、计算尺和算盘等一类的工具,完成外业测量工作。

计算器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高速公路建设中,长大曲线比比皆是,传统中对公路中线的测设方法,被极坐标法彻底的否定与取代,但大量的计算工作,只能带着提前计算好的线路逐桩坐标、高程资料,进行外业测量工作,机动性很差,现场查找也不方便。

这些问题都能在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上得到很好的解决,对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如何使用,直接影响到测量成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文将对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快捷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与介绍。

1:以知线外任意点坐标,求对应线路里程在缓和曲线上,要计算任意里程的法线方向及任意宽度的边线坐标,非常简单。

但要计算任意一个已知坐标点,是对应哪一个里程法线方向上的点,就有一些困难。

很难推导一个这样的计算公式。

唯一的方法“渐进”,如果手工计算这可不是一个好方法。

但在有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如:FX-4500的情况下就变的非常简单了。

亦可用于直线和圆曲线的计算。

首先在缓和曲线上任选一点A为起始点,计算该点的坐标和切线方位角,通过坐标反算求起始点A与计算点B的方位角和距离,B点肯定对应A点切线方向上有一个垂足C点,把三点看成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计算A C的距离,当该距离大于某一数值,如0。

001m,A点里程加AC的距离等于C点的里程,回到开始重新进入新一轮的计算,如果AC的距离小于某一规定值,则计算C点的里程与BC的距离即可。

求对应线路里程程序:主程序QLC (已知坐标求里程)Lb1 0:{LDE}:Prog XH:Goto 0子程序:XH (循环)L1 Lb1 1L2 Norm:Prog LYYD:L3 PO1(D-X,E-Y):W≤0=>W=W+360⊿L4 Z=W-I:A=V×cos Z:L=L+AL5 Abs A≥0.001=>Goto1:≠=>B=V×sinZ:Fix 3:“FXJL=”◢L6 L:Fix3:“DYLC=”◢程序中字母代表D 任意点X坐标,E 任意点Y坐标,DYLC 对应里程,FXJL 中线法线距离。

fx-4850P_单一闭附合图根导线近似平差程序

fx-4850P_单一闭附合图根导线近似平差程序

按键
1 4 -1 237 59 30 2507.693 1215.632 2166.741
说明
显示程序标题 输入 0 为闭合导线 输入导线未知点数 输入 A 点的 x 坐标 输入 A 点的 y 坐标 输入 B 点的 x 坐标 输入 B 点的 y 坐标 显示 A→B 边长 显示 A→B 边方位角 显示 B→A 边方位角 提示输入 B 点角度与平距 输入 B 点水平角 输入 B 点的平距 提示输入 1 点角度与平距 输入 1 点水平角 输入 1 点的平距 提示输入 2 点角度与平距 输入 2 点水平角 输入 2 点的平距 提示输入 3 点角度与平距 输入 3 点水平角 输入 3 点的平距 输入最后一个水平角 显示以角度闭合差(秒) 显示分配角度闭合差后的检核结果 显示 x 坐标增量闭合差 显示 y 坐标增量闭合差 显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分母 显示第 1 点的坐标计算结果 显示第 1 点的 x 坐标 显示第 1 点的 y 坐标 显示第 2 点的坐标计算结果 显示第 2 点的 x 坐标 显示第 2 点的 y 坐标 显示第 3 点的坐标计算结果 显示第 3 点的 x 坐标 显示第 3 点的 y 坐标 显示检核点的坐标计算结果 显示检核点的 x 坐标 显示检核点的 y 坐标 显示检核点的 x 坐标差 显示检核点的 y 坐标差 程序运行结束显示
Deg:Fix 3
设置十进制度为单位
A"XA(m), 0 TO BEAR A B(Deg)="
输入 A 点 x 坐标或输入≤0 的数值
A>0 B"YA(m)=": R"BEAR A B(Deg)=" A>0 时输入 A 点 y 坐标,否则输入 A→B 方位角
C"XB(m)=":D"YB(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x-4850P程序
普通水准测量记录程序PM3-10
(1) 普通水准测量原理
与等级水准测量比较,普通水准测量只需要读取中丝读数,不需要测量前后视距,测量方法有两次仪器高法与双面尺法。

记录格式见表3-11与表3-12。

表3-11 普通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记录格式
水准尺读数/mm
高差/m平均高差/m累计高差/m
测站点号
后视前视
BM-A1134
1011
1
-0.543 (0.000)
TP1 1677
-0.543 -0.543
1554
-0.543
TP1 1444
1624
2
+0.120(+0.004)
TP2 1324
+0.116+0.118 -0.425
1508
TP2 1822
1710
3
+0.946(0.000)
TP3 0876
+0.946+0.946 0.521
0764
TP3 1820
1923
4
+0.385(+0.002)
TP4 1435
+0.383+0.384 0.905
1540
TP4 1422
1604
5
+0.114(-0.002)
BM-B 1308
+0.116+0.115 1.020
1488
表3-12 普通水准测量双面尺法记录格式
水准尺读数/mm
测站点号
高差/m平均高差/m累计高差/m
后视前视
BM-C1211
5998
1
TP1 0586
+0.625(0.000)
+0.725+0.625 +0.625
5273
TP1 1554
6241
2
+1.243(+0.001)
TP2 0311
+1.144+1.2435 1.8685
5097
TP2 0398
5186
3
-1.125 (0.001)
TP3 1523
-1.1245 +0.744
6210
-1.024
TP3 1708
6395
4
+1.134(+0.000)
TP4 0574
+1.034+1.134 +1.878
5361
(2) 程序——PM3-10
Norm:Scl设置显示格式与清除统计存储器
Z"H0(m)=":H=0输入起始点高程,高差累加变量清零
Lbl 0:{ABCDS}设置四次中丝读数变量
A"1 MID(mm)="一次后视中丝读数
B"2 MID(mm)="一次前(或后)视中丝读数
C"3 MID(mm)="二次后(或前)视中丝读数
D"4 MID(mm)="二次前视中丝读数
fx-4850P程序
计算前两次中丝读数之差的绝对值E<4600K=0:两次仪器高法观测
F=A-B:G=C-D: 计算第一、二次高差
X=Int ((B-A)÷100):Y=Int ((D-C)
÷100): 双面尺法观测,计算后前尺的零点常数X 46X=47:X 47X=46:
计算后视尺正确的零点常数Y46Y=47:Y47
Y=46:计算前视尺正确的零点常数
K=100(Y-X): 计算零点常数对红面尺高差的影响常数F=A-C:G=B-D:
计算第一、二次高差
I=F-G-K
计算两次高差之差
Abs I>5"Dh>5mm,REP!":Goto 0
两次高差之差超限时重测E<4600A,B DT :C,D DT : 将两次仪器高法观测数据存入统计存储器A,C DT :B,D DT :将双面尺法观测数据存入统计存储器Fix 4:"h1(m)=":0.001F显示第一次测量高差
"h2(m)=":0.001G
显示第二次测量高差
"Dh(m)=":0.001I 显示两次高差之差
J=(F+G+K)÷2:"h(m)=":0.001J计算并显示两次高差的平均值
H=H+0.001J
计算前视点高程
Norm:S"CONT(0),END(ELSE)="输入0继续观测,否则结束观测
S=0Goto 0继续观测
"Hp(m)m=":Z+H 显示未知点高程
"Σ(BACK)m=":0.001Σx 显示后视读数之和
"Σ(FRONT)m=":0.001Σy
显示前视读数之和
"Σ(B)-Σ(F)m=":0.001(Σx-
Σy)显示后视读数和减前视读数和"Σ(h)m=":H
显示高差和
"n=":n÷
2
显示总测站数
"PM3-10END"
(3) 程序说明
①为便于用户正确输入观测数据,程序中使用了小写字母提示符,

键输入字符“m”,按键输入字符“h”,按键输入字符“!”,按键输入字符“Σ(”。

②程序应在LR模式输入,由于在LR模式下,机器内部需要使用
P、
Q、R、U

V、W等六个变量存储器存储统计数据,所以编程时,应注意不能使用这些变量存储器。

程序中的统计变量Σx按键输入,Σy按键输入,n按键输入。

③设置两次高差观测之差的限差为5mm,如需使用其它限差,请读者修改程序中的限差值。

④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四个中丝读数自动判断所使用的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结束时,能自动统计出后视读数之和与前视读数之和,并自动计算观测站数。

两次仪器高法每站观测提示输入数据如下:
1
MID(mm)
=
? 输入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
2
MID(mm)
=
? 输入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
3
MID(mm)
=
? 输入第二次仪器高的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4
MID(mm)
=
? 输入第二次仪器高的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双面尺法每站观测提示输入数据如下:
1
MID(mm)
=
? 输入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后
2
MID(mm)
=
? 输入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后
3
MID(mm)
=
? 输入前尺黑面中丝读数——前
4
MID(mm)
=
? 输入前尺红面中丝读数——前
当两次高差之差的绝对值大于0.005m时,程序不计算本站高差结果,并显示“Dh>5mm,
fx-4850P程序
REP!”,要求用户重新观测并输入本站数据。

⑤虽然在程序运行的任何提示下,都可以按键停止程序运行,但这样做将失去统计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