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其它制法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三类分类法:以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类炮制方法为纲,统领各种中药的炮制。

五类分类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炮制辅料:辅料食除主药以外的一切附加物料的总称,它必须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不与主药起反应,不影响主药的释放、吸收和含量测定。

净度: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亦即炮制品中所含有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在高热下灰化,所得之灰分称“生理灰分”。

虫蛀:是指中药及其炮制品有被腐蚀的现象。

泛油:又称走油。

是指中药中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出败油气味等现象。

变色:是指药物的天然色泽起了变化,各种药物都有固有的色泽,也是检查中主要的质量标志之一。

风化:是指某些含有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与干燥空气接触,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晟液体状态。

腐烂:是指某些鲜活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中微生物的影响,仪器发热,有利于微生物繁殖和活动而导致腐烂。

挥发:指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及储存日久,湿挥发油挥发,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

气幕防潮技术:有称气帘或气闸,湿用来装在库房门上,配合自动门以防止库内冷空气排出库外,库外热空气侵入库内的装置,从而达到防潮的目的。

气调储藏技术:利用控制影响中药变异的动气中的氧浓度,来进行中药储藏的一种有效方法。

气体灭菌技术:指环氧乙烷防霉技术及混合气体防霉技术。

低温冷藏技术:是利用机械制冷设备产生冷气,使药物储存在低温状态下,以抑制害虫、霉菌的发生,达到安全养护的目的。

蒸汽加热技术:是利用蒸汽杀灭中药材及炮制品中所含的霉菌、杂菌及害虫的方法。

中药挥发油熏蒸防霉技术:是利用某些中药挥发油使其挥发,熏蒸中药材或炮制品,而达到抑菌和灭菌的目的的方法。

包装防霉法:保润防霉实质是指无菌包装。

生物膜:是微生物均匀附着,生长在固体介质表面的膜体。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生物膜进行废水净化的一种处理方法,其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容积有机负荷高,占地省,较易作为制药废水处理。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炮制学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炮制学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中药炮制学》是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药炮制 理论、技术和历史的经典著作。本书精选了其中一些精彩的摘录,让我们一起领 略中药炮制的魅力。
精彩摘录
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中药炮制的重要性。药物需要经过炮制,才能更好地发 挥疗效,同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炮制技术是中药治病的重要环节,也 是中药学的精髓所在。
目录分析
本书还强调了中药炮制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在实际 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 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通过中药炮制,可以 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影响到药物的临 床疗效,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药炮制学对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炮制
方法
中医
质量
全面
深入
包括
丛书
药学
中药 控制
介绍
炮制
制剂
实践
读者
进行
理论
安全性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炮制学》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药炮制理论、工艺、制剂及质量控 制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本书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药炮制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 探讨,旨在提高中药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书首先介绍了中药炮制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为读者提供了对中药炮 制的全面认识。接下来,本书详细阐述了各类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 煅制、蒸煮燀制、其他制法等,每种方法均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方便读者掌 握和实践。 本书还对中药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成品质量的 检验与控制等。通过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可靠,提高其疗效和安 全性。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炮制学 第二十七章 其他制法_2012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_中药炮制学 第二十七章 其他制法_2012年版

网址:
3、张仲景在《伤寒论》白虎汤中的甘草是( ) A:炙甘草 B:生甘草 C:粉甘草 D:甘草梢 E:甘草皮 答案:A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4、 “升者引以咸寒, 则沉而直达下焦; 沉者引以酒, 则浮而上至巅顶”的论述源自 ( ) A:.缪希雍 B:李时珍 C:张仲岩 D:雷小 E:陶弘景 答案:B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E:.《神农本草经》 答案:B
10、百合蜜炙后适用于( ) A:肺虚咳嗽 B:肺热咳喘 C:阴虚燥咳 D:咳嗽痰多 E:肺寒咳嗽 答案:C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5、叙述栀子“用仁去心胸热,用皮去肌表热,寻常生用”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医学入门》 B:.《本草便读》 C:.《雷公炮炙论》 D:.《炮炙大法》 E:.《神农本草经》 答案:A
6、 叙述香附“人血分补虚童便浸炒; 调气盐水浸炒; 行经络酒浸炒; 消积聚醋浸炒…… 走表药中,则生用之”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A:《本经逢原》 B:《修事指南》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太平圣惠方》 答案:A

8、“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是下列哪个书籍 记载( ) A:《新修本草》 B:《伤寒论》 C:《汤液本草》 D:《本草蒙筌》 E:《医学流源》 答案:D
9、“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则汤方不准,而病症不验也”是下列哪个书籍记载 ( ) A:.《本草述》 B:.《修事指南》 C:.《本草述钩元》 D:.《本经逢原》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法

中药炮制学:煅法 (二)_药师考试指导/介绍,执业药师,医药学考试文章出处:学生大考试站 发布时间:2005-11-12蒸、煮、炼法为一类“水火共制”法。

一、蒸法(一)蒸制目的 便于保存,如桑螵蛸、黄芩、人参;有的药物蒸后性味改变,产生新的功能,临床适用范围扩大,如地黄、何首乌、大黄;有的药物蒸制则是为了便于软化切制,如木瓜、天麻、玄参。

(二)操作方法 将待蒸的药物洗漂干净,并大小分开,质地坚硬者可适当先用水浸润1~2h 以加速蒸的效果。

与液体辅料同蒸者,可利用该辅料润透药物,然后将洗净润透或拌均匀辅料后润透的药物,置笼屉或铜罐等蒸制容器内,隔水加热至所需程度取出,蒸制时间一般视药物而定,短者1~2h ,长者数十小时,有的要求反复蒸制(九蒸九晒)。

蒸制过程中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用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蒸气即可。

但非密闭容器内酒蒸时,要先用文火,防止酒很快挥散,达不到酒蒸目的。

(三)适用药物 清蒸——黄芩;酒蒸——肉苁蓉、山茱萸、女贞子;既可清蒸又可酒蒸——地黄、黄精;醋蒸——五味子;黑豆汁蒸——何首乌何首乌 有何首乌和制首乌。

生首乌苦涩性平兼发散,具解毒,消肿,润肠通便的功能,经黑豆汁拌蒸后,味转甘厚而性转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同时消除了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宜于久服。

制首乌,取生首乌片或块,用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蒸制容器内,密闭,蒸或炖至汁液被吸尽,药物呈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每100kg 何首乌,用黑豆10kg 煎汁。

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随着蒸制时间延长而减少游离蒽醌开始时增加,20小时后减少,二苯乙烯苷含量随蒸制时间增加而降低。

外观质量以蒸32h 为最好。

制首乌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和肝糖原积累作用,而生首乌无此作用。

黄芩 有黄芩、酒黄芩和黄芩炭。

生黄芩清热泻火力强,酒制入血分,并可借黄酒升腾之力,用于上焦肺热及四肢肌表之湿热;同时,因酒性大热,可缓和黄芩苦寒之性,以免伤害脾阳,导致腹痛;黄芩炭清热止血为主。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中药炮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炮制、炒制、煨制、制丸、制剂等。

炮制是指将中药原料进行烘焙或焙干,在适当温度下加热或炙烤。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原料的性味、药效和特性。

常见的炮制药物有枸杞子、干姜、山楂、茯苓等。

例如,枸杞子经过炮制后,具有补肾养肝、明目等功效。

炒制是指将中药原料放入炒锅中进行反复搅拌炒热,使其达到特定的炒制要求。

通过炒制,可以提高中药原料的药效,增强其功效。

常见的炒制药物有桂皮、茴香、山药、枸杞等。

例如,炒制后的桂皮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等功效。

煨制是指将中药原料放入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慢慢煨煮。

通过煨制,可以提取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煨制药物有枸杞子、女贞子、天麻、白芍等。

例如,煨制后的枸杞子能够提高补肾养肝、益精明目的效果。

制丸是指将炮制后的中药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配方加工成丸剂。

制丸能够便于携带和服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吸收性。

常见的制丸药物有川贝、枸杞子、党参、太子参等。

例如,制丸后的党参能够提高益气养阴、强健脾胃的功效。

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料炮制后,经过加工制成各类剂型的中药制剂。

制剂能够提高中药的稳定性和药效,方便患者使用。

常见的制剂药物有红花水、丹参黄体丸、薄荷口服液等。

例如,红花水具有活血祛瘀、止血散瘀的功效。

除了上述常见的炮制方法,中药炮制还涉及到熬制、酿制、蒸制、沸制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药材和功效要求。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掌握好中药炮制的方法,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炮制学炮制参数

中药炮制学炮制参数

炮炙一、干热、固体辅料处理方法1炒制1.1清炒1.1.1炒黄:(逢子必炒)炒黄的药物多用文火,只有苍耳子、王不留行用中火炒。

要防止炒黄的药物焦化。

1.1.2炒焦:炒焦的药物多用中火,防止药物炭化。

炒焦易燃的药物,可喷洒少量清水,再炒干或晾干。

1.2加辅料炒1.2.1麸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

武火烧锅,文火炒。

1.2.2米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米20kg。

1.2.3土炒:一般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用武火加热。

2 烫制2.1沙烫(沙炒)用武火加热至滑利,沙的用量以掩盖所用药物为度。

2.2蛤粉烫(蛤粉炒)药物每100kg,用蛤粉30-50kg.中火加热。

2.3滑石粉烫(滑石粉炒)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40-50kg。

中火加热,炒制火力要适中,防止药物生熟不均或焦化。

3 制炭“存性”,防止炒至药物灰化。

3.1炒炭(炒炭存性)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3.2煅炭取净药材或饮片,至煅药锅内,加盖,盐泥密封,在高温缺氧条件下,闷煅至透或规定程度,待锅晾透后,开锅取出。

检查方法:滴水即沸法、白纸变黄法、大米变焦黄法。

4 煅制4.1明煅:取净药材,砸成小块,至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矿物,不要求煅红,但须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4.2煅淬:将药物净选后置炉火上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反复煅淬至酥脆),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煅淬适用于金属矿物药。

5 煨制:麦麸煨药物每100kg,用麦麸40kg;滑石粉煨,药物每100kg,用滑石粉50kg。

用文火加热。

现主要用于肉豆蔻、木香等的炮制。

6 烘培:用文火间接或直接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

烘培的温度较炒法低,主要用于昆虫类药物的干燥。

如蜈蚣、虻虫等。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药炮制学_整理版

中藥炮制學◆名词解释: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饮片:是药材通过炮制后直接用于中医药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冲烧:质地轻薄松散的植物药材,由于本身干燥不适度,或在包装码垛前吸潮,在紧实状态中细菌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发,当温度积聚到67℃,热量便能一下子从中心冲出垛外,发生起烟或着火的现象。

泛油:又叫走油,指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黏、颜色变深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对抗同贮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伤水:药材在淘洗过程中由于含水分过多而影响药材质量的现象。

火力:指火的大小或温度的高低。

有文火,中火,武火等火候: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炮制学三本专著◆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

如醋炙乳香,矫臭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6ຫໍສະໝຸດ 木香• 【处方用名】木香 广木香 云 木香 煨木香 •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 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泥 砂及须根,切段,大的再纵剖 成瓣,干燥后撞去粗皮。 【历史沿革】宋代有“炙微赤, 挫面裹煨。明代增加了酒制、 茶水炒)及酥炙等。清代,木 香的炮制方法增加了姜汁磨、 酒汁磨、蒸制等。现在主要的 炮制方法有煨制等。
19:46
四、注意事项
用滑石粉或麦麸煨。不同于炒法中的加滑石 粉烫炒,加麦麸炒。这主要是辅料量及加辅料 方法。受热程度和时间诸方面有所区别。一般 煨法的辅料与药物同置锅内,且辅料用量较大, 煨制时火力较小,时间较长。
19:46
肉豆蔻
【处方用名】肉豆蔻 肉果 玉果 煨肉蔻 煨肉果 【来源】本品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 【历史沿革】历代有火炮、面裹煨、醋面裹煨法、 湿纸煨、粟米炒、精米裹煨或面裹煨熟、炮煨去 油、面煨,研去油等。现有麦方法麸煨、滑石粉 煨、面裹煨等。
19:46
19:46
【炮制作用】
1.肉豆蔻 —生品含有大量油质,有滑肠之弊,
并具刺激性,一般多制用。 2.煨肉豆蔻—煨制后可除去部分油质,免于滑肠, 刺激性减小,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用于心腹 胀痛,虚弱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19:46
【炮制研究】
•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肉豆蔻炮制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比重、折光率增 加,旋光度降低,生、制品挥发油化学组成变化不大, 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则有所降低;且不同炮制品的挥发 油中肉豆蔻醚和黄樟醚含量均明显降低,尤以单蒸和热 压蒸降低最多。 •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研究表明,肉豆蔻中各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有(1)止泻 作用;(2)降血脂作用;(3)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4)抗菌作用;(5)肝脏保护作用;(6)抗焦虑作用等。
19:46
炮制方法
1.麦麸煨—将麦麸和肉豆蔻同置锅内,文火炒至麦麸呈焦 黄色,肉豆蔻呈深棕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用时 捣碎。 肉豆蔻每100Kg,用麦麸40kg。 2.滑石粉煨—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投入 肉豆蔻,翻埋至肉豆蔻呈深棕色并有香气飘逸时取出, 筛去滑石粉,放凉,用时捣碎。 肉豆蔻每100kg,用滑石粉50kg。 3.面裹煨—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块,再压成薄片,将肉 豆蔻逐个包裹;或将肉豆蔻表面用水湿润,如水泛丸法 包裹面粉,再湿润包裹至3~4层,晒至半干,投入已炒 热的滑石粉锅内,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时取出, 筛去滑石粉,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 肉豆蔻每100kg,用面粉50kg。
19:46
第十五章 其他制法
19:46
概述
含义:对某些药物采用烘、焙、煨、提净、水 飞及干馏等加工炮制方法,统列为其他制法。 目的:增强药物的疗效,改变或缓和原有的性 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使药物 达到一定的纯净度,便于粉碎或贮存等。 由于本章各节药物的品种和性质不同,有 的工艺比较复杂,有的具有毒性,故须严格掌 握炮制操作规程,辅料用量及注意事项,以达 到上述炮制目的。
19:46
第三节 提净法
1.定义: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 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 再行重结晶,以进一步纯制药品的方法。 2.目的:使药物纯净,提高疗效;缓和药性; 降低毒性。
19:46
【炮制方法】
1.木 香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
切厚片,晾干。
2.煨木香—取未干燥的木香片,平铺于吸油纸 上,相间数层压实,置于烘干室或温度较高处, 使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
19:46
【炮制作用】
1.生品— 行气作用强,多用于脘腹胀痛。
2.煨木香— 实肠止泻作用增强。
19:46
4.纸煨 (1)取药物用三层湿纸包好。埋入无烟热火 灰中,煨至纸呈焦黑色,药物呈微黄色时取出, 去纸放凉。 (2)取药物新切片,趁湿平铺于吸油纸上, 一层药物一层纸,如此间隔平铺数层,上下用 平坦木板夹住,以绳捆扎结实,使药物与吸油 纸紧密接触,放于烘干室或温度较高处,煨至 药物所含挥发油渗透到纸上,取出药物,放凉。
19:46
第一节 烘焙法
1.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用文火直接或间接 加热,使之充分干燥的方法,称为烘焙法。 2.目的 对某些昆虫或其他药物,为了便于粉碎和 贮存,往往采用烘焙的方法进行处理。
19:46
3.操作方法
烘:是将药物置于近火处或利用烘箱、干燥室等 设备,使药物中所含水分徐徐蒸发。 焙:是将净选后的药物置于金属容器或锅内,用 文火经较短时间加热,并不断翻动,焙至药物颜 色加深,质地酥脆为度。 烘焙法不同于炒法,一定要用文火,并要勤 加翻动,以免药物焦化。
19:46
【炮制研究】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是木香的主要活 性成分之一。采用HPLC法对木香生品及 其不同炮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 酯的变化进行测定,。 结果:木香不同炮制品中的木香烃内酯与生 品相比依次为:生品>麸煨品=清炒品>麸炒 品>纸煨品>面煨品。 去氢木香内酯依次为:麸煨>清炒>纸煨>麸炒 >面煨>生品。
1.麦麸煨:将麦麸和肉豆蔻同置锅内,用文火加热 并适当翻动,至麦麸呈焦黄色,药物呈深棕色或焦黄 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2.滑石粉煨:将滑石粉置锅内,加热炒至灵活状态, 投入药物,翻埋至药物呈深棕色并有香气飘逸时取出, 筛去滑石粉,放凉,用时捣碎。 3.面裹煨:取面粉加适量水做成团块,再压成薄片, 将药物逐个包裹;或将药物表面用水湿润,如水泛丸 法包裹面粉,再湿润包裹至3~4层,晒至半干,投入 盛有已炒热的滑石粉或热砂的锅内,适当翻动,至面 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剥去面皮。
19:46
第二节 煨法
一. 定义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加热的滑石粉中, 或将药物直接置于加热的麦麸中;或将药物铺摊吸油 纸上,层层隔纸加热,以除去部分油质,这些炮制方 法统称为煨法。
二. 目的
除去药物中部分挥发性及刺激性成分,从而降 低副作用。或缓和药性,增强疗效。
19:46
三. 操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