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与举国体制
足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足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首先,足球是世界第一大运动。
我国受到文化传统,场地限制,教育体系,举国体制的原因,参与程度不足(踢球的人少)。
但是,看球的人很多(涉及到菠菜等原因)。
第二,世界级大赛多。
说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影响力超过奥运会也不为过。
(从奥运会式微与世界杯的火爆对比)。
从经济上讲,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足球都是职业化最完善,参与人数最多,经济效应最高的运动(包括中超)。
第三,足球作为对于很多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甚至欠发达国家来说,更有意义。
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因为今天有一场国家队的比赛。
交战双方甚至会因此停战。
举个例子,2006年世界杯期间,科特迪瓦国内休兵停战。
只为了观看他们的民族英雄德罗巴踢球。
第四,对于足球,篮球为代表的大球集体运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全民体育水平。
诚然,中国现在是一个体育强国,奥运金牌一块结这一块拿,但是,中国一直不被承认为体育大国,因为全民体育参与程度低,青少年平均运动时长严重不足。
足球作为可以提高青少年运动参与的重要运动,一直对抗过强,容易受伤的理由在校园里得不到发展,这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总结一下,一个国家,没有一项全民参与的多人参与的集体运动,就是一个弱国。
美国有橄榄球有冰球有棒球,日本棒球足球运动也是蓬勃发展,欧洲更不用说,足球篮球橄榄球更是一抓一大把。
反观我们的国家,除了部分个人运动成绩彪炳,集体运动参与度极低,有多少重点中学没有足球队篮球队?足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一种软实力的体现,足球不行的国家,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大概率非常不好。
国家为什么十分迫切地想要把足球运动搞上去,也正是想通过职业足球联赛的完善,国家队成绩的提升,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运动当中去,不一定要提高职业体育的程度,但是,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所以,足球,很重要。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特征

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来源:网络转摘作者:郝勤点击:383次时间:2010-8-10 19:35:35“举国体制”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
本文就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特点与功能进行探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1关于“举国体制”的概念“体制”是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体育体制,是国家有关体育事业的管理体系与制度的总称。
一般而言,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根据自己特定的国情和体育发展目标采用的不同体育体制。
因此,体育体制通常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举国体制”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体育所实施的一种特殊的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与基础。
虽然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但据现有的资料表明,“举国体制”这一提法的出现却大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有关资料显示,较早在正式场合提到“举国体制”特点的是1980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在报告中提到三十年体育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时指出:要正确处理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们国家现在还穷,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体育事业。
在制定体育的发展计划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体育的发展又不应消极地依赖于经济条件,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无所作为。
在我国,体育纳入国家计划,能够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调动各个地方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按比例、有重点地分配财力、物力。
这样就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使体育上得快一些。
”[1]虽然在这个报告中没有正式使用“举国体制”这一提法,但上述看法,却是关于我国体育“举国体制”较早的权威解释。
虽然“举国体制”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提法,但出于种种原因,在20世纪80、90年代国家体委的正式文件与领导人的公开讲话中,较少看到这样的提法。
对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看法

对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看法1.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啊,那可真是厉害得很呐!就像咱们国家培养出那么多世界冠军,这不是举国体制的功劳吗?比如乒乓球,为啥咱中国一直那么牛,还不是因为有举国体制在背后强力支持!这体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让运动员们可以心无旁骛地训练,多棒啊!2.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举国体制,那些有天赋的孩子能被发现吗?就好比千里马需要伯乐,举国体制就是那个厉害的伯乐呀!像体操队的那些优秀选手,不就是这样被发掘培养出来的嘛。
3.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难道不好吗?它可是让咱们在国际赛场上扬眉吐气的重要保障啊!看看奥运会上咱们的奖牌数,这都是举国体制带来的成果呀!就像盖房子,举国体制就是坚实的根基,没有它哪来的辉煌成绩。
4. 哎呀,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真的太重要啦!你说要是没有举国体制,那些冷门项目还能发展起来吗?比如举重,没有举国体制的支持,能有那么多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吗?5.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可是有大作用的哟!这就像一艘大船,带着运动员们驶向胜利的彼岸。
像女排姑娘们取得那么多辉煌,背后不就是举国体制在推动嘛。
6. 你说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不好?那怎么解释我们这么多体育项目的崛起呢?这就如同种树,举国体制就是那肥沃的土壤,滋养着体育事业茁壮成长啊,比如射击项目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嘛。
7.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真的是太牛啦!它让无数运动员实现了梦想,不是吗?就像田径赛场上的突破,要是没有举国体制,哪能这么容易实现呢?8.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是咱的宝贝呀!没有它,好多体育项目可能都没人关注啦!好比夜晚的明灯,照亮运动员前行的路,像一些小众的体育项目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嘛。
9. 难道中国体育举国体制不值得点赞吗?它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呀!像游泳队的辉煌战绩,这都是举国体制助力的结果啊!10.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绝对是功不可没的呀!它让我们在体育领域有了强大的竞争力。
就像给汽车装上了超强的发动机,一路向前冲,比如羽毛球项目就是这样蓬勃发展的嘛。
中美体育制度

中美体育制度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体育大体分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
下面以竞技体育为主,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为辅谈谈各国的不同制度。
中国举国体制是中国主要的体育制度。
严格意义上,中国足球进行了市场化和职业化改革,但改革相当不彻底,是半截子市场化,职业化,或者说是伪市场化,伪职业化。
在举国体制的大环境下,足球运动虽然在最开始通过市场化改革,俱乐部产生了,足球市场活了,球员富了,足协也富了。
但最后我们渐渐发现比赛之中政府意志无处不在。
篮协与排协,虽然也说是向西方学习的市场化结果,其实本质上还有很多举国体制的影子,比如人才引进,仍旧是少年体校和体工队的比较多。
而为什么我国的三大职业联盟并不能良性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的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也就造成了,以篮球为例,中国人篮球人口相对较少的情况。
中国在篮协注册的篮球运动员也就几千人,然而立陶宛这样的欧洲篮球强国注册篮球运动员竟然有几十万之巨,相比之下篮球人才选拔本身就存在难度。
再加上我国的教育制度,一个普通学生想一边打好篮球,另一边算上个几十分的运动员加分就想考上中国的一流大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下面简要谈谈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中国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专业运动员”。
举国体制是由政府选拔和培养有天赋的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集中力量,使优秀的教练员都有统一的观念和训练计划。
在这种制度下,运动员守纪律,训练刻苦,求胜欲望非常强烈,这在奥运比赛中是致胜的关键。
短期培养竞技人才效果十分显着。
美国和举国体制对应的是市场体制。
指的是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经费及其它费用由市场行为来筹集。
在美国,普遍的是这种体制。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现实意义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现实意义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共同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推动。
其现实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全民健康。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倡导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降低疾病风险。
2.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
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资源,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进而提高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3.培养了优秀体育人才。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下,各级政府和各大企业都加大了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为我国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推动了我国的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推动了国家文化建设。
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不仅注重在竞技领域的提升,同时也注重于运动文化建设,推动了国家文化建设和多元化文化的发展。
5.促进了国家和谐稳定。
体育运动是一种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竞争方式,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矛盾和冲突,进而确保国家的和谐稳定。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1)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摘要:中国足球在近二三十年间取得的成绩可谓是屈指可数,不仅如此中国足球的水平越来越呈下降的趋势,越来越跟不上国际的大潮流。
本来还能够在亚洲排的上号的中国足球到现在已经彻底沦为亚洲三流。
中国足球实力的不断下降和中国足球的体制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以及给出一点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化足球环境举国体制引言:中国足球改革是中国整体改革的标本。
但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体育最早向国外学习,进行市场化、职业化改革的领域,却不无讽刺地成为了全民“娱乐”的对象。
有人据此说,这都是市场化惹的祸。
真的是这样吗?一、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现状(一)、中国足球体制:了解中国足球的人都清楚,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改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就已经停止了,近年来更是在狭隘既得利益的主导下,大踏步后退了。
中国足球并不是市场足球、职业足球,而是行政足球、政绩足球;足球领域不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俱乐部、球员、球迷这一足球的主体说了算,而是政府说了算,政府官员说了算。
也就是说,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实际上是半截子市场化、职业化,或者说是伪市场化、伪职业化。
于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的足球和某些领域的改革是何其像!最开始,通过市场化改革,俱乐部产生了,足球市场活了,球员富了,足协也富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在这个市场中,政府的意志无处不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蛮横和居高临下无处不在,资本与权力的勾结无处不在,于是有了联赛的混乱,有了假球黑哨的横行,有了各种乱象的频出;足球场没有成为运动场、市场,反而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角斗场。
于是,当我们用伪市场化、伪职业化的足球去和国外真正市场化、职业化的足球对抗时,输得是何其惨。
(二)、中国足球管理制度的缺陷:1、体制落后,伪职业化,商业运营极差:职业化整整二十年,中国足球行政指令依旧横行,“伪职业化”倾向明显。
特别是目前运营中超联赛的中超公司,表面上是独立的公司法人,实质上隶属于中国足协,表面上运营整个联赛,实质上局限于项目招商,功能相当于欧洲国家足球职业联盟下的一个商业部。
举国体制创新与中国足球改革的互动_龚波

面; 我国足球改革既有举国体制创新的一般特点,也表现出自
身的特色,突出地表现为管理体制改革攻坚、职业联盟探索、校
园足球推进 3 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举国体制
之管理体制、竞赛体制、训练体制的刚性体系的解构与重构; 客
观上举国体制创新与足球改革形成多层次的矛盾关系,实质是
中国转型社会的缩影。
pattern,government function,operation mechanism of a society,
cultivation model and economic ration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form of Chinese football is characteristic of the general
在足球项目国际化背景下,中国体育大国的强势地位与中 国足球的弱势地位形成强烈反差。中国足球改革旨在励精图 治有所作为,今天却满目疮痍。其发展经历证明了体育大国发
展模式的多种结构缺陷: 其一是目标结构缺陷,即国家竞技体 育目标的单一,群众体育的薄弱; 其二是体系结构缺陷,即体育 内部系统的刚性化,与社会系统的偏离与孤立; 其三是方法结 构缺陷,即计划手段的单一,市场发育成长的艰难; 其四是项目 结构缺陷,即小众项目的高度竞技化,大众项目的贫弱化。
Chinese Football ∥ GONG Bo1 , TAO Ran-cheng1 , DONG
中国足球背后的体制困境

中国足球体制 中国足球存在的困境 对体制改革办法 参考文献
职业化改革 市场环境 政府干预 外部监管 足球人口 职业裁判员市场
职业化改革功利色彩十足 市场环境缺乏竞争 政府干预过多 外部监管不到位 足球人口缩水 职业裁判员市场完善度低
职转变业体化育改价革值功观利念中色举彩国十体足制创新与足球改革的互动
市转变场体环育境发缺展乏模竞式中争举国体制创新与足球改革的互动
政转变府政干府预职过能多中举国体制创新与足球改革的互动
外转转变变部社体监会育管运人不行才到机培位制育中模举式国中体举制国创体新制与创足新球 与改足革球的改互革动的互动
足转变球经人济口理缩性水中举国体制创新与足球改革的互动
职举国业体裁制判创员新市与.举国体制创新与中国足球改革的互动龚[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 ,5,36 (3).
[2] 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蔡伸章,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6: 225 - 241
[3] 中山商报:世界杯中午版-大嘴巴. 2014.07.14 T7
[4] 阮景林,方五一.台声(新视角)[J]. 2005.(7)218-2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足球的体制存在这很大问题。
先说国内足球联赛。
2004年,足协满怀期望地进行了所谓的改制,把“甲A”变成了“中超”,希望借鉴英超的体制来壮大我们的联赛。
但他们错了,他们只学来了英超的名,却丢了英超的本质!我们知道英超联赛是纯商业性质的,而我们的联赛却掺有政府行为。
商业性质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性。
他同时影响着球员和俱乐部。
球员生怕丢了饭碗而刻苦训练,俱乐部因不想赔钱而疯狂引援。
这样,其他的球员也因他人的刻苦训练而更加刻苦训练;别的俱乐部便也看到竞争对手的强大而疯狂引援。
联赛便进入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如果把这种实质的东西运用到我们的联赛中去,我们就不怕队员实力不强,更不怕俱乐部引进不了好外援了。
这样中国足球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但是,中国足球的市场化、职业化实际上是半截子市场化、职业化,或者说是伪市场化、伪职业化。
最开始,通过市场化改革,俱乐部产生了,足球市场活了,球员富了,足协也富了。
但后来人们发现,在这个市场中,政府的意志无处不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蛮横和居高临下无处不在,资本与权力的勾结无处不在,于是有了联赛的混乱,有了假球黑哨的横行,有了各种乱象的频出;足球场没有成为运动场、市场,反而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角斗场。
于是,当我们用伪市场化、伪职业化的足球去和国外真正市场化、职业化的足球对抗时,输得是何其惨。
专家称中国足球问题祸根在于体制 2010年02月11日10:49 《环球》杂志1月15日,对于中国足协前掌门南勇来说,也许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1975年的这一天,他在和龙市举行的延边儿童速滑比赛中,在1000米项目中打破了延边州大会纪录,从此一“滑”成名。
35年后,2010年的1月15日,他在国家体育总局被警方带走。
至此,从2009年岁末开始的中国足坛反赌扫黑的震荡,进入了最高潮。
就在南勇被带走一周后的1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原水上中心主任韦迪接任足管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
2月2日,韦迪“高调”亮相,这位新掌门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足球既有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又有广大民众的持续关注,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是有希望的:“我的目标很实际,男子在亚洲重新回到上游,女子回到世界前列。
”尽管韦迪对未来中国足坛的发展持有谨慎的信心,但面对在过去的几年里不断下滑的足球排名和足坛层出不穷的问题,这次的足坛换将和轰轰烈烈的反赌扫黑“地震”能否真的挽救中国足球呢?《环球》杂志就此问题,采访了几位足球界知名专家:卢元镇:中国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路:足球评论员汪大昭:中国足球协会新闻委员会常委马德兴:体坛网总编辑、《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地震”能否挽救中国足球《环球》杂志记者/乐艳娜实习记者/谢丹凌反赌扫黑,触及本质还是“皮毛”?卢元镇:此次反赌扫黑的大动作不仅涉及到了中国足球的根基,还触及到了中国竞技体育的根本。
足球问题是中国竞技体育存在问题的集中表现。
足球的问题并不是源于一个人,它的祸根在于体制。
毋庸置疑,这次公安部的一系列动作是对整个足球乃至中国竞技体育长期封闭系统的一次巨大冲击。
中国竞技体育全封闭的系统环境使它不思改革,并因此形成了强大的部门利益。
当年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在万不得已的情形之下,它被推向了市场,其实我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将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毫无优势可言的项目与世界最先进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进行融合,必然问题百出,后果不堪设想。
再加上中国足球不具备彻底进入市场机制的条件,因此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试图运转市场经济的机制,球踢不好不说,最后必然会酝酿贪腐。
我希望此次行动能让体育界的最高当局反思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
张路:此次一系列大动作可以解决中国足球的部分问题,净化赛场的不良风气,但是如果想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仅仅这么做还是远远不够的。
反赌扫黑可以有力地制止恶劣的赛场风气和环境,可以使“假赌黑”的问题得到比较彻底的解决,中国的足球环境将变得纯净,广大的球迷对足球、对足球比赛的信任度和关注度会逐步提高,中国足球也将获得更好的前进动力。
此外,赞助商也会更加积极地支持足球事业。
然而,对体育界来说,有问题的不仅仅是中国足球,其他的项目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漏洞,足球的反赌扫黑对于其他的项目可以起到警示和借鉴的作用,其他体育项目可以借着此次“东风”进行自身整顿,这样体育界的整体风气都会得到扭转,对整个社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汪大昭:此次足坛“大地震”所触及的既不是“标”也不是“本”,它只是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在足球圈子里的一种反映,实际上社会上还有其他很多问题,都会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呈现在足球等一些体育项目里。
总之,这不是足球自身的事。
此次行动给体育界造成的巨大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教育。
它可以为体育界那些干了坏事儿、目前还未暴露的人,或者怀揣着干坏事儿的念头、至今还未找准机会下手的人拉响警钟。
马德兴:此次所谓的大动作只触及到了中国足球的“皮毛”。
中国足球最大的问题是赌球,它严重影响了足球的正常运行。
然而,感到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相关部门公布关于逮捕赌球庄家的消息。
南勇、杨一民的问题并不是赌球,他们身上所折射的是腐败问题,这是两个概念,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出中国足球存在问题的症结。
所谓“扫黑”,黑指的是黑势力,即操纵足球比赛的幕后黑手,而“反赌”不能简单地被归入“扫黑”的行列,“反赌”与“扫黑”是独立的两个阶段,那么现在连第一阶段“反赌”中的“赌”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诠释,那么如何能保证今后的中超联赛不会重蹈覆辙?我们需要反问的是,究竟谁充当了南勇等人的保护伞?如果有关部门仅仅只查到南、杨这一级别的官员,我觉得是无法服众的。
近年来中国足协贯行的政策并不源于南、杨等人的突发奇想,他们仅仅只是政策的执行者。
近来有人称查赌查黑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果,这充其量只是阶段性的成果,可谓有所突破或有所成就。
但距离终极目标,即反赌扫黑或是反腐,还差得很远。
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根本称不上所谓的重大突破。
市场足球还是行政足球?从改革之日起,足坛便存在着关于“举国体制”和“职业体制”的争论。
此次足坛反赌扫黑的“大地震”,使人们又一次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体制,中国足球是否会退回“举国体制”?卢元镇:我很担心足球又回到“举国体制”。
现有材料表明,此次改革仅仅局限在足球范围之内,而且总的趋势是退回到“举国体制”。
所谓“举国体制”,即政府出资,政府插手,用纳税人的钱养活体育。
现在圈子内有一种说法:中国凡是搞职业体制,都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因此所有职业化项目都要统统退回“举国体制”。
但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势摆在眼前,能退得回去吗?因此,“逆向而动”必然是不可取的。
此外,为什么其他国家的足球就能走上正常的轨道,不仅能盈利,能养活很多人,还能够支持慈善事业。
而中国足球非但赚不了钱,还要靠政府养着,而且还不断地出事。
这实在是一个怪圈。
在中国,只要体育部门一出问题,第一步是监管,接下来就是政府介入,因此中国足协的专职副主席像走马灯似地替换。
因此,产生矛盾的根源在于中国足球所经历的改革并不彻底,没有彻底地迈入市场的轨道。
汪大昭: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职业体制引起的。
中国足球的改革始于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在谈话中邓小平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过度到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中国足球改革的背景和根源。
目前,足球比赛公认的体制是职业化,中国足球至少现在形式上已经达到了职业化,只是内容上需要填充很多缺失的部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足球已经从计划经济下的举国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职业体制,这就是根本,将来再大的改革都不会触及这个根本。
如今,中国足球出了问题,国际足联只是表示关注,没有其他的表态和评论。
但是一旦中国足球宣布不再搞职业化了,退回到政府主导的行政足球,那国际足联的反应将不会仅仅是“关注”这么简单。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体育项目总会有一些沉渣泛起的时候。
实际上,不是职业体制让中国足球伤痕累累,只是原来改革的步子迈得太飘,其间混杂着许多很虚甚至泡沫的因素,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下点功夫把改革里的空洞填实,清除趁机混进改革之中的糟粕,最终建立起一种防火墙体制。
张路:体育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行两种体制并行的“双轨制”。
当年体育运动委员会将足球作为一个改革的试点和突破口,具有示范性的意义。
足球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将来都会逐渐体现到其他项目之中。
当然,我主要指的是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项目,这部分项目可能也会步足球改革的后尘,逐渐进入职业化发展的轨道,同时它们也可以借鉴足球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避免走中国足球的弯路,从这一点来说,中国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和试点还是很有探索价值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体育项目不具备市场开发的价值和可能条件,这些小众项目应该在奥运体制或者举国体制的管理下自成体系。
因此,运动项目应该被分成两块,不要在肯定一块的同时否定另一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错误。
现在有几种说法,要么强调举国体制否定职业体制,要么强调职业体制否定举国体制,其实二者不应该混淆,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特长,“双轨制”应该并行不悖。
挽救中国足球,还需要做什么?卢元镇:需要成立一个真正的足球协会。
现在的足协,更像是一个莫名奇妙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管理中心”,它无所不能,它既可以代行政府职权,又可以参与商业机密。
如果真正想组建一个协会,就应该大量地将足球界元老、权威、活跃在第一线的人才吸引进来,中国足协需要的不是空降部队。
很多人都知道,南勇曾是延边体校一名速滑健儿,韦迪是原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这些高层完全从头开始,必然会显得无所适从。
此外,既然是协会,就应该按照社团法及有关社团的条例,制订章程,自行选举,这样一来,如果出了事,政府也可以不担责任。
政府可以监管,可以处分,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超脱地处理相应问题。
张路:更主要的是扩大足球人口,在儿童中广泛普及足球教育,这样做有助于高水平人才的涌现,提高足球的整体水平。
净化赛场环境和在青少年中普及足球教育都是解决问题的“本”,二者同等重要。
现在是查赌查黑,接下来就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然后在年龄7到12岁的儿童中广泛普及足球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足球运动。
足球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运动,才能够取信于观众,取信于球迷。
如果比赛是虚假的,那就是在欺骗、愚弄观众和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
假如足球比赛本身演变成违法欺骗行为,这就从根本上就改变了足球的本质,那么足球就没有生存的意义。
因此,虚假欺诈行为是一个根本问题,必须彻底解决。
失去公信力和丧失观众群的足球只能自取灭亡。
汪大昭:足球的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加强自律。
目前中国足球所涌现的问题都源于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它们并不是足球独有的,也不是足球自身衍生的问题。
比如说,执法部门依法逮捕一名贪官,而他恰好是足球协会里的工作人员或是官员,这只能是一个巧合;如果他从事的不是足球而是别的行业,他该成为另一个行业里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