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条件分类复习专题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

A △ AEB ≌ △ADC (ASA) ) B D O 2图 图 E C
考点精炼
2、BE与CD相交于O,已知AD=AE,∠ADC= ∠AEB,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说明理由。
A △BOD≌ △COE ≌ (AAS) ) B D O 2图 图 E C
考点精炼
2、BE与CD相交于O,已知AD=AE,∠ADC= ∠AEB,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说明理由。
授课人 解素萍
边角边 (SAS) )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 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 角对应相等, 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边边( 边边边(SSS) )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 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 相等, 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夯实基础
下面各组图中,分别有两个三角形, 下面各组图中,分别有两个三角形,根据图中所示的 标志,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如果全等,根据是什么? 标志,判断它们是否全等,如果全等,根据是什么?


2 3 1图

1
A △BDC≌ △CEB ≌ (SSS) ) B D O 2图 图 E C
合作提高
1、在△ABC 与△DEF中,给出下面六个条件 、 中 (1)AB=DE(2)BC=EF(3)AC=DF(4)∠A= ∠D ) ( ) ( ) ( ) (5) ∠B= ∠E(6) ∠C= ∠F,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不能 ) ( ) ,以其中三个条件作为已知, 判定△ 全等的是( 判定△ABC 与△DEF全等的是( 全等的是 )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课)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课) 考点透视: 考点透视:
(1)会根据题中条件判定三角形全 ) 等 (2)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边角问 ) 题 (3)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生活问题 ) 授课人 解素萍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8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3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8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3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在三角形这一章,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三角形各种模型,或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等,接来下我们针对其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目的: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

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如图1,ABC 中,若86AB AC ==,,求BC 边上的中线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连接BE .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 EDB ≌△△A .SSS B .SAS C .AAS D .ASA(2)如图2,AD 长的取值范围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6AC BE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到AB BE AE AB BE -<<+,即可求出17AD <<;(3)延长AD 到点M ,使AD DM =,连接BM ,证明ADC MDB △△≌,得到BM AC CAD M =∠=∠,,由AE EF =得到CAD AFE ∠=∠,进而推出BF BM =,即可证明AC BF =.【详解】解:(1)如图2,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连接BE .∵AD 为BC 的中线,∴BD CD =,又∵AD DE ADC BDE =∠=∠,,∴()SAS ADC EDB ≌△△,故答案为:B ;(2)解:∵ADC EDB ≌△△,∴6AC BE ==,在ABE 中,AB BE AE AB BE -<<+,∴86286AD -<<+,∴17AD <<,故答案为:C ;(3)证明:延长AD 到点M ,使AD DM =,连接BM ,∵AD 是ABC 中线,∴CD BD =,∵在ADC △和MDB △中,DC DB ADC MDB AD HD =⎧⎪∠=∠⎨⎪=⎩,∴()SAS ADC MDB ≌△△,∴BM AC CAD M =∠=∠,,∵AE EF =,(1)如图1,求证:12BF AD =;(2)将DCE △绕C 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AE BD ,过C 点作CM ⊥①探究AE 和BD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FC ,求证:F ,C ,M 三点共线.【答案】(1)见解析(2)①,AE BD AE BD =⊥,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证明≌ACD BCE V V ,得到AD BE =,再根据点F 为BE 中点,即可得证;则:AGB CBD BHG ∠=∠+∠=∠∵CBD EAC ∠=∠,∴90BHG ACB ∠=∠=︒,∴AE BD ⊥,综上:,AE BD AE BD =⊥;②延长CF 至点P ,使PF CF =∵F 为BE 中点,∴BF FE =,∴()SAS BFP EFC ≌,∴,BP CE BPF ECF =∠=∠,∴CE BP ,∴180CBP BCE ∠+∠=︒,∵360180BCE ACD ACB DCE ∠+∠=︒-∠-∠=︒,∴CBP ACD ∠=∠,又,CE CD BP AC BC ===,∴()SAS PBC DCA ≌,∴BCP CAD ∠=∠,延长FC 交AD 于点N ,则:18090BCP ACN ACB ∠+∠=︒-∠=︒,∴90CAD ACN ∠+∠=︒,∴90ANC ∠=︒,∴CN AD ⊥,∵CM AD ⊥,∴点,M N 重合,即:F ,C ,M 三点共线.【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手拉手全等模型,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训练1】如图,ABC 中,BD DC 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2AB AE =.【答案】见解析【分析】利用中线加倍证DEF CEA △≌△(SAS ),可得DF AC BD ==,FDE C ∠=∠,由DC AC =,可得ADC CAD ∠=∠进而可证ADF ADB ∠=∠.,再证ADB ADF △≌△(SAS )即可.【详解】证明:延长AE 到F ,使EF AE =,连结DF ,∵E 是DC 中点,∴DE CE =,∴在DEF 和CEA 中,DE CE DEF CEA EF EA =⎧⎪∠=∠⎨⎪=⎩,∴DEF CEA △≌△(SAS ),∴DF AC BD ==,FDE C ∠=∠,∵DC AC =,∴ADC CAD ∠=∠,又∵ADB C CAD ∠=∠+∠,ADF FDE ADC ∠=∠+∠,∴ADF ADB ∠=∠,在ADB 和ADF △中,AD AD ADB ADF DB DF =⎧⎪∠=∠⎨⎪=⎩,∴ADB ADF △≌△(SAS ),∴2AB AF AE ==.【点睛】本题考查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掌握中线加倍构图,三角形全等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2】(1)如图1,已知ABC 中,AD 是中线,求证:2AB AC AD +>;(2)如图2,在ABC 中,D ,E 是BC 的三等分点,求证:AB AC AD AE +>+;(3)如图3,在ABC 中,D ,E 在边BC 上,且BD CE =.求证:AB AC AD AE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倍长中线”法,延长AD ,然后通过全等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证明即可;(2)取DE 中点H ,连接AH 并延长至Q 点,使得AH =QH ,连接QE 和QC ,通过“倍长中线”思想全等证明,进而得到AB =CQ ,AD =EQ ,然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3)同(2)处理方式一样,取DE 中点M ,连接AM 并延长至N 点,使得AM =NM ,连接NE ,CE ,结合“倍长中线”思想证明全等后,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建立不等式证明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1)如图所示,延长AD 至P 点,使得AD =PD ,连接CP ,∵AD 是△ABC 的中线,∴D 为BC 的中点,BD =CD ,在△ABD 与△PCD 中,BD CD ADB PDC AD PD =⎧⎪∠=∠⎨⎪=⎩∴△ABD ≌△PCD (SAS ),∴AB =CP ,在△APC 中,由三边关系可得AC +PC >AP ,∴2AB AC AD +>;(2)如图所示,取DE 中点H ,连接AH 并延长至Q 点,使得AH =QH ,连接QE 和QC ,∵H 为DE 中点,D 、E 为BC 三等分点,∴DH =EH ,BD =DE =CE ,∴DH =CH ,在△ABH 和△QCH 中,BH CH BHA CHQ AH QH =⎧⎪∠=∠⎨⎪=⎩,∴△ABH ≌△QCH (SAS ),同理可得:△ADH ≌△QEH ,∴AB =CQ ,AD =EQ ,此时,延长AE ,交CQ 于K 点,∵AC +CQ =AC +CK +QK ,AC +CK >AK ,∴AC +CQ >AK +QK ,又∵AK +QK =AE +EK +QK ,EK +QK >QE ,∴AK +QK >AE +QE ,∴AC +CQ >AK +QK >AE +QE ,∵AB =CQ ,AD =EQ ,∴AB AC AD AE +>+;(3)如图所示,取DE 中点M ,连接AM 并延长至N 点,使得AM =NM ,连接NE ,CE ,∵M 为DE 中点,∴DM =EM ,∵BD =CE ,∴BM =CM ,在△ABM 和△NCM 中,BM CM BMA CMN AM NM =⎧⎪∠=∠⎨⎪=⎩∴△ABM ≌△NCM (SAS ),同理可证△ADM ≌△NEM ,∴AB =NC ,AD =NE ,此时,延长AE ,交CN 于T 点,∵AC +CN =AC +CT +NT ,AC +CT >AT ,∴AC +CN >AT +NT ,又∵AT +NT =AE +ET +NT ,ET +NT >NE ,∴AT +NT >AE +NE ,∴AC +CN >AT +NT >AE +NE ,∵AB =NC ,AD =NE ,∴AB AC AD A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问题中辅助线的添加,掌握“倍长中线”的基本思想,以及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答案】(1)1.5 6.5AE <<;(2)见解析;(3)BE DF EF +=,理由见解析【分析】(1)如图①:将ACD △绕着点D 逆时针旋转180 得到EBD △可得BDE ≅ 得出5BE A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AE 的取值范围,进而求得AD 范围;(2)如图②:FDC △绕着点D 旋转180︒得到NDB 可得BND CFD ≅ ,得出BN∴1.5 6.5AD <<;故答案为1.5 6.5AD <<;(2)证明:如图②:FDC △绕着点D 旋转180︒得到NDB∴BND CFD ≅ (SAS ),∴BN CF =,DN DF=∵DE DF⊥∴EN EF =,在BNE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BE BN EN +>,∴BE CF EF +>;(3)BE DF EF +=,理由如下:如图③,将DCF 绕着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DCF ≌△BCH ,∴100CH CF DCB FCH ∠∠=︒=,=∴HBC D DF BH∠∠==,∵180ABC D ∠+∠︒=∴180HBC ABC ∠+∠︒=,∴点A 、B 、H 三点共线∵100FCH ∠=︒,50FCE ∠=︒,∴50ECH ∠=︒∴FCE ECH ∠∠=,在HCE 和FCE △中,===CF CH ECF ECH CE CE ∠∠⎧⎪⎨⎪⎩,∴HCE FCE ≌ (SAS )∴EH EF =,∵BE BH EH DF BH+==,∴BE DF EF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旋转的性质等知识点,通过旋转得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1)求证:CD BC DE=+;(2)若75B∠=︒,求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05︒【分析】(1)在CD上截取CF∵CA平分BCD∠,∴BCA FCA∠=∠.在BCAV和FCA△中,⎧⎪∠⎨⎪⎩,∠=︒BAC60【答案】(1)5.8;(2)4.3【分析】(1)由已知条件和辅助线的作法,证得△ACD≌△ECD,得到由于∠A=2∠B,推出∠DEC=2∠B,等量代换得到∠B=∠EDB形,得出AC =CE =3.6,DE =BE =2.2,相加可得BC 的长;(2)在BA 边上取点E ,使BE =BC =2,连接DE ,得到△DEB ≌△DBC (SAS ),在DA 边上取点F ,使DF =DB ,连接FE ,得到△BDE ≌△FDE ,即可推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2,在BC 边上取点E ,使EC =AC ,连接DE .在△ACD 与△ECD 中,AC CE ACD ECD CD CD =⎧⎪∠=∠⎨⎪=⎩,∴△ACD ≌△ECD (SAS ),∴AD =DE ,∠A =∠DEC ,∵∠A =2∠B ,∴∠DEC =2∠B ,∴∠B =∠EDB ,∴△BDE 是等腰三角形;∴BE =DE =AD =2.2,AC =EC =3.6,∴BC 的长为5.8;(2)∵△ABC 中,AB =AC ,∠A =20°,∴∠ABC =∠C =80°,∵BD 平分∠B ,∴∠1=∠2=40°,∠BDC =60°,在BA 边上取点E ,使BE =BC =2,连接DE ,在△DEB 和△DBC 中,12BE BC BD BD =⎧⎪∠=∠⎨⎪=⎩,∴△DEB ≌△DBC (SAS ),∴∠BED =∠C =80°,∴∠4=60°,∴∠3=60°,在DA 边上取点F ,使DF =DB ,连接FE ,同理可得△BDE ≌△FDE ,∴∠5=∠1=40°,BE =EF =2,∵∠A =20°,∴∠6=20°,∴AF =EF =2,∵BD =DF =2.3,∴AD =BD +BC =4.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悉这些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AB=A´B´
BC=B´C´
∴Rt△ABC≌ Rt△A´B´C´(HL)
B
B′
A
C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1)求证: △ABC≌△BAD.
(2)求证:BC=AD
(1)解: ∵ AC⊥BC, BD⊥AD D
C
∴ ∠C=∠D=90°
在Rt△ABC和 Rt△BAD中
例子1:如图,在△AEC和△ADB中,已 知AE=AD,AC=AB,请说明△AEC ≌ △ADB的理由。
解:在△AEC和△ADB中
C
_A_E__=__A_D_(已知)
D
∠A= ∠A( 公共角)
A
E
B
_A_C___=_A__B_(已知)
∴ △AEC≌△ADB( SAS )
例2:如图,AC=BD,∠CAB= ∠DB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E(已知 )
B
∴ △ABC≌△DEF(ASA)
A
D
CF E
例1: 已知如图,O是AB的中点,∠A=∠B,
求证:△AOC≌△BOD
证明:
∵ O是AB的中点(已知) C
∴ OA=OB(中点定义)
在△AOC和△BOD中 A
,有
AB=AB,
A
B
AC=AD. ∴ Rt△ACB≌Rt△ADB (HL). (2)∵ Rt△ACB≌Rt△ADB (HL). ∴ BC=AD
例2. 如图,AC=AD,∠C,∠D是直角,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求证BC=BD

三角形全等专题复习ppt课件

三角形全等专题复习ppt课件

B
C
已知:
AB=DC,AC=BD. 求证: △ABC≌△DCB
图中隐藏条件二 ------ 公共角
A
B
C
E
D
已知: AB=AC,∠D=∠E.
求证: △ABD≌△ACE
图中隐藏条件三 --- 对顶角
C
OB A
已知:
D
AO=BO,CO=DO.
求证:△AOC≌△BOD
转化条件一 ------ 部分公共边
知识点回顾:
1、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
2、如何从题目中找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直接条件
图中隐藏条件
转化条件
图中隐藏条件 一 ---- 公共边
B
A
A
D
A
C
D
已知: AB=AD,∠BAC=∠DAC. 求证:△ABC≌△ADC
BC D
已知:在RT△ACB和 RT△ACD中 AB=AD. 求证:△ABC≌△ADC
A
B
D
E
C
如图,∠B=∠E,AB=EF,BD=EC,那么 AC=FD吗?AC∥FD吗?为什么?
F
B
C 42 13 D
E
A
点拨: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的思路通常是证明它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谈谈本节课有何收获?
A
A
BE CF
A D
F
B
C
E
已知:
D
AB=DF,∠B=∠F,
BE=CF.
求证:
△ABC≌△DFEBE源自CF已知:
AB=DE,AC=DF,BE=CF.
求证:△ABC≌△DEF
D
已知:
AB=DE,AC=DF,BF=CE. 求证:△ABC≌△DEF

三角形全等判定专题训练题

三角形全等判定专题训练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训练题1、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

求证:△ABD ≌△ACD 。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

求证:AC ⊥CE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

求证:△ABC ≌△EDF 。

3、 如图(3):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4、 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

求证:(1)∠B=∠C ,(2)BD=CE6、如图(6):CG=CF ,BC=DC ,AB=ED ,点A 、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 ,(2)BF ∥DG 。

7、如图(7):AC ⊥BC ,BM 平分∠ABC 且交AC 于点M 、N 是AB 的中点且BN=BC 。

求证:(1)MN 平分∠AMB ,(2)∠A=∠CBM 。

8、如图(8):A 、B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图1)DC B A F E (图2)D C BA FE (图3)D C B A E(图4)D CB A E (图5)DC B A G FE(图6)D C B AN M(图7)C BA求证:△ABE ≌△DCF 。

9、如图(9)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0、如图(10)∠BAC=∠DAE ,∠ABD=∠ACE ,BD=CE 。

求证:AB=AC 。

11、如图(11)在△ABC 和△DBC 中,∠1=∠2,∠3=∠4,P 是BC 上任一点。

求证:PA=PD 。

12、如图(12)AB ∥CD ,OA=OD ,点F 、D 、O 、A 、E 在同一直线上,AE=DF 。

求证:EB ∥CF 。

13、如图(13)△ABC ≌△EDC 。

求证:BE=AD 。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有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有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有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ABC≌△EFD,且AB=EF,EC=4,CD=3,则AC等于()A.3 B.4 C.7 D.8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3.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60°,∠ACB= 40°然后在BC的同侧找到点M使∠MBC=60°,∠MCB=40°,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A.SAS B.AAA C.SSS D.ASA4.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CE是外角∠ACM的平分线,BE与CE相交于点E,若∠A=60°,则∠BEC是()A.15°B.30°C.45°D.60°5.如图,BP是∠ABC的平分线,AP⊥BP于P,连接PC,若△ABC的面积为1cm2则△PBC的面积为().A.0.4 cm2B.0.5 cm2C.0.6 cm2D.不能确定6.如图,OP平分∠AOB,PA⊥OA,PB⊥OB垂足分别为A,B,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是()A.PA=PB B.PO平分∠APBC.OA=OB D.AB垂直平分OP7.如图,△ABC中∠ACF、∠EAC的角平分线CP、AP交于点P,延长BA、BC,PM⊥BE,PN⊥BF.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①BP平分∠ABC ②∠ABC+2∠APC=180°③∠CAB=2∠CPB④S△PAC=S△MAP+S△NCP.A.1个B.2个C.3个D.4个8.如图,已知∠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AB=6,AC=3,则BE=()A.6 B.3 C.2 D.1.5二、填空题9.如图BA=BE,∠1=∠2要使△ABD≌△EBC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只需写出一种情况)10.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11.如图,在Rt△ABC,∠C=90°,E是AB上一点,且BE=BC,DE⊥AB于点E,若AC=8,则AD+DE的值为.12.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70°那么∠A的大小等于度.13.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的面积是.三、解答题14.如图,AD平分∠BAC,∠B=∠C.(1)求证:BD=CD;(2)若∠B=∠BDC=100°,求∠BAD的度数.1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1)求证:BC=DC;(2)若∠A=25°,∠D=15°,求∠ACB的度数.16.如图,AB=AC,AD=AE,∠BAC=∠DAE.(1)求证:△ABD≌△ACE;(2)若∠1=25°,∠2=30°,求∠3的度数.17.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直线CD与直线BE交于点F.(1)求证:CD=BE;(2)求∠CFE的度数.18.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求证:(1)∠AMB=36°;(2)MO平分∠AMD.参考答案1.C2.C3.D4.B5.B6.D7.D8.D9.BD =BC 或∠A =∠E 或∠C =∠D (任填一组即可)10.411.812.4013.414.(1)证明:∵AD 平分∠BAC∴∠BAD =∠CAD .在△ABD 和△ACD 中{∠BAD =∠CAD ∠B =∠C AD =AD∴△ABD ≌△ACD(AAS)∴BD =CD .(2)解:由(1)得:△ABD ≌△ACD∴∠C =∠B =100°,∠BAD =∠CAD∵∠BAC +∠B +∠BDC +∠C =360°∴∠BAC =60°∴∠BAD =30°15.(1)证明:∵∠BCE =∠DCA∴∠BCE +∠ACE =∠DCA +∠ECA即∠BCA =∠DCE .在△BCA 和△DCE 中{∠BCA =∠DCE AC =EC ∠A =∠E∴△BCA ≌△DCE (ASA )∴BC =DC ;(2)解:∵△BCA ≌△DCE∴∠B =∠D =15°.∵∠A =25°∴∠ACB =180°−∠A −∠B =140°.16.(1)证明:∵∠BAC =∠DAE∴∠BAC ﹣∠DAC =∠DAE ﹣∠DAC∴∠1=∠EAC在△ABD 和△ACE 中{AB =AC ∠1=∠EAC AD =AE∴△ABD ≌△ACE (SAS )(2)解:∵△ABD ≌△ACE∴∠ABD =∠2=30°∵∠1=25°∴∠3=∠1+∠ABD =25°+30°=55°.17.(1)证明:∵△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 ,AC=AE ,∠DAB=∠DBA=∠ADB=60°,∠CAE=60°∵∠DAB=∠DAC+∠CAB ,∠CAE=∠BAE+∠CAB∴∠DAC=∠BAE在△DAC 和△BAE 中{AD =AB ∠DAC =∠BAE AC =AE∴△DAC ≌△BAE∴CD=BE(2)解:∵△DAC ≌△BAE∴∠ADC=∠ABE∴∠CFE=∠BDF+∠DBF=∠BDF+∠DBA+∠ABF=∠BDF+∠DBA+∠ADC=∠BDA+∠DBA=60°+60°=120°18.(1)解:证明:∵∠AOB=∠COD=36°∴∠AOB+∠BOC=∠COD+∠BOC,即∠AOC=∠BOD 在△AOC和△BOD中{OA=OB ∠AOC=∠BOD OC=OD∴△AOC≌△BOD(SAS)∴∠OAC=∠OBD∵∠AEB是△AOE和△BME的外角∴∠AEB=∠AMB+∠OBD=∠AOB+∠OAC∴∠AMB=∠AOB=36°;(2)解:如图所示,作OG⊥AC于G,OH⊥BD于H∴OG是△AOC中AC边上的高,OH是△BOD中BD边上的高由(1)知:△AOC≌△BOD∴OG=OH∴点O在∠AMD的平分线上即MO平分∠AMD.。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解析版)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解析版)

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专题02 全等三角形专题详解 (1)12.1 全等三角形 (2)知识框架 (2)一、基础知识点 (2)知识点1 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 (2)知识点2 全等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知识点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拓展 (2)知识点4 全等变换的保形性 (2)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3)知识框架 (3)一、基础知识点 (3)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 (3)二、典型题型 (4)题型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4)三、添加辅助线方法 (5)方法1 关于中点的辅助线 (5)方法2 作垂线构造全等求点的坐标 (12)方法3 截长补短法(往往需证2次全等) (14)12.3角平分线的性质 (17)知识框架 (17)一、基础知识点 (17)知识点1 角平分线的性质 (17)知识点2 角平分线的判定 (17)知识点3 三角形的内心和旁心 (17)二、典型题型 (17)题型1 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的应用 (17)题型2 三角形内心的应用 (18)三、添加辅助线方法 (20)方法1 角平分线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20)方法2 过边上的点向两边作垂线 (22)方法3 过平分线上的点作一条边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24)方法4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两边截长补短 (25)12.1 全等三角形知识框架一、基础知识点知识点1 全等形的概念及性质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全等形的性质:①形状相同;②大小相同注:①全等图形与其所在的位置无关(只要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后能够使两个图形完成重合即可)。

对称图形要求更苛刻些。

②因两图形完全相等,故图形所有对应条件都相同(例:周长、面积、对应角角度等皆相等)知识点2 全等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长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表示方法:①△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②顶点需要一一对应(即长得一样的在描述中至于同等地位)③从书写中,我们根据一一对应的关系,可得:a.点A与点D为对应顶点,点B与点E为对应顶点,点C与点F为对应顶点;b.∠A与∠D为对应角,∠B与∠E为对应角,∠C与∠F为对应角;c.AB与DE为对应边,AC与DF为对应边,BC与EF为对应边。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例题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答案】D.【解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点拨】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例题2】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一点,且DF=BE.求证:AF=CE.【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B=90°,AD=BC,在△ADF和△BCE中,,∴△ADF≌△BCE(SAS),∴AF=CE.【点拨】由SAS证明△ADF≌△BCE,即可得出AF=CE.【例题3】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答案】见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
三角形全等条件分类复习专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一、
1..如果知道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 例题讲解:
1. 如下图,AB =AD ,∠BAC =∠DAC , △ABC 和△ADC 全等吗?
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

连接BC 并延长到
E ,使CE =CB 。

连接DE ,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
课堂练习:
1.如图,已知AD 平分∠BAC ,要使△ABD ≌△ACD ,需要添加条件 .
2.如图,AB =DB ,BC =BE ,欲证△ABE ≌△DBC ,则需增加的条件是 .
3. 如图:在△ABE 和△ACF 中,AB =AC , BF =CE .
求证:⑴△ABE ≌△ACF
⑵AF =AE
课外延伸:
1.如图1,已知;AC =DB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一个条件是_____ ____.
2. 如图2,已知:在ABC ∆和DEF ∆中,如果AB =DE ,BC =EF ,只要找出添加 --------------就可证得ABC ∆≌DEF ∆.
3. 如图3,已知AB 、CD 交于点O ,A O =C O ,B O =D O ,则在以下结论中:①AD =BC ;②AD ∥BC ;③∠A =∠C ;④∠B =∠D ;⑤∠A =∠B ,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D
B
C
A 图3
D F
C E
A 图
2
E C D A B 1 2
6.如图,AB =DB ,BC =BE ,∠1=∠2,试说明:△ABE ≌△DBC
8如图,已知AB =AD ,AC =AE ,∠1=∠2,试说明:BC =DE
9如图,E ,F 在BC 上,BE =CF ,AB =CD ,AB ∥CD 说明:(1)△ABF ≌ △DCE (2)AF ∥DE
二、
2.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呢?为什么?
例题讲解:
1. 如右图,O 是AB 的中点,∠A =∠B
△ABC 和△ADC 全等吗?
1.1.若将第一题中的∠A =∠B 改为∠C =∠D ,其他条件不变,你还能得到△AOC ≌△BOD 吗?
结论: .
3.下面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A . 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
B . 三个角对应相等
C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D .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4.如图,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中沿对角线AC 折叠后,点D 落在点E 处,与BC 交于点F ,图中全等三角
形有( )对? (包含△ADC ) A .1对C .3对 D .4对
E
C
D A B 1 2 A
D
A
5.如图,已知MB =ND ,∠MBA =∠N DC ,下列添加的条件中,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用于判定△ABM ≌△CDN 的 选项是 ( )
A .∠M =∠N
B .AB =CD
C .AM =CN
D .AM ∥CN
6.如图,D 是AB 边上的中点,将ABC ∆沿过D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上F 处,若50B ∠=︒, 则
BDF ∠= __________度.
7.如图,△ABC 中,∠C =900,AD 平分∠CAB ,BC =8cm ,BD =5cm ,那么D 点到直线AB 的距离是 cm .
12.△ABC 和△FED 中,AD =FC ,∠A =∠F . 当添加条件 时,就可得到△ABC ≌△FED , 依据是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
13如图,∠B =∠E ,∠ACB =
∠DFE ,BF =CE .△ABC ≌△D EF 吗?为什么?
16.已知,如图4
、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 ,BE ∥DF ,AB ∥CD
试说明:△ABE ≌△CDF
17.已知:如图,在△ABC 中, BE ⊥AD ,CF ⊥AD ,垂足分别为点E、 ⑴若AD 是ΔABC 的中线,则 BE 与CF 相等吗?
⑵若BE =CF ,则AD 是ΔABC 的中线吗?为什么?
三、
1. 如图,C 点是线段BF 的中点,BA =DF ,AC =DC .△ABC 和△DFC 全等吗?
1.1.若将这两个三角形,向内侧移动形成下图,若AB =DF ,AC =DE ,BE =CF .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A D E C
F A B C D
E F
F
1.2.若将第一题中的两个三角形拉开,再翻折形成下图,如图,点B 、C 、E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F ,BC =EF ,AC =DE .那么∠B 与∠E 相等吗?为什么?
2.如图,AB =AD ,CB =CD 说明: AC 平分∠BAD
3. 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B =DC AD 与BC 平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5.已知如图,AB=CD ,CE=DF ,AE=BF ,则AE ∥DF 吗?为什么?
7.如图,已知AB =AE ,AC =AD ,BC =DE ,试说明∠CAE =∠DAB
B
F
C
E
D
C
B
A
F
E
D C B A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